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纺织口隔声性能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探讨了织物结构参数对隔声性能的影响,织物平方米重对声波衰减率的影响大于覆盖系数和厚度。织物对声波的衰减作用具有频率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芳纶纱线为原材料,设计并织造了8种不同接结方式及间隔跨距的机织物,探讨了接结方式、间隔跨距对消防外层织物的力学性能、热防护性能及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消防服外层织物结构接结点方式及接结双层间隔跨距对织物的热防护性能影响较大,对热稳定性无影响;当采用经纬向都接结,且间隔跨距距离达到15 mm×15 mm时,双层织物具有较好的热防护性能,热防护值达到36.5 cal/cm2。  相似文献   

3.
通过理论及试验测试,研究陶粒级配、配比、水灰比等对以陶粒为吸声材料的声屏障吸声及隔声性能的影响,确定陶粒吸声材料声屏障声学性能的影响因素,旨在保证陶粒吸声材料声屏障面密度、吸隔声等性能符合《铁路声屏障工程设计规范》(TB 10505-2019)及《铁路声屏障声学构件》(TB/T 3122-2019)的要求.研究表明:陶...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采用无机纤维类多孔吸声材料声屏障存在低频效果差的问题,开发了一种由微穿孔板、共振板、阻尼层加镀锌钢板组成的复合共振吸隔声屏障,并基于仿真分析和实验探讨了材料孔径、组合结构、使用环境等对新型复合共振吸隔声屏障的隔吸声性能的影响。开发出的双层和三层复合共振组合材料在厚度10 cm时对500 Hz及以下频率的平均吸声系数分别可达0.48~0.64,0.49~0.72,100 Hz时吸声系数可达0.18~0.34,0.20~0.38;双层和三层复合共振组合材料在63~1 600 Hz的1/3倍频带的平均隔声量分别可达11.37~15.30 dB(A),13.71~21.33 dB(A)。该复合共振吸隔声屏障与常用材料相比,在成本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对变电站低频噪声的隔声和吸声性能均有了较大提高,并且材料更环保、耐腐蚀,便于施工和维护。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噪声治理还是辐射防护,首先都必须解决材料问题。八十年代以来,美国、日本等少数发达国家研制出一种软质隔声阻尼材料。最近,我国黑龙江省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亦研制出一种与国外材料类同的GS-A 新材料,并于去年10月通过部级技术鉴定。 这种材料具有隔声、阻尼和防辐射多种功能,经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建筑科研院、北京化工研究院等24个单位按ISO国际标准方法测试,其主要性能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此材料的隔声性能见表 1。 从表1数据来看,GS-A材料隔声量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大,基本上克服了用钢板作隔声材料在某些频段内隔声…  相似文献   

6.
制材厂锯机车间的噪声级,一般要比由工房内部四周表面反射声波发出来的噪声高6~10分贝。为了降低锯机车间工作地点的噪声,苏联索罗姆巴尔斯克制材联合工厂一分厂,在 锯机车间的墙壁和顶棚表面镶砌了用木制隔栅构架、织物层和穿孔钢板组成的吸声材料。木制隔栅构架上的织物层距被镶饰表面的间距为80毫米,穿孔钢板与织物层的间距为20毫米,中间用木质方材隔开(见图)。 这种吸声饰面与穿孔玻璃纤维板或石膏板饰面不同之处是,这种饰面具有高的机械强度,容易打扫灰尘和洗濯,抗振动性能好。 在锯机车间内部振动频率最大的地方,采用织物层饰面做吸…  相似文献   

7.
设计中使用了自相关函数测试混响声衰变速度、自功率谱(参考传递函数与冲击响应)测试插入损失的方法,对头盔的回声与隔声效果进行客观分析。其结果表明,不同设计的头盔的回声与隔声性能,确实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防弹衣的改进研究,探讨了利用经编间隔织物对防弹装备舒适性提高的可行性。用经编间隔织物代替传统防弹衣里料(平纹机织布),并制成成衣。通过红外热成像仪分别测试以经编间隔织物为里料的防弹衣的热湿传导性、透气散热性来探讨经编间隔织物对防弹衣的舒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测试条件下,以经编间隔织物为里料的防弹衣的热湿传导性能良好,透气散热性优于传统防弹衣1℃左右。因此经编间隔织物对提高防弹衣的舒适性能具有推动作用。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为警用防弹衣的舒适性能提供理论参考,为警察或军队的作战能力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热防护织物吸湿状态下的防护性能,以提高织物的安全防护能力,首先,选取热防护织物组成多层组合S-1和S-2,利用热防护性能测试仪,分别测试织物组合S-1和S-2在外层织物不同含水率情况下的热防护性能(TPP)值及二级烧伤时间;然后,建立线性回归方程,描述在4种含水率下织物TPP的变化情况,分析外层织物的含水率对热防护服多层织物组合TPP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所有织物组合,二度烧伤时间和TPP值都随外层织物含水率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当外层织物的含水率增加到30%左右时,外层织物的含水率直接影响消防服整体的TPP,含水率越高,消防服的TPP越好。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和上海醋酸纤维素厂研制成功一种SLE-2型防噪声耳罩。 这种防噪声耳罩经海军医学研究所用真耳阈值法对其隔声性能进行主观测定,250~8,000赫的平均隔声值为30.5分贝(其中250~500赫的平均隔声值为17.3分贝,1,000~8,000赫的平均隔声值为35分贝),隔声性能达到国内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这种防噪声耳罩还具有以下特点:1.结构新颖合理,弓架与壳体联结采用可定位的万向支承结构,使耳罩能在两个平面上移动和转动360°,易与人的头形适配。2.使用方便。耳罩壳架可伸长、折迭、旋转。耳罩既可戴在头上,又可戴在颚下或颈后…  相似文献   

