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通过图表法、统计分析法和比较法等,对宋哲宗朝15年间的自然灾害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该时期自然灾害基本状况、各级政府的救灾措施以及灾害的影响。研究表明:宋哲宗时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发生频率高,年灾害频次趋于平稳、四季灾害频次差异较小;区域上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或国防重地,大致在京师、河北、浙江、江苏、山东等地。该时期自然灾害对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均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减轻灾害影响、维系人心及巩固统治,宋哲宗政府采取了安抚灾民、赈济、劝分等一系列救灾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总结和回顾了2007年全球和中国的十大自然灾害,介绍了中国2007年的自然灾害及救灾工作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以及灾害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汶川大地震是建国以来震级最强、破坏性和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面对如此巨灾大难,中国在救灾观念、政策、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使汶川抗震救灾呈现出新特点:在救灾理念上突出以人为本;救灾信息公开透明;救灾方针强调开放性;救灾呈现国际性;救灾捐赠广泛性和多样性;注重心理救助;志愿者的广泛参与.汶川抗震救灾所形成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救灾机制对于中国救灾机制的创新和公民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系统整理研究古代的自然灾害诗歌,通过文献钩沉归纳的方法对古代自然灾害诗歌的界定标准、灾害类型和内容分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自然灾害诗歌是指以自然灾害为题材而创作的诗歌,且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诗人灾害意识的诗歌作品。主要类型有旱灾诗、水灾诗、地震诗、瘟疫诗、风灾诗、火灾诗、复合灾害诗、低温灾害诗和高温灾害诗等。其内容可包括直接描写叙述自然灾害现象与损失;描写叙述救灾事迹;以借自然灾害现象言说人事抒发情感;与防灾减灾救灾相关的祭祀祝祷、经验谚语、赞颂歌谣、怀古咏史等。  相似文献   

5.
救荒是明代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为了保证荒政的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明太祖从灾害防治到灾害赈济,从赈灾官员的选用到对吏治腐败的整治,都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法律条文。从这些法律条文中可以概括出明太祖的荒政立法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防灾与减灾中的立法;二、救灾中的立法。朱元璋通过荒政立法,一方面惩治了救灾中的腐败,提高了救灾的效率;另一方面也使灾民在自然灾害面前得到国家的救济,使社会生产力的破坏得以减轻,为明王朝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救荒是明代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为了保证荒政的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明太祖从灾害防治到灾害赈济,从赈灾官员的选用到对吏治腐败的整治,都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法律条文。从这些法律条文中可以概括出明太祖的荒政立法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防灾与减灾中的立法;二、救灾中的立法。朱元璋通过荒政立法,一方面惩治了救灾中的腐败,提高了救灾的效率;另一方面也使灾民在自然灾害面前得到国家的救济,使社会生产力的破坏得以减轻,为明王朝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比较频繁的国家,而中华民族防灾救灾的思想意识也是源远流长、极为丰富的。这些思想构成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中也有很多与防灾救灾思想相关的内容,如在天命禳弭、仓储备荒、疏导灌溉等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一笔宝贵财富,对于我们今后的防灾救灾也将产生积极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人道事务部近日在日内瓦发表公报指出,去年全球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高达650亿美元。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冰灾夺去人的生命最多,它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总额的三分之  相似文献   

9.
近年世界上自然灾害损失增长日益严重,联合国副秘书长杨·埃格兰向联合国第61次大会报告了《国际减灾战略的执行情况》,近年内115个国家因自然灾害有93 000人丧生,经济损失比前十年平均值高出2.6倍、水灾次数大约高出50%.  相似文献   

10.
最近,由联合国大学会同美国斯坦佛大学、世界地震安全研究所和日本东京大学的减灾工程国际中心建成了一个旨在提高处理自然灾害能力的全球性管理网络。 美国斯坦佛大学的地震灾害预报专家、土木工程教授Shah认为,发达国家对自然灾害危险的防治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减缓自然灾害的威胁已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尽管要完全消除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在目前还很困难,但这个新型网络可以促进全球范围内采用最新和最好的减灾技术方面的  相似文献   

