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上海市地表水水质近20年的变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83-1999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和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研究了上海市地表水水质近20年的变化,并对影响水质变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1)上海市近20年的地表水水质变化可分为缓慢恶化,加速恶化和逐渐改善3个阶段,1996年是水质变化趋势的转折点;(2)水质变化主要受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影响,与水文气象因素相关性较小;93)农牧业,生活污染是影响水质变化的主要因素;(4)农牧业,生活污染的迅速上升趋势受到遏制,工业污染持续减少,而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呈跳跃式大幅度增长,是水质恶化趋势发生逆转的根本原因;(5)上海市的高度城市化进程在1996年后已转变为地表水水质改善的积极动力和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苏州河水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根据水文、水质和污染调查结果,分析了苏州河水质和污染现状和综合环境质量,提出了影响苏州河水的8项主要环境问题;严重的有机污染;底泥对水质的污染;支流对干流的污染;上游来水水质;合流污水系统的溢流;河道不利的水动力条件;航运影响;沿岸景观和陆域布局不合理等。根据这些分析,作者从苏州河的功能定位和治理目标出发,提出了苏州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原则设想。  相似文献   

3.
以世行“塔二项目”的监测成果为评价依据.结合水环境质量标准,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和田地区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和田地区的地表水总体上尚清洁,地下水水质相对较差,属轻度污染;水体水质容易受人类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4.
水质数学模型是描述污染物在水体中迁移转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相互关系的数学方程。水质模型的建立可以为河流中污染物排放与河水水质提供定量关系,从而为评价、预测和选择污染控制方案以及制订水质标准和排污规定提供依据。1水质模型的设计1.互设计依据1.1.1京杭运河徐州段水质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基本上届耗氧性质。因此,建立包括BODs、NH3-N、挥发酚和DO等水质组分的多元耦含氧平衡水质模型和COD模型,对水污染控制具有普遍的重要性。1.1.2大运河徐州段河宽一般小于10O米,水深小于5米。多年水质监测资料证实,各监测断面左、…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对应因子分析方法,对水质的污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了影响各观测点水质的因素,以便采取有力的措施治理污染,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曾雪梅  姚壮志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2):88-89,131
经过连续五年对长塘河的监测,得出长塘河水质变化趋势。该河水质按照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评价。1998年~2002年水质均为Ⅳ类,其水质逐步向富营养化方向发展。造成长塘河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生活及工业污染;地表径流污染;养殖业污染。针对污染成因,结合迎龙湖水库即将兴建的情况,提出了在库区建立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加强流域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的治理力度,逐步使流域内农业向绿色生态农业方向发展等一系列改善水质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珠江口水域的石油污染调查表明:该水域在退潮时石油浓度的垂向分布是表层>底层;其平面分布是:虎门>横门>蕉门>洪奇沥>近岸海域.虎门和横门水域受城市污水和船舶油污水的影响,石油浓度较高(0.105~0.117mg/L),超过Ⅱ类水质标准.蕉门和洪奇沥水体虽然受佛山市和南海市污水的影响,但石油污染程度较轻.处于Ⅱ类水质水平.四大口门出海口水域水质也属Ⅱ类.为了能准确地测量水体中石油污染的浓度,采用“指纹”鉴别法对该水体进行污染油品的鉴别.鉴定结果,该调查区内主要受20#重柴油和大庆原油的污染.在石油污染监测中,采用20#重柴油或原油作标准,可获得较为准确的结果.对水环境的监测、管理和污染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珠三角地区高明河流域水质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并采用排污系数法对流域污染负荷进行估算,剖析流域水质时空分布特征,识别主要污染指标,揭示流域水质与污染源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2020年高明河水质不能稳定达标,上游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r,下游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r、NH3-N、TP。高明河流域水质空间差异显著,干流从上游往下游整体呈先改善再恶化再改善的波动趋势。丰水期流域有机污染严重,来源主要为畜禽养殖;枯水期氮污染严重,来源主要为城镇生活源;平水期水质受氮磷营养盐和有机污染综合影响,其中磷来源主要为水产养殖。因此,为改善高明河流域水质,应重点加强对畜禽养殖、城镇生活源、水产养殖污染源的治理与控制。  相似文献   

