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首先祝贺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的扩版。灾害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目前中国把社会的灾害问题大体上分为四大领域:第一是自然灾害问题;第二是生产过程弓l起的灾害问题,也包括社会通常的灾害问题;第三是关于人民生活、身体健康方面弓l起的疫病而造成的灾害问题,这当然是指比较大范围的、  相似文献   

2.
灾害学是自然灾害学与人为灾害学(或自然与人为混合灾害)之总称。人为灾害学属于技术灾害及人为失误的范畴问题,将另作词条,这里集中论述灾害学(主要指自然灾害学)问题,有些方法对策对人为灾害也是适用的。自然灾害本来都是一些自然现象,这些现象之所以被认为是“害”,是因其与人类社会接触时产生不均衡的突变状态,并给人类生活与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所以说,凡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条件的各类事件通称灾害。进一步讲以自然原因为主引起,但表现为人为态的称作自然一人为灾害,如太阳活动异常年的流行性传染病症;同样,由…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灾害频发,自然灾害史研究成为热点。通过对大陆地区辽、宋、西、夏、金时期自然灾害史研究的总结得出,这一时期自然灾害史的研究中,关于宋代自然灾害的研究较多,其他政权的研究成果较少;宋代灾害研究成果以荒政为主,各类自然灾害研究中生物灾害、海潮灾害等研究较少;还有不少使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的成果,有利于提高灾害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4.
曾艳辉 《环境》1996,(6):22-22
地球上的自然变异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其中包括人类与生物活动的附加作用引起的自然变异,当这种变异的强度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时,就构成了自然灾害事件。一、灾害损失巨大从古到今,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都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地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据美国1987年统计,在过去的20年中,世界由于自然灾害已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气象灾害最多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损失的70%以上。随着气候变化影响的日趋明显,极端性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干旱、冰雹等灾害严重影响农业发展与中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2008年1月我国南方地区遭受了十分罕见的冰雪灾害,对人民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此次极端天气事件发生后的抗灾救灾工作反映出我国突发性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和救助体系存在诸多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从以下方面建立健全中国突发性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和救助体系,即建立统一的、专门的突发性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制定灾害管理基本法,健全自然灾害法制与计划建设;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提高突发性灾害的社会应对和救助能力;建立全国性统一的灾害管理信息系统;落实有关应急管理体制和救助体系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7.
2005年中国自然灾害造成近2500人死亡2006年1月5日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公布,2005年中国自然灾害比较严重,全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2475人死亡,紧急转移安置1570.3万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042.1亿元。与近几年相比,去年,紧急转移安置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为5年来的最大值,因灾死亡人数仅小于2001年,因灾倒塌房屋仅次于淮河大水灾的2003年。去年,洪涝、台风、旱灾、风雹、地震、雪灾等灾害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其中珠江流域、淮河流域、辽河流域、福建闽江和长江、黄河的主要支流都发生了大洪水,局地极端气候事件和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造成较为…  相似文献   

