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环境》2010,(4):37-38
亚运会期间(11—12月份)正好处于枯水期,为了改善花都区水环境,保障亚运比赛和大型活动用水质量,实现“绿色亚运”目标,花都区特制定“2010年第16届亚运会广州市花都区水环境保障方案”。方案包括水环境整治工程建设行动计划、水环境水质监控行动计划、饮用水源安全保障行动计划、水环境应急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安全的内涵及其评价--以湖北省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资源安全作为资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在于保障水量的稳定供给、水质的有效保护和水灾害威胁的化解.水资源安全评价可以从水量安全评价、水质安全评价和水灾害防治安全评价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新汶矿区水资源条件评价与利用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汶矿区区域水文地质、地表水和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评价,确定了矿区水资源总量、可利用水量及水资源模数,制定了矿区2005年和2010年统一的需水规划、供水规划,提出了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措施,实现水资源化利用,保障矿区未来用水安全,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可为国内其他矿区提供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建设新农村新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6年10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了《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力争用1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有效遏制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改善农村生活与生产环境,建设"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5.
城市水社会循环中的水质安全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水循环及水质保障是水的社会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城市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关键要素之一.城市水社会循环涉及到水的开发、传输、处理、使用、资源化、排放等多个过程,涉及非均相环境体系中的多种微界面效应.本文针对城市水社会循环中水质安全保障问题,分析和探讨了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再生水风险控制和城市水体水质修复等科学和技术进展,并对此进行了研究展望,希望能够对本期的环境微界面专题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6.
卢金友  林莉 《环境科学研究》2020,33(5):1179-1186
汉江生态经济带是国家战略水资源保障区、内河流域保护开发示范区、中西部联动发展试验区、长江流域绿色发展先行区,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全国地区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多年的高强度开发和剧烈的人类活动造成汉江生态经济带水生态环境问题严峻,已成为制约汉江生态经济带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通过系统剖析发现,汉江生态经济带存在的主要水生态环境问题包括重要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安全保障不足、汉江中下游水生态受损、汉江部分支流水污染严重等.丹江口水库总体水质良好,但水质保障工作存在部分入库支流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支流库湾水华发生风险加剧、库周及上游面源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和消落带管理薄弱等不足.汉江中下游存在硅藻水华频发和鱼类资源量大幅减少等水生态问题,同时中下游部分支流水质不达标,严重影响汉江水质.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切实做好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科学开展基于生态流量保障的生态调度、建立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完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支撑等.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2007,(1):1
新年伊始,正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全面展开之际,旨在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切实改善农村生活与生产环境的"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在全国各地陆续启动实施.该"行动计划"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进一步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而研究制定的,并在2006年10月向全国印发实施."行动计划"的目标定位于有效控制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的趋势,为建设"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8.
刘佳奇 《环境保护》2021,49(3):36-41
为了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长江保护法》按照规划管总、资源保护统筹、水污染防治攻坚、生态环境修复协同的思路,在总则之后分章顺次规定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的流域规划与管控制度体系、以保障用水安全和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为目标的资源保护制度体系、以全方位污染防治为核心的水污染防治制度体系、以多维度修复为指向的生...  相似文献   

9.
地方传真     
《环境工作通讯》2012,(1):115-117
《浙江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发布 浙江省人民政府日前印发了《浙江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生态文明水平明显提高。《规划》围绕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加强环境保护与“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有机结合,提出了持续深化污染减排、着力改善环境质量、严格防范环境风险、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健全生态安全保障体系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涵盖了新阶段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领域。《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将实施主要污染物减排、清洁水源、清洁空气、清洁土壤、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范、核与辐射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环境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等八大重点工程,并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安排等方面设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华林 《环境保护》2007,(1B):18-21
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其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问题,2005年,《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明确要“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2006年初,国务院专题研究饮用水安全问题并形成了《研究饮用水安全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以下简称《纪要》),明确要求环保总局牵头“加强水污染防治,努力改善水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严格监督管理”,并配合国家发改委“加强调查研究,抓紧编制城市和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国家环保总局一直将饮用水安全、尤其是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作为重点工作的首要任务。最近,国家环保总局周生贤局长多次强调,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污染防治,保障饮用水安全是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赵华林副司长特别撰写文章,主要介绍目前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工作进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工作目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美国水环境保护的机制与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加利福尼亚州水环境保护工作为例,介绍了美国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机构设置、职能划分、资金机制以及工业污染源管理模式,包括排放标准的制订原则、总量控制与排放许可证制度等,还介绍了美国的水环境监测和水环境功能区的划分方法,污水处理的机制和技术,面源管理情况等内容.美国水环境管理的机制和措施具有与我国不同的特色,对美国的水环境保护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些较好的经验和技术是值得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借鉴的.  相似文献   

12.
