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史春 《环境教育》2010,(12):50-50
垃圾填埋场在填埋垃圾以后,会产生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即渗滤液。渗滤液的特点是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垃圾填埋以后渗滤液会连续多年持续产生。因此,为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垃圾填埋场必须对渗滤液进行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相似文献   

2.
采用室内试验,模拟填埋期回灌型准好氧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水质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新鲜垃圾的定期填入使渗滤波水质产生明显波动,其主要水质指标(COD、NH3-N等)不存在如非填埋期渗滤液水质指标持续下降的变化规律,表明即使对于回灌型准好氧填埋场,当其已填埋垃圾规模较小时,其处理渗滤液的能力和抵御新填入垃圾干扰的能力均是十分有限的。本研究有助于填埋期垃圾渗滤液的合理回灌。  相似文献   

3.
《中国环保产业》2007,(8):61-61
由北京市肇瞵环境技术开发公司开发的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工艺及设备,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压缩填埋渗滤液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高氨氮废水处理。  相似文献   

4.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属于高浓度氨氮废水,其水量、水质特性变化大,成分复杂,因此较难处理。反渗透分离技术能有效截留垃圾渗滤液中溶解态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采用三级反渗透处理垃圾渗滤液工艺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能够满足《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DB16889-2008)要求,并把渗滤液浓缩液回灌于填埋场。  相似文献   

5.
李启彬  刘丹 《四川环境》2006,25(5):81-84,106
本文对填埋场渗滤液产生和运移的水力学特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建立在填埋垃圾均质各向同性假设基础上的渗滤液运移模型不能满足日后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回灌系统的设计和操作运行需要,基于填埋垃圾非均质各向异性的填埋场水力学特性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生活垃圾的处置一直以填埋为主,垃圾填埋承载着巨大的环境压力,尤其是垃圾填埋产生的渗滤液会对地下水造成砷、汞污染。为了解北京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砷、汞污染水平,在北京市5座生活垃圾填埋场布设采样点,采集36个地下水样品,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分析了地下水砷、汞含量特征。结果表明,36个地下水样品砷浓度范围0.41~4.82μg/L,汞浓度范围0.024~0.121μg/L,北京市典型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样品不存在砷、汞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7.
渗滤液回灌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青松  金春姬  乔志香  向勇 《四川环境》2004,23(4):78-80,84
本文介绍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回灌的机理、优缺点,“干填埋”与“湿填埋”之间的区别。渗滤液回灌可增加填埋废物的含水率,加快垃圾的降解速率,减少渗滤液的处理时间,提高填埋气中甲烷的含量,加速填埋场稳定化进程。鉴于以上这些优点,渗滤液回灌作为一种渗滤液处理方式将会有极大的应用前景。但在实际应用中回灌的渗滤液容易泄漏而导致地下水污染,这是影响渗滤液回灌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为了避免使地下水受污染,本文总结和分析了渗滤液回灌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不断提升,生活垃圾的填埋量逐步减少。近年来,较多早期投入使用的垃圾填埋场达到使用年限后即逐步实施封场管理,部分垃圾填埋场不再受纳生活垃圾后即停止使用。封场或停止使用后,填埋场的渗滤液、填埋气体仍有产生,安全管理问题仍需重视。通过对填埋场封场后的填埋气体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提高封场后场区管理水平,确保管理到位,保障填埋场及场区周边人员人身及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9.
姚小丽  秦侠  雷蕾  苏静芝 《四川环境》2007,26(4):97-101
城市垃圾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垃圾填埋导致垃圾渗滤液的大量产生,渗滤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大量的病菌、病毒、寄生虫等以及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若渗滤液不加以妥善处理、肆意排放,必将对地下水、地表水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垃圾渗滤液的有效处理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工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介绍了国内外垃圾渗滤液处理的主要技术,包括土地处理法、生物法和物化法,并对电解法处理垃圾渗滤液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去除技术评价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卫生填埋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有害的垃圾渗滤液。垃圾渗滤液中的高氨氮对环境及后续生物处理过程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几种去除垃圾渗滤液氨氮的技术,并对这些技术进行了评估,分析了这些技术工程应用的特点,同时指出了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去除技术工程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GC-MS法测定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田  孙卫玲  倪晋仁  周翠 《四川环境》2007,26(2):1-5,10
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深圳市两个垃圾填埋场(A和B)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分析。垃圾场A是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场B是生活垃圾焚烧底渣填埋场。垃圾场A渗滤液中COD、TOC、NH3-N、NO3^--N等污染指标的浓度比垃圾场B渗滤液高一个数量级。两个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分别检测出主要有机物72种和57种,其中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物,如酚类、胺类、杂环类物质。两个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有机物组分的相对含量不同,渗滤液A中酚类物质含量最高,渗滤液B中有机物多为长链烷烃。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与周边限建区划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红霞  余杰 《四川环境》2010,29(2):100-103,108
随着我国城市垃圾状况和城市建设的变化,填埋场气体问题日益突出。探讨环境影响评价中如何合理确定垃圾填埋场周边建设的控制距离,科学设置垃圾填埋场的防护距离,已成为解决恶臭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将恶臭污染影响作为限制性因素,提出垃圾填埋场周边限建区的概念,并探讨了划分思路和原则,最后文章从恶臭污染控制因子选取、恶臭污染影响计算模式及参数选取等对恶臭污染防护距离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对垃圾填埋场周边限建区的划分方法进行了具体说明。文章探讨的基于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影响的限建区划分方法,对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及垃圾填埋场周边建设项目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膜生物反应器研究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运行环境,在常温环境下,运行结果表明:膜能够截留大量并使世代时间长的硝化菌在最短的时间富集成为优势菌种,对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具有高效的去除效率;氨氮负荷0.082~0.109gN/gMLSS.d,CODC r负荷0.136~0.192g CODC r/gMLSS.d,DO 2.0~3.5mg/L,脱除氨氮的效果较好,去除率在95%~98%,CODC r去除率60%~70%。  相似文献   

