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氧化氯氧化污泥减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态对比试验对ClO2对污泥的溶胞作用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动态对比试验,考察了ClO2在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污泥减量的能力以及对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lO2对活性污泥具有溶胞作用,ClO2最佳投加量为每g干污泥10.0 mg左右,ClO2氧化污泥后回流能使活性污泥处理系统1个月不排泥而曝气池的污泥浓度较为稳定,污泥减量率达到100%.实行ClO2氧化污泥减量后,系统的出水水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出水CODCr由52 mg/L上升到76 mg/L,出水浊度和色度也相应地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臭氧化污泥减量技术联合A~2/O、倒置A~2/O与传统A~2/O在出水和污泥产率上的变化。结果表明,臭氧化A~2/O、臭氧化倒置A~2/O的出水与传统A~2/O相比未出现恶化,它们对COD和含氮物质的去除率分别为87.4%,53.7%和93%,66.5%,存在倒置A~2/O对臭氧混合液中有机质及含氮物质的利用率较A~2/O高的可能。试验按每克SS投加0.05 g O_3对A2/O与倒置A~2/O产生的约60%剩余污泥处理时,在短期内未造成出水磷含量的大幅升高,并且出水磷含量受臭氧混合液DO、二沉池底部DO的影响,两系统的污泥产率分别较传统A~2/O降低50%,56%。  相似文献   

3.
实验研究了投加硅藻土对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校园生活废水效果的影响。两组膜生物反应器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投加硅藻土有利于MBR工艺中活性污泥的培养和出水的稳定。投加硅藻土使MBR的出水COD质量浓度稳定在25 mg/L以下,BOD5质量浓度小于5 mg/L,NH3-N质量浓度0.4 mg/L左右,TP质量浓度小于0.5 mg/L,SS未检出,出水水质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4.
取吸附-生物降解(AB)工艺A段沉淀池出水,利用投加硫酸铝(AS)和聚丙烯酰胺(PAM)化学强化后的沉淀污泥进行除磷实验,考察沉淀污泥除磷效果和化学强化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强化的沉淀污泥对污水的11P和浊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去除率随As投药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泥水比为66.7%,PAM为0.05mg/L,AS投药量(以Al2O3计,下同)为15.1 mg/L时,对TP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75.0%和60.9%;AS投药量从0 mg/L增加至15.1mg/L,沉淀污泥对COD去除率维持在23%~40%,对氨氮无去除作用;同一投药量(As为7.5 mg/L,PAM为0.05 mg/L)下,TP去除率随泥水比增大而提高,氨氮质量浓度无明显变化;投加AS和PAM化学强化除磷,污泥沉降比和体积指数随AS投药量增加而降低,污泥沉降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污泥减量化为目的,将污水处理厂浓缩污泥做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絮凝剂CPAM、PAC和PAC-CPAM联合使用的三种情况对污泥脱水性能的改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单独投加PAC、CPAM,最佳投加量分别为4%PAC 8 mL、0.2%CPAM 1 mL,污泥比阻从7.5×1012 m/kg分别降到2.24×1012,2.46×1012 m/kg,含水率分别降到81.2%、80.0%;两种絮凝剂联合使用时,先投加2 mL4%PAC,再投加0.33 mL0.2%CPAM,污泥比阻从7.5×1012 m/kg降到2.32×1012 m/kg,含水率降到76.39%。综合比较,PAC-CPAM联合使用时污泥脱水效果优于单独投加PAC,CPAM。  相似文献   

