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黄均伦  谭银华 《环境》2006,(11):96-96
近日,花都区白沙田水库惊现国宝“桃花水母”的消息引起市民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花都区环保局专门派人前往白沙田水库取样监测水质,摸清这种濒危级物种出现的原因,以此为契机,号召人们爱护环境,保护饮用水源。  相似文献   

2.
水母暴发的生物修复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霞水母(Cyanea nozakii)、口冠水母(Stomolophus nomurai)在我国的东海、黄海、渤海以及韩国、日本沿岸均出现过大范围暴发现象,且暴发次数、暴发范围以及持续时间呈上升趋势.本文分析了海域富营养化以及N、P营养盐比例失衡等为水母暴发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湿地,增殖植物,以吸收N、P等营养盐类;近岸增殖大型海藻等生物修复对策.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3年12月-2005年5月对大亚湾纬度22.563°以北海域进行的7个航次海域生态环境监测资料,对大亚湾水螅水母类的种类组成及优势种、数量分布、区系特征等作了探讨,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大亚湾共出现水螅水母类40种,其中大洋性种有6种,其总N/O值为5.67,表明本海区水螅水母类的近岸性较强;四叶小舌水母(Liriope tetraphylla)是第一优势种,占水螅水母丰度的27.59%;大亚湾海域水螅水母类,其动物地理区划属印度-西太平洋区印-马亚区。  相似文献   

4.
大型水母爆发对东海生态系统中上层能量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建立东海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并将大型水母作为一个独立的功能组,从能量平衡的角度探讨近年来东海大型水母爆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抑制大型水母爆发加剧的控制机制的假说。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大型水母对中上层生物资源普遍具有显著不利影响;在大型水母、浮游动物和鲳鱼等小型中上层鱼类之间可能存在一个由大型水母爆发引发的生态系统中上层能量反馈循环;大型水母爆发初期将破坏生态系统中上层能量平衡;浮游动物生物量的波动可能是抑制大型水母爆发加剧的自然控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世界环境》2009,(4):95-96
10年前,白令海峡冷水流域突然被大量的水母所充斥。它们堵塞了渔网,缠住了钓丝。渔夫在收网时候往往还会被水母所伤。目前这个捕渔区域已经“声名狼藉”。当地的渔民都不愿意去那里捕鱼,因为下网捞上来的几乎都是水母。研究水母的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渔业生物学家理查德对水母剧增的现象进行了研究,“2000年的时候,水母的繁殖几乎达到了顶峰。”尽管2000年后,阿拉斯加海岸的水母数量有所下降,但是这种凝胶状的动物还时不时到处出现——墨西哥湾、黑海、地中海随处都可以看到大量的水母。海洋科学家总结水母的大量繁殖可能有多种因素——包括气候变化、海洋污染严重,外来入侵物种的扩散等。  相似文献   

6.
伊朗、俄罗斯、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以及哈萨克斯坦正在共同向水母宣战。栉水母正在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吞噬里海的浮游植物。里海的各种珍贵鱼类也因此而不断减少。如果不采取措施,这些水母将蚕食掉各种鱼类。五个国家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想看到几年前在黑海发生的悲剧在里海重新上演。当时黑海的水母数量超过了世界上商业捕鱼量的总和。为了对付他们共同的敌人——水母,里海周边国家共同制定了里海环境保护计划(CEP),展开积极的合作。里海环境保护计划(CEP)目的就是为了保护里海的环境,成立五年来,该计划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而且使得…  相似文献   

7.
2000年4月期间坦桑尼亚霞水母章鱼(1849)个体渔业的初步结果到2001年6月才被提供.对在坦噶、马菲亚岛和姆特瓦拉三地的2546个单个渔获物和15 473个样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2000年4月期间坦桑尼亚霞水母章鱼(1849)个体渔业的初步结果到2001年6月才被提供.对在坦噶、马菲亚岛和姆特瓦拉三地的2546个单个渔获物和15 473个样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2021年3月—11月辽东湾东部核电站冷源取水区附近海域和鼓型滤网反冲洗的风险生物监测数据,分析了大型藻类、大型水母以及反冲洗的生物量状况,并结合2018—2020年的资料,探讨了大型藻类、大型水母的变化趋势,确定其高风险期。2021年的监测结果显示,大型藻类的生物量在5月中下旬至7月底处于高峰期;海月水母(A...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9年7月(夏季)和2010年9月(秋初)在黄河口及邻近海域所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研究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分布以及优势种变化等群落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海域夏季和秋季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夏季浮游动物种类数(65种,包含14类浮游幼虫(体))和平均丰度(295.5 ind/m3)均高于秋初(54种,包含15类浮游幼虫,229.6 ind/m3),夏季浮游动物的多样性也高于秋初。季节间优势种差异明显,夏季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和长尾类幼体(Macrura larva)等,秋初优势种为锡兰和平水母(Eirene ceylonensis)、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和强壮箭虫等。暖水种(背针胸刺水蚤)和小型水母(锡兰和平水母和球型侧腕水母)在黄河口及邻近海域成为优势种在此前从未报道过,这值得引起重视,并进行持续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11.
华北半干旱区2个农业流域地表氮素流失特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陆海明  尹澄清  王夏晖  邹鹰 《环境科学》2008,29(10):2689-2695
在2004和2005年2个水文年期间,通过野外降雨径流监测和室内分析,对位于华北半干旱地区天津市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于桥水库周边2个典型农业小流域地表径流氮素流失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个农业小流域全年氮输出主要集 中在6-9月;试验期间桃花寺流域41%的地表径流和52%的总氮负荷发生在2次>60 mm降雨中,曹各庄流域输出地表径 流和总氮负荷较均匀地分布于不同降雨类型的降雨事件中;桃花寺流域和曹各庄流域地表径流氮素输出发生的最小降雨量 分别约为20 mm和10 mm;曹各庄流域和桃花寺流域年均径流系数分别为0.013 2和0.001 6,前者为后者的8.3倍;曹各庄流域 年均总氮输出量是1.048 kg·(hm2·a)-1,桃花寺流域年均总氮输出量是0.158 kg·(hm2·a)-1,前者是后者的6.6倍.2个农业流 域内的微地形地貌、景观格局和迁移廊道性质的不同是造成流域氮素流失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受长期人为活动干扰形成的 复杂地形地貌结构降低了流域的降雨一产流能力;桃花寺流域地表径流氮素主要污染源(村庄)离受纳水体的距离约为 1 500 m,而曹各庄流域此距离约为200 m,较短的迁移距离增加氮素迁移到受纳水体的风险;曹各庄流域道路型的传输廊道可 以很快地将地表径流氮素迁移到受纳水体,而桃花寺流域地表径流氮素则可以在传输廊道中被小石坝、植被过滤带和干塘等 "汇"型结构所持留.  相似文献   