14.
洪大林  刘丹 《四川环境》2006,25(2):1-2,5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在渗滤液回灌的厌氧填埋柱基本进入稳定状态后,改用准好氧运行方式。同时监测了渗滤液中有机物浓度以压温度、pH值的变化。改变模拟垃圾柱的运行方式两个月以后。氨氯浓度由2000mg/L迅速下降至101.48mg/L,试验结果显示,准好氧运行方式可以解决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进入稳定阶段后存在的氨氮浓度高的问题,加速填埋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采用沉淀-SBR-活性炭过滤复合工艺对城市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确定混凝、SBR和活性炭过滤的最佳参数。结果表明,当进水CODcr 2500mg/L、氨氮在900mg/L的条件下,经该系统处理后,出水CODcr均在300mg/L以下,氨氮在20mg/L以下。CODcr去除率达90%以上,氨氮去除率达98%以上,达到去除有机物和氨氮的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电絮凝气浮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套电絮凝气浮装置,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电絮凝气浮法对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氨氮、SS等的去除效果。通过正交实验,得到电絮凝气浮法处理渗滤液的最优方案为水流上升速度10L/h,进水COD浓度6000mg/L,电流大小7.5A。本实验为电絮凝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李为实 《四川环境》2021,40(2):160-164
为了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降低建设规模为Ⅲ类、Ⅳ类型(中小型)垃圾填埋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人工及成本投入,提高系统稳定性,分析了泗县垃圾填埋场2018年3~12月渗滤液处理的运行状况。通过采用“预处理+两级碟管式反渗透+吹脱”的高度自动化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使用该系统处理后出水CODCr浓度低于26mg/L,NH3-N浓度低于15mg/L,各项出水指标均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系统自动化程度高、稳定性好、且工程总投入834万元、运行期间处理每吨渗滤液花费为56.18元,成本较低适用性好。  相似文献   

18.
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 leachate must be removed and treated to maintain landfill cover integrity and to prevent contamination of surface and ground waters. From 2003 to 2007, we studied an onsite disposal system in Ottawa County, Michigan, where leachate was spray irrigated on the vegetated landfill cover. We established six 20-m-diameter circular experimental plots on the landfill; three were spray irrigated as part of the operational system, and three remained as untreated control plots. We quantified the effects of leachate application on soil properties, soil solution chemistry, vegetative growth, and estimated solute leaching. The leachate had high mean levels of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0.6-0.7 S m(-1)), Cl (760-900 mg L(-1)), and NH(4)-N (290-390 mg L(-1)) but was low in metals an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High rates of leachate application in 2003 (32 cm) increased soil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NO(3)-N leaching, so a sequential rotation of spray areas was implemented to limit total leachate application to <9.6 cm yr(-1) per spray area. Concentrations of NO(3)-N and leaching losses remained higher on irrigated plots in subsequent years but were substantially reduced by spray area rotation. Leachate irrigation increased plant biomass but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soil metal concentrations, and plant metal concentrations remained within normal ranges. Rotating spray areas and timing irrigation to conform to seasonal capacities for evapotranspiration reduced the localized impacts of leachate application observed in 2003. Careful monitoring of undiluted leachate applications is required to avoid adverse impacts to vegetation or soils and elevated solute leaching losses.  相似文献   

19.
德、日两国循环经济立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立法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对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首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借鉴德国、日本两个经济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立法的成功经验,提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立法模式和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