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前不久,在河南省焦作市召开了“中国酸雨发展趋势及控制对策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及环境管理工作者近1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文兴教授主持。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80余篇,在会上交流40多篇,内容涉及我国酸雨的现状,时空分布,化学组份,形成机理,大气物理过程,传输模式,发展趋势及控制对策等.酸雨作为“七五”国家  相似文献   

2.
第三届IAWPRC(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n Water Pollution Research arld Control)亚洲地区发展与水污染控制会议,于1991年11月20~23日,在上海市召开。会议期间,在上海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同时举办了’91水污染控制多国展览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23个国家的300多位专家、学者。大会共收到174篇论文。论文交流形式为大会报告、分组报告展报。在开幕式上,国家环保局曲格平局长以国际水污染研究与防治协会中国委员会主席的身份致欢迎词。大会还宣读了国家科委主任、国务委员宋健同志代表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的祝贺词。在大会报告中,国家环境保护局张坤民副局长作了“中国水污染防治科学技术研究的进展”的学术报告。报告着重论述了3个问题:科学技术研究在中国水污染防治中的地位及部署;中国水污染防治科学技术研究五年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我国酸雨控制效果与发展趋势,利用2000-2016年东亚酸沉降监测网(EANET)的监测数据及同步气象资料,研究了珠海市酸雨变化特征及EANET中国网所有4个城市(珠海、厦门、重庆、西安)的城市降水化学组分特征.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聚类和潜在源区PSCF分析方法,研究了珠海市降水气团和酸雨来源,建立了珠海市酸雨概念模型.结果表明:①珠海市酸雨日数与频率呈先增后减趋势,2008年后珠海市酸雨污染程度明显改善,我国酸雨控制效果明显.②沿海城市(珠海、厦门)与内陆工业城市(重庆、西安)降水离子组分区别明显,内陆工业城市酸雨受碱性颗粒物影响较大.③沿海城市(珠海、厦门)酸雨为硫酸-硝酸混合型;内陆工业城市(重庆、西安)酸雨以硫酸型为主,近年有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转变的趋势.④综合酸雨降水HYSPLIT后向轨迹聚类分析与PSCF潜在源区分析结果可建立酸雨概念模型,有助解释酸雨成因.珠海市强酸雨主要受珠海市外的珠三角地区污染物输送影响.  相似文献   

4.
全国第二次降水污染及酸雨问题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5月12日至17日在本市召开。这次会议受全国环境保护科技情报网委托,由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和重庆市环境保护局联合筹备召开的。来自全国各省市有关的科研所、环境监测站、高等院校等85个单位的教授、专家、工程师、讲师、农艺师、医师等科技人员和建设部、林业部、冶金部、气象部门的代表共136人参加会议,收到学术论文和技术资料57篇,其中有20篇论文在大会上进行交流。这些研究包括了酸雨的采样布点、监测分析、数据处理、酸雨的影响、危害和形成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上海市松江区"十二五"期间降水p H值、酸雨频率及化学组分和浓度变化趋势,得出"十二五"期间松江区酸雨由硫酸型向硫酸-硝酸混合型演变的趋势,且降水酸化仍在继续,并对其主要成因进行了分析。建议松江区"十三五"期间在巩固控硫成果的基础上,加大对氮氧化物的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6.
“九五”广州地区酸雨污染基本特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九五”期间广州地区酸雨污染状况及与"七五"期间的对比结果,通过分类统计和多元回归,研究探讨了"九五"酸雨污染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降水酸度的有关因素.研究表明,SO42-是降水化学组成中比重最大的离子,NO3-对降水酸度影响较大,这两种阴离子的含量多少基本上决定了降水酸度的强弱.因此在减轻二氧化硫污染的同时,加强对氮氧化物污染控制对降低广州地区降水酸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依据“十三五”期间泰安市2个大气降水监测点位的数据,从pH、电导率及主要阴离子(SO42-、NO3-、Cl-、F-)等组分浓度出发,研究泰安市大气降水变化趋势及阴离子特征,具体分析了泰安市大气降水的阴离子组分特征及污染类型。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泰安市未出现酸雨,其大气降水pH在5.95~6.29,均高于酸雨的限值5.6。降水量加权平均值为2844.4 mm,电导率范围为21.8~187μS/cm,泰安市大气降水中各阴离子浓度SO42->Cl->NO3->F-,占比分别为63.4%、18.6%、16.5%和1.5%;2016年和2020年,泰安市大气降水中存在氯离子浓度高于硝酸根离子的情况,有异于内陆城市,说明当地的盐矿和盐化工企业对降水中的Cl-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降水中SO...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和重庆市环保局筹办的"第二次降水污染和酸雨问题讨论会"于1983年5月12日~17日在重庆市召开.会议收到论文和资料60篇,内容涉及不同地区酸雨的时空分布、降水的化学组成,酸雨的形成和环境影响,降水污染的监测分析方法以及国外酸雨研究.与会代表认为:(一)自陈云同志、赵紫阳总理对我国上海出现酸雨作了批示以后,广大科学工作者、环保工作者对酸雨的研究更加重  相似文献   