6.
利用铁碳微电解-微波强化Fenton联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探讨了微波功率、微波作用时间、H2O2投加量对微电解出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将铁碳微电解出水COD浓度、微波功率、微波作用时间、H2O2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建立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COD去除率影响的主次关系为:微电解出水COD微波功率H2O2投加量微波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在微生物生长的不同时期投加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olyaluminium Chloride,PAC)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进程及污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器内微生物在1~7 d处于适应期,8~14 d处于对数增长期;在对数期、适应期投加PAC,成熟颗粒形成于第21d、26 d,分别比不加混凝剂的对照组提前了14 d及9 d;对数期投加PAC所形成颗粒的强度、密度、含水率(98.53%、1.059 1 g/cm3、92.76%)明显优于适应期投加PAC的(97.68%、1.038 0 g/cm3、94.36%)及对照组的(97.81%、1.045 5 g/cm3、95.04%)。研究表明,选择在对数期向反应器内投加PAC强化造粒可以显著加快颗粒化进程,并提高污泥颗粒的稳定性和沉降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西北村镇集雨窖水含浊、低温、微污染,采用常规混凝工艺效果不佳的情况,通过试验考察了单独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单独投加粉末活性炭以及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3种工艺对常规混凝的强化效果,并对影响强化混凝效果的高锰酸钾和粉末活性炭不同投加量和投加顺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KMnO4与PAC联用具有最佳的强化混凝效果,在常规混凝的最佳条件下,当KMnO4的最佳投量为2 mg·L-1,预氧化时间为15 min,而PAC的最佳投量为10mg·L-1,并且在投加混凝剂后3 min投加,则经强化混凝后的窖水浊度和CODMn的去除率可达98.5%和56.6%;两者联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铁离子对膜生物反应器中污泥性质及膜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平板膜-生物反应器为依托,将进水铁离子质量浓度分别调配成6 mg/L、1g mg/L、40 mg/L,考察三价铁离子对膜生物反应器中污泥性质及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铁离子对平板膜-生物反应器的出水水质影响不大.随着铁离子投加质量浓度的增加,跨膜压差(TMP)增长趋势变小,膜污染得到缓解,其中铁离子投加质量浓度为40 mg/L时,膜污染控制效果最好.铁离子的投加强化了生物絮凝作用,造成污泥质量浓度的上升,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和松散型胞外聚会物(LB-EPS)质量比的下降.从膜阻力分析可以看出.投加铁离子主要是降低SMP和LB-EPS等凝胶层污染物引起的外部阻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天然和改性硅藻土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的实验研究,考察了天然硅藻土处理水样时,搅拌时间、投加量和动静态实验对去除效率的影响,并分析了硅藻土改性前后对水样的去除效率和出水水质.结果表明:天然硅藻土处理水样,搅拌时间30min,投加量300 mg/L时,能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出水水质满足排放标准的一级B标准;相同条件下,投加改性硅藻土,去除效率优于天然硅藻土,去除率提高了20% ~ 40%,其处理后出水能够达到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能够满足回用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反硝化生物滤池因其脱氮效果好、出水稳定等特点在污水再生处理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实际运行中发现,反硝化生物滤池出水经后续工艺处理后色度常常难以达标。反硝化脱氮过程存在亚硝酸盐积累的现象,进水NO_3~--N质量浓度为25 mg/L、碳源投加量为90mg/L时,反硝化滤池出水NO_2~--N质量浓度为2.87 mg/L。以反硝化生物滤池与臭氧氧化组合工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累积对臭氧及次氯酸钠脱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亚硝酸盐累积不利于后续臭氧氧化脱色过程,当反硝化生物滤池出水NO_2~--N质量浓度为3.98 mg/L、臭氧投加剂量为3 mg/L和5 mg/L时,出水色度分别为20.6和17.3,无法满足GB/T 19772—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地下水回灌水质》的要求(色度15)。通过投加5 mg/L的NaClO预氧化、再投加5 mg/L的臭氧使出水色度达到14.1。  相似文献   

12.
针对辽宁省某焦化厂废水二级生化出水,开展了O_3-MBR的中试研究,对臭氧预处理的臭氧投加方式和比例进行优化,考察了不同臭氧氧化时间的处理效果,以最佳臭氧氧化条件与MBR组合,考察了MBR停留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臭氧投加方式为3段投加且投加比例为6∶3∶1,臭氧氧化时间为40 min,MBR停留时间4 h时,处理效果最佳且最经济,在此处理条件下,O_3-MBR组合工艺出水色度稳定在10倍以下,COD稳定在50 mg/L以下,浊度稳定在0.5 NTU以下,SDI值稳定在5以下,满足反渗透系统的进水要求。  相似文献   

