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研究煤在低温预氧化过程中热流变化的特性,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3种煤样(长焰煤、焦煤、无烟煤)进行了循环升温试验,得到煤样在不同升温速率下两次预氧化程序升温过程中的DSC曲线。结果表明:煤在低温预氧化过程中,前后两次升温过程对煤热流变化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即第一次预氧化升温过程中,3种煤样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吸热峰向高温侧偏移,吸热量增大,热流变化的规律性明显,第二次预氧化升温过程中,煤样的热流变化较小,没有出现明显的吸热峰,表明第一次预氧化升温过程对煤热流变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将纳米钯粒子负载在钛板上,制备钛负载纳米钯粒子的NanoPd/Ti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对比研究NanoPd/Ti电极与Ti电极的电化学性能,以及分别对氯苯和硝基苯模拟废水电化学催化性能,表明NanoPd/Ti电极循环伏安过程出现新的氧化峰和还原峰,反应电位明显正移,反应过程峰电流也明显增大.通过降解实验,NanoPd/Ti电极可以在更低电压,更短时间内达到更好CODcr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3.
制备嵌入式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石墨电极(ESCFE),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铅(Pb)的电化学行为及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铅在修饰电极表面出现了一对明显的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发生了2质子的电化学氧化反应。用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铅离子浓度与其峰电流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1.8×10-7~1.0×10-5g/L,线性方程为:ipa(...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SnO、Pt(NO3)2为原料,通过直接热分解途径制备Pt的质量分数为20%的PtSn/C催化剂。XRD表征催化剂的结构,并与ETEK公司20%Pt/C催化剂的XRD进行比较,同时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PtSn/C催化剂中不同形态的Sn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扫描初期,PtSn/C催化剂的表面处于富Sn状态时,峰电流密度较小;随着扫描圈数的增加,催化剂表面暴露出大量的PtSn合金,PtSn协同效应明显,导致0.47V处催化剂对乙醇氧化的峰电流密度快速增大;但随着扫描圈数的继续增加,合金态的Sn溶解,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下降;继续增加扫描次数,催化剂表面Pt原子发生了重组,氧化峰电流密度减小。  相似文献   

5.
铁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限制因素,在地球生物化学循环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于入海河流及近岸海域而言,铁的含量、形态丰富,是大洋海水中铁的重要来源,因此建立一个适用于海岸带区域溶解态总铁的分析检测方法,对于进一步认识铁循环机制和有效预防海洋环境污染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阴极溶出伏安法,考察了缓冲溶液,电化学参数等对实验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1mol/L,p H=4.0的HAc-Na Ac缓冲溶液体系中,-0.2 V恒电位搅拌富集5 s后阴极化扫描,Fe3+在-1.24 V左右出现阴极溶出峰。在最优的条件下,0.1~100μmol/L范围内,Fe3+的溶出峰电流与其浓度呈很好的线性关系。对实际样品(入海河流、近岸海水和沉积物)检测的回收率均在90%~110%之间,表明该方法适用于海岸带区域中溶解态总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饮用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的臭氧氧化降解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徐斌  高乃云  芮旻  王虹  伍海辉 《环境科学》2006,27(2):294-299
采用臭氧氧化工艺对饮用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原水浓度为1.0mg/L左右,臭氧总投加量为1.0、1.5和2.0mg/L条件下,30min BPA去除率可达70%、82%和90%.通过考察不同臭氧投加量、不同本底条件、不同BPA初始浓度和不同臭氧投加时间对BPA臭氧氧化的影响,分析得出臭氧投加量对BPA的降解占主导地位,而臭氧接触时间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很小;采用紫外波长扫描确定在臭氧降解BPA的同时生成了在UV254上有吸收的产物.通过考察臭氧氧化双酚A过程中UV254的变化,提出低臭氧投加量下BPA不能完全被氧化,而采用缩短臭氧投加时间、加大臭氧投加量以及提高水中余臭氧浓度等方法,有利于水中BPA的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7.
文章应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邻苯二酚(CC)、对苯二酚(HQ)和间苯二酚(RS)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MWNTs/GCE)表面的电催化氧化行为,同时对pH、扫描速度、温度等试验条件的影响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WNTs/GCE电极对CC、HQ和RS均表现出较好的电催化和电分离作用;在高浓度HQ和RS存在条件下,CC的氧化峰电流在0.05~7.00mmol/L范围内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89;修饰电极实现了对实际废水中苯二酚三种异构体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8.
盐酸酸洗废液制备复合聚合氯化硫酸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盐酸酸洗废液和适量硫酸亚铁为原料 ,用盐酸或硫酸调节酸度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 ,经催化氧化、水解、聚合 ,反应约 3h即可制得复合聚合氯化硫酸铁。经检验 ,产品的铁 (Fe3 + )含量为 16 5 /g·L-1,亚铁 (Fe2 + )含量≤ 1.0 /g·L-1,盐基度≈ 10 .5 %。  相似文献   

