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探讨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剖析能源安全概念和内涵,分析中国能源安全的严峻形势,指出供给不足、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石油过度依赖进口、能源消费导致的环境污染等问题。针对中国目前的能源安全问题,笔者提出应对措施,具体有4方面对策:提高能源效率、改变我国能源结构;能源进口多元化;建立蛛网式能源供应战略通道,实施石油储备战略;促进环境保护和环境改进。认为只有将能源供应、经济竞争力和环境质量作为国家能源安全的3个基本要素,才可能实现中国的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能源消费结构变革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利用清单算法对四川省7大部门15种能源消费的碳排放特征开展分析以明确关键排放源,基于系统动力学动态仿真优势搭建预测模型,结合自然演变规律和政策规划目标科学研判四川省“十四五”时期能源消费碳排放轨迹,并兼具省域全局和关键部门双重视角探讨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低碳路径。结果表明:(1)工业是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核心部门,交通运输业、居民生活的碳贡献也不容忽视。(2)四川省“以煤为主、油气相辅”的消费结构决定了煤品碳排放主导地位,各部门差异化运行机制导致能源消费碳排放结构的异质性特征。(3)从省域全局看,政府低碳管控的“有形之手”能够显著控制碳排放水平,但实施力度不足仍将造成较高水平历史累积,在长时间跨度内影响低碳转型进程。(4)从关键部门看,工业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侧重点为原煤消费减量和整体节能降碳改造;交通运输业侧重点为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和清洁能源利用水平提升;居民生活侧重点为绿色出行等低碳生活方式普及。  相似文献   

3.
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应用迪氏对数指数分解法(LMDI)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对美国、印度、日本、德国4个典型国家和中国的化石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定量分析经济增长、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人口规模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分析家庭户数量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引入家庭户规模对模型进行修正.结果表明,全球、中国及几个典型国家的经济增长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为碳排放增长的促进因素,对全球和印度,人口效应略强;对其他几个典型国家,经济增长为主导促进因素.能源强度为碳排放增长的抑制因素,其中美国和德国强度效应较强,抵消了经济增长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对美国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增长表现为微弱的促进作用,对全球及其他几个典型国家则表现为微弱的抑制作用.修正的模型表明,居民消费模式对碳排放贡献以家庭模式为主,中国的家庭户数量效应大于人口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城市节能降碳工作迫在眉睫.为缓解城市能源危机,对城市的能源消费和能源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本文运用基于能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对天津市2000-2008年能源消费的能值生态足迹进行时间序列的测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天津市能源消费的碳排放结构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年间,天津市能源消费的能值生态承载力缓慢增长,从2000年的0.109 hun2/人增加到2008年的0.234hm2/人,而能值生态足迹增长迅速,从0.357 hm2/人增加到0.491hm2/人,人均生态赤字从0.248 hm2/人扩大到0.257 hm2/人,万元GDP生态足迹从0.210 hm2/人下降到0.091 hm2/人.随着天津市能源消费的增加,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从2000年的2.828t/人增加到2008年的3.971 t/人,碳排放强度从1.664 t/万元降低到0.735t/万元.表明天津市在近9年的发展中,能源消费已经远超过承载力水平,碳排放量不断增加,能源消费的不可持续性已经威胁着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针对天津市能源消费的能值生态足迹和碳排放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能源可持续消费模式形成的对策措施,包括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能源强度、调整经济结构、鼓励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相似文献   