8.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必须借助风险沟通这一工具。在总结国内外风险沟通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灾害风险沟通的主要议题:自然灾害风险沟通的四大主体分析、新媒体时代公众的风险认知研究、自然灾害风险沟通的信息表达分析和自然灾害风险沟通的全新模式探讨;指出在自然灾害风险沟通的四大主体中,公众是中心,政府是关键,专家是信息和信任的来源,媒体是桥梁,只有处理好四大主体的关系,以公众风险认知特征为依据,清晰地表达自然灾害风险信息,并通过垂直沟通和平行沟通的结合,才能促进自然灾害风险沟通的开展;总结了影响自然灾害风险有效沟通的九大因素,并从环境、社会和文化背景对自然灾害风险有效沟通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已经发展为一个农业大国,目前许多经济的发展都是由农业支撑。但是目前我国自然灾害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方面也面临了许多困难。为保障我国农业能够正常生产,就要总结地方农业气象的实际状况,以此分析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预防自然灾害,增强防灾减灾的能力。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构建有效的农业气象防灾措施,为农业生产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
安全技术、劳动卫生作为地质勘查劳动保护的重要内容,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地质勘查生产的发展和环境科学的成就,环境问题对地质勘查活动的影响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尤其是近年来,在人类环境中,自然作用或人类活动或者二者叠加形成的人类环境灾害的频繁发生和危害加剧,给地质勘查活动带来了严重威胁、使对环境灾害的防治研究成为地质勘查活动的迫切需要。1地质勘查环境灾害类型地质勘查环境灾害主要有二种类型,一种是自然灾害,另一种是由地质勘查生产过程中造成的人为灾害。1.1自然灾害由自然环境变异作用形成的灾害叫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1.
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与应急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成反比,而应急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与当前国家的自然灾害领域研究水平以及国家的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分不开。对此,本文在简要归纳自然灾害的概念、特点与危害的基础上,阐述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重要意义。然后,从宏观及微观两个层面对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究成果予以评述,并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而从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三个方面展望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这对于完善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究体系,提升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威胁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课题。但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自然灾害的规模及其损害程度、减灾措施的社会环境效应、人的行为控制以及政府的决策等等,有关灾害损失的确认与计量、救灾资金的筹措与核算、灾害信息的披露、灾害资金以及救灾活动的监督与考核以及救灾过程的管理尚未引起应有的关注。本文就会计工作在防灾、减灾事业中所能发挥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中国自然灾害造成近2500人死亡;今年中国因地质灾害死亡失踪人数为近十年最低;泥石流;警惕人类活动加重悲剧性天灾;2005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4.
李志坚 《环境保护》2006,(24):53-55
台风、洪灾、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每年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这一问题,事关人民安居乐业、生存发展,更事关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社会稳定.只有尽快建立国家生态调控体系,从生态体系的宏观调控入手,使人们的生活、生产与自然的生态实现和谐相处,才能从根本上减轻自然灾害频发的现象,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正>一、概述2019年5月24日以来,中国南方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过程,暴雨成灾。据统计,灾害造成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贵州8省(自治区、直辖市)28市(自治州)79个县(市、区)111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8.1亿元。暴雨一般指每小时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小时降雨量30毫米以上或连续降雨量50毫米以上的降雨。暴雨灾害是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据联合国统计资料:暴雨灾害发生次数占全部自然灾害发  相似文献   

16.
齐增恒 《环境》2007,(2):76-78
随着经济的发展,气候变化对人类日常生产、生活,社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20世纪90年代,中国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GDP的3%-6%,其中由于气候灾害造成的损失约占65%.  相似文献   

17.
突发性灾害就其致灾成因而言可分为两类:自然性和人为性.无论是突发性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害,对于旅游业来说都不啻为重击.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发生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示,而突发性人为灾害的频繁发生,无不体现着要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救荒是明代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为了保证荒政的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明太祖从灾害防治到灾害赈济,从赈灾官员的选用到对吏治腐败的整治,都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法律条文。从这些法律条文中可以概括出明太祖的荒政立法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防灾与减灾中的立法;二、救灾中的立法。朱元璋通过荒政立法,一方面惩治了救灾中的腐败,提高了救灾的效率;另一方面也使灾民在自然灾害面前得到国家的救济,使社会生产力的破坏得以减轻,为明王朝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救荒是明代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为了保证荒政的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明太祖从灾害防治到灾害赈济,从赈灾官员的选用到对吏治腐败的整治,都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法律条文。从这些法律条文中可以概括出明太祖的荒政立法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防灾与减灾中的立法;二、救灾中的立法。朱元璋通过荒政立法,一方面惩治了救灾中的腐败,提高了救灾的效率;另一方面也使灾民在自然灾害面前得到国家的救济,使社会生产力的破坏得以减轻,为明王朝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世界环境》2009,(4):50-53
气候变化对中国贫困地区的影响综述 气候变化将直接或间接加剧贫困。直接的影响是指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人民生命财产、生计、基础设施等造成的损失。这体现在气象灾害发生的频次增加、强度增大上,它不仅对灾害发生时期的生产活动产生严重后果,而且会因对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损坏,给灾后恢复和发展带来严重影响。间接影响来自于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长期影响。事实上发展中国家和人口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因为他们的农业和生活更依赖于自然降水,对水资源变化和自然灾害的适应力更脆弱,适应气候变化的财政、技术和制度的能力也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