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解决陕西神木大柳塔洗煤厂煤泥水的快速沉降和洗水循环再利用 ,在深入研究原煤泥水处理工艺技术效能的基础上 ,研究和发展了一种新型高效、经济的煤泥水处理工艺技术 ,合成了一种快速沉降剂。经过反复试验研究 ,使得原煤泥水系统有了极大改善 ,实现了洗水闭路循环和煤泥厂内回收 ,降低了药耗 ,缩短了反应时间 ,达到了快速沉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pH对煤泥水絮凝沉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聚合氯化铝(PAC)/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HP)、氯化钙(CaCl2)/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组合与NPAM、PHP、两性离子型聚丙烯酰胺(ZPAM)作为絮凝剂,在对道清选煤厂水采筛下原生煤泥和浮选尾矿的煤泥水进行组合药剂絮凝实验的基础上,考察了pH对煤泥水絮凝沉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pH下,煤泥水的絮凝效果不同:在酸性条件下,宜单独使用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在中性至碱性条件下,无机凝聚剂和有机絮凝剂联合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快速对污染的河道湖泊进行清淤,使用酸改性的蒙脱石絮凝剂(MTSF)对底泥泥水进行了一级强化处理研究。结果表明:MTSF对底泥泥水具有很好的絮凝效果,当MTSF为0.3 g时,上清液的Zeta电位大约为0 mV,浑浊的泥水变为清澈透明,此时浊度、NH_4~+-N、 TP、 SS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8.8%、 29.8%、99.6%、97.7%和56.9%;C-PAM助凝剂的少量投加,有助于絮凝过程,MTSF为0.3 g,C-PAM为8 mg·L~(-1)时,上清液的浊度和COD将会进一步降低,分别从9.0 NTU和51.6 mg·L~(-1)减少到4.7 NTU和15.0 mg·L~(-1);C-PAM助凝剂能够将絮体进一步结团,形成更大的絮体,促进絮体的快速沉降,同时还有助于对水相中污染物的进一步去除。两者的结合可以减少MTSF用量,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悬浮颗粒物在河道滞留塘系统中的沉降与沉积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道滞留塘系统是以颗粒物沉降为污染物主要净化机理的污染河流净化技术。通过1年的现场试验研究,考察了悬浮颗粒物SS在滞留塘中的沉降和沉积特性。在本试验条件下,随水力停留时间(HRT)延长(HRT为1.5-7h),SS平均去除率逐渐增加,介于20%-40%之间,而SS去除速率则快速降低,SS去除速率与进水SS浓度成正比关系;不同季节河水中SS的沉降性能有较大差异,冬季河水中有机物含量较低的易沉降颗粒物比例较春秋季河水的为高,滞留塘HRT的选择应以去除易沉降颗粒物为标准,本研究条件下5h以内是适宜的HRT选择范围。在滞留塘动态运行中,SS的沿程沉积量呈指数规律下降。  相似文献   

5.
