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用苯及其在生物体内代谢物酚,醌处理大鼠,24h后取基肝、肾、肺、脾诸组织,用^32P后标记方法测4种器官中DNA加合物含量。其结果是:在上述各器均发现有DNA加合物的形成,4咱器官中总加合物量值对苯、酚、醌依次为9.18-89.13、20.8-243.8、53.1-308.9加合物/10^8正常核酸,3种系列化合物对大鼠4种器官中DNAL中合物形成能力依次为醌〉酚〉苯。而大鼠中4种器官对同一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化感物质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研究不同的化感物质FA,4-t-BA,BH的不同浓度及其混合物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化感物质对土壤脲酶活性均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其中4-t-BA刺激作用最强,但持续时间短;BH的刺激作用弱,但持续时间长,不同化感物质对脲酶活性的最大刺激点随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其中4--BA的500mg.kg^-1和BH的200mg.kg^-1均在第7d,而FA的500mg.kg^-1在第display stru  相似文献   

3.
应用核酸酶P1促进的32P-后标记技术对苯醌和氢醌处理人血淋巴细胞后形成的DNA加合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血淋巴细胞被苯醌和氢醌处理24h之后,均形成了同一种DNA加合物。两种化合物在不同浓度下处理人血淋巴细胞每107核苷酸中有0.01~10个核苷酸形成加合物。为了达到同等DNA加合物水平,氢醌比苯醌需要更高的浓度。小牛胸腺DNA与苯醌、氢醌反应可生成5种DNA加合物。用苯醌或氢醌处理淋巴细胞所形成的加合物种类与上述纯DNA与苯醌,氢醌形成的5种加合物在双向薄层层折图谱上完全不相符合。这些结果意味着苯醌、氢醌与DNA的加合作用在细胞内存在着修饰机制。  相似文献   

4.
Fe2+和Fe3+在4-氯酚光化学反应中性质的相似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在光照条件下,20mg/l4-氯酚+1mg/LFe^2+(体系A)和20g/L4-氯酚+1mgFe^3+(体系B)中Fe^2+和Fe^3+的浓度变化,通过离子色谱手段,在体系A中能够同时检测出Fe^2+,在体系B中亦能够同时检测到Fe^2+,故Fe^2+和Fe^2+在4-氯酚光化学反应中的性质,表现出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苯处理SD大鼠器官和血中DNA加合物的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P1核酸酶提高灵敏度的^32P后标记法系统研究活体条件下腹腔注射苯处理的SD大鼠脏器和血细胞中DNA加合物的形成与分布。结果表明,苯诱导或Aroclor诱导对苯处理的SD大鼠体内DNA加合物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苯诱导的促进作用大于Aroclor诱导。采用共价加合物标记指数对^32P后标记法数据进行计算的结果表明,此指数能反映出同一处理不同器官及不同处理相同器官中的DNA加合物的形成与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6.
用苯及其在生物体内代谢物酚,醌处理大鼠,24h后取其肝、肾、肺、脾诸组织,用~(32)P后标记方法测4种器官中DNA加合物含量,其结果是:在上述各器官中均发现有DNA加合物的形成,4种器官中总加合物量值对苯、酚、醌依次为9.18─89.13、20.9─243.8、53.1─308.9加合物/10~8正常核酸,3种系列化合物对大鼠4种器官中DNA加合物形成能力依次为醌>酚>苯。而大鼠中4种器官对同一化合物的加合物形成能力依次为肝>肾>肺>脾。这种结果较好地反映出3种系列化合物的代谢过程和生态毒理效应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环境中常见的7种醛类污染物与DNA形成加合物的结构研究现状,包括单核苷酸-醛试管反应,DNA-醛试管反应细胞培养,动物体以及人体内所产生的加合物结构的研究方法与结论,并对加合物结构研究的难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铬(Ⅳ)-2,4-二氯苯基荧光酮(DCIPE)-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体系的显色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pH5.2~7.0范围内,铬与DCIPF及CTMAB形成红色三元胶束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78nm,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1.40×10^5I.mol^-1.cm^-1,铬(Ⅵ)含量在0~9.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配合物的组成为Cr(Ⅵ):DCIPF=1:2,拟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光度法测定雨水中微量过氧化氢的方法,在0.3~1.3mol/L磷酸介质中,过氧化氢与钒(V)及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酸酚(5-Br-PADAP)反应形成一种组成比为1:1:1的蓝色三元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96nm,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5.5×10^4L.mol^-1.cm^-1过氧化氢在0.07~4.1μg/10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该方法简便,具有较高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三元缔合物抑制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氟离子对锆-水杨基荧光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三元缔合物形成的竞争抑制作用,建立了测定痕量氟的抑制分光光度法,确定了测定的最佳条件为:「SAF」=6.0×10^-5mol.L^-1「CTMAB」=8.0×10^-4mol.L^-1,「Zr(IV)」=1.0μg.ml^-1,「HCl」=0.08moL.L^-1,25℃。  相似文献   