13.
采用ClO_2三相催化氧化工艺对焦化污水二沉池出水的处理进行了中试研究,考察了进水量、供气量、加药量等参数对焦化污水COD处理效果的影响,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进水量0.2 m~3/h,有效催化剂用量0.5 m~3,供气量10 m~3/h,盐酸投加量60 m L/h,氯酸钠投加量30 m L/h。最佳工艺条件下,平均出水COD为44 mg/L,平均去除率为80.3%,能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
US/Fenton试剂协同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US (超声波)协同Fenton试剂氧化法处理焦化废水,考察了H2O2投加量、Fe2 投加量、废水的pH、反应时间和超声波功率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H2O2投加量7.0 g/L;Fe2 投加量500 mg/L;pH=3.0; 反应时间 40 min; 超声波功率 600 W 的条件下,COD、NH3-N、CN-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95.8%、71.3%、69.5%和75.2%,出水COD降至41.0 mg/L.在相同条件下,US/Fenton试剂协同法的处理效率比单独Fenton试剂氧化法的处理效率提高了约20%,且反应时间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15.
厌氧微生物组建技术在重革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厌氧微生物组建技术对重革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工程改造试验.探讨了组建厌氧与好氧微生物的比例、进水水质、进水浓度等因素对改造后系统脱氮、去除COD等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在好氧与厌氧微生物质量比为2∶1,进水水质C/N大于4.0时,组建厌氧微生物的新系统对氨氮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2%和92.1%以上,对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了70.6%和46.4%,并且新系统的抗冲击性能大大增强,出水水质稳定并达到了综合废水一级排放标准.对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以污泥沉降体积、污泥比阻和污泥泥饼含水率为指标,考察了溶菌酶和硫酸铝联用时加药方式和加药剂量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及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先投加溶菌酶后投加硫酸铝时污泥的脱水性能更佳,硫酸铝和溶菌酶的最佳投加量均为0.10 g/g TS(总固体),此时,污泥泥饼含水率和污泥比阻分别可达71.84%和0.68×1012m/kg,相比于硫酸铝单独调理分别降低了约5%和0.23×1012m/kg。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分析表明,溶菌酶和硫酸铝联用时显著降低了污泥中LB-EPS(松散附着性EPS)含量,在最佳投量下可将原污泥的LB-EPS中的蛋白质和多糖依次从(13.44±2.11)mg/L和(23.97±3.44)mg/L降至(1.72±0.32)mg/L和(8.69±0.15)mg/L,表明联合处理使得EPS中的水分得到释放,提高了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17.
Fenton强化微电解工艺处理靛蓝牛仔布印染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铁炭微电解-Fenton试剂作用下靛蓝牛仔布印染废水的脱色和COD去除行为,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微电解-Fenton反应的最佳操作条件,分析了各影响因子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铁炭质量比为2∶1,pH值为3的条件下反应90 min,铁炭微电解出水COD的去除率在49.20%,色度去除率达到80%,BOD5/COD值由0.248上升至0.436,可生化性提高;微电解出水在pH值为5,H2O2投加量为0.3%条件下反应60 min后,COD去除率可达84.1%,色度去除率达90%,BOD5/COD值上升至0.525;铁炭微电解-Fenton组合工艺COD的总去除率为87.26%。  相似文献   

18.
壳聚糖絮凝作用延缓膜污染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为絮凝剂,通过絮凝试验和MBR处理人工废水试验,考察了壳聚糖絮凝作用延缓膜污染的效果.壳聚糖絮凝处理MBR中污泥混合液的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投加质量浓度分别为10 mg/L、20 mg/L、30 mg/L、40 mg/L、50 mg/L时,能明显降低污泥混合液SUV254的质量浓度,对污泥脱氢酶活性(DHA)的影响也较小;壳聚糖投加质量浓度为10 ~ 20 mg/L时,能有效降低污泥混合液的EPS质量浓度和黏度;当壳聚糖投加质量浓度大于20 mg/L时,污泥混合液的EPS质量浓度和黏度随着投加量的增加呈现增大的趋势,说明壳聚糖投加质量浓度低于20 mg/L时,能有效降低污泥混合液中的主要膜污染物质EPS及疏水性物质的质量浓度.壳聚糖投加质量浓度为10 mg/L时,MBR反应器的跨膜压力增大的同时,处理系统的膜通量也稳定增大.膜通量衰减速度低于对照组,说明壳聚糖对延缓和控制膜污染有积极的作用.MBR反应器中活性污泥质量浓度( MLSS)和出水CODcr的变化表明,投加壳聚糖在提高反应器中微生物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处理水中有机物的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9.
活性污泥法产生的剩余污泥处理困难且易造成二次污染,本研究通过外加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菌剂丰富污泥中微生物种群,延长微生物种群食物链,达到降低污泥产率的目的。实验主要研究了菌液投加量、操作温度等参数对活性污泥工艺中的污泥产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操作条件为:菌液与污水比例为0.005%;最佳温度是30℃;停留时间根据工艺过程在6~18 h范围内选择。通过污泥增殖实验和内源代谢实验确定了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参数:外加EM菌组污泥衰减系数为0.005 4,真实生长比率为0.356 8;未加EM菌的空白对照组衰减系数为0.004 7,真实生长比率为0.426 6,结果表明外加EM菌可增大污泥系统的内源代谢速率,有效降低污泥产率。  相似文献   

20.
生物反应器中投加含硅聚铁混凝剂的协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将含硅聚铁混凝剂分别投加到反应器和出水中两种工艺对COD和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 混凝剂投加量在40 mg/L以下时,前者出水中的磷低于后者,此时将混凝剂投加到反应器中具有生物协同作用,30 mg/L时协同作用最明显; 当混凝剂的投加量增加到50 mg/L时两种工艺出水中的磷没有明显差别,不再具有生物协同作用; 混凝剂投加量为10~50 mg/L时,两种工艺的出水COD差别不大,没有协同作用.将混凝剂直接投加到反应器中可省去混凝、沉淀所需的设备及构筑物,从而节约投资.因此为提高对TP和COD的去除效果,可直接将混凝剂投加到生物反应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