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内分泌干扰物17β-雌二醇荧光分子印迹识别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7β-雌二醇是近年来人们最为关注的重要内源性内分泌干扰物,它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会产生一定的危害.采用分子印迹技术,通过丹磺酰氯与17β-雌二醇反应,合成出17β-雌二醇荧光标记物;建立了微球法合成17β-雌二醇荧光标记化合物分子印迹微球聚合物的方法,所获得的微球粒径均匀,平均为300~400 nm;分子印迹微球聚合物在不同极性溶剂中对17β-雌二醇荧光标记化合物的结合常数顺序为乙腈>甲醇>水>二氯甲烷,其结合量的差异并不显著,平均值为9.74μmol/g.该分子印迹微球聚合物可用于对复杂介质中17β-雌二醇的快速、简便检测.   相似文献   

2.
17β-雌二醇作为环境甾体雌激素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采用批次实验,研究了在贫营养条件下17β-雌二醇厌氧生物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在贫营养条件下,厌氧污泥对17β-雌二醇的去除率达到90%(35℃,76 d),且降解作用主要集中在快速降解阶段,降解规律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模型(R2=0.95);厌氧污泥对17β-雌二醇的去除主要是通过转化为雌性效力较低的雌酮,再由雌酮转化为其他的转化产物,如17α-雌二醇;Fe(Ⅲ)对17β-雌二醇的去除和转化没有显著的影响。接种污泥的内源代谢作用产生甲烷,Fe(Ⅲ)的存在可以提高甲烷的产率,但对甲烷的总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固相萃取-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方法,研究了江苏省某城市河流中雌激素活性物质的浓度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河水中的雌激素活性物质浓度处于ng/L水平,其中双酚A浓度为100~900 ng/L,雌酮和雌三醇浓度为ND~200 ng/L,辛基酚、17α-雌二醇和17β-雌二醇浓度为ND~20 ng/L。受纳未处理污水的河流中雌激素活性物质浓度高于其他河流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各种雌激素活性物质的生态风险顺序为雌酮>17α-雌二醇≈17β-雌二醇>雌三醇>双酚A、辛基酚和壬基酚。其中,雌酮的风险商约为1~64,约有20%~30%的样品17α-雌二醇和17β-雌二醇的风险商为1~20。因此,该城区河流中应优先控制雌酮、雌二醇等类固醇雌激素。  相似文献   

4.
17β-雌二醇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雌激素,其对人体和动物的危害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介绍了近几年关于17β-雌二醇的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生物降解和光降解两大类.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实验与单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混凝工艺去除地表水中甾体雌激素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工艺可有效去除地表水中的甾体雌激素。pH值、混凝剂投加量、水温等条件对天然雌激素17-β雌二醇、雌三醇、雌激素酮和合成雌激素17-α乙炔基雌二醇的去除效果均存在一定影响,弱酸性、低水温条件及适当增加混凝剂投加量均有利于雌激素的去除。当原水中雌激素初始浓度为0.051.0 mg/L时,在混凝剂三氯化铁(FeCl3)投加量为20 mg/L左右,转速为500 r/min(2 min)+100 r/min(8 min),雌酮、17-β雌二醇和17-α乙炔基雌二醇的去除率为65%1.0 mg/L时,在混凝剂三氯化铁(FeCl3)投加量为20 mg/L左右,转速为500 r/min(2 min)+100 r/min(8 min),雌酮、17-β雌二醇和17-α乙炔基雌二醇的去除率为65%90%,雌三醇的去除率较低,约15%。  相似文献   

6.
辽东湾海水中甾体雌激素的检测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SPE-丹酰化衍生-UPLC-MS/MS海水中雌激素的高灵敏度分析方法,对辽东湾海水中甾体雌激素的浓度水平及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潜在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辽东湾海水样品中检出雌酮,17β-雌二醇,17α-雌二醇,雌三醇和17α-乙炔基雌二醇的浓度分别为(0.714±0.407),(0.089±0.077),(0.009±0.011),(0.008±0.008),(0.001±0.003)ng/L.雌激素浓度在大辽河入海口区域最高,双台子河入海口次之,大凌河及小凌河入海口区域最低.辽东湾海水中的17β-雌二醇等当量浓度(EEQ-E2β)为0.562±0.327ng/L,导致野生梭鱼雌雄同体发生的概率约为0.83%,不足以解释该海域野生梭鱼雌雄同体的高发生率.为了有效管理该海域的环境安全,有必要对原因物质进行进一步解析.  相似文献   

