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验以某高职院内小河水为原水,采用强化混凝气浮-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改变混凝剂种类、投加量、回流比和有机负荷等参数,分别测定出水的浊度、CODMn、NH3-N.结果表明,采用强化混凝气浮-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微污染水中的最佳运行参数为:回流比0.6,溶气罐表压0.3MPa,PAC投加量10mg/L,生物接触氧化池容积负荷1.8kgCOD/(m3.d)~1.9 kgCOD/(m3.d).在最佳运行工况下,污染物的最高去除率可达到:浊度,97.86%;CODMn,61%;NH3-N,27%.利用强化混凝气浮-生物接触氧化作为微污染水源水常规给水处理的预处理方法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技术处理微污染源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用水水源污染的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给传统净水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目前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出发,概述了生物接触氧化法净化水质的原理、水质处理效果、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了国内外应用情况讨论其优势和局限性.并对生物预处理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受污染原水的弹性填料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挂膜试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张东  许建华 《重庆环境科学》2001,23(1):59-61,75
试验研究了水温、曝气强度和气水比等因素对YDT生物接触氧化池挂膜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接触氧化池挂膜受水温影响很大,水温越高,挂膜时间就越短,水温低于15℃自然挂膜难以成功。在挂膜期间,采用较小的曝气强度和气水比可缩短生物膜的成熟时间。对判断生物膜是否成熟的指示性参数-氨氮去除率和CODMn去除率进行了比较,认为用氨氮去除率作为判断生物膜成熟的批示性参数较适合。  相似文献   

4.
饮料废水可生化性较好,采用气浮+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饮料废水。采用气浮工艺作为物化处理单元,可以去除大部分不溶性有机物和悬浮物,再通过生物接触氧化后续生化处理,可以使COD总去除率达到96%左右,出水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5.
实验研究了不同间歇条件下,间歇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微污染水的处理效果,比较了其对比连续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优越性.结果表明,在曝气强度为4 m3/(m2·h),停曝比为6∶4~9∶1的间歇曝气条件下,间歇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对氨氮和CODM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69.49%~93.51%和21.12%~24.29%,生物填料上的生物量为265.53~938.63nmol/m3.在保障溶解氧大于4 mg/L的前提下,停曝比大于等于8∶2,间歇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效果好于连续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且比连续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节省气量60%~80%.  相似文献   

6.
在扬水曝气条件下,在原位进行了强化生物接触氧化技术改善滦河水源水质的试验研究,分析测定其处理效果,研究了生物填料悬挂于自然水体不同水深、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对生物预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扬水曝气加原位采用生物接触氧化组合用于水源水质改善是可行的;该技术对水中CODMn、氨氮、叶绿素a、真实色度、TOC、UV254、铁和锰平均的去除率分别可达10.1%、64.1%、42.4%、48.6%、12.5%、9.5%、48.9%和41.9%;生物填料可悬挂在水体0~3m水深区,停留时间应大于2~3h.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采用气浮-水解酸化-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屠宰废水的工程实例.当进水CODCr为2000mg/L左右时,出水可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采用气浮-水解酸化-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屠宰废水的工程实例。当进水CODCr为2000mg/L左右时,出水可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解 接触氧化 气浮 生物碳工艺处理印染废水 ,设计规模为 14 4 0m3 d。总排放口水质为 :pH =6 98,CODCr=83mg L ,BOD5=2 3 5mg L ,SS=5 3mg L ,色度 =4 0倍。  相似文献   

10.
对某汽车公司的废水处理系统进行了改造,采用气浮-水解酸化-高效接触氧化工艺对其废水进行了处理,在水解酸化池中使用生物微电解填料,在接触氧化池内使用LK40弹性立体网状生物亲和性组合填料.经该体系处理后,出水水质为pH=6~9、SS<60mg/L、CODCr<90mg/L、BOD5<20mg/L、石油类<5mg/L,达到DB44/26-2001中一级标准,其处理费用为1.91元/m3.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新型气浮净化技术结合生化工艺处理废纸造纸生产废水,在进水CODcr,SS,BOD5分别为1200mg/L,800mg/L,300mg/L的情况下,出水分别为64.8mg/L,18mg/L和30mg/L。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自行设计的试验装置,研究了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在景观水体抽出处理回用中的应用,探讨了氨氮的去除规律。试验内容包括生物膜的挂膜及驯化;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曝气强度下,氨氮的去除效果及三氮的变化情况;最后研究了水温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试验条件下,即曝气强度为0.030 m3/h,水力停留时间为3 h时,氨氮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COD的去除率达到43.5%,并且没有出现亚硝态氮累积的问题。该技术对温度的适宜性较好,即使温度在5~8℃,对氨氮也可以保持较高的去除率,满足景观水体水质要求。当温度小于5℃时,系统氨氮的去除率迅速减小。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高效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采用生物接触氧化—电絮凝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接触氧化—电絮凝工艺适于处理COD<5000mg/L的垃圾渗滤液,最高容积负荷可达6.56kgCOD/(m3.d),对COD去除率最高可达84.63%,平均BOD去除率可达91.25%,对NH4-N去除率最高可达86.13%,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可达到国家垃圾渗滤液二级排放标准。处理费用估算为10元/m3。  相似文献   

15.
腈纶废水中含有氰化物、单体聚合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碱性氧化法、酸性回收法等处理含氰废水,难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上海某腈纶厂采用硫氰酸钠一步法和二步法湿纺工艺生产腈纶,废水处理采用"加药混凝沉淀法+生物接触氧化法",氰化物、氨氮、COD、BOD5去除率分别为94.5%、89.9%、88.2%、97%,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两段生物接触氧化处理高盐度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逐步提高有机负荷和盐浓度的方法,驯化出耐高浓度盐的微生物,试验表明:当水产品加工废水中的CI-浓度小于10 000 mg/L时,完全可采用两段生物接触氧化来处理,一段生物接触氧化的容积负荷可达3.0kgCOD/m3.d,二段生物接触氧化的容积负荷可达1.2 kgCOD/m3.d,此法抗冲击、耐盐度、无污泥膨胀,而且对COD、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超过了80%、75%。  相似文献   

17.
以微污染原水中污染物质为去除目标,以廉价和资源丰富的竹炭为原料,通过微波辅助铁钴复合改性,制备了改性竹炭水处理材料,并应用于生物滤池中对微污染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稳定运行条件下改性竹炭生物滤池对浊度、NH4+-N及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81%和74.5%,且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改性竹炭生物滤池后期出水水质稳定:浊度<1.0 NTU,NH4+-N <0.5 mg/L,CODMn <1.0 mg/L。因此改性竹炭作为生物滤池填料应用于微污染原水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硅藻土混凝剂在污染河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改性硅藻土为混疑剂,对具有不同污染特征的苏州河各支流污染水体进行了化学强化一级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硅藻土混疑剂的最佳投药量随原水水质的不同而不同;硅藻土对C0Dcr和P有较高的去除效率,而对NH3-N的去除率不高;不同污染河水水质对硅藻土的混疑效果有比较显著的影响,表现为在混疑剂的最佳投药量条件下,C0Dcr去除量与原水CODcr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