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外大量地震震例研究表明,巨大的城市地震灾害主要是由隐伏于城市地域之下的活动断裂上发生的地震造成的,因此,探测城市地域内的活断层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一项工作。浅层人工地震是一种分辨率高、探测结果可靠的断层探测方法。通过试验,确定了用浅层人工地震探测长春市地域内断层的探测方法和采集参数等。在长春市的断层探测中,大量采用了浅层人工地震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银川市城市活断层探测项目中,针对工作区强震记载少且空档大、活动断层相距近等问题,应用弱震和部分比较可信的强震发生率,提出相应的方法计算了相关的地震活动参数,最后给出工作区各活动断裂分段未来一定年限内各震级档的条件发震概率和合成发震概率,以及可能发生的最大震级等.  相似文献   

3.
综合探测技术在公路隧道泥涌灾害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常吉高速公路小劈流隧道泥涌灾害为例,在综合分析隧道的工程地质情况和泥涌灾害特点基础上,详细探讨了综合探测技术在泥涌灾害治理灾害发生后的探测不良地质灾害超前探测、以及灾害治理后效果检测与评估中的应用。采用TSP 203系统探测的结果与在灾害发生后的地表塌陷处和地面开裂处充电探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进而可以准确的圈定泥涌灾害的规模与成因;在该类隧道不良地质体的超前探测中,结合工程地质资料,TSP 203可以较为准确的探测掌子面前方的破碎带、断层、软弱夹层;同时,采用地质雷达方法可以对泥涌灾害处理后的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价。工程实践表明,综合探测技术手段对于探测不良地质灾害体,指导泥涌灾害预报,检测与评价地质灾害工程处置效果,以及指导隧道施工都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空间室内火灾早期自动探测与定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在深入研究早期火灾一般燃烧火焰在彩色影像上所呈现的光谱及运动特性基础上,首次提出利用彩色影像实时探测室内火灾的新方法,通过物方坐标与像方坐标的直接线性变换,实现了早期火灾的自动探测与空间定位,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稳健性,且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在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开展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中承担了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活动断层探测与危险性评价任务,项目周期为一年.根据项目时间紧、任务重、野外作业实施难度大等特点,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提升政治站位,强化业务指导,积极协调部署,项目组克服疫情和严寒双重考验,使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活动断层探测与危险性评价工...  相似文献   

6.
2007年1月22日.山东“潍坊市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成果汇报会在潍坊召开。市规划局、建设局、规划设计院等22个单位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山东省地震局孙亚强副局长、潍坊市政府黄潍连副市长出席会议并讲话。该项目由山东省地震工程研究院承担实施.2006年12月9日,通过了国家级专家组的验收。  相似文献   

7.
通过精确修订震源位置后,小震呈现线性或带状分布规律,使用数学方法对线性或带状分布的中小地震拟合一个空间的平面作为震源断层,来揭示地震空间分布与活动构造的关系。以1976年唐山7.8级地震、1668年郯城81/2级地震和2013年芦山7.0级盲断裂地震为例,对大震区余震的震源断层进行拟合,获得了3次地震发震断层在震源深度上的几何结构和运动方式,且拟合结果与深部构造探测比较吻合,表明震源断层方法对于活断层探测有重要的补充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跨断层水准测量资料,结合长水准测量成果,重点分析了沂沭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垂直形变特征及本区中强地震前异常形态。结果表明:沂沭带附近的地壳形变明显受新构造活动的控制,断层的最大垂直运动速率为050mm/a,沂沭带断层垂直运动平均速率合成值约为034mm/a,现今总体活动水平较低;沂沭带北段及北西向断裂近期呈反向运动,南段呈继承性构造运动,部分测点在本区中等及中强地震前异常较典型,主要异常形态为“U”或“N”型。  相似文献   

9.
地下搞清楚: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震活动断层填图计划,由"喜马拉雅计划——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察"和"我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两个项目组成,计划完成我国大陆破坏性地震多发地区和主要活动构造带地震多发地段的主要活动断层条带状填图和关键构造部位深浅构造关系探测,建立区域地震构造模型,在此基础上编制主要活动构造带地震多发  相似文献   

10.
《防灾博览》2014,(5):8-8
2014年9月15—17日,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在北京组织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专家,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城市活动断层探测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  相似文献   