7.
天然与人工合成雌激素及其去除途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介绍了环境雌激素的种类及其危害。主要讨论了天然雌激素(雌酮、17β-雌二醇)与人工合成雌激素(17α-乙炔基雌二醇)的物化性质与结构、危害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去除途径。结合近期国内外对环境雌激素的研究,指出污水处理中天然与人工合成雌激素主要通过吸附、生物降解和高级氧化去除。  相似文献   

8.
利用唐鱼雌激素受体基因片段构建重组酵母,用以筛选环境雌激素类化学物质.实验先将唐鱼雌激素受体terα基因片段插入载体pGADT7中构建表达质粒p GADT7/TERα,同时将雌激素效应元件(ere)片段插入pMP206载体中构建报告质粒pMP206/ERE-Lac Z;然后把表达质粒和报告质粒共转化到酵母AH109中,经筛选成功构建了由唐鱼雌激素受体调控的表达lac Z基因的重组酵母AHpTERα/ERE.结果表明,所构建的重组酵母AHpTERα/ERE在不同浓度17β-雌二醇(E2)的诱导下,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EC50为(0.521±0.700)nmol·L-1.与DMSO对照组相比,重组酵母在17β-雌二醇诱导下有明显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增强的现象.在不同浓度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壬基酚(NP)及其混合物、双酚A(BPA)、17β-雌二醇(E2)(阳性对照)的诱导下,重组酵母均呈现出剂量-效应关系,且灵敏度大小为E2EE2NPBPA.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重组基因酵母测评系统,初步判定该重组酵母可应用于环境雌激素的筛选.  相似文献   

9.
猪粪中典型类固醇雌激素的固相萃取/GC-MS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猪粪中常见且具有较大潜在危害的E1(雌酮),17α-E2(17α-雌二醇),17β-E2(17β-雌二醇)和E3(雌三醇)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猪粪中这4种典型类固醇雌激素的GC-MS(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检测方法.着重优化了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包括对超声提取剂、超声提取时间、固相萃取淋洗剂、衍生化温度和时间的优化选择.结果表明: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猪粪中的典型雌激素E1,17α-E2,17β-E2和E3检出限分别为8.0,2.5,5.1和3.3 μg/kg,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2.3%~137.4%之间.   相似文献   

10.
17β-雌二醇(E2)是一种常见的天然雌激素,普遍存在于各类水体环境,在水环境分布水平已经达到干扰鱼类内分泌系统的水平,被认为是作用最强烈、最具潜在影响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之一。文章重点介绍了17β-雌二醇在水体环境中的分布水平及去除方法,指出由于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和净水工艺无法将其完全去除,增加深度处理工序已经迫在眉睫。针对E2的特点,现有水处理工艺宜增加能够生成强氧化剂.OH的工序。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奶牛粪便中雌激素含量特征,采用定位栏试验收集奶牛粪便样,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UPLC-MS/MS)法对粪便中4种天然雌激素(雌酮;17α-雌二醇,17β-雌二醇,雌三醇)和2种人工合成雌激素(17a-炔雌醇,己烯雌酚)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6种雌激素的检出率居于8.33%~98.89%之间,4种天然雌激素...  相似文献   