9.
孔玉梅 《环境科技》1996,16(1):78-80
本文阐述了虾池水质污染是导致虾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探讨水质各项指标对虾养殖的影响;提出控制水质的方法和净化措施,并强调磁化技术在对虾养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2001—2005年大庆水库的底栖动物进行了生态调查。共观察到4科7属底栖动物.其中:软体动物为1科1属,环节动物为1科2属,水生昆虫为1科3属,甲壳动物为1科1属;底栖动物的密度变化范围为96—880个/平方米;优势种属是前突摇蚊属(Prodadicus)和摇蚊属(Chimnomus)。运用生物学污染指数(BPI—Biology Pollution Index)来评价大庆水库水质,评价结果表明:BH指数变化范围为0.73—0.82,水质属于β中污染水体,五年之间的水污染程度变化不明显,而且水质逐年有略微好转的倾向;平水期的水质略好于丰水期的水质。  相似文献   

11.
大沽河干流青岛段纳污能力及排污总量控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了大沽河干流青岛段水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该研究区域的主要污染物为COD、NH3-N。根据其水域功能类别的水质标准,并且根据大沽河在枯水期没有流量的具体情况,在此时段把大沽河概化为多个坝上水库组成.利用水库水质模型计算水体纳污能力;在丰水期和平水期,利用河流水质模型计算水体纳污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沽河干流青岛段COD(化学需氧量)、NH3-N(氨氮)的总量控制方案,对超过允许纳污量的河段要进行削减,使削减后的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最后针对大沽河污染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保证总量控制目标实施的具体措施以及污染物防治的对策和建议,为该水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黑河上中游水质时空分异特征及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河上中游主要河道设置33个水样监测点,分别于2017年5月(平水期)、8月(丰水期)、12月(枯水期)进行水质调查,运用GIS和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采用多元统计的方法分析了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潜在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区域内水质类别以Ⅱ类和Ⅲ类为主,并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异性.时间上水体污染程度表现为枯水期 > 平水期 > 丰水期,空间上表现为上游支流区 > 上游干流区 > 中游.依据土地利用类型将33个采样点划分为放牧与工矿企业用地(A组)、水库建设用地(B组)和农业与城镇人居用地(C组).结合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回归分析得出,NH3-N、BOD5和CODMn是该区域的典型污染物,其中A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有机物,其次是营养盐;B组水体主要受到机物和营养物的蓄积污染,而自然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弱;C组主要是生物化学污染,其次为非点源营养盐污染.研究表明,人类活动依然是影响水质变差的主要因素,虽然大坝的拦截效应能改善下泄水质,但常年累积于库底的沉积物随环境变化有二次污染的潜在风险,如沉积物中营养盐的活化释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松花江上游、嫩江、松花江干流肇源江段的污染进行调查,并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松花江肇源江段的四个断面的89年、98年及2003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说明了十六年间松花江肇源江段水质污染的变化状况及污染现状,并指出了今后松花江水质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东辽河流域地表水水质空间格局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受人类活动和流域生态水文过程(Eco-hydrological processes)的影响,东辽河流域地表水污染严重,水质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通过1983~1999年对东辽河流域地表水质分析及历年来水文和社会经济资料整理,建立流域地表水污染重心模型,探讨了东辽河流域地表水水质空间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活动演化的影响,东辽河流域地表水污染重心位置有逐渐向上游方向迁移的趋势受自然条件的季节变化和农业季节性开发活动的影响,东辽河流域污染重心的季节变化较之年际变化更为剧烈,从全年变化趋势看,污染重心有向流域上游迁移的趋势.从流域管理的角度看,东辽河流域在治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的同时,还要从全流域的角度出发,加强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京杭大运河水污染变化趋势及主要影响因子,对于更有效提高京杭大运河水质、更大的发挥其功能、保证南水北调工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长远环境效益。依据1997~2008年京杭大运河扬州市区段水质监测数据,以内梅罗水污染指数为评估指标,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对京杭大运河扬州市区段水质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京杭大运河扬州市区段主要污染物是氨氮、挥发酚和石油类;氨氮年均浓度变化趋势较为平缓,在Ⅲ和IV类水质指标间浮动;挥发酚年均浓度变化较为活跃,总体有上升趋势,呈V类水质指标;石油类年均浓度在1998年至2001年间污染较为严重,超标达3倍以上,其它年份浓度维持在0.05mg/L左右;1998~2001年间京杭大运河扬州市区段水质处于污染状态,其余年份较好。该文研究成果为扬州市水资源分配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松花江哈尔滨段水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全面了解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的水质污染状况,根据2015年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水质污染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主成分分析计算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APCS-MLR(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量化主成分对各污染物的贡献率.在评价过程中,充分利用ArcGIS软件对不同断面水质状况进行可视化表征,展现水环境质量的空间特征,更加直观地表达水质的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CODCr、TN和NH3-N,丰水期第1主成分对其贡献率分别为69.97%、69.18%、74.23%,平水期为22.91%、22.21%、37.57%,枯水期为83.77%、83.60%、83.09%;6个断面中,朱顺屯断面的水质优于其他断面的水质,上游水质优于下游水质;研究水体水质总体上表现为丰水期优于枯水期.研究表明,污染物主要受到生活污水和该江段沿岸石化、汽车和造纸企业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阿什河口内和呼兰河口内断面,干流水体水质优于支流水体.   相似文献   

