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凹凸棒复合滤料对水中Cr(vI)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溶液DH值、滤料投加量、吸附时间、反应温度、Cr(VI)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按不同再生方式再生后滤料的吸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凹凸棒复合滤料对水中Cr(VI)的吸附率随溶液pH值的升高而降低,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吸附过程在80rain左右达到平衡,吸附率最高可达98.7%,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模型,凹凸棒复合滤料通过再生后可以反复使用  相似文献   

3.
雷春生  朱晓峰 《环境工程》2016,34(6):95-100
以乙醇胺、乙二胺、二乙烯三胺和三乙醇胺为胺源,采用水热法对凹凸黏土进行胺化处理,制备甲醛吸附剂。通过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能量分析光谱仪、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样品粉末进行表征测试,探究不同胺处理的黏土对甲醛吸附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黏土经胺化处理后,表面带有氨基,对甲醛均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其中乙醇胺处理的黏土样品吸附性最强,循环吸附6次的过程中,试验箱内甲醛浓度均低于0.1 mg/m3。  相似文献   

4.
李晓倩  高海鹰  秦庆东 《环境工程》2012,(Z2):434-436,445
研究了凹凸棒土对人工模拟地下水中TCE和Cd2+两者复合污染的吸附行为。分别探讨了pH值、凹土投加量和振荡吸附时间对添加了重金属Cd2+前后凹土吸附TCE效果的影响;通过凹土对TCE的吸附等温线,讨论其吸附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pH值的改变对TCE吸附率的影响不大;凹土对TCE的吸附3d后达到平衡,吸附率达到71.34%;当凹土加入量为0.03g时,吸附率可达51.08%;TCE在凹土上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TCE和Cd2+经复合之后,TCE的吸附效果有所下降;吸附过程仍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  相似文献   

5.
在交联淀粉存在和弱酸性条件下,使硅酸钠水解生成的二氧化硅与淀粉复合制备了二氧化硅交联淀粉( Sist),通过FT-IR光谱对材料进行了表征,表明反应中形成的二氧化硅与淀粉发生了交联,形成了无机有机复合材料.进一步研究了其对三种不同类型染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硅酸钠添加量为8%时所得的Sist复合材料对染料的吸附性能最...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凹凸棒黏土对水体和底泥中Cr(Ⅵ)污染治理与修复效果,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运用Langmuir和Fr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及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天然凹凸棒黏土对水体中Cr(Ⅵ)的吸附特性,并研究了pH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及凹凸棒黏土对底泥中Cr(Ⅵ)金属形态的影响,通过XRF(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SEM(扫描电镜)确定凹凸棒黏土的化学组成和微观形貌结构.结果表明:天然凹凸棒黏土内部呈纤维状且多孔隙,成分中含有铁、铝、钙等元素,吸附后的材料中发现了Cr元素;Langmuir-Fr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R2=0.996)和准一级动力学模型(R2=0.993)较好地拟合了凹凸棒黏土对Cr(Ⅵ)的吸附热力学与动力学过程,动力学模拟的Cr(Ⅳ)平衡吸附量及实测值分别为1.38和1.37 mg/g.溶液pH对Cr(Ⅵ)的吸附具有影响,其最佳pH为3,此时吸附率最高,为85.80%.研究显示,向底泥中添加凹凸棒黏土能促使Cr形态由不稳定态(酸溶态和铁铝还原态之和)向稳定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之和)转化,从而达到修复底泥中Cr(Ⅵ)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原位热缩聚合成了含有碳纳米管的中间相炭微球,以KOH为活化剂,调整碱炭比和活化时间,制备了中间相炭微球/碳纳米管复合吸附材料,并通过甲基橙吸附试验和孔隙比表面积测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分析了碳纳米管对中间相炭微球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吸附材料对甲基橙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添加一定比例的碳纳米管能够提高活性中间相炭微球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当添加碳纳米管含量为10%时,其比表面积比纯中间相炭微球提高了14.7%,对甲基橙的吸附率超过了99.9%;吸附-脱附等温曲线表明复合吸附材料的等温线属于I型吸附等温线,该复合材料主要以微孔为主,并存在少量中孔。  相似文献   