11.
北京东郊污灌区表层土壤微量元素的小尺度空间结构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岩溶山区表土中^7Be、^137Cs、^226Ra和^228Ra地球化学相分配的实验研究表明,4种核素绝大部分存在于Fe-Mn氧化物,有机质及残渣相中。它们在表土的迁移过程中具微粒迁移性,能较好地随土粒般运,可作为土粒侵蚀或沉积的示踪剂。  相似文献   

12.
134Cs在水-萍-底泥系统中的消长遵循指数回归形式;萍能从水体中吸收134Cs,并富集在其体内.萍种间的富集能力有差异,其中,小叶满江红>满江红>蕨状满江红>浮萍>卡州满江红,底泥对水体中的134Cs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从而减少萍对水体中Cs的吸收量;在适当的土水比下,底泥能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134Cs;钾离子能抑制萍对134Cs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豚鼠分别喂以克山病病区粮(低硒)和非病区粮(硒含量正常),借助合成的DY(PPP)2-7位移试剂用XL-400NMR谱仪直接测试完整红细胞内Na+的NMR谱,并定量计算细胞内Na+浓度,发现低硒的病区粮饲养的豚鼠红细胞内Na+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病区粮喂养的豚鼠红细胞在老化条件下细胞溶血比非病区严重。  相似文献   

14.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9.0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以及由此引起的131I和137Cs在全球大气环流传输已引起了重视.理论上也对这种输送路径进行了研究.本文报道2011年3月17日—4月28日在贵阳观风山对气溶胶中天然核素(210Pb、7Be)和人为核素(131I、137Cs)近地面空气浓度逐周采样的系统对比观测,并结合该时段贵阳离地面500m高度逐周315h的气团后向轨迹分析.结果表明:福岛核泄漏污染物通过两条显著的途径输送到贵阳地区.第一条是首波核污染通过全球大气环流传输,由西向东,几乎环绕地球一周,历经约10d至两周,最终在3月24日—31日从我国的西北地区入侵抵至贵阳;第二条途径则是福岛地区上空的核污染气团受东北天气系统的挤压南移并在低纬度地区再次先后受到东北和东南气流的影响,于4月7日—14日抵达贵阳.核污染的第一条输送路径是全球尺度,第二条是东亚区域尺度.  相似文献   

15.
方雪慧  赵洁  舒莉  高永  叶招莲 《环境科学》2015,36(6):2010-2018
采用4种不同波长的准分子光源(Xe Cl*、Kr Cl*、Xe Br*和Kr Br*)降解气相的乙酸乙酯.对比了外加3种负载型光催化剂(有机膜负载Ti O2、有机膜负载石墨烯和纱网负载Ti O2)条件下乙酸乙酯的去除率,考察了光源类型、辐射功率和气体初始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同时,测定了不同光源的辐射光谱和辐射功率,计算了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光子效率.结果表明,乙酸乙酯去除率按Kr Br*Kr Cl*Xe Cl*Xe Br*依次降低,而Xe Cl*和Kr Br*光源降解乙酸乙酯气体可以得到较高的光子效率;有机膜负载Ti O2比不加催化剂时乙酸乙酯去除率和光子效率都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大.气体流速和乙酸乙酯初始浓度升高,光子效率升高.采用Kr Br*准分子灯直接光解乙酸乙酯,实验条件为:辐射功率0.76 W,乙酸乙酯初始浓度946mg·m-3,气体流速600 m L·min-1,光子效率为5.63%.  相似文献   