The continuously deteriorating quality of source water is threatening the safety of drinking water in China. Various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update 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to decrease the pollution problems of drinking water, such as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enhancement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processes, and development of new or advanced treatment technologies. This paper reviews a variety of protection and remediation methods for drinking water source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ies, new technologies for special pollutants removal from groundwater, and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on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3.
中美水源地管理体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徐启新  车越  杨凯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7):487-490,498
以反映中美水源地管理水平的特大型城市上海、纽约为例,对两国水源地同管理体系中的政策法规,保护措施,土地规划使用,污染源控制等项目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中美水源地保护的技术水平,管理措施,经济手段等方面的差异,指出我国水源地管理工作在先进技术的应用。面源污染的控制,各方协调,公众参与,宣传教育,经济杠杆等方面均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并对我国水源地的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突发水污染事件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静  王永桂  陈岩  赵琰鑫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2):4566-4575
收集我国2006~2016年间874起突发水污染事件数据,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中国近11年来突发水污染事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6年事件频数最高(108次),2007年水污染事故数骤减(62次),此后至2016年,突发水污染事件频数大体上和GDP呈正相关上升趋势;事故频发期为3~9月,即春季和夏季为污染事件的高发季节;突发水污染事件空间分布分异较明显,华东、西南和华南三大地区事件频数占全国总频数的69.2%,事故发生地主要集中在重庆、广东、浙江和福建等省市;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浙闽片河流污染事件数量较为密集,占总数的74.4%;从2006、2011到2016年,环境污染事件的频发区域有着从北向南扩散转移的趋势,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鄂渝地区事件频数较高;省级行政区的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发生次数与人口、交通事故数、工业企业数和工业废水排放量等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单位工业企业数产出下的环保机构数、环保系统人员数和人大政协环境提案数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锑水生生物水质基准缺乏的问题,收集筛选了锑对淡水水生生物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数据,使用评价因子法、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和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分别推导我国锑的淡水水质基准,通过综合分析和比较,选择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推导的急性和慢性的水质基准值(466.62μg/L和88.71μg/L)作为最终的基准推荐值.通过与国内外现有锑相关水质标准进行比较,提出在我国相关水质标准修订中分别制定保护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水质标准的建议,避免水质标准对水生生物的"过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6.
China is not abandantly supplied with freshwater. Water shortage is a crucial problem in northern China, and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causes a host of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problems. Water saving, water resource protection, strengthening of management and exploitation of new water resources are some of the major measures for solving the water shortage problem. Wastewater reuse is also a feasible and practical means of alleviating the problem.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水污染防治领域开展了技术预见研究。通过德尔菲调查法所获数据及其结果分析,确定出排名最高的10项技术课题,作为未来水污染防治领域的关键技术课题,其中共涉及6个领域:城镇污水处理与回用,饮用水净化与安全,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农村、农业污水处理与回用,地下水体污染控制以及微量有毒物质的防控。分析表明,10项关键技术课题的预期实现时间集中在2014年-2018年;领先国家或地区主要是美国、日本和欧盟;发展路径选择最多的是集成创新的方式;技术本身可行性、市场需求、政策支持是最主要的3个制约其发展的因素;目前所处的阶段主要是实际应用阶段。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我国、广东省、其他市出台的有关水源保护管理的一些政策,阐述了佛山市禅城区在沙口水厂水源保护工作体制、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一些创新做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流域综合水管理目标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国君  虞涛  刘志明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2):1022-1026
流域水问题的跨界外部性特征、流域水环境的复杂大系统特性以及管理成本的优化,要求以流域为单元实施综合水管理。根据流域水管理的这些特性,研究了流域综合水管理目标模式的功能。这些功能为:信息功能,包括信息收集,交流与公示;规划功能,包括专业规划的协调与综合规划的制定:政策功能,包括政策建议、决策与评估、反馈:协调功能,包括利益的均衡与冲突的仲裁:管理直接相关的重大工程项目。按照公众参与原则和效率与公平原则,中国流域综合水管理目标模式的基本框架为:在国家层次,设立国家水管理委员会,在大流域设立独立的全权的流域委员会,在基层采用水务局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是水环境管理的尺度,在推动我国水污染防治、公众健康与水生态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进入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水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如何与时俱进,及时修订丰富现行标准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全面剖析了我国现行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修订历程、修订依据、重要贡献、存在问题及国家需求,结合国际标准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提出未来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由单项标准向系列标准转变的修订思路框架.初步阐述了由系列标准构成的“1+N”的标准体系框架,其中,“1”是地表水环境质量基本项目标准,用于判断地表水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反映水环境功能的基本水质要求;“N”是不同的特定保护项目标准,包括保护水生生物的有毒有害污染物项目水质标准、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质标准、湖泊营养物状态评价标准以及地表水水生物状况评价标准,并提出了各分标准的相关制修订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