5.
从我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火电脱硫脱硝、清洁能源占比提升、煤制气实现突破等方面阐述了清洁能源行动取得的进展,指出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合理、燃煤量大、原煤散烧突出、电煤占比低等我国环境空气污染所面临的问题,提出通过实施气化工程和煤改电工程,实施煤炭总量控制,强化居民清洁能源利用等具体的清洁能源行动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湖北某高速公路服务区水资源循环利用试点工程建设、管理、运营维护等环节分析,探讨研究了适合我国高速公路绿色可持续发展服务区建设的关键技术和运行模式。结合高速公路服务区独立性特点,综合利用高效污水处理、中水回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垃圾压缩处理、清洁能源光伏发电利用等高新节能减排技术,探索实践出一套以水资源循环利用为主,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为辅的"绿色、生态、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型服务区建设新模式,适宜在湖北省乃至全国绿色可持续发展服务区建设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利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公布的我国碳排放数据和各省的化石能源消费及水泥产量数据,对1980-2011年我国碳排放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及各省碳排放量呈现明显的阶段分布特征;各省碳排放量的区域差异呈现“高—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地均碳排放强度存在以低值集聚为主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集聚趋势不断变化且在2006年后逐渐稳定;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地均碳排放强度最终呈现北京、江苏和浙江的显著性“高—高”区,甘肃、青海、四川、新疆、宁夏和云南的显著性“低—低”区及大量不显著区稳定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采用IPCC碳排放数学模型,测算2001—2010年中国电力能源生产与消费环节碳排放量,研究电能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变特点,为优化电力能源产品结构、制定差异化节能减排政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第一,我国电力能源生产与消费过程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相差不大,碳排放量以9.99%的速度逐年增长,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每年下降4.42%,"十一五"期间,碳排放强度共下降33.95%。第二,省际间电能生产与消费过程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格局呈现出显著差异性,西部省份碳排放强度普遍高于东部发达地区,西部经济发展对电能消费碳排放的依赖性强,东部地区低碳经济格局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9.
<正>"十一五"以来,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优化能源结构的重大举措,全市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数量和比重大幅下降,在能源消费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全市每万元GDP能耗下降率连续四年超过5%,四年累计下降23.34%,并且以4.47%的能耗增长支撑了同期11.3%的经济增长,节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电力系统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人类对化石能源枯竭的担忧日甚,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当前电力工业的主要发展目标。风能是可再生能源最具代表性、应用最为广泛的能源,风力发电已经占据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主导。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的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达11万4 608.89 MW,并依然保持上涨趋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对煤矿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矿难事故的频繁发生,煤矿安全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针对目前的矿井供电系统存在的不足而导致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分析。根据煤矿供电系统的实际情况,对其供电系统的动态安全分析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和论述;介绍了矿井电网动态安全分析系统的功能要求、主要组成部分和结构;对各部分的实现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矿井电网动态安全分析系统的框图及系统最终要反映的信息要求。  相似文献   

12.
2003年以来,湖南省电力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为此,笔者分析了近年来湖南省缺电的原因: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比例失调;电源结构不合理——水电占大头却受降雨影响很大,部分地区干旱导致水力发电减少,火力发电煤炭供应不足;行业管理体系和项目审批体制造成了电力需求与电力建设难以匹配;电网结构不合理,电被堵在路上,难以从外省借电等。指出解决湖南省缺电现状应该合理规划、适度地扩大本省电能生产,合理调配煤炭,保障电能生产的能源供应,扩大省外电能的输入或与周边地区协力开发能源,加强电网规划和电网建设,开发利用新能源,同时应推行节约用电措施,确保电力的安全稳定供应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核电是高效、安全、清洁、经济的能源 ,但它和一切进入市场的产品一样 ,有其市场寿命周期。世界核电发展 5 0年 ,经历了市场寿命的投入期、成长期 ,现在处于成熟期 ;中国核电发展十多年 ,已进入成长期。笔者探索了世界与中国核电市场寿命分期 ,各期产生转换的动因 ,重点探讨了核电市场前景 ;同时认为 ,世界核电在未来的 2 0年左右 ,由于退役装机容量大于新增装机容量 ,可能出现阶段衰退 ,但会继续发展 ,进入新的寿命周期 ;而中国核电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能源资源的不足 ,能源、电力结构调整与地区优化 ,环境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等多方因素 ,仍需要不断发展 ,预测中国核电将有 6 0年以上的发展期。  相似文献   

