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限期治理”是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一项基本制度,文章从四个方面详尽地阐述了“限期治理”决定不是一种行政处罚行为,即“限期治理”决定不具有行政处罚的一般特征;“限期治理”决定并并未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利作任何否定;该决定不会影响行政管理相对人固有权利义务的消长;从“环保法”法典的篇章结构安排上和行政行为的性质上分析,“限期治理”决定也不是一种行政处罚行为。正确理解“限期治理”的法律性质,可以避免对企业行  相似文献   

2.
限期治理是我国对已有污染源进行治理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对消除和减轻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限期治理的决定作出以后,被限期治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依法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治理任务,否则就要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我国《环境保护法》第39条中规定:"对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除依照国家规定加收超标准排污费外,可以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或者责令停业、关闭."由此可见,违反限期治理的法律责任主要是指行政责任.但  相似文献   

3.
试论排污许可证的有偿转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从1987年开始了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的试点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这项制度不断完善。在198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污染集中控制、限期治理等制度一起被列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上新台阶的五项新制度之一。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可以从总体有效地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使环境质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准,并使之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4.
南昌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状况刘小华(江西省南昌市环境保护局南昌330008)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的环境目标责任制,排污许可证制、污染限期治理与集中控制措施,加上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与排污收费制度,构成了新时期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是...  相似文献   

5.
立法不是一项一劳永逸的活动,而是法律自身不断被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当某些法律制度适用到一定阶段,表现出执行力度不够、实效性不强等弊端时,应当考虑予以变革,只要这种改变符合实际发展的需要。环境保护部于2009年6月11日审议通过了《限期治理管理办法(试行)》,并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举措表明限期治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措施在我国环境保护法体系当中将日益普及并完善。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限期治理的性质,完善限期治理的有关规定,以提高排污单位治理污染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从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保工作会议算起,已经过去16年了。在此期间,从国家到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在保护环境,加强管理,制订标准、法规和政策方面作了很多实事,正在逐步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污染源实行限期治理、污染集中控制和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使大  相似文献   

7.
钱军 《环境》1996,(5):24-24
限期治理制度,是指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在特殊保护的区域内超标排污的已有设施,由人民政府决定,环境保护部门监督其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治理任务的法律制度。它是以环境保护规划为依据,并与污染集中控制,环境综合整治、污染物总量分配相结合,坚持从实际出发,抓住突出的污染源与污染区域进行治理,具有计划性、强制性特点。我国《环境保护法》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权责、环境管理的基本依据、环境管理重点、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等做出了规定,确立了我国的环境管理体制.随后,通过一系列配套法律、法规,建立了我国的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具体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总量控制制度、区域限批制度、环境监测制度、环境规划制度及限期治理制度等.其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总量控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和环境规划制度处于决策链前端,对于预防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200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后,规划首次成为法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对象,极大地提高了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限期治理制度是我国环保法的基本制度,是目前治理污染的一项行政性措施。是指各级人民政府,为了解决某一环境问题,或为了实现某一环境目标,对于造成污染或其它环境问题的某些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布限期治理的决定或命令。要求其必须在某一规定的期限内治理好某项污染,...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太仓市把认真实施太湖流域限期治理作为今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并确定整治达标进入“倒计时”。截止4月中旬,太仓市限期整治企业已有10家停产、两家减少了污水排放量、4家完成污水治理,约占总数的43%。地处太湖与长江泄水尾间的太仓,共有太湖流域限期治理企业37个。根据达标排放要求,太仓市需新增和完善污水处理能力约2万t/d,预计投入资金约4000万元。任务重、时间急、资金紧,为此太仓市专门成立了限期治理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将限期治理工作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太仓市政府还结合限期治理工作专门下发了《关于在企…  相似文献   

11.
限期治理制度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在环境监督管理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限期治理制度在执行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在通过对限期治理的对象,限期治理权限程序的运用以及违反限期治理制度实施行政处罚法律法规的适用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探讨分析,提出解决办法和途径:①对限期治理对象的确定提出四条原则;②对限期治理权限和程序的运用,指出既要按隶属关系划分管理权,又要按属地管理原则划分管理权,并对二者运用提出具体方法和步骤;③对违反限期冶理制度如何适用法律法规实施行政处罚方面,指出现行法律法规有关限期治理决定权和处罚权限的规定不尽一致之处,同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设,以期推动限期治理制度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方Kui 《环境导报》1998,(4):11-13
基于我国法制建设的要求以及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从法律角度出发探讨了我国环境管理制度中的“限期治理制度”,包括其性质及与其他环境管理制度的关系等。从立法上对此制度的完善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以环境管理法律制度的可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为立足点,从制度完善和创新的角度出发,对现行限期治理制度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和现实障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证.同时,结合实际工作,针对性地提出立法建议,通过将限期治理权限赋予环保部门,进一步明确限期治理的条件,完善限期治理的程序和形式,规定限期治理期间排污单位应承担的义务,以促进限期治理制度功能的发挥,提高环境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书义 《环境保护》1997,(11):11-12
关于污染物排放限期达标的思考天津市环境保护局张书义我国继“向环境污染宣战”之后,已于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宣布了“向环境污染发起总攻”的战略决策。具体要求:对所有的污染源实施限期治理,分别在1~3年使污染物的排放达到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亦即“污染...  相似文献   

15.
一、限期治理制度的法律依据 1979年9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中第十七条规定:“在城镇生活居住区、水源保护区、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和自然保护区,不准建立污染环境的企业、事业单位。已建成  相似文献   

16.
文登市是一个在经济上以工业为主体的沿海开放城市,工业的持续高速发展既给文登经济带来了繁荣,也给文登的环境保护带来很大压力。近年来,文登市以市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限期治理方式为重点,不断加大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限期治理制度作为环境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但长期以来对它认识不足,实施不力,使其还处于逐渐发展的阶段。目前,一些单位由于认识、经济和技术等诸多原因,对老污染源的治理缺乏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如不配合以强制性的法律手段,将使那些污染严重、危害较大的污染源的治理久拖不治。因此,限期治理制度的确定,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强化了对老污染源的管理,解决比较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而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一、限期治理项目的确定环保法对限期治理的对象规定得较为笼统。限期治理项目的确定,首先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既要考虑环境质量的需要,又要考虑实际条件。其次,应抓住那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污染严重的企业作出限期治理的决定,说明了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而治理决不能慢慢来,老牛拉破车,要限期完成。这就要求限期治理的企业要千方百计,加快步伐,拿出背水一战的勇气和决  相似文献   

19.
目前,许多省、市或环委会都制定了贯彻落实五项制度的规定和办法。对污染限期治理的制度,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使之逐步法律化、程序化和制度化。山西省委和政府把限期治理作为控制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由省长亲自抓,并列入为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各级人大也把限期治理列为依法监督的内容之一。这有力地推动了限期治理工作。“七五”期间,全省确立了4个区域、3个水域、1个行业、84个污染严重的企业,为全省限期治理的重点。太原市委和市政府多年来坚持每年第一次市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市长办公会联合召开,研究、部署当年的环保工作,其重点是讨论限期治理项目。山西省由省环委会、计委、经委、财政厅联合颁发了《山西省污染源限期治理管理办法》,建立了前期准备、  相似文献   

20.
为了强化环境管理,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自全国第三次环保工作会议以来,各省、市都在推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和限期治理"五项环境保护目标管理制度。贯彻执行这五项制度,对搞好各省、市的环保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对企业内部来讲,特别是矿务局这样的大型企业,内部怎样更好的执行目标管理制度,笔者根据工作实际,对这方面的问题谈些粗浅认识: 1.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