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环评审批制度改革:进展、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在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背景下,国务院和环保部通过下放环评审批权限、优化审批程序、推进环评审批公众参与和监督、切断环评审批机构与环评机构的利益关联、禁止违规插手环评审批等措施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在环评审批监管方面,需强化宏观管理,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公众参与和监督,完善环评审批监管法律制度;为解决改革措施与现行法律规定的冲突,需对《环境影响评价法》相关条文进行相应修订;对保留环评审批前置的具体项目、环评审批程序改革的具体操作,还应及时出台细化的、统一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我国环评工作的基本情况 不断完善配套法规自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实施以来,环境保护部又起草了规划环评条例,此条例已上报国务院,正待批准实施.此外,又制定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环境影响评价审查专家库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行为准则与廉政规定等配套部门规章,环评工作配套法规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通过已经10年了,"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突出又醒目的法律条款,写入此法,给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赋予了法律权力.《环评法》还就公众参与方式提出了具体要求"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和建设单位,应以听证会、论证会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2006年,环保部又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详细规定了公众参与环评的方法、规章制度. 十年一回眸,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已逐渐成为一个建设项目通过的必经程序.近十年,我国公众参与环评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公众作用日益彰显.  相似文献   

4.
系统地提出了区域恶臭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引入了重大恶臭风险源的概念,并以石化工业园区为例,从公众参与、恶臭现状监测、区域恶臭源调查、恶臭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区域恶臭容量及控制措施等方面分析了区域恶臭环评的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5.
公众参与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环境意识的发育程度,同时也体现着一个国家民主进程和政治文明发育的程度。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公众参与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本文从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角度介绍了我国环境影响评级制度中公众参与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公众参与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对我国环评中公众参与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区域环境影响后评估既不同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也不同于单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后评估,而作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参与,在区域环境影响后评估中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以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域环境影响后评估公众参与为例,介绍了区域环境影响后评估公众参与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阐述了对区域环境影响后评估公众参与的理解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化工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复杂多样,从产业政策、工程分析、环境影响和预测评价、环境风险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等方面,探讨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要注意的要点及专家关注点,为今后化工项目环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公路建设项目日益增多,诸多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实践证明,在公路项目建设中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非常必要.公众参与对于真实反映项目造成的实际环境影响,提高环评有效性、合理性、全面性和针对性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公路项目环评公众参与的相关概念,论述当前公路项目环评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正>确保项目环评管理信息公开、公众参与渠道通畅,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规定和要求。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活动包括评价、审批过程。但是,对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尺度却一直存在不同的理解。在实践过程中,一些公众向建设单位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要求(申请),认为只要涉及项目环评审批内容,只要公众需要了解的,均应提供给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而建设单位以保密为由尽可能减少信息的公开范围和内容。审批机关有全面无条件公开相关信息的做法,也有选择有限的信息公开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有了公众参与的内容,可以促使社会各方面人士关心环境问题,在环境评价工作中起到了弥补技术研究不足的重要作用,可使环评单位在环评中的预测和分析更加完善,提出的建议更趋合理。合理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中公众意见的统计分析方法是参与对象的代表性、调查统计方法的有效性、调查统计内容的科学性、统计时间的有效性等的全面综合的反应。  相似文献   

11.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与实施,在落实预防为主的环保方针、促进先评价后建设、推进产业合理布局和优化选址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预防了许多因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且在提升立法层次、拓宽评价范围和加强公众参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促进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快速发展。使环境影响评价的覆盖面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执行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当然,多年的实践与运用,也显现了该法律的不完善之处。本文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探讨了《环境影响评价法》个别条款,如环境影响后评价、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时限等的不确定问题,并对不确定的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目的在于促进《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探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作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公众参与可以提高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提高规划的合理性及环保性。结合规划环评的应用实例,归纳了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的参与对象、参与形式等,指出目前规划环评公众参与在应用中存在公众参与对象局限、规定和程序不明确、公民环保意识差等问题,建议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公众参与环评,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制定法律条文等进一步明确公众参与环评的规定和程序,提高信息公开度和民众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3.
环评中公众参与的产生、发展,公众参与应遵循的过程,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相似文献   

14.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结合多年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经验,就建设项目环评过程中开展公众参与的时机、采用的形式、公众参与内容的设计及反馈信息的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为环评工作的公众参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公众参与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涉及公众环境知情权和参与权,受到广泛关注。在分析当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中存在的影响有效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五个方面的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16.
公众参与环评听证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比较敏感或涉及面较广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表达途径,一般采用听证会。在中国,公众参与环评听证会,在听证公告、代表遴选、政府回应方面都面临困境,需要分别找寻出路:对于听证公告,要明确适用范围、确立合理期限、完善内容规定、采用合理方式来应对;对于代表遴选,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势在必行;对于政府回应,建立一个合理的评估系统、启动司法审查不失为良策。  相似文献   

17.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机制和方法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最早开始于发达国家。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的成功经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笔者探讨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概念和内容,提出了我国公众参与的基本方法和机制。   相似文献   

18.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推进和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中的公众参与,2006年2月,环保部出台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主要对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和公众参与的时限做了规定。虽然暂行办法的出台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中国的公众参与制度还是不够完善,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差。针对于此,分析了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促进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能够有效地进行,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有了公众参与的内容,可以促使社会各方面人士关心环境问题,在环境评价工作中起到了弥补技术研究不足的重要作用,可使环评单位在环评中的预测和分析更加完善,提出的建议更趋合理。合理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中公众意见的统计分析方法是参与对象的代表性、调查统计方法的有效性、调查统计内容的科学性、统计时间的有效性等的全面综合的反应。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涵义,分析了传统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缺失,并提出解决机制缺失的对策,尤其强调工业生态学理念的重要性。环境评价与环境公共政策的有机结合对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善有着较强的理论可操作性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