14.
循环减灾理论及其煤矿循环减灾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矿循环减灾是在矿业开发中,针对我国煤矿自然条件复杂、灾害多的实际,尽可能少采或不采目前条件不允许的煤炭资源,如必须开采则应减少危险源,综合利用、综合开发,把对煤炭开采有害的资源利用起来,化害为益,变废为宝,把目前认为无用的东西利用起来治理灾害,以废治害,从而实现资源开采最少化,环境影响最小化,资源利用充分化,煤矿生产灾害发生最少化。煤矿循环减灾的典型模式有化害为益模式和以废治害模式两种类型。化害为益模式中包括把煤矿瓦斯作为资源的先抽后采、边抽边采模式和充分利用地热,变热害为热能模式。以废治害模式中包括煤矸石井下直接用于采空区充填模式和粉煤灰回收利用模式。循环减灾是一种从根本上防止和减轻灾害的措施,在全国煤矿企业实施循环减灾对于遏止目前煤矿事故多发势头,实现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煤矿区环境污染与洁净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炭开采在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导致了矿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如煤炭开采引起地表塌陷 ;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废弃物、噪声污染和破坏人类生活环境等。为了保护好生态环境 ,必须采用清洁开采技术 ,才能保持能源生产、消费和生态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论煤矿安全长效机制中经济杠杆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安全生产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以煤炭生产为代表的高风险行业中建立“长久”而又“有效”的安全生产机制,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严格遵循经济规律,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笔者结合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实际状况,从加强煤矿企业资本管理制度、实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税收优惠政策、强化煤矿安全保险制度、提高职工伤亡抚恤标准、推行煤矿负责人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和实施煤炭行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等方面,提出了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7.
资源和环境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严重的生态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也是制约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生态铝业是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环境友好的工业体系,它有效地解决了传统铝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传统铝业耗电量大、污染严重、生产成本高;现代铝业属于生态工业,它以循环经济为指导,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热电联产,促进污染物的资源化,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降低了铝业生产的物耗、能耗和生产成本,增加了市场竞争力,形成整个工业系统的良性循环。笔者提出了现代铝业生态系统的框架,并简单介绍了主要子系统的清洁生产途径。以期抛砖引玉,促进现代铝业生态环境系统的研究,推动生态铝业在我国的实践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美煤矿安全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中国和美国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是中国的煤矿安全却与美国存在巨大差距。笔者首先从两国历年来煤矿安全数据分析入手,认为:美国煤矿安全经历了严重恶化、小幅波动和安全稳定3个阶段;而中国的煤矿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大起大落和其后的小幅波动两个阶段,迄今为止,还没有进入安全稳定时期。然后从法规、监察、采矿权、安全投入、矿工及工会、教育及培训、科技进步等7个方面对两国的煤矿安全进行了比较。最后,借鉴美国进入第3阶段的成功经验,提出一些改善中国煤矿安全的相应对策建议,如完善法规、加强监管、明晰采矿权、设立安全投入预算资金、改善矿工的弱势地位、加强教育与培训、依靠科技进步等。  相似文献   

19.
煤炭应急供应的储备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关于石油储备的研究,界定煤炭应急储备的含义,分析煤炭储备的功能。根据我国煤炭供应的特点,探讨煤炭应急储备模式,提出我国煤炭应急储备的基本构想,指出我国煤炭应急储备应以地方储备、企业储备、现货储备为主,应急储备和日常储备相结合。从煤炭消费量、自给率、运输条件、经济实力4个方面分析影响储备规模的因素,测算各省区的储备规模。结合煤炭应急储备的基本构想和煤炭应急储备计划、轮换、动用的要求,提出煤炭储备管理的二级储备体系和三级管理体系,以及政府监督、市场运作、企业主导的储备运行模式。该研究成果对我国煤炭应急储备体系的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