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2 毫秒
1.
<正>煤矿是高危行业之一,矿工的不安全行为受其心理因素影响。在安全管理实践中,可通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和满足矿工的心理需求,激发其安全行为,从而提高安全工作绩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基本假设马斯洛所著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于1943年出版,在该书中,他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的形成基于以下3个基本假设:人的首要目标是生存,他未  相似文献   

2.
按“需要层次论”的本意来弄清“安全需要”的内涵,与刘潜同志商讨,无疑将有利于意见的统一。 笔者从读书中作了这样的记载: 《行为管理学》对“安全需要”的解释为:“免于灾难的需要(意外事件、战争、疾病、经济的不稳定)。”该书说:“人们及组织对于避免这些灾变的保证都很有兴趣,……许多组织似乎过分强调安全动机,而提供了许多精心设计的福利措施,例如健康、意外及生命保险,以及退休计划。强调安全可能使人较温顺可测,但不是说他们会更具生产力。”“过分强调安全反而会妨碍工作的表现。” 《揭开行为的奥秘-行为科学概论》(1987年中国…  相似文献   

3.
为预防高校安全事件,营造良好校园安全氛围,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不安全行为发生机制。首先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阐述优势需要的含义,并分析大学生在不同优势需要情景下的行为特征,探究其行为发生的心理动机;其次基于期望理论构建大学生不安全行为发生机制的期望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解释大学生在宿舍内违规使用电器的行为发生过程,提出降低大学生不安全行为发生概率的对策措施。结果表明:优势需要是大学生行为表现的心理动机;不安全行为的激励水平是大学生表现不安全行为的判断依据,受大学生主观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优化行为动机、提高其知识水平、培养其健康心理等措施来降低其作出主观错误决定的概率。  相似文献   

4.
建设安全文化就是以人为本人在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价值实现五个层次上的需求,形成了安全价值体系的需求和观念,努力从五个层次去满足人的需要,就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所在。供电企业必须从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出发,全面贯彻“以人为本、依法治企、以德治企”的管理思想,不断创新安全管理与教育形式,不仅注重职工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的教育,更要注重职工的敬业精神、法制观念、职业道德、品德、修养的培养;不仅要注重法律、法规、纪律、制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为探求安全是否需要激励以及如果采用激励、从何激励的问题,对848名煤制油基地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将员工需求分为低层次需求、尊重需求、成就实现需求和超越自我需求4个方面,对每个具体需求构建需求场景。对控制变量进行差异性检验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得出文化程度和年龄对不同层次需求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全需要激励,低层需求和成就需求大于尊重需求,超我需求最小,负向激励不受欢迎;受欢迎的因素在不同年龄和文化下略有差异,考核制度、人际关系、物质激励等均排在前列,且安全动机由经济性满足和自我价值实现共同确定,精神激励制度不是安全动机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6.
绝妙的比喻     
《劳动保护》杂志2003年第2期编辑部文章《新春祈愿》中引用了一个绝妙的比喻:“对于一个人来讲,安全健康是‘1’,事业、爱情、家庭、金钱、职位都是‘1’后面的‘0’。一旦没有了‘1’,后面的‘0’都没有了意义。”这个比喻生动地说明安全健康对于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极端重要性。我们早就知道“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而这个比喻通俗而又深刻地诠释了什么是“安全第一”。其实,这个“1”不仅对于一个人是这样,大到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企业没有了“1”,它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很可能没了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大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某些行为、举止或作法,一旦养成了习惯就很难改变。由此想到,利用这个规律,让每个职工都养成遵章守纪、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不就可以大大促进和改善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了吗。当然,如果人们养成违章违纪的习惯则必然会事故不断,后患无穷。 古人说:“‘习非成是”,“习焉不察”,意思是指习惯了某些不正确的作法(如不安全行为等),不仅觉察不到其中的毛病,反认为是对的。在一些单位常可听到违章作业者为自己的行为这样辩解:“以前经常是这样干的,没问题厂’”‘没关系。注意点就行了。”“不会那么巧就…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安全人性学与安全行为学的相关性研究,探究安全人性对安全行为的作用模式。在个体的行为模式下,提出安全人性假设,从安全生理与安全心理2个方面,归纳总结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针对安全人性和个体行为,提出安全动机、安全技能、安全知识、安全价值观等4个个体行为要素,构建基于安全人性学的个体安全行为模型,并拓展出个体不安全行为过程图。研究表明:安全人性通过影响安全生理和安全心理进而影响安全行为;所建该模型为事故分析与防控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面对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经济发展"新常态"、社会结构出现新变化、脱贫攻坚提出新要求等形势,为工伤保险扩面、改革创新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十二五’时期,吉林长春‘6·3’火灾事故、江苏昆山‘8·2’爆炸事故、天津港‘8·12’火灾爆炸事故等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为形势严峻的安全生产工作蒙上了阴影。面对这样的安全生产形势,工伤保险不能只满足于为一般性的职  相似文献   