8.
颜荟杰 《环境工程》2013,(Z1):189-191,199
研究了有机凹凸棒土对人工模拟地下水中PCE和Cr6+两者复合污染的吸附行为。分别探讨了振荡吸附时间、凹土投加量、pH值对添加了重金属Cr6+前后凹土吸附PCE效果的影响;通过凹土对PCE的吸附等温线,讨论其吸附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有机凹土对TCE的吸附10min内达到平衡,吸附率达63.5%,而铬离子存在时吸附率下降至38.2%;当凹土加入量为15.38g/L时,吸附率可达62.8%,铬离子存在时,达到饱和所需的凹土量增加。PCE单组分在有机凹土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式。PCE和Cr(Ⅵ)经复合之后,PCE的吸附效果有所下降,吸附过程采用langmuir及freundlich等温式拟合均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9.
以凹凸棒土为原料,与P VDF、DMF和水混合后制成凹凸棒土/有机复合膜,分别采用酸化、碱处理、高温活化等不同方法进行改性,采用XRD、SEM表征了凹凸棒土粉末的形貌及内部结构,比较了不同改性方法下复合膜的结构差异,考察了复合膜对染料溶液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凹凸棒土的引入有效提高了有机膜对染料的吸附性能,有利于使用后...  相似文献   

10.
改性凹凸棒土对水溶液中苯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改性凹凸棒土对水溶液中苯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改性凹凸棒土对苯的吸附量和去除率提高了2倍多,pH值对吸附量的影响甚小,吸附量随温度上升而增加,改进的BET方程能较好地描述实验等温线,其吸附机理可能为表面的疏水作用与化学吸附和进入内部孔道吸附。  相似文献   

11.
AT-SS复合颗粒吸附剂的制备和除铅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颗粒吸附剂在含铅溶液中的振荡实验.研究了凹凸棒石粘土(AT)和钢渣(CS)、水泥(SN)、石英砂(SS)制得的多种复合颗粒吸附剂的除铅性能及制备条件.确定出最佳颗粒吸附剂为AT-SS,混合比为5:1,700℃下焙烧120min.对铅的静态吸附容量高达500mg/g以上,动态吸附容量为60mg/g.在1.5ml/min的流速下,穿透时间为20h,洗脱回收率为48.3%.当Pb进样量为200mg/L时,AT-SS吸附剂在236倍床体积之内,流出液浓度低于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利用改性凹土与聚氨酯原料混合发泡,制备复合载体,对微污染河水的NH4+-N和TOC的去除效果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NH4+-N、TOC的去除存在着明显的时段性,随着时间的延长,出水NH4+-N、TOC的去除效率逐渐降低,最终趋于稳定。改性后凹土制备的复合载体对NH4+-N、TOC处理能力得到提高,NH4+-N去除率从37.50%提升到75.10%;TOC去除率从15.34%提高到36.15%。  相似文献   

13.
以腐植酸为模板,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腐植酸模板交联壳聚糖/凹土复合树脂(HA-CS/ATP),用于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腐植酸(HA)的去除.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等方法对树脂进行表征,对树脂理化性能进行评价;对腐植酸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CSR相比较,HA-CS/ATP吸附量从36.57 mg/g提高到83.25 mg/g.凹土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树脂的吸附量;树脂可实现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凹凸棒复合滤料对水中Cr(Ⅵ)的去除效果。静态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凹凸棒复合滤料对Cr(Ⅵ)的吸附可以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来描述,但更符合Freundlich方程,相关系数为0.989 2;动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H值、水力负荷和进水浓度的增加,凹凸棒复合滤料对Cr(Ⅵ)的吸附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缪伟  黄新  王郑 《环境科技》2009,22(2):29-31,34
采用复合凹凸棒滤料部分替代石英砂滤料,利用复合凹凸棒滤料良好的吸附和生物挂膜性能对普通滤池进行生物强化。试验研究表明:在滤速6ndh时,复合凹凸棒生物过滤对COD№去除率为32.6%~42.1%,对NH2-N去除率为75.7%。87.8%.对NO2--N去除率为84.2%~92-4%。反冲洗对滤料表面附着的生物膜影响较小,在冲洗1—2h后能够恢复到冲洗前的水平。复合凹凸棒滤料生物滤池处理工艺不需增加新构筑物,适用于以微污染原水为水源的老水厂升级改造和新水厂建设.  相似文献   