11.
我国疆域内地震多、分布广、强度大,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在占全球陆地总面积7%的国土上发生了占全球35%的7级以上地震,且我国50%以上(337个)的城市和70%(103个)的百万以上人口大中城市都位于有活动断层分布的Ⅶ度或以上地震高烈度区.活动断层探测作为防灾减灾救灾的基础工作,长期受到我国各级政府的高度重...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气象局TS7/8000全雷电探测系统是在原SAFIR3000基础上,新增了1个LS8000传感器和3个LS7000传感器,组成了上海TS7/8000全雷电探测系统。该系统的建成扩大了市气象部门对上海及周边地区闪电的探测范围,也提高了对云闪和地闪的探测效率和探测精度。上海市全雷电探测系统获取的闪电数据,已在上海地区的雷电监测预警、短时天气预报、雷击风险评估业务和雷灾事故调查等方面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作为中国地区第一套TS7/8000全雷电探测系统,上海市全雷电探测系统将为防御气象灾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 平原隐伏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性的探测研究包括确定隐伏断层位置,研究其性质和活动性。因此,它对评价平原区重大工程设施的地壳稳定性,研究地震发生的地表地质特征和大震重复等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我们在地表地质,微地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化探、浅层物探、钻探、槽探等综合探测研究方法,对北京平原区的几条主要隐伏断裂进行了探测研究,现将这一研究工作的初步认识简要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防灾博览》2007,(2):47
2007年2月28日.石家庄市副市长王刚到市地震局就深入贯彻落实市直机关干部大会精神.在全市防震减灾系统开展“建设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活动进行调研.要求市地震局务必将刚成立的“市地震局服务效能中心”建设好.把防震减灾、服务为民往深里做.往实里做。扎实推进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强化责任和考核.确保进度.把服务省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好事做好。  相似文献   

15.
犁形断层     
<正> 断层面弯曲上凹、往深处逐渐变平、形似犁形的断层被称为犁形断层(Listric fault),国内有称“铲形断层”、“犁状断层”或“犁式断层”的,也有称“倾斜断层”、“箕形断层”、“箕状断层”的。早在1904年,Suess就提出了犁形断层的概念。Cloos和Mohr等还对犁形断层进有了实验研究。近几年,世界各地广泛开展了人工地震勘探,大量的反射地震资料、地面地质资料和钻井或矿山地下资料,证明了盆地和裂谷中绝大部分断层是犁形断层,或者至少开始时具有犁形断层性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断层弹性位错理论及断层滑动非均匀模型,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发震断层逆断、正断和水平走滑三种不同活动方式下的地表变形,探讨了断层不同活动方式下的地震应变与位移的分布规律及震级、断层倾角对地震地表变形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地表变形影响因素很多,如地质构造条件、岩性介质特征、断层活动强度、断层产状和区域构造应力场等,但分布形态最终取决于断层活动方式,变形大小则取决于断层活动强度,其它均为局地因素,只影响分布形态的局部扭曲。断层不同活动方式下的地震地表变形分布各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这些分布特征可为地震研究及近活动断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或加固防护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型气象雷达在国外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大型外场试验和业务探测网中,我国也将在灾害性天气监测网中引入新型气象雷达。简要介绍了气象雷达的发展历史和国内外发展现状,阐述了气象雷达探测新技术,包括双线偏振雷达、双(多)基地雷达、相控阵天气雷达技术、激光天气雷达技术、风廓线雷达等的探测原理及其在气象中的应用,这对于我国新型雷达的应用和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雷达类型等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像哨兵一样,日日夜夜,风雨无阻,密切监视着地球“脉搏”的地震台站,多数位于高山、丘陵和地质状况复杂的区域。其地理环境特征是周围没有高大建筑物,地下土壤电阻较高,是雷电频繁活动区域。而雷电的频频光顾,扰乱了地震台站的正常监测工作。随着“九五”成果在全国地震台站的普遍应用,“十五”项目的不断实施推进,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已基本实现了  相似文献   

19.
地震震害分布与地质构造紧密相关。通过对1976年唐山7.8级地震震害详细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筛检,围绕唐山断层带区域,选择1 130个自然村的震害数据,完成地理信息数据库录入,建立唐山地震震亡率、建筑物倒塌率分布图。在此基础之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进行震害分布特征研究,并结合唐山市活断层探测最新成果,探索区域地质构造对震害分布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植物病虫害的遥感探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本文概述了应用遥感技术探测植物病虫害的原理、途径、优缺点与发展过程.着重报导了最近在安徽省孤山林场开展的从TM图象提取森林松毛虫害的成功试验,并展望了应用遥感技术提高植物病虫害防治水平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