11.
通过改变声波的频率、声压等参数,观察了单独反吹清灰和声波辅助反吹清灰的试验结果。试验证明,声波能有效地降低滤袋的残余阻力和残留粉尘重量。  相似文献   

12.
声波清灰是一种利用声场能量的作用,清除物料表面积灰的方法.主要介绍了声波清灰技术在静电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中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3.
运用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的基本原理 ,针对钢筋混凝土斜撑框架结构的特点 ,编制了斜撑框架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程序。然后以工程中常用的 3种类型的斜撑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 ,对该种结构体系在地震波作用下的反应进行了计算 ,并对该种结构体系在地震波作用下的反应性能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斜撑形式对斜撑框架结构的动力特性有较大影响 ,不同斜撑形式的斜撑框架结构在地震波作用下的反应特性有较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拒水拒油整理剂FK-510对腈氯纶/棉混纺织物的整理工艺,优化工艺为:FK-510浓度60g/L,80℃预烘3min,150℃焙烘3min。整理后,织物的接触角达134°,沾水等级可达5级,拒油等级接近8级。织物的正、反面分别采用马丁代尔法、耐摩擦色牢度法摩擦后,拒油等级仍达6级,且织物本身所具有的阻燃性能基本保持不变,能满足该特种织物的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防X射线纤维及织物的研制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将重金属化合物微粉与聚合物熔融共混后纺丝的方法, 可研制出具有X射线屏蔽性能的防X射线纤维,并可进一步加工成织物。本文研究了防X射线纤维和织物的制造方法和性能特点,结果表明,这种织物具有良好的对低能X 射线的防护功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消除或减少电磁波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各种具有电磁防护功能的服装面料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服装面料的电磁防护性能的测试费用一直较为昂贵.本文在研究织物电磁屏蔽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服装面料的电磁防护性能与面料本身的电磁参数及厚度的关系.并且通过专业的电磁仿真软件Ansoft HFSS建立面料电磁屏蔽效能测试的仿真模型.将服装面料的电磁参数以及厚度值代入模型中,可以模拟测试获得服装面料的电磁屏蔽效能.这对于设计开发人员来说不仅可以减少昂贵的测试费用.加快开发的速度.还有利于设计出成本更低、防护性能更好的产品。  相似文献   

17.
本文测试分析了4种涂层织物涂层前后撕裂和顶破性能,研究表明涂层织物平均撕裂强力趋于下降,撕裂强力均匀;涂层织物因织物和薄膜的共同作用,顶破形态呈矩形变化与基布的组织结构有密切关系,涂层后顶破强力变大。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纤维过滤材料的吸声效果,扩展吸声材料的选择范围,并为噪声粉尘一体化控制提供指导,通过实验分析不同等级一般通风用纤维层滤料的过滤性能和吸声性能,研究叠加方式及空腔设置等对滤料吸声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定条件下,滤料的过滤效率越高吸声性能越好;单层滤料吸声效果较差,通过多层叠加,可显著提升吸声效果,达到吸声材料水平;不同等级滤料组合叠加,按过滤效率降序排列整体吸声性能更好。滤料作为吸声材料应用时,在其后侧设置空腔可明显增强吸声效果;兼顾过滤和降噪时,考虑粗效对中效滤料的保护作用,可在粗效加中效滤料后再附加粗效滤料,达到在不显著增加阻力的同时改善吸声性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电磁防护服装的性能要求,对电磁防护服装的特点及其防护性能的测试指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GB/T23463-2009标准和相关文献确定了服装屏蔽效能测试的试验方法和具体实验条件,并且搭建实验对不同面料的两件无袖电磁防护女上衣进行了屏蔽效能的测试。并分析比较了服装与其所使用织物的电磁屏蔽效能值,说明织物屏蔽效能的测试数据不能代替服装的屏蔽效能。关于服装电磁防护性能的测试分析既满足了电磁防护服装的发展要求,也为进一步制定电磁防护服装的测试及相关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人体皮肤热模型的热防护服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热防护服热防护性能测试装置基础上,用自行研制的新型耐高温模拟皮肤传感器代替铜片热流计测量通过应急热防护服装面料的热流量,将热流量作为热波皮肤模型边界条件,得到人体皮肤表层下80μm处的温度值,从而得到一定条件下人体真实皮肤达到二级烧伤所需时间,用其评价热防护服用织物的热防护性能,并将热波皮肤模型(TWMBT)的测试值与Pennes模型以及铜片热流计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比较。采用热波皮肤模型分析织物层下的"皮肤"防热时间更接近实际皮肤达到二级烧伤时间值,可较为精确的量化织物热防护性能,为应急救援热防护服装的热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