11.
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威胁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课题。但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自然灾害的规模及其损害程度、减灾措施的社会环境效应、人的行为控制以及政府的决策等等,有关灾害损失的确认与计量、救灾资金的筹措与核算、灾害信息的披露、灾害资金以及救灾活动的监督与考核以及救灾过程的管理尚未引起应有的关注。本文就会计工作在防灾、减灾事业中所能发挥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要闻     
温家宝:要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国务院安委会要求做好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就抗冰救灾工作提出五点体会;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公布。  相似文献   

13.
乾隆三年的宁夏地震给当地的社会经济造成了重创,但由于各级政府积极应对,救灾组织有序,比较成功地解决了灾后各种社会问题。本文通过系统地梳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相关档案,并结合地方志、地方地震史料汇编等资料,对乾隆三年宁夏地震中的政府救灾背景和救灾举措进行全面的分析。宁夏因地处偏远,经济实力和士绅力量不如江南发达,所以民间救灾力量实为有限,此次救灾工作的顺利推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宁夏作为清廷军事重镇的重要战略地位,从而引起了皇帝的高度重视。在皇帝、督抚大员的统筹调度以及基层官员的恪尽职守下,宁夏地区灾后的救济和重建工作才得以成功展开,民众得到妥善的救助和安顿,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为灾后的经济恢复奠定了基础。对此次地震中的政府救灾行为进行客观的评价,能够为当前政府抗震救灾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4.
信息     
《环境》1994,(11)
世界减灾大会的呼吁在日本横滨召开的“联合国世界减灾10年会议”,呼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对付危及人类生命和财产的自然灾害。会议通过的《横滨声明》指出,世界已进入日益相互依存的时代,各国应该在新的伙伴关系下对自然灾害采取行动,为了人类的共同利益建立起更安全的生存环境。各国要通过技术转让和信息交流,特别是发达国家要向发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和灾害流行病研究中心近日在日内瓦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球共发生了302起有记录的自然灾害,夺走了近3万人的生命,其中造成最惨重伤亡的是地震.2011年有近2.1万人死于地震,其中日本3月的地震导致近两万人死亡,部分罹难者在土耳其10月的地震中丧生.在2010年,海地大地震则夺走了22万人的生命.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提醒各国、尤其是那些位于地震带上的城  相似文献   

16.
地球第二大危机是温室效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德国前环境部长托普弗表示,极端的气候现象越来越多是温室效应的印记。托普弗在评述报告时说,大规模的环境破坏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是长期形成的恶果。以二氧化碳排气量大的汽车为例,二次大战后全球有4000万辆汽车,今天已经增加到6.8亿辆。全球灾难性的自然灾害数目,比60年代多8倍。但面对这种状况也不能绝望。事实上,环境保护的政策已经产生效应。过去两年世界经济增长近7%,但是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却得到了稳定控制。环境保护组织[地球之友]称联合国的[200…  相似文献   

17.
在明代,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设厂施粥作为救荒的重要措施之一被经常施行,在救灾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一些弊端.文章即以明代的粥厂为研究对象,从其设立、运行与管理、利病得失等方面加以分析,以窥其概貌.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热炒的话题,它似乎是一个技术问题,或者是经济发展模式问题。然而笔者认为,低碳经济的背景和意义远不止如此,也许,它的背后和联合国宪章、关贸总协定一样,是规制世界发展新格局的又一个新的联合国宪章。需要国人去面对它、正视它、尊重它,积极地参与它,一个国家低碳经济战略的制订,可能会像丁业革命一样,关乎一个经济体在未来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低碳经济是一个契机,在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前提下,利用大智慧、大思维赢得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更大空间,是这场低碳经济的世界博弈中国所企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就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的时候,国际舆论密切关注中国是否会提出一个“碳密度目标”。联合国气候变化机构负责人更是预计中国将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世界领袖”。在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前后,凭着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此类舆论国人已经听到不少了。很显然,这其中有对中国发展真心诚意的称赞,但也不排除有些是别有用心的捧杀。如果国人真的因此而陶醉,则祸事不远了。  相似文献   

20.
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与应急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成反比,而应急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与当前国家的自然灾害领域研究水平以及国家的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分不开。对此,本文在简要归纳自然灾害的概念、特点与危害的基础上,阐述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重要意义。然后,从宏观及微观两个层面对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究成果予以评述,并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而从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三个方面展望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这对于完善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究体系,提升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