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瘫痪使人类和动物都不能随心所欲的活动。据外媒报道,现在有一些截瘫的小鼠能够再次行走,或者至少接近这样做,这多亏于人类干细胞。人类干细胞基本上帮助弥合了科学家们在动物脊髓研究领域的空白。这项研究由以色列理工学院Shulamit Levenberg博士领导的一个小组进行。研究人员通过从人类志愿者口腔黏膜中收集干细胞,可以诱导干细胞分化为体内任何类型的细胞。在这种情况下,它们被诱导分化成分泌神  相似文献   

2.
《民防苑》2006,(3)
美国一所大学里的一只5岁的老鼠死了,这相当于人类200岁的寿命。科学家还使软体昆虫的生命延长了一倍,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把果蝇的寿命延长到71天,它们通常只能活37天。全世界人的平均年龄至今还未超越70岁这个界线。为何科学家不能找到使青春永驻的秘方呢?俄罗斯科学家就此对几个青春永驻的神话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3.
盲人与听力     
《民防苑》2006,(3)
加拿大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先天性盲人或幼年失明者的脑部视觉区域能够发生某些微妙地“重组”,并因此而具有超常的辨别声音的能力。这一发现也为科学家争论已久的问题“盲人是否具有非凡的声音定位能力”提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上存在着一些离奇的谷地,一旦人或动物进入此地,生命就会被潜伏在那里的死神劫获,再也回不到人间,于是人们不约而同地把那些谷地称作“死亡谷”。“死亡谷”的神秘离奇吸引了人们的关注,也激发了很多探险者、科学家前往探索其中的奥秘。时至21世纪,科学知识已经普及,有关妖魔鬼怪的传说已经失去了“市场”,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介入下,那些“死亡谷”之谜一一大白于天下。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死亡谷”,几个世纪以来,印第安人中一直流传着一些有关“死亡谷”的恐  相似文献   

5.
在奇异的大自然中,大海常常给人类搞恶作剧,大海的比重能突然、没有警告地变得很小,甚至和空气差不多,此时,正常行使的船只就会像一块石头一样迅速下沉,把“小命”交付给了海洋。上述内容看起来像一个渔夫的噩梦,但事实的确如此。近来,科学家来到了北海区域,就一条不幸遇难的拖捞船的失事原因进行调查,调查后发现其失事的原因就是上述大海“喜怒无常”。科学家们通过调查发现,沼气是元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们发现,在自然界中,植物之间也有“爱”与“恨”。科学家经过实验证明,洋葱和胡萝卜是好朋友,它们发出的气味可相互驱逐害虫。大豆喜欢与蓖麻做邻居,蓖麻散放的气味使危害大豆的金龟子退避三合。葡萄园里种上紫罗兰,彼此能“友好共处”,结出的葡萄香味更浓。与之相反,有些植物间似有“血海深仇”,彼此“水火不相容”。菜园里的甘蓝和芹菜是一对“冤家”,它们的根部都能分泌化学物质,作为杀伤对方的“化学武  相似文献   

7.
去年年底,印度洋的一次强烈地震引发的海啸给人类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巨大损失,这是大自然造成的灾难。但人类自身研制的核武器,若不加以控制,同样会给人类带来恐怖的灾难。最近数年来,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对核爆炸所产生的后果进行了模拟计算与分析后,描绘出了大规模核战争将使地球出现“核冬天”的可怕景象。这些科学家们认为,大规模的核爆  相似文献   

8.
据估计,我国约有30亿只老鼠。人们不能灭绝老鼠,也不可能灭绝。这是因为老鼠有极强的繁殖力和适应环境能力。据理论计算,在食料充足和无敌害情况下,一对老鼠一年可发展为三万多只成员的“大家族”。我国每年约有1500万吨粮食被鼠类夺走,由鼠类传播的疾病达50多种。所以,对鼠类的发展如不加以控制,一旦造成危害,后果难以想象。  相似文献   

9.
《防灾博览》2006,(5):47
目前.科学家们已经掌握了使用卫星数据来探测由大规模地震引起的地球表面引力变化的技术。它标志着美国宇航局的“重力恢复与气候实验”卫星数据有了新的用途。并为理解地震的工作原理提供了新思想。  相似文献   

10.
1979年3月,美国海洋学家巴勒带领一批科学家对墨西哥西面北纬21°的太平洋进行了一次水下考察。当科学家们乘坐的深水潜艇“阿尔文”号渐渐接近海底时,透过潜艇的舷窗,他们看到了浓雾弥漫下的一根根高达六七米的粗大的烟囱般的石柱顶口喷发出的滚滚浓烟。“阿尔文”号向“浓烟”靠近,并将温度探测器伸进“浓烟”中。一看测试结果,科学家们不禁吓了一跳:原来这里的温度竟高达近千摄氏度。经过仔细观察。他们发现“浓烟”原来是一种金属热液“喷泉”,当它遇到寒冷的海水时,便立刻凝结出铜、铁、锌等  相似文献   