氧化沟工艺被广泛应用于脱氮除磷系统,其沟宽和流速均相等,这使得缺氧段和微孔曝气段因水流连续性均有相同的不沉降水平流速,造成曝气区流速高,推进能耗大。基于节能理念,为验证氧化沟变速的可行性,对中试变速氧化沟进行实际流速测定,结果表明,变速氧化沟在沟宽0.4 m处,其断面平均流速约为0.15 m/s;在沟宽1.2 m处,其断面平均流速约为0.07 m/s,上述2种沟宽实际流速比值与其对应的理论流速比3∶1相比较小,但该结论验证了氧化沟变速的可行性。另外,对沟内易沉降点不同水深处沉降比和SS分布进行测定,未出现较大的差值,结合长期工艺表面观察未发现泥水分离和泥块上浮现象。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大气降尘对土壤、水体等环境介质中氮的贡献,在邯郸市区设置3个大气干湿沉降采样点,并进行了为期1年的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分析了氮干湿沉降通量、氮形态及随季节的变化。结果显示,监测期内3个采样点的全年平均氮干沉降通量为385.2kg/km~2,湿沉降通量为2 292.5kg/km~2,总沉降通量为2 677.7kg/km~2。氮沉降以湿沉降为主,占总沉降通量的85.6%。氮湿沉降通量与降雨量线性相关(R~2=0.87),各采样点的降雨量和氮湿沉降主要集中在4—8月。氮干沉降与降尘量均随季节变化,总的来说冬春季开始增长,夏季降低,到了初秋又开始增长,并在10月达到峰值。不论是干沉降还是湿沉降,各监测点氮形态都是以有机氮为主,硝酸盐氮次之,氨氮所占比例最低。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大气污染和酸雨的现状及预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区域酸沉降模式模拟了江苏省197年和2000年大气污染物浓度和酸沉降的空间分布,根据未来的能源规划,进一步预测了该省2005年和2010年的大气环境发展状况。研究表明,江苏1997年SO2和S沉降污染较为严重的为苏北徐州、淮阴和苏南镇江、常州一带,而苏中地区尚不严重。SO2年均地面质量浓度最大值出现在镇江,为55μg/m^3,全省SO2排放140万t,折合成S为70万t,造成本地区S沉降46万t。未来的大气SO2浓度和S沉降呈现增加态势,考虑能源结构调整条件下的大气环境污染状况比不考虑的情形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8.
快速絮凝分离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把阴阳离子絮凝剂相结合并添加少量粒状固形物从而改善絮体形态来实现快速絮凝沉降分离,在应用于废水处理时沉降速度为一步絮凝法的3~5倍,污染成分的去除率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及絮凝性能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制备了具有水溶性、无毒羧甲基壳聚糖(以下简称NOCC),将其作为絮凝剂与聚丙烯酰胺(PAM)一道处理生活污水,通过测定其沉降时间,沉降絮体高度,沉降速度,沉降后溶液透光率等参数,表征了其絮凝能力,提出了普遍认为聚丙烯酰胺处理一般污水具有良好絮凝能力的不同看法,为壳聚糖的开发利用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微细水雾除尘技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分析了煤矿并下呼吸性粉尘防治技术现状,并对水的超声雾化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应用回归分析建立了超声雾化性能的数学模型。在分析微细水雾捕尘机理及捕尘水雾凝并沉降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集微细水雾捕尘-凝聚、凝并降尘-惯性沉降分离为一体的含尘气流净化系统,并对该系统的除尘效率进行了实验研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河道滞留塘系统是以颗粒物沉降为污染物主要净化机理的污染河流净化技术.通过1年的现场试验研究,考察了悬浮颗粒物SS在滞留塘中的沉降和沉积特性.在本试验条件下,随水力停留时间(HRT)延长(HRT为1.5~7 h),SS平均去除率逐渐增加,介于20%~40%之间,而SS去除速率则快速降低,SS去除速率与进水SS浓度成正比关系;不同季节河水中SS的沉降性能有较大差异,冬季河水中有机物含量较低的易沉降颗粒物比例较春秋季河水的为高,滞留塘HRT的选择应以去除易沉降颗粒物为标准,本研究条件下5 h以内是适宜的HRT选择范围.在滞留塘动态运行中,SS的沿程沉积量呈指数规律下降.  相似文献   

12.