12.
桃花溪位于重庆市西郊丘陵紫色土区内,是我市主要蔬菜地之一。六十年代后,桃花溪沿岸工业和人口增长较快,土壤受到污染,生物受到危害,群众反映强烈。为了弄清楚该地区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途径,重庆市环保局组织重庆市环境科研监测所、西南农学院土化系开展“桃花溪地区土壤污染调查及防治对策”的科研课题。该课题是在同西师环境科研组共同于1981年完成“重庆地区土壤中11种元素背景值研究”的同时,开始对  相似文献   

13.
《环境》2017,(4)
<正>又到一年花开时,最美的铁路景色还看京张铁路居庸关。漫山遍野的桃花盛开,雪白的列车穿行其中,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14.
1 项目背景  桃花溪位于重庆市主城区西部 ,起源于沙坪坝区薛家堡 ,流经沙坪坝区、大渡口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九龙坡区 ,在鱼鳅浩注入长江 ,全长 15 .79km,流域内有 7条支河 ,9个汇水面 ,流域面积为 31.12 km2 。桃花溪是重庆主城区五条次级河流中最大的一条 ,以清澈的溪水和两岸盛开的桃花而得名。然而 ,二十年的变迁 ,桃花溪由清变浊 ,由浊变黑 ,由黑变臭 ,成为了祸及两岸生态环境的根源。由于流域内近千家企事业单位和 30余万居民每天约 6万吨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上游河段堆积的 2 0 0多万吨生活、工业垃圾严重污染了桃花溪 ,…  相似文献   

15.
王麟 《环境》2004,(5):12-13
不久前,伊朗,俄罗斯、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宣布向水母开战。  相似文献   

16.
他是2008年10月8日公布的诺贝尔奖化学奖的得主之一;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医学院院士,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化学及药理学系教授:他是利用水母发出绿光的化学物来追查实验室内进行的生物反应的先驱。《圣迭哥联盟论坛报》评论说:“他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脑”。  相似文献   

17.
又见桃花开     
迈入塔林的第一天,正是桃花正艳时。我们几个刚分配到车间的女孩子望着那如云如霞的桃花,欣喜不已。车间的办公室正对着一株桃树,在车间接受安全教育的我们实在受不了那桃花的诱惑,相约去折几支。当我们兴高采烈地折了桃花回来,迎面碰上了车间主任,这个看上去十分严厉的领导并没有指责我们几个毛丫头,他装作没有看到我们藏在身后的桃花,背着手大步流星地走了。  相似文献   

18.
正春风徐来,百花盛开;争奇斗艳、五彩缤纷。如雪的梨花、绯红的桃花、金色的油菜花、高贵的玉兰、娇嫩的海棠,醉人的丁香,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无私奉献着芬芳和绚丽。当人们陶醉于万物复苏的愉悦,同时不忘亲手种植一些花草,点缀着居室、美化着庭院。而不知从何时起,常见花草已经不能满足大家对新奇的追求,一些国外的奇花异草不断地引入到居室和庭院美化中,甚至在园林绿化中广泛种植。  相似文献   

19.
王蜀华 《环境》2001,(4):41
有人美言说,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植树文化堪称世界第一。其渊源之久长,美德之高尚,植风之日甚,都是有口皆碑的。就拿唐朝的几位大诗人来说,不但酷爱植树,而且还为后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植树诗。诗圣杜甫,除了“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平生憩息地,必种数竿竹”外,还特别宠爱楠木树和桃花。据考证,杜甫之所以把草堂选建在成都浣花溪畔,原因就是这里有一棵高大的楠木树。“倚江楠树草堂前,故老相传两百年。株茅卜居总为此,五月仿佛闻寒蝉”。“红人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奉乞桃花一百根,春前为迭浣花村”等等,都是诗人钟情楠木,痴爱桃花的生动写照。据史料载:唐宝应元年(762年),成都草堂主体工程全部竣工时,周围环境和浣花溪早已绿树  相似文献   

20.
桃花溪地区位于重庆西部丘陵紫色土区内,因境内有一条桃花溪而得名。整个流域面积约4万余亩。本区地势北高南低,海拔170—373米,年平均气温18.3℃,年降雨量平均为1100mm,为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具有伏旱、雾日多的特点。土壤属侏罗系沙溪庙组沙泥岩发育而成的灰棕紫泥,呈中性至微酸性。是我市主要的蔬菜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