9.
于涛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6):58-59,69
通过对广州白云山1994年到2004年降水监测结果的分析,论述了白云山酸雨现状、酸雨成因分析、及酸雨发展趋势.根据白云山历年降水监测结果所得到的结论,推理出白云山酸雨发展的趋势将会由原来主要的硫酸型向次要的硝酸型转化的趋势以及白云山的降水酸雨频率将会增加.因此,对控制和降低酸雨污染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十一五”环境压力与调控响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环境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分析江苏省在实现“十一五”环境规划目标过程中面临的环境压力现状及其作用过程,识别关键环境压力因子并提出相应的环境调控方案.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对环境压力具有良好的响应关系,其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太湖流域水质指标已成为制约江苏省“十一五”环境目标顺利完成的瓶颈;提出的环境调控响应方案分为环境保护对策及环境保护工程两部分,前者主要涉及到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及大气污染防治,后者包括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工程、循环经济建设与工业污染治理工程、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控制工程、近岸海域环境保护工程等.   相似文献   

11.
南宁酸雨综合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雨污染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如何有效地将其控制在恰当频率和降水酸度之内,尤为社会所重视,酸雨综合防治对策的研究首先要综合有关酸雨成因、危害及控制技术和费用的研究成果,确定控制酸雨的合理目标值。为达到拟定的控制目标,致酸污染物应作何种削减以及各类污染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酸性降水变化趋势及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酸性降水污染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酸雨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污染问题。湖南省通过降水监测工作,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监测数据。本文在对全省近8年的降水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本省酸性降水的污染特征和变化趋势,分析了酸雨的成因,并提出了防治酸雨污染的对策和建议,为全面掌握湖南省酸雨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更好地制定全省的酸雨污染控制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对湖南省“十五”期间降水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分布的角度研究了全省酸雨污染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通过预测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酸雨污染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环境学会、中国气象学会、中国科学院系统与高教系统共同举办的全国第一届酸雨研讨会于1987年10月23~27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与会学者包括59个环保、气象、科研与大学的研究、监测及院校的代表124人,共收到论文80多篇。国家环保局局长曲格平与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学书在会上发了言。与会者就:①我国的酸雨分布状况与发展趋势;②我国酸雨的成因;酸雨对生态与林业的影响;④控制我国酸雨的对策等进行了学术交流。与会学者的发言及论文认为,我国的酸雨具有明显  相似文献   

15.
大气污染带来的危害已明显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菏泽市城区“十五”以来降水监测的酸雨现状表明菏泽市酸雨污染呈逐年加重趋势,指出了菏泽市城区酸雨污染成因和发展趋势,进而提出了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酸雨研究现状   总被引:67,自引:7,他引:60  
中国酸雨区是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迫切需要科学有效的酸雨污染控制对策和措施,而及时总结酸雨研究现状是科学控制酸雨的重要基础. 综述了近年来中国酸雨的研究发展历程、空间分布特征、成因和控制对策的研究结果. 结果表明:中国降水化学组成仍属硫酸型,但正在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转变;南方酸雨区范围无明显变化,北方酸雨区继续扩展;强酸雨区范围为1994年以来最大,但酸度有所减弱;总体来看,与过去几年相比,2008年全国酸雨形势有所恶化. 最后对酸雨成因和控制对策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7.
典型背景点降水化学组份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背景降水的三种类型背景点中,海洋型背景降水受海洋大气环流控制,化学组份来源于海洋气溶胶,内陆在海洋相间型背景降水的化学组份主要来源于海洋气溶胶与仙陆大气污染物,内陆型大气背景降水的化学组份则主要来源于杨法和内陆大气传输。  相似文献   

18.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大会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委员会,即“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承担重新评估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调查研究任务,历时若干年,在考证大量资料后,于1987年出版了“我们共同未来”报告,这篇报告首次引进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敦促工业界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这份报告一颁布即得到了50多个国家领导人的支持,他们联合呼吁召开世界性会议专题讨论和制定行动纲领。从80年代起,美国和西欧的一些公司为了响应“可持续发展”的号召,减少污染,提高在公众中的形象以获得经营支持,开始建立各自的…  相似文献   

19.
孔瑾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4):154-156,189
根据锦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大气资料,通过对其3个采样点,从2001年到2010年共10年的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锦州地区酸雨多出现在5、6、7月,以SO42-、NO3-和NH4+、Ca2+为主要污染离子,体现了大气降水煤烟型污染的特点。通过对数据的综合分析,研究锦州市降水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分析了酸雨的成因并提出了酸雨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第三届原子光谱分析学术报告会,于1989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关学者、专家及科研人228人。学术报告会的形式有大会报告、专题报告、分组报告及展报。大会共收到328篇论文,录取249篇。其中,20篇专题报告,其余为分组报告和展报。会议其间,张展霞教授作了“从26届国际光谱学术讨论会纵观原子光谱分析法”,黄本立教授作了“1CP—AES的现在与未来”,郭小伟教授作了“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发展”的大会报告。专题报告分为AES和AAS两组。每组各10篇报告。其中,AES组报告中,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