王代芝 《污染防治技术》2007,20(6):22-23,31
研究了在静态下的絮凝沉降法处理含铁废水,实验了不同操作条件对铁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可去除废水中的铁高达99.97%,处理后的残液中,铁含量小于0.5mg/L。研究成果可应用于铁矿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以太湖竺山湾缓冲带中湿地岸带、支浜岸带、人工防护林3种主要类型的草林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自身氮、磷溶出及沉降特征进行了研究,从而揭示缓冲带本身对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流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样地中总氮的溶出率在0.3%~2.5%,平均溶出率表现为人工防护林支浜岸带湿地岸带;总磷的溶出率在0.8%~4.0%,平均溶出率表现为支浜岸带湿地岸带人工防护林。氮、磷在向下沉降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各样地不同深度土壤渗透液中总氮浓度的变化趋势不一,基本表现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总氮浓度为湿地岸带人工防护林支浜岸带;总磷浓度的变化趋势也不尽相同,与总氮相比,总磷的沉降效果不显著。综合来看,3种草林复合系统对污染物的沉降效果为湿地岸带人工防护林支浜岸带。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敏感性及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绝对敏感性和相对敏感性的概念,讨论了影响陆生生态系统酸沉降缓冲能力的各种因素,并概述了生态系统相对敏感性评价的基本原理、已建立的评价方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主要湖泊营养氮沉降临界负荷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水体营养氮沉降临界负荷是不致使水体产生富营养化的最高氮沉降量。文中探讨了一种依据湖泊氮质量平衡原理计算营养氮沉降临界负荷的方法。用该方法计算表明 ,我国主要湖泊的营养氮沉降临界负荷比较低 ,大部分小于 1keq· hm- 1 · a- 1 ,部分已为目前的氮沉降量或者两者相当接近 ,意味着只接受氮沉降也能导致这些湖泊产生富营养化。但实际统计结果表明 ,氮沉降在导致受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的城市和郊区湖泊的水质富营养化的所有氮污染源中所占比例较低 ,而其它来源的氮输入如河道入湖、工业生活废水和农田径流等才是导致富营养化的最主要因素 ,它们的量已远远超过了这些水体可随最高允许氮负荷。因此 ,对控制这些湖泊的水质富营养化而言 ,控制氮沉降并不是目前最紧迫的任务 ,而其它人为污染源的控制才是最急需的。但氮沉降临界负荷在湖泊富营养化的中长远控制中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珠江口大气氮磷干湿沉降通量及其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准确核定入海污染负荷和系统实施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观测了珠江口地区大气氮磷的干湿沉降通量,并分析了其时空变异规律、化学组成特征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珠江口地区大气总氮和总磷的平均月沉降通量分别约为299.00、4.12kg/km2,其中湿沉降通量占总沉降通量的60%以上。干沉降和湿沉降通量均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异规律,前者的季节性变化主要受农业活动氮磷挥发的影响,而后者与年内降雨量分布以及季风作用下降雨云团来源的关系更为密切;沉降负荷的空间分布规律基本与不同区域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特点相一致。由于不同污染来源和季风气候的影响,氮沉降化学组成的季节差异特征也较为明显,氨氮在秋冬季沉降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春夏季,而有机氮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7.
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本文在总结了世界酸雨现状、酸雨的生态危害、酸雨对土壤系统的影响及生态系统酸沉降敏感性等方面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各方面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和展望,并提出了若干研究方向及进一步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自控排液阀,来实现沉降离心分离装置中液体和悬浮物的连续分离和自动排出。从理论上论述了自控阀的工作原理,并对自控阀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有关参数对该阀动作的影响。设计的自控排液阀可使悬浮物的分离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实现高效、可靠的连续作业。  相似文献   

19.
随着对水污染的深入治理,干湿沉降、地表径流等面源污染逐步成为城市湖泊最重要的污染源之一。通过对武汉市东湖流域连续4个月干湿沉降和2场次地表径流的监测,分析了湖泊水体总磷(TP)对干湿沉降和地表径流污染的响应。结果表明,东湖湿沉降TP累积通量远大于干沉降TP累积通量,这可能与降水的洗尘作用有关;低强度降雨地表径流TP质量浓度为0.74~1.59 mg/L,高强度降雨地表径流TP质量浓度为0.95~5.82 mg/L,初期地表径流TP浓度大于后期地表径流;湖泊TP浓度变化与风速、湿沉降TP通量、降雨量紧密相关,当降雨量小于20 mm时,风速是造成湖泊中TP变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当降雨量超过20 mm时,湖泊TP变化与湿沉降TP通量变化较为一致。点源污染防治与大气污染治理、城市道路清洁、城市绿化、沉水植物生态恢复等的协调治理,将是未来城市湖泊TP污染防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石灰、电石渣及CaCl2分别与聚丙烯酰胺联用处理煤泥水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对煤泥水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其中CaCl2法效果最好,但药剂费也最高,石灰法和电石渣法处理效果相差不大,但电石渣法药剂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