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2020年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工力所作为参加单位完成的《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理论、技术与工程应用》科研成果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工力所林旭川研究员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获奖。这是工力所继201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相似文献   

2.
《防灾博览》2018,(2):6-7
2017年,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所申报的"国家地震工程研究示范型国合基地"近日获得科技部认定。科技部公布了2017年度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类)共38家,工力所是地震局系统组织推荐获得认定的唯一单位。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 ,研究所办科技期刊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地震局工力所科学技术杂志社主办的“三刊”在严峻的挑战面前 ,利用自身学术水准高的优势 ,主动与高校及国家级研究所联合办刊 ,从而在救活自身刊物的同时 ,又扶植了一批青年科学家 ,双效双赢 ,闯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科技期刊走产业化道路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新中网成立70周年。中国地震局组织开展了中央主流媒体走入地震基层系列活动,旨在通过深度挖掘和报道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防震减灾事业的成就,以及涌现的先进个人和典型事迹,来充分展现防震减灾事业波澜壮阔的70年发展历程,为建国70周年华诞献礼。请看本期专访:江苏省。  相似文献   

5.
《民防苑》2009,(2):F0003-F0003
1月20日,闵行区民防协会宣告成立。60个会员单位代表、市民防办、区民政局领导,区民防办班子成员和部分新闻记者近百人参加了成立仪式。闵行区民防协会是以公益性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平战结合,为民造福”为宗旨,以“战时保护人民,平时造福人民”为准则,本着“天道酬勤、  相似文献   

6.
<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关心下,中国地震局成立了政策法规司,进一步强化了政策法规职能。防震减灾政策法规工作,包括政策研究、法制建设和标准计量等方面,是全局性、综合性工作,对推进事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年初,国务院召开了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  相似文献   

7.
国际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 (InternationalAssociation of Seismology and Physics of Earth'sInterior,IASPEI)为纪念协会成立一百周年 ,决定出版一部大型参考书以反映一个世纪以来 ,人类在探索地震与地球科学、地震工程科学与技术以及防震减灾理论与实践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从 1 995年开始 ,在该协会的一个下属教育委员会具体策划和组织下 ,组织了全世界 60多个国家 2 0 0 0多位科学家及工程师历经了 8年的努力 ,编著成了总量相当于30 0 0 0 0页的大型参考书。该书集中地反映了上个世纪以来 ,人类在上述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  …  相似文献   

8.
备受国内防震减灾领域关注的上海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历经一年紧张筹备,于2006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国家有关部门和市委、市政府领导出席了此次成立大会。救援队组织和管理体系上海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挂牌市消  相似文献   

9.
地震活断层探测系统建设走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前进与发展,需要不断注入新的概念、新的技术和新的方法。国家投资数十亿元,由中国地震局牵头,会同各目标城市所在省、市人民政府、省地震局共同组织实施的“中国地震活断层探测技术系统建设”,是“十五”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深载着全社会的期盼与信心,于2002年4月在北京开始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论证。该项目的实施将为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新发展提供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为地震工作者施展聪明才智提供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 日趋严重的城市地震灾害昭示着现代化大都市的  相似文献   

10.
1971年,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正式成立,它的宗旨是动员具有献身精神并有一技之长的志愿人员,帮助发展中国家尽快实现其发展目标。1985年,第40届联大确定从1986年起,每年12月5日为“国际志愿人员日”。1994年12月5日,由共青团中央等单位发起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北京成立。中国志愿者也从此在全国各地展开了活动。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0月,联合大连大学成立了大连防震减灾协会.协会成立以来在地震应急产品研发、地震安全社区建设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8年成立了由包含外籍院士、专家及国内院士、专家组成的防震减灾专家库.有70余位专家积极参与震情会商,为大连防震减灾规划的制定建言献策,为实现大连防震减灾工作科学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香港消防处成立于1868年,以“救灾扶危,为民解困”为己任,多年来以坚守“教育市民,并提高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为重要使命,着力打造“政府推动力度大、宣传组织健全、实施方式创新、监管机制高效”的公众消防安全教育体系,力争培养香港公众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生命文化”原则和消防安全技能,为香港经济社会繁荣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江苏地震监测工作始于1930年南京北极阁地震台的创建,经过几代地震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创新,地震监测能力和技术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回顾江苏地震监测系统发展历程,从1932年6月维歇尔地震仪正式投入观测,到现今在全省分布的涵盖测震、地磁、地电、形变、流体的多学科地震监测网络。地震监测历经了地震仪器从外国引进到完全自主研发,从模拟观测到数字化网络化观测,从人工识别波形到AI自动识别地震事件的飞速发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震观测设备的不断完善更新,覆盖全省的测震台网、前兆台网、流动监测网取得了丰富的地震监测成果,获取的大量观测数据被广泛应用于地震速报、地震预测研究、地震灾害防御、地震紧急救援以及地震科学研究,为江苏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地震安全保障。鉴往知来,回顾江苏地震监测的发展历程,致敬老一辈科学家的励精图治,地震监测科技发展薪火相传,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书写江苏地震监测新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14.
防震减灾十年目标的提出 ,标志着我国防震减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在论述我国防震减灾十年目标的科学涵义的基础上 ,结合安徽省的实际 ,提出了具体的指标体系 ,并全面总结了组织实施十年目标的具体做法和阶段成果 ;概括为建立两个保障体系、三大技术系统、四大社会管理职能和一个统一领导的十年目标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5.
《防灾博览》2014,(5):8-8
为促进地震监测预报管理更好地适应防震减灾工作新形势,中国地震局组织完成了地震监测预报各学科技术协调组和技术管理组的调整,并于2014年9月2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第四届地震监测预报学科组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16.
浦玮 《民防苑》2009,(6):F0003-F0003
5月14日下午,市民防办团委组织青年干部开展“展现青春风采,奉献民防事业”演讲比赛,以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87周年。来自机关和直属单位的12名青年参加演讲比赛暨联欢活动。比赛中,选手准备充分表达流畅,感情真挚,赛出了水平、比出了风格。选手们分别从不同的视角颂扬了上海民防发展的光辉历程,表达了作为民防人的骄傲和自豪,  相似文献   

17.
地震区划图是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基础图件,地震区划编制工作是各国建设中必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工程建设地震设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建设需要,每隔若干年,编制一代新的地震区划图,这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本文就我国地震区划工作的历史、早期工作、发展阶段和科学思路等几个问题,作了概略性介绍。  相似文献   

18.
我们这些联合国会员国和其他国家,于1994年5月23至27日在日本横滨举行了世界减灾大会,同各非政府组织、国际性组织、科学界、商业和工业界及传媒机构一起,根据“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大纲进行审议后,对自然灾害导致人类无穷苦难和对发展的破坏深为关切,并且为建设一个更安全世界的《横滨战略和行动计划》所鼓舞。  相似文献   

19.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 --以湖北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质量评价是区域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之一。当前环境质量评价主要在环保部门进行,以评价区域综合环境质量为主。文章根据国内外主要评价方法,结合区域具体情况对这些评价方法进行了新的探讨,以长江中游湖北省域为案例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认为,人类活动是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根本因素,特别是人类的规模性活动,如城市发展、人口增长等因素与区域环境质量呈负相关;另一方面,地貌类型、气候等自然属性的因素又决定着人类生存的状况和活动范围,故是环境变化的诱导因子之一,是影响环境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防震减灾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群测群防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特色,群众业余测报组织通过观察地下水、气体和动植物等地震异常现象为专业地震部门进行短临预报提供参考资料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传统,并曾经为1975年海城7.3级地震的成功预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实践证明,群测群防在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中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