12.
筛选并鉴定出1株雌激素降解菌Acinetobacter sp.命名为DS1,对DS1降解17β-雌二醇实验条件进行优化,使用响应面法(RSM)对降解过程中底物浓度、接种量、培养温度和p H值进行了分析,构建响应面模型,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优化最佳降解条件为:17β-雌二醇量5.10 mg/L;接种量7.5%;p H值8.7;温度27℃。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接近,响应面模型可有效描述降解过程,为降解工程应用和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人工湿地中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查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活污水中的8种内分泌干扰物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0.17m/d,水力停留时间为4.6 d情况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雌激素酮(E1)、雌激素三醇(E3)、双酚A(BPA)、辛基酚(OP)、17β-雌二醇(E2)、17a-雌二醇(17a-E2)、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4%、39.3%、73.9%、44.1%、69.7%、82.2%、65.2%。其中,4-正壬基酚(4-n-NP)在湿地出水中未检测到。人工湿地中内分泌干扰物去除效果沿程变化结果表明,湿地前段对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效果优于后段,说明人工湿地前段微生物的降解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大多数养殖场厌氧发酵产生的粪污均有一定程度的回用于农田,沼液中的类固醇雌激素(SEs)会在土壤中累积,加剧环境中SEs污染风险。该文研究了西南地区紫色土对SEs的吸附特性,采用批平衡法探究了自由态雌激素(FEs):雌酮、17α-雌二醇、17β-雌二醇和结合态雌激素(CEs):雌酮-3-硫酸盐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和吸附热力学规律,并对吸附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雌激素在紫色土中分为快速吸附和缓慢平衡2个阶段,土壤对SEs的吸附量大小为雌酮>17α-雌二醇≈17β-雌二醇>>雌酮-3-硫酸盐。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9),Langmuir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FEs在紫色土中的吸附行为,CEs的吸附则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通过FTIR表征,吸附后FEs吸收峰强度均有所增强,而CEs吸收峰强度减弱,游离羟基基团成为潜在的结合点位,氢键参与了吸附过程。4种雌激素在土壤中吸附过程为自发放热反应,较高的温度抑制其吸附,降低土壤吸附容量。研究结果有助于预测和分析以土壤环境中SEs的环境归趋和生态风险,为科学地回用沼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苏超  崔严 《环境科学》2020,41(11):4981-4988
作为新兴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药物和个人护理品因其排放对水环境安全产生的风险而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以长江流域为例,以69种内分泌干扰物、药物和个人护理品的环境暴露数据和生态毒性数据为基础,计算它们的生态风险并进行高低排序,以识别最优先控制的污染物.结果表明,内分泌干扰物和个人护理品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风险较高,如雌酮(estrone)、雌三醇(estriol)、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双酚S(bisphenol S)、阿特拉津(atrazine)、三氯卡班(triclocarban)和三氯生(triclosan);而药物的风险低500倍或更多.相较而言,药物中风险较高的属抗生素类.湘江和洪湖及其周边河流内多种污染物的浓度呈现出最高值,是长江流域污染最重的区域,其次是太湖、洞庭湖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藻类和虫类相比,鱼类是对内分泌干扰物、药物和个人护理品最敏感的物种,尤其对17α-乙炔雌二醇(17α-ethynylestradiol)和17β-雌二醇.本文的研究结果可对我国化学品的监测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以一株降解甾体雌激素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的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sp.)JCR5为材料,研究了JCR5降解EE2的适宜接种量、底物利用情况和添加营养物对降解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种量为7%(体积分数)(OD600≈1)时,EE2的降解率最高;JCR5能够利用甾体雌激素(甾酮、17β-雌二醇、雌三醇以及炔雌醇甲醚),避孕药生产中间体以及一些芳烃化合物为唯一碳源生长;添加少量葡萄糖、蛋白胨和酵母粉,均能促进JCR5对EE2的降解.葡萄糖、17β-雌二醇(E2)分别与EE2的共基质代谢试验表明,在共基质条件下,葡萄糖的存在对EE2的降解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E2的存在对EE2的降解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利用HPLC检测EE2降解过程发现,在EE2降解的同时伴有未知的EE2代谢产物峰出现.   相似文献   

17.
针对畜禽粪便还田后天然雌激素流失的问题,选择雌酮(E1)、17β-雌二醇(E2β)、17α-雌二醇(E2α)和雌三醇(E3)等天然雌激素,采用HPLC-MS/MS系统建立了仪器分析方法和样品前处理方法;并采用模拟还田的方式,研究了其在还田过程中天然雌激素向水相中的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在模拟还田过程中,雌激素标准品和猪粪中的天然雌激素均可以流失到水相中;与猪粪中的天然雌激素相比,雌激素标准品更易向水相中流失,其流失速度和流失量均高于猪粪。研究结果表明,天然雌激素向水体中的流失受到土壤吸附、猪粪中有机质吸附和降解等因素的影响,而且其流失量与还田量不成正比。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含鱼腥藻 Anabaena HB10 1水溶液中 17α-乙炔雌二醇在 2 5 0 W高压汞灯光照下的光降解 ,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水溶液中鱼腥藻 Anabaena HB10 1能促进 17α-乙炔雌二醇光降解 ,随着水溶液中鱼腥藻Anabaena HB10 1的浓度增大 ,其光降解效率也增大 ,表明了鱼腥藻对 17α-乙炔雌二醇光降解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同时也研究了在紫外光下的光降解情况 ,结果表明其光降解效率比高压汞灯光照下的光降解效率高 ,总体上讲 ,藻具有催化光降解作用。探讨分析了鱼腥藻 Anabaena HB10 1催化 17α-乙炔雌二醇光降解的作用与机理。  相似文献   

19.
2009年,Thompson等人使用毛细管芯测渗计和氟苯甲酸(FBA)示踪剂,评估由粪便带来的17β-雌二醇在农田土壤中的持久性和转化途径.测渗计放置在0.61m左右的深度,示踪剂的回收率低表明测渗计功效差.FBA检测结果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活污水的排放和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的兴起,大量的类固醇类雌激素会由人畜排泄物进入到环境中,造成水环境污染。类固醇类环境雌激素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物,可通过扰乱机体的内分泌系统危害生物体健康,其中尤以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的危害性最强。该文介绍了E2的结构性质、来源危害、污染现状,并对其降解方式进行了阐述,以期为环境雌激素E2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