9.
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测定邻苯二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借助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邻二苯酚(CAT)在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CNTs/GCE)表面的电催化氧化行为.试验结果表明:CNTs/GCE对邻二苯酚的氧化过程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其响应峰电流与裸GCE相比增加了10倍以上;在最佳响应条件下,在0.25~2.0 mmol/L的浓度范围内,邻苯二酚的催化氧化峰电流与...  相似文献   

10.
何家洪  徐强  丁武泉  李强 《环境科学》2015,36(4):1365-1373
利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L-组氨酸-赤藓红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L-His-Erythrosine/GCE).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修饰电极的表面形貌结构,并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循环伏安法(CV)表征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在此基础上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对苯二酚(HQ)和邻苯二酚(CC)混合物在该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结果表明,L-His-Erythrosine/GCE对HQ及CC的电化学氧化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两种异构体在该修饰电极上的氧化过电位明显降低,峰电流显著增大,二者氧化峰电位间隔达108m V,表明制备的修饰电极可用于HQ和CC的同时检测.在最佳实验条件下,HQ与CC浓度在1.2×10-6~1.1×10-4mol·L-1范围内与氧化峰电流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0.19μmol·L-1(HQ)和0.16μmol·L-1(CC)(S/N=3).另外,此修饰电极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将修饰电极用于实际水样品中HQ和CC的测定,其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9%~100.6%(HQ)、99.2%~100.2%(CC).  相似文献   

11.
姚耿东  姜槐  鲁德强  施浚人 《环境科学》1996,17(2):49-50,76
对我国首座长波远程导航台的脉冲长波天线周围电场强度进行测试和有关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发射机房内一般电场强度在0.5-3.6V/m,其相应脉冲峰值为38.5-276.9V/m,距离发射天线850-1100m据住区内,场强为0.7-3.9V/m,峰值为53.9-300.3V/m;环境场强随与天线的距离增大而迅速衰减。在离天线1200m以外,场衰减到极小值。  相似文献   

12.
电助光催化氧化苯甲酰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钛板为基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固定膜 TiO2/Ti 光催化剂,并对其施加一定的阳极偏电压,对苯甲酰胺溶液进行了电助光催化氧化处理.考察了阳极偏电压、溶液浓度和pH值对苯甲酰胺降解效率和光电流的影响规律,并比较了电助光催化氧化与光催化氧化、光解和电解处理对苯甲酰胺去除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外加阳极偏电压可以大大提高光催化氧化技术的处理效率,最佳工艺条件为偏电压+0.6V/SCE,苯甲酰胺溶液的浓度 1.0mg/L,溶液呈酸性.在此条件下,经过 1h的处理,苯甲酰胺的去除率可达 90%.  相似文献   

13.
添加硫酸根对燃煤电厂V2O5基脱硝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渍法分别制得活性物质V2O5的含量均为1%和SO2-4的含量不同的催化剂,并通过实验研究了添加SO-24对燃煤电厂SCR法脱硝技术中V2O5基催化剂活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在固定床反应器上,在NH3/NOx物质的量比为1.0和模拟烟气流量为72 L·h-1条件下,对几种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当负载加入5.01%的SO2-4或使用含有8.91%的SO-24载体制备催化剂时,催化剂的活性提高最为显著;在TGA 92热重.差热分析仪上对这两种催化剂进行了热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的硫酸根对催化剂的热稳定性也有一定提高,且不会影响电厂SCR催化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The effects of Ca2+on membrane fouling and trace organic compounds(TrOCs) removal in an electric field-assisted microfiltration system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ce of Na+alone for comparison. In the electric field, negatively charged bovine serum albumin(BSA)migrated towards the anode far away from the membrane surface, resulting in a 42.9% transmembrane pressure(TMP) reduction in the presence of Na+at 1.5 V. In contrast, because of the stronger charge shielding of Ca2+  相似文献   