10.
刘潜同志说,“根据系统科学理论和科学学方法,针对劳动保护工作和其它活动遇到的安全问题,进行统一分析与综合,其结果可以得出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就是人类在任何场合都必须保持自身的安全与健康(舒适、愉快和享乐都属于同一范畴),总括起来简称‘安全’。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活动从总体上区分不外是生产……和维护自身的‘安全’的两大类型”。这是刘潜同志的第二个理论根据。 人类总的活动果真是刘潜同志所说,除了生产,就是在任何场合下都必须保持自身安全吗?人世间就再也没有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吗?人们也许会认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相似文献   

11.
"请大家注意‘安全’两个字,‘安’字是‘家’字的宝盖头下有‘女’,‘全’字可分为‘人’和‘王’;那么,合起来说就是:家中女人为王,家里必定安全!"叶莺女士的话音一落,会场就响起了掌声和笑声。叶莺女士是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全球副总裁,她在2002年中国国际安全  相似文献   

12.
《现代职业安全》2006,(3):92-94
人是安全生产主体,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为防止因人失误造成事故,就要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失误进行追踪探讨,以制定防止人失误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人本安全原理之一动机—行为模式1.动机行为过程动机是行为的本源,有如下三种机能:(1)始发机能激发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并将此行为继续下去;(2)选择机能选择行为目标,使行为朝着特定方向、目标进行;(3)强化机能动机对行为起着调节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减少行人违规过街现象,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行人违规过街行为的动因。基于内容型激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对行人违规过街的行为机理进行研究。首先,将行人过街需求按照不同的层次和类别划分为安全需要、省时省力需要、社会认同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然后,基于期望理论,对行人违规过街行为激励水平、效价、期望值进行建模,得出行人违规过街的行为机理。最后,对模型结果的应用分析发现,通过降低违规过街需要的效价、增加交通规则制裁的期望和增加危险感知的期望能够减少行人的违规过街行为。  相似文献   

14.
小王:“主任,五月份是全国安全月,咱们车间怎么办?” 主任:“把车间门前那块‘质量第一’的牌子撤掉,换上块‘安全生产’的牌子就行了。” 小五“那‘质量第一’不提了吗?” 主任:“傻瓜,你先把那牌子收起来,等开展‘质量月’活动时再用。” 小王不由自主地说:“这不成了‘轮流坐庄’吗?”但他一看主任开始变得阴沉沉的脸色,倒吸了一口气,退出了办公室“轮流坐庄”@郑焕瑶  相似文献   

15.
安全,是社会和谐的必要保证;安全,是人生幸福的基本前提。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著名的需要五层次理论,这一理论至今仍广为流传,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探索员工安全行为路径,寻求可能的行为管理切入点,在文献研究基础上,结合自我决定理论(SDT)和开放式访谈方法,构建安全行为形成机理模型。以煤矿矿工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验证假设。结果表明:交易型安全领导与德行垂范对受控安全动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个性化关怀、愿景激励和领袖魅力对自主安全动机具有正向影响;受控安全动机对安全任务行为具有显著预测作用,而自主安全动机对员工安全任务行为和安全公民行为均具有显著预测作用;个体因果定向在"安全领导-安全动机"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显著;例外管理和个性化关怀分别对受控和自主安全动机的整体影响系数较大。制度契约和关系契约结合是提升行为安全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现代科技理论认为: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失误)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所致。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需要在总结心理学、行为科学等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等形式和手段来提高人的意识和能力;物的不安全状态则需要采纳实用安全技术来改善。但物的  相似文献   

18.
“三不伤害”(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别人,我不被别人伤害)活动,是以我为控制中心,以不伤害为目标,把领导意志的“要我安全”,变为职工参与的“我要安全”.它是在吸取传统的事故分析和安全系统工程的“危险预测”的基础上,融汇贯通,激励人的正确动机以支配人的行为去实现“三不伤害”.  相似文献   

19.
大量事实表明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装卸工人的“三违”行为。因此,必须找出导致“三违”行为的成因,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通过加强管理来减少或杜绝“三违”行为。 一、“三违”的成因 (一)“三违”者本人方面的原因: 1、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法规观念淡薄、安全意识低下、存在不健康的安全心理:①不懂安全知识或一知  相似文献   

20.
应用事故致因理论解剖事故一起电击工亡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理论轨迹交叉论该理论认为,在一个系统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形成过程中,一旦发生时空运动轨迹交叉,就完会成事故。该理论揭示,事故的发生由三方面因素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因素,即空间和时间的调度。环境条件和物的状况不良以及管理上的缺陷,可能形成生产中的事故隐患,由于人为原因的触发,就可能形成事故。因此,事故的发生不外乎是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称故障)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失误)两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能量失控的情况下,人、物两大系统各自运动轨迹的交叉点就构成事故的“时空”。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引起工业伤害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