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参照国标搭建了室内空气净化器的性能测试台,并提出单位面积净化量ms、单位时间净化量mt、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净化量m等3项性能评价指标.通过试验分别检测TiO2光触媒、ACF活性炭纤维及TiO2/ACF复合材料的净化性能,并将测试数据按这3项指标进行整理计算,结果验证了指标的便利性和直观意义.  相似文献   

2.
改性吸附剂用于室内氨气净化器的现场评价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建筑物普遍存在室内空气污染现象,氨气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污染物。本试验是在室内氨气净化技术的研究基础上,以改性吸附剂做净化材料,对BLK型室内氨气净化器进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BLK氨气净化器对氨气的净化效率大于95%,并且该装置在17m^3的封闭空间中运转2h后,室内的氨气浓度由10.2mg/m^3降至低于0.5mg/m^3。经过长时间的跟踪试验,得知在不断释放出氨气的室内污染环境中,该净化器的滤芯使用周期可以达到5个月。  相似文献   

3.
《现代职业安全》2014,(4):108-109
持续出现的雾霾天气,让空气净化器得到了人们广泛青睐。空气净化器制造厂家,大多自称其制造的空气净化器可消除90%甚至99.99%空气污染,包括清除烟草烟雾、微生物、异味、PM2.5细颗粒物等室内空气污染物。可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空气净化器,您知道如何选择吗?选择时又应注意什么呢,本文将围绕这些话题为您介绍相关小知识。类型空气净化器的类型是选择与维护的基础,目前可按安装方式和净化机理分类。  相似文献   

4.
便携式空气净化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物颗粒污染物的去除,然而大部分空气净化器名义过滤效率很高,实际净化效果却不太理想,针对造成二者差异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试验研究,为空气净化器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建立了一个标准实验室,利用推荐的香烟尘作为测试气溶胶对市场上存在的5种主流空气净化器的单通净化效率及实际房间的净化效率进行试验比较,并利用Lighthouse 2016激光粒子计数器及Dustrak 8530气溶胶采样仪分别对空气净化器净化悬浮粒子的计数效率(粒径≥0.3μm)及计重效率(PM_(2.5))进行了测量。通过理论分析发现,空气净化器的安装气密性及室内气流组织形式是影响空气净化器净化效果的2个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过滤器安装气密性对粒径≥0.3μm颗粒物及PM_(2.5)净化效果的影响程度分别超过了8%和2%,室内气流组织形式对粒径≥0.3μm颗粒物及PM_(2.5)净化效果的影响程度约为30%和20%,二者对小颗粒物净化效果的影响程度均超过了大颗粒物。研究表明,室内气流组织形式对空气净化器净化效果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安装气密性。  相似文献   

5.
<正> 国家科委成果办(92)国科办字第203号文,向社会各界推荐使用“大有牌分子筛室内空气净化器”。由北京大有环境工程公司北方分子筛应用厂和地矿部地质研究所应用矿物研究中心联合研制开发的该净化器已通过北京市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现已向市场投放,受到用户的好评。为了您能得到一个理想的洁净空间,改善空气环境,使您的工作和生活安全、舒适、高效,保障您的安全和增进身体健康,更好地为社会各界服务,现将室内空气净化器作一简介: 一、概述大有牌分子筛室内空气净化器,采用经科学处理的纯天然非金属矿物,为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吸附,是九  相似文献   

6.
六、柴油机的机外废气净化措施 (一)氧化催化净化器氧化催化净化器是目前世界各国柴油机机外净化措施中效果较好,使用较普遍的一种,我国经过多次反复试验,也证明这是一种降低CO和CH的有效措施。目前国内都是采用圆筒形铂净化器,其外形如图3。  相似文献   

7.
由四机部主持召开的TG型有毒气体台式净化器鉴定会于今年三月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50多个单位的68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该净化器是由国营768厂和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共同研制的一种新型装置。TG-A型净化器装有活性炭,能对空气中含有的苯、酒精、丙酮、乙醚等挥发性有害气体进行净化,初始效果可达90%以上。TG-B型净化器装有带有静电的2#滤布。能净化锡焊烟雾。 与会代表听取了有关净化器的研制、检测、使用报告,参观了使用现场,通过认真讨论认为:该净化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噪声小、性能可靠、使用方法简单、外形美观大方等特点,能…  相似文献   

8.
最近几年来关于各种《香烟雾净化器》或者《室内空气净化器》的文字、声、象报道屡屡出现在多种新闻媒介或某些产品展示会上.在这满处都可见到吸烟者的世界里,谁不希望身边有这样一位健康的保护神呢?可是,香烟雾净化器的作用真有那么神吗?  相似文献   

