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矿物包裹体(以下简称包体——编者)成分分析的理论与实践都已证明,真空热爆裂法是一种提取矿物包体中气相成分的可靠方法(何禄卿、刁培良,1980、1981)。但是热爆裂法不能用于碳酸盐类矿物、硫化物矿物包体中气相成分的提取。因为这些矿物的基体在包体爆裂温度下发生分解,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特别是硫化物矿物基体放出来的硫化氢在  相似文献   

2.
<正> 一些金刚石中微小的同生矿物包体的成分,可用来解决金刚石成因的最重要的控制条件问题。有人认为,这些矿物包体被包裹的时候,它们与其主晶金刚石是稳定共生的。因此,矿物包体的成分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诸如金刚石形成时的化学环境、周围的压力和温  相似文献   

3.
着重讨论了金伯利岩中两类深源包体(超基性岩包体和榴辉岩包体)的硫化物矿物成分方面的特征,进而总结了铜镍矿床的某些特征。指出,这两类包体的形成条件决定了它们自身的矿物成分及矿物共生组合类型。  相似文献   

4.
<正> 引言 尽管经常怀疑压碎的矿物中逸出的恶臭气昧主要是H_2S,但至今还是很少把H_2S作为流体包体主要成分来描述。据Roedder的关于流体包体成分的详尽资料(1972),与CO_2、H_2、N_2、CH_4和CO相比,H_2S和C_2H_4是次要组分。  相似文献   

5.
许多研究者研究了深源岩石包体的含量及其物质成分与金伯利岩含矿性的关系,但是至今还没有人查清楚这种联系。由于在金伯利岩中和碱性似玄武岩中深源岩石包体的研究中及在高压高温条件下合成矿物模拟实验中所取得的进展,便有了解决这项课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正> 在金伯利岩的变种当中,同源包体角砾岩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们的形态特点是存在有各种形成体——同源包体,同源包体在岩石中的含量一般为5—30%。同源包体的形成体就是金伯利岩中的球状和椭球状的金伯利岩包体,它们与其周围的金伯利岩母体在充填基斑晶和矿物的结构、比例和尺寸上以及总的化学成分和一系列稀有元素的含量上都是不同的。对于同源包体的告石学描述,在等(1959,1964)、(1962)、(1967)、(1976)和C.R.Clement(1973)的著作中均可查阅到。同源包体  相似文献   

7.
<正> 富水流体包体可通过下述方法在天然石英中产生。该方法是将石英在实验室造成裂隙,然后在600℃和2千巴、有水存在的热液装置中局部退火。这种人造流体包体的大小、分布和形态明显地与变质地体中石英的流体包体相似。流体包体看来局限于沿先前的裂隙面的阶梯状线理分布。它们的大小与原始裂隙面上阶梯状线理的间隔成正比,而数量与其成反比。细  相似文献   

8.
<正> 目前,成矿流体pH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矿物平衡共生法、Наумов法等,但在应用时往往受到许多限制,难以广泛用于矿床学研究。本文笔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包体成分(或盐度或组成)为前提,以盐类水解为基础的、更为简单准确的成矿流体pH值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救护关发式岩体的各期次花岗岩和暗色微粒包体中的整石标型特征及其与花岗岩成因的关系。钻石林型特征能反映花岗岩的形成条件(成分、温度、深度等)及成矿性,有时还能间接反映其成因。各期次花岗岩及其暗色微粒包体是由壳幔混合成因的同一钙碱性系列岩浆形成的,从早到晚.其形成温度逐渐降低,深度逐渐变戏,成分逐渐由中性向酸性演化。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鉴于有关超基性岩和基性岩的矿物成分的大量实际资料以及有关金刚石包体矿物学研究和金伯利岩形成过程模拟实验研究的新情报的积累,人们对金伯利岩的研究兴趣日益增加。这一切使得有必要对现有资料进行重新研究。现今对于金伯利岩岩筒中超基性岩和榴辉岩的成因,存在两种基本观点。一些研究者把金伯利岩岩筒看作是穿到地幔深处的、把呈  相似文献   

11.
<正> 流体包体很小,往往是显微级的,大量流体是晶体在流体中生长时被捕获的。要作为地质年代记时计,就必须了解它的成因,而且在包体封口之后没有物质的得失。在晶体生长和后来的破裂又愈合的过程中,包体的捕获往往不止一期。但是,为了年代测定的目的,只要各个包体形成于一个相对短的时间间隔内,  相似文献   