15.
土壤无机离子在非均匀电场作用下的迁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非均匀电场对不饱和沙壤土中的NO3-和SO42-的迁移特征,揭示利用非均匀电场向土壤中注入营养物和电子受体的特性.结果表明,非均匀电场能有效地增强土壤中NO3-和SO42-的移动性,在1.0V/cm电压梯度下不饱和沙壤土中NO3-和SO42-的电迁移速率分别高达22.0,16.5cm/d;在非均匀电场中无机离子主要通过场强较大的区域迁移;切换电场极性可以方便地控制土壤中NO3-和SO42-的运移,同时能促使NO3-转化为NO2-.利用非均匀电场的迁移和富集效应,可以有效地向土壤中注入无机离子或者将污染离子从土壤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6.
高铵氮废水生物硝化过程抑制现象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宗升  冯娟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8):1238-1244
采用SBR反应器研究了硝化反应中氨氧化和亚硝酸氧化的抑制动力学,发现了氨氧化过程的多态现象.当自由氨浓度小于10mg·L-1时,氨氧化菌不会受到抑制,为氨氧化菌的第一个稳态阶段;当自由氨浓度大于10mg·L-1、小于50mg·L-1时,氨氧化菌受到抑制,为第一过渡阶段;当自由氨浓度大于50 mg·L-1、小于175mg·L-1时,氨氧化菌同样不受抑制,为氨氧化菌的第二稳态阶段;当自由氨浓度约大于175mg·L-1时,氨氧化再次受到抑制,直到自由氨浓度达到约750 mg·L-1,氨氧化反应才趋于停止.对于亚硝酸氧化菌,自由氨浓度1 mg·L-1为其受抑制的下限,50mg·L-1时亚硝酸氧化反应完全停止.Haldane抑制动力学方程可以较好地描述氨氧化的铵氮或自由氨基质抑制动力学过程.亚硝酸氧化的铵氮抑制过程也可较好地用Haldane抑制动力学来描述.  相似文献   

17.
以VPO为活性组分,N掺杂TiO 2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VPO/TiN催化剂,基于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其对NO的选择性催化氧化(SCO)性能以及抗硫抗水性能。研究表明:当P/V为1/5、N/Ti为1、活性组分负载量为10%、焙烧温度为350℃时,催化剂的SCO活性最好,NO氧化率达到61%;光致发光光谱(PL)表征显示N掺杂TiO 2在催化剂表面形成的氧空位可增强催化剂对O 2的吸附;VPO/TiN催化剂抗硫抗水性能较强,反应后的催化剂表面未发现硫酸根的特征峰,水蒸气主要通过与NO竞争吸附占据活性位点来抑制催化剂的SCO活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纳米级V2O5与MoO3催化剂表面结构对其催化氧化碳烟活性的影响,以TiO2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负载率(5%、10%、20%、40%)的V2O5/TiO2与MoO3/TiO2催化剂,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比研究了2种催化剂在TiO2载体上的分散状态及物相结构.以Printex-U碳黑为试验用碳烟,采用热重分析仪对V2O5与MoO3催化剂催化碳烟氧化的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V2O5与MoO3在TiO2载体上均存在一个单层分散饱和阈值,分别为V20(负载率为20%,下同)、Mo10,在该阈值前后活性组分在载体上分别以单层分散状态和明显的晶态存在.对于V2O5催化剂,其最佳催化活性出现在负载率接近单层分散饱和阈值时,与无催化状态相比,Ti(起燃温度)、Tp(最大失重率温度)以及Tf(燃尽温度)分别下降了69.1、46.0、23.0 ℃,有明显的阈值效应.而对于MoO3催化剂,因其自身低熔点性而表现出良好的表面迁移能力,再加上α-MoO3晶体特有的层状结构,使其可释放出更多的晶格氧,随着负载率的增加,该催化剂催化氧化碳烟活性持续增加,并且未观察到明显的阈值效应.研究显示,在相同负载率下,MoO3催化剂催化氧化碳烟活性均高于V2O5催化剂.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RuO2-Ti板作为阳极,不锈钢板为阴极,研究了pH值、电解质种类及浓度、电压、电解时间与通电方式对酸性蒽醌绿2Ж模拟染料废水电催化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处理酸性蒽醌绿2Ж模拟染料废水的最佳电催化氧化条件为槽电压10V、初始pH值为4、NaCl浓度为2.0g/L;在此条件下连续电解50min,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为61.46%和83.14%。文章首次提出脉冲电催化氧化方式,研究表明脉冲电催化氧化可以明显提高能量效率和电流效率,降低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20.
DOC+CDPF对生物柴油燃烧颗粒排放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台满足国五排放法规的车用柴油机为样机,研究加装氧化催化转化器DOC与催化型颗粒捕集器CDPF(DOC+CDPF后处理装置)前后,柴油机燃用B20燃料(燃料含20%体积掺混比的生物柴油)的颗粒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在未加装该后处理装置时,该机排气颗粒数量浓度的粒径分布呈双峰形态,B20燃料的排气颗粒数量浓度的峰值粒径在10nm和50nm附近,纯柴油的排气颗粒数量浓度的峰值粒径在50nm和200nm附近.在颗粒粒径小于120nm的区域,该机燃用B20燃料的排气颗粒数量浓度大于纯柴油.加装该后处理装置后,该机排气颗粒数量浓度的粒径分布呈多峰形态,峰值粒径在10nm、20nm和60nm附近.加装DOC+CDPF后,不论是柴油还是B20燃料,与原机相比,柴油机排气颗粒总数量下降明显,其中60~200nm粒径范围的颗粒数量浓度降幅更为显著.在相同工况下,DOC+CDPF对柴油机燃用B20燃料的颗粒总数量净化效率高于纯柴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