17.
渭河关中段典型支流非点源污染监测与负荷估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2009年,对渭河关中段3条典型支流泾河、沣河和灞河进行了洪水期和非洪水期水质水量同步监测,水质监测指标包括COD、DP、TP、NH4+-N和TN.根据监测结果及水文站实测流量资料,分别采用水文分割法和平均浓度法对各条支流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了计算,分析了非点源污染的特点.结果表明:①3条河流洪水期间各指标的平均浓度基...  相似文献   

18.
苏州河截流区外非点源污染调查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了摸清苏州河截流区外的污染物量以及对苏州河下游段水质的影响,为苏州河截流污水工程的运行和进一步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美国环保局的非点源负荷函数和城区污染物流失量负荷模型等方法,对苏州河截流区外(黄渡—北新泾区段)地表径流等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全面调查。结果表明:(1)非点污染源是目前苏州河截流区外最主要的污染源;其中,畜牧业污染为本区最大的非点污染源。(2)北新泾断面是本区污染物向下游(截流区)排放的主要控制点。(3)截流工程实施后,非点污染源将成为苏州河污染最主要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水位期汉丰湖和高阳湖上覆水时空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三峡库区不同水位条件下澎溪河流域永久性回水区高阳湖与城市内湖汉丰湖的水环境差异,确定影响湖库水环境变化的水质指标,于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对两湖库上覆水进行逐月样品采集.以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参照三峡水库调度的时间周期,将采样时间划分为蓄水期,消落期和泄水期3个时段,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2个湖库的水环境时空分异特征.单因子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湖库水质等级具有时空分异性,浮游植物大量生长发育的3,4,5月及雨量充足的7,8月,2个湖大部分处于劣Ⅳ~劣Ⅴ类,而一年中其他时段主要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判别分析表明,透明度,溶氧,电导率,pH值,水温,水深(depth),总有机碳,总氮和氨氮均为两湖库水环境时空显著性差异的指示因子,泄水期,2个湖库水环境差异不大,但蓄水期和消落期,2个湖水环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水位条件下,引起湖库水环境变化的主导因子不同,消落期水环境主要影响因子为TN,NH3-N,水深和pH值;泄水期主要是TN,TP和EC;蓄水期主要影响因子为水深,TOC,TN,TP和NH3-N.水体污染程度来看,汉丰湖:蓄水期 > 消落期 > 泄水期;空间表现为:HF3 < HF1 < HF2 < HF4 < HF5 < HF8 < HF7 < HF6.高阳湖:泄水期 > 消落期 > 蓄水期;空间表现为GY2 < GY3 < GY1 < GY5 < GY6 < GY4.  相似文献   

20.
武汉汤逊湖未来水环境演变趋势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流域为基本单元进行水质水量耦合,构建武汉汤逊湖水环境演变模型(TXHwater);借助Monte Carlo分析方法,对未来汤逊湖的水环境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来水不确定条件下,COD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较大,NH3-N和TN的不确定性中等,TP的不确定性最小.来水不确定性对流域汇流、巡司河入流过程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汛期的5~9月份.如按现有规划,不考虑对污染物指标的削减,到2010年和2020年该湖未来水环境形势严峻,水质将演变为劣V类,主要控制指标为TN和TP,汛期6~8月浓度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