12.
<正> 本文描述了使用显微技术及Gandolfi X射线照相机(Gandolfi,1967),确切鉴定流体包体中提取的子矿物的方法。 实验方法 在显微镜下检查双面抛光的薄片和带解理的薄片,圈出含有子晶的流体包体位置。尽可能采用靠近上表面的包体,以便为了接近包体而必须移去的矿物量最少。最好先根据子晶相的光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进行初步鉴  相似文献   

13.
<正> 测定了日本西南部Uta-Jima新生代硷性玄武岩中的8个镁铁质包体的K、Rb、Sr丰度及Sr同位素组成。镁铁质包体由推测为下地壳成因的辉长岩和麻粒岩组成。镁铁质包体的~(87)Sr/~(88)Sr比值为0.70457—0.70612。大部分包体在同位素上与玄武岩主岩(0.70360—0.70440)可以区分开,而其中一个镁铁质包  相似文献   

14.
<正> 西德韦斯特费尔的德雷舍魏尔是一个晚第四纪低平火山口型火山,由于其火山渣扇形地中产有大量超镁铁岩包体而著名于世。根据Frechen(1963)的详细工作,德雷舍魏尔的包体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的组合(Ⅰ到Ⅳ),它们由纯橄岩、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异剥橄榄岩和各种类型的辉石岩组成。这个分类中只含橄榄岩的Ⅰ组在后来又被划分为Ⅰa和Ⅰb两个亚组(Frechen,个人通讯,1977),本文仅涉及Ⅰa和Ⅰb这两组橄榄岩包体的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的对比。 对于德雷舍魏尔的超镁铁岩包体的不同成因观点  相似文献   

15.
<正> 引言 证据表明:流体交代作用使陆下岩石圈不同程度地富集了不相容元素,并且,这种富集作用在地幔包体成分和板内大陆上喷发的大部分玄武岩成分中都能体现出来。本文的目的是对在大陆火山弧环境(即活动大陆边缘)中陆下岩石圈在岩浆形成中的卷入程度作出估计。  相似文献   

16.
对玄武岩和金伯利岩,即地台岩浆出露点包体内物质和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研究。包体的矿成分特点证明.他台构造国具有不均一的热状态,出现与地下应力状态和深部热量传递有关的交代作用和变形作用。对导致近地表构造作用活化的地台构造田可能的活动状态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7.
<正> 在过去廿年内,探针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了非破坏性的显微分析标准方法的建立。这在地学领域中,对扩大我们的知识范围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测定共生矿物中各种矿物的成分,而且还可以测定最小的固态包体(小到直径为5微米)的化学成分,也可确定混合晶体的出溶体。某种矿物(如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云南剑川杂岩体中岩石包体的分布、大小、形态、岩石类型、化学成分及矿物组成特征,探讨包体的成因,并推测寄主岩浆岩的性质、来源。认为剑川杂岩体中的岩石包体可分为捕虏体和同源包体,同源包体又可分为析离体和堆积岩。推测的岩体初始岩浆温度为1000—1125℃,形成深度约为20—30km。  相似文献   

19.
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南岭东段风化壳淋积型矿中含稀土矿花岗岩层中暗色包体的地质特征,发现分布在岩体中的大量暗色包体具流面和流线构造,主要组成矿物为石英、辉石和斜长石,具典型的辉长结构。暗色包体低硅、钾和钠,高钙、铝、镁、铁、钛和锰,属亚碱性—铝不饱和型;富集U、La、Pr、Nd、Sm、Dy,亏损Nb、Sr、Zr、Hf、Ti等微量元素;REE总量低于寄主含矿花岗岩层稀土总量,Ce和Eu具有明显的负异常。这些特征说明暗色包体的原岩可能来自早期基性岩,其形成与燕山早期陂头岩体的分异演化关系密切。与南岭地区花岗岩中此类暗色包体进行对比,有助于在该区寻找稀土矿床和稀有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20.
作为各种岩浆产物母体的地壳深部物质是不可能直接进行分析的,只有通过间接的办法才行。大多数研究者把金伯利岩岩简中的超基性岩和榴辉岩的包体看作是从地幔物质中捕虏的;这一点可从这些包体的成份间于球粒陨石和超基性岩平均成份之间这一事实得到证实(А.П.维诺格拉多夫,1962)。 作者测定了雅厍特区各类金伯利岩岩简中的榴辉岩(深成包体)和超基性岩的包体中钠族金属的含量。测定方法是光谱法。铂、钯的测定结果列于表1,其余元素在灵敏度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