11.
《民防苑》2006,(1)
科学家应用 DNA 技术追溯人类起源,发现人类原来竟有几个“超级祖先”,他们在众多后人身上留下了各自的基因印记。科学家又通过这些“超级祖先”逐步追查,似乎找到了人类的终级祖先。努尔哈赤的祖父有150万子孙Y染色体存在于每个男性的细胞中。虽然人体内的其他染色体在进化过程中都发生了巨变,但 Y 染色体仍然得以完整、稳定地由父亲遗传给儿子。正因为有此特性,所以 Y 染色体理所当然地成为分析追溯人类祖先血统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2.
董志文  曲国华  米俊 《灾害学》2024,(2):192-200
以社工参与的应急管理多元主体系统为研究对象,围绕“社工参与的应急管理系统如何用关键指标测度和评价其‘事前—事中—事后’阶段的动态协同性?”和“数字赋能应急管理的效能如何通过测度系统的协同性反映”两大问题。利用自由基聚合理论,按照其“事前—事中—事后”的阶段性特征构建了一种多元主体参与的应急管理效能评价模型,并以指标构建系统的“熵”为测度对模型进行计算,探究数字赋能对该应急管理系统的效能影响。通过调研S省Y市的应急管理发展现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按照模型运算评价,数字赋能能够使社工参与下的多元主体在应急管理全过程中的有序性和组织协同性增强,但前后跨阶段间的协同性并未增加。该文在安全屏障模型的理论基础上建构了解释和分析研究结论的新模型,提供了综合评价社工参与应急管理效能的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13.
在今年揭晓的2002年度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被“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系统的设计、研制、生产、集成和推广应用”项目捧走。 这是继公元132年,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监测仪器——地动仪,在跨越1870多年的星汉长河之后,两位中国地震科学家的手“握”在了一起。中国,又一次站在了世界地震监测技术的前沿,开启了我国数字地震监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灭鼠趣闻     
《灾害学》1987,(3)
目前,鼠害几乎遍布全球。数万只老鼠袭击街道、商店,数千个老人、小孩被老鼠咬伤,成群结队的老鼠窜入某国国务卿办公室,大批老鼠一夜间咬坏某国总理座机机仓等不是天方夜谭,而是确有其事。因此,鼠害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美国总统里根宣布:每年6月为美国全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地震、海啸、洪灾的频繁发生,多国科学家发出了地球已经进入灾难多发阶段的警告。人类如何应对未来无法预测的灾难?近年来,各国科学家设计出了以下十大避难建筑,可以在灾难发生时助人类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16.
一提到老鼠.很多人可能马上会有生理反应,身上会毛骨悚然,起鸡皮疙瘩,脸上会换上厌恶的表情。其实,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老鼠就会发现.它有许多地方是值得我们人类钦佩和借鉴的。能听懂人类语言.善于总结经验某住宅小区的鼠患严重.搅得居民不得安生.不得不集资请来了一位民间有名的灭鼠行家。这位行家经过勘察,发现围墙的草地有许多老鼠洞.于是开始放药。有几个人好奇地在那儿看着.而且还不断地叽叽喳喳议论着。几个钟头过去了,一只死老鼠也不见。大家开始怀疑这个所谓的捕鼠行家只不过是个江湖骗子,便对他进行了质疑。  相似文献   

17.
编辑寄语     
《防灾博览》2009,(6):2-2
多数科学家执为,目前全球气候升温的趋势主蜜是由人类产生的“温室效应”不断扩大造成的。2009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人们期望它能成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性转折点”。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城市是由各个系统工程组成的网络化、中枢化城市。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各类自然灾害已经对城市构成了很大威胁,尤其是地震灾害以其突发性、广泛性、强破坏性位于自然灾害之首。地震对城市赖以生存的生命线网络系统产生的毁灭性破坏,使城市机能消失,城市生活濒于瘫痪。伴随着地震的发生,常引发次生灾害:如火灾、水灾、瘟疫、冻灾、毒气、  相似文献   

19.
美国引飓风袭击洪都拉斯气象武器是指通过人工制造风云、雨雪、雷电等自然现象.对敌人实施打击的一种特殊武器。早在一百多年前.一些科学家就开始研究这类武器.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科学家忒斯拉.他曾于19世纪末制造了一台超大功率的变压器.能产生10千瓦的人工闪电,传播距离可达50公里。此后,美国军方逐渐重视气象武器的研究。1940年底.美国政府齐始实施代号为“凤凰”的控制天气计划.该计划是忒斯拉理论的深入发展.以人工制造雷电扩展到控制各种天气变化。  相似文献   

20.
美国自然灾害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起始美国著名地球科学家普瑞斯说过:无论何时何地发生破坏性大地震,美国整个社会和经济组织都能感受到它的巨大冲击。面对这种损失巨大、影响面广的地震灾害,美国政府在其减灾计划中,强调了必须采取强力措施,“加强对国民进行地震及其危险性教育,以减轻地震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