16.
顾家伟 《地球与环境》2014,42(3):279-285
本文详细梳理了210Pb和137 Cs计年法在尼罗河三角洲泻湖沉积年代学研究的历史过程以及遇到的困境,并结合笔者近期研究结果,进一步论证了该手段在近百年湖泊沉积速率测定和沉积过程研究等方面仍具有较高适用性。同时,笔者从钻孔采样位置、岩性状况、采样间距、计算模式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在实际应用210 Pb和137 Cs计年中应注意的细节,以期为今后该手段应用于湖泊环境污染年代测定研究取得理想效果提供一定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7.
顾家伟 《地球与环境》2020,48(6):698-703
本文利用210Pb和137Cs计年方法分析探讨黄河下游湿地沉积速率演化与上游水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210Pb比活度大致指数衰减趋势以及137Cs蓄积峰的鉴出,表明放射性核素手段在黄河下游湿地的沉积学研究具有一定可行性。基于210Pb的CIC模式和CRS模式得出的沉积速率分别为1.68 cm/a和0.67~2.76 cm/a;基于137Cs剖面的1963年和1986年两个蓄积峰,计算自下而上沉积速率分别为2.67 cm/a、1.08 cm/a和1.21 cm/a。研究发现,近几十年黄河下游湿地沉积速率呈逐渐减小趋势,这与黄河流域气候变化、上游流域建坝、水土保持和下游水资源利用存在密切关系。此外,水库调度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下游沉积速率,虽然下游淤积量不变,但洪峰的"削平"导致泥沙难以淤积于湿地。  相似文献   

18.
利用~(210)Pb和~(137)Cs测定了西藏羊卓雍错湖泊沉积物的沉积速率。结果表明,羊卓雍错湖心和北部湖区沉积柱中的~(137)Cs都只有一个蓄积峰。假定对应的时标为1963年,据此得出的沉积物累积率分别为0. 014 5 g/(cm~2·a)和0. 025 2g/(cm~2·a),对应的年均沉积速率分别为0. 041 cm/a和0. 068 cm/a;而~(210)Pb的结果显示,羊卓雍错湖心和北部湖区的沉积物累积率分别为0. 014 6 g/(cm~2·a)和0. 014 7 g/(cm~2·a),对应的年均沉积速率分别为0. 040 cm/a和0. 041 cm/a。~(210)Pb和~(137)Cs的定年结果在北部湖区的定年结果差别较大,很可能是由于湖水在北部湖区的渗漏,导致沉积物中Cs的纵向迁移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Hg2+,Ni2+和Cu2+对嗜热四膜虫的急性及联合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合毒性指数法,研究了重金属离子Hg2 ,Ni2 和Cu2 对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BF5的急性及联合毒性效应.急性毒性效应研究表明:Hg2 ,Ni2 和Cu2 对嗜热四膜虫的毒性大小为Hg2 >Ni2 >Cu2 ,且3种重金属离子的,IC50值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小.联合毒性效应研究表明:Hg2 与Cu2 ,Hg2 与Ni2 ,以及Hg2 ,Ni2 和Cu2 三者共存.在毒性比为1:1时,表现为先相加后协同作用;Hg2 与Cu2 在浓度比为1:1时,表现为先拮抗后相加作用;Hg2 与Ni2 在浓度比为1:1时,表现为先拮抗后独立作用;Ni2 与Cu2 在毒性比为1:1时,表现为协同作用.在浓度比为1:I时表现为相加作用;Hg2 ,Ni2 和Cu2 三者共存,在浓度比为1:1时,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0.
3H和99Tc在黄土中的迁移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H和99Tc是低中放废物处置中2个重要的核素,在处置场的安全评价中十分重要.由于介质对3H和99Tc的吸附较弱,常忽略其滞留性,并用3H标定地下水的流速.野外实验表明:在包气带中,黄土对99Tc的吸附大于3H;在含水层中,黄土对3H迁移的影响大于99Tc.本文根据实验数据,采用非平衡吸附模式NESOR程序分别模拟了3H和99Tc在黄土包气带和含水层中的迁移过程.模拟结果表明:99Tc在黄土包气带中的分配系数范围为0.05~0.055mL/g;3H在黄土含水层中分配系数为0.116mL/g,该参数是黄土对3H和99Tc综合影响的结果,其滞留机理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