9.
环境安全中光催化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近年来环境安全的研究现状,提出以非传统安全的视角研究环境安全的问题,运用纳米光催化技术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解决环境安全问题的新思路。综述了纳米科技在环境安全中的应用,重点评述纳米光催化技术在室内空气净化中的应用(如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氮氧化物、异味、微生物)和利用纳米光催化技术在室内空气净化中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如抗菌防霉内墙材料、防污自洁材料、自动无毒化材料)。同时指出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技术尚未完全达到实际应用水平,仍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需要对该技术继续开发和完善,才能在环境安全领域获得更加广泛和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矿井综合防尘技术措施配套,净化掘进巷道入风流特别是串联通风工作面入风流,创造安全卫生的生产作业环境,保障工人身体健康,促进安全文明生产,双鸭山矿务局防尘科同佳木斯防爆配件厂联合研制了MAD—Ⅱ型风流净化器。这种风流净化器是净化矿井风流的专用设备,对于抽出式通风、抽压混合式通风又是一种轻便而理想的除尘器。经过半年多的井下工业试验和技术测定,获得了良好的除尘效果。最近在全国煤炭系统十四个标准化矿井防尘装备审订会上被列为综合防尘配套产品。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造成除尘系统风量阻力不平衡的因素,提出在除尘支管上装设定风量阀来稳定各吸尘点风量,通过实验证明,在除尘管网支管上装设定风量调节阀,可以有效的消除系统阻力不平衡和管网压力波动造成的吸尘点风量偏差问题。  相似文献   

12.
矿井避难硐室气幕隔绝系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避难硐室气幕阻隔系统的防护功能,确定该系统由供气装置、散气装置和启闭装置组成;根据射流理论和对比试验确定气幕系统最佳孔径为1.2mm,最佳孔间距为40mm;通过SPSS方法建立模型,确定气幕系统以衰减距离x为变量的气体衰减函数;根据孔径、孔距及幕帘尺寸,计算确定气幕防护系统的最小供风量为1.61×10 -3m3/s;通过模拟密闭空间阻隔性能测试,确定气幕系统的最大阻隔效率可达90%以上,同时阻隔效率随着二氧化碳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分析地板送风系统停机后影响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变化的因素,建立颗粒物浓度的沉降模型并求出分析解,得出颗粒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颗粒物浓度的沉降模型计算颗粒物的沉降损失率和沉降速度.结果表明,当室内颗粒物的粒径大于1 μm时,其沉降损失率与粒径呈线性正相关; 粒径小于1 μm时,其沉降损失率和衰减率低于前者,但沉降稳定后的颗粒物浓度远大于前者.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大粒径颗粒物的沉降主要由重力决定而小粒径的由布朗扩散力决定.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330MW四角切圆锅炉燃烧器进行了炉内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的研究,分析了B层燃烧器区域空气速度分布和衰减情况,研究了一次风速,一、二次风动量比和周界风风量等因素对四角切圆燃烧方式的炉内空气动力场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四角的一次风射流衰减特性基本一致,射流刚性良好。在改变二次凤与一次风动量比后,对炉内实际切圆直径影响较小。周界风可以增强一次风射流的刚性,燃烧器上下摆动只改变了炉膛火焰中心的位置,并未改变切圆大小。这为燃烧器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依据和运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气环境的光触媒净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光触媒对大气环境净化的机理,着重讨论了TiO2光触媒的活性、固定以及对大气污染杨的处理过程、问题等,并对光触媒技术的未来作了展望,以期推动我国在光触媒技术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大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等排人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质量。大气污染对人类及动植物的健康状况、肌体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不良影响,同时引起地球气候异常,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各种危害,迫使人类必须采取各种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出口角度对防烟空气幕防烟效果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以四川消防研究所高层实验塔二层为原型,模拟在不同防烟空气幕出口角度情况下高层建筑前室烟气运动情况,获得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空气幕运行时的最佳出口角度。试验结果表明:空气幕角度为5°及20°时,模拟试验后期烟气基本突破了空气幕蔓延至前室内,而当出口角度为10°和15°时防烟效果较好,且15°时防烟效果优于10°,故推荐空气幕运行时的最佳出口角度为15°。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新风系统的定义与分类,分析了新风系统市场及行业发展现状,对比了国内外新风系统标准的相关参数,阐述了新风系统与空气净化器、中央空调及通风的联系与区别,最后探讨了新风系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Displacement ventilation and well-organized ventilation flow structures are emphasized. Perhaps the biggest advantage of displacement ventilation is its increased effectiveness in removing pollutants from a ventilated space and the efficient use of ventilation air. Several questions on how the systems should be designed to achieve optimal efficiency are still unanswered. Small variations in room geometries and air supply arrangements can totally change the conditions. Results from this investigation show the importance of an even distribution of the incoming supply air, numerically calculated age-of-air values and the influence of residual tracer concentrations on rneasured mean values for the age of ai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