16.
通过静态试验,对凹凸棒石吸附去除水中Fe2+的特性进行了研究,重点讨论了焙烧和酸化处理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凹凸棒石对水中Fe2+吸附过程可以班厄姆公式进行拟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可以更好地描述Fe2+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当焙烧温度在200℃~400℃,焙烧处理对凹凸棒石吸附去除Fe2+的影响不明显,当焙烧温度在500℃时,凹凸棒石对Fe2+的吸附去除率显著降低,这是由凹凸棒石内部结构发生折叠收缩,导致孔道逐步塌陷所致。凹凸棒石对Fe2+的吸附去除率随着酸化浓度的增加先减小而后增大,在HCl浓度为5 mol.L-1时达到最低。  相似文献   

17.
制备条件对硅胶负载氧化锆吸附除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浸渍法制备了硅胶负载氧化锆除氟吸附剂,研究了焙烧温度、硅胶粒度、浸渍时间、浸渍温度、浸渍液浓度、浸渍固液比和浸渍次数等制备参数对吸附剂吸附容量的影响.实验发现焙烧温度有较大影响,450℃焙烧有最大的吸附量,再升高温度吸附量迅速下降.浸渍可在2h内达到平衡.浸渍温度越高,浸渍液浓度越高,则吸附容量越大.采用较高浓度一次浸渍优于低浓度多次浸渍.硅胶粒度和浸渍固液比也影响吸附量,粒度越大吸附量越小,粒度小于0.25mm后吸附量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ND-90型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吸附处理采矿塌陷区废水.原废水COD质量浓度为200~230mg·L-1,经沉淀-树脂吸附法处理,处理量20BV,吸附流出液COD质量浓度为40~50 mg·L-1,COD去除率≥80.23%,树脂经过碱液脱附后可重复利用且运行稳定.该处理工艺投资少、操作简便,为解决采矿塌陷区水体修复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自制阳离子淀粉作絮凝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阳离子淀粉的制备,并做了阳离子淀粉对垃圾渗滤液的絮凝实验,其效果和现今常用的高分子絮凝剂PAM相比无太大的差别。阳离子淀粉有较好的生物降解性能,且价格低廉、相信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化学絮凝剂预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马铃薯淀粉废水产生的季节性使得常规生物处理应用起来存在很大困难,采用絮凝剂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可减轻后续处理负担。文章使用常规化学絮凝剂AlCl3、Fe2(SO4)3、PAM以及有机和无机之间的相互复配对马铃薯淀粉废水进行絮凝预处理,研究了投药量、废水pH值、助凝剂CaCl2投加量以及沉降时间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各絮凝剂处理废水的较佳絮凝条件,并在较佳条件下处理废水,通过综合比较处理效率、处理成本、絮凝条件难易程度等方面,确定了马铃薯淀粉废水的较佳絮凝剂为AlCl3+PAM,其具有废水处理效果好(COD去除率为41.08%,浊度去除率为95.06%,色度去除率为90.63%)、投药量少(2mLAlCl3+0.3mLPAM)、助凝剂投加量少(1mLCaCl)2、较佳pH在废水初始pH范围内、处理成本低(11.05元/t废水)、产生污泥量少(649g/t废水)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