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为预防和减少化工企业因动火作业而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本文采用基于系统理论的AcciMap模型进行事故案例分析,建立了某化工企业火灾事故的AcciMap模型,同时系统辨识和遴选事故致因,厘清逻辑关系,还原事故过程,并根据分析结果对规范动火作业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表明:AcciMap模型可深入挖掘因动火作业导致的火灾事故致因间相互关系,该化工企业动火作业火灾事故主要是由于人员操作不规范、各类责任未落实等各类原因相互耦合导致。  相似文献   

2.
针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火灾事故的复杂性和不确定,基于人、机、环境、管理、信息5个方面的事故致因因素,考虑事故因素之间的交互与耦合作用,通过德尔菲法确定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火灾事故的影响指标体系,提取了18个影响因素;采用实验室决策分析法找出了关键事故致因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法划分事故因素间的层次结构,构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燃气舱火灾事故影响因素的多级递阶结构模型。结果表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火灾事故是近邻致因、过度致因和本质致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控制较低层级的影响因素是避免系统全面崩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彭俊豪  施式亮  刘勇  王阳  曹建 《安全》2019,40(8):28-31
为了准确探究城乡接合部居民楼火灾事故致因机理,预防与控制城乡接合部日常生产与生活过程中引发火灾事故的有效途径,建立信息面更全、实际性更强的火灾风险评估模型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手段。基于湖南省某地发生火灾事故的实际情况,根据事故树分析法,以城乡接合部居民楼火灾事故为顶事件构建事故树,计算得到事故树的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和结构重要度,研究城乡接合部居民楼火灾事故的发生模式、致因因素及影响程度,为改善城乡接合部居民楼火灾安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了解古建筑火灾事故致因因素,提高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基于事故致因理论,采用德尔菲法从人员、古建筑消防系统、古建筑防火能力、安全管理与环境五个方面确定18个古建筑火灾致因因素,并建立古建筑火灾事故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实验室决策分析法(DEMATEL)构建矩阵对古建筑火灾致因因素进行分析。一方面,通过原因度定量结果对古建筑火灾致因因素的属性进行分类,确定其属于火灾原因因素还是结果因素;另一方面,通过中心度指标评价古建筑火灾各个致因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而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将致因因素进行层级划分,构建5层3阶的多级递阶模型,分析致因因素间的耦合和交互关系。结果表明,古建筑火灾事故的发生是近邻原因、过渡原因及本质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针对这三方面确定古建筑火灾事故重点管控方向。同时,在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中,应重点关注中心度较大的致因因素。  相似文献   

5.
准确识别石油化工事故致因因素,分析各因素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有助于遏制石油化工事故的发生。通过研究2017—2022年发生的41起石油化工事故,使用扎根理论总结出16个石油化工事故致因因素,使用ISM模型法和MICMAC分析法对导致石油化工事故发生的16个致因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到“石油化工事故致因因素”解释结构模型。此模型将16个事故致因因素分为6个层级和4个象限,该模型揭示了化工事故的根本原因,提供了一种新型化工事故的致因分析方法,可适用于大多数化工生产事故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齐涵 《安全》2017,38(9):57-59
为了深入了解大型公共场所火灾事故发生机理,对大型公共场所典型的火灾安全隐患分类讨论。参考《中国消防年鉴》选取了120个大型公共场所火灾事故案例,根据这些事故案例列出了51个事故隐患,采用综合事故致因论把火灾隐患分为直接隐患、间接隐患和基础隐患。根据隐患的分类得出从地方政府再到有关场所的预防事故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事故致因模型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为日常管理中事故致因模型的选用提供参考依据,从事故的影响对象、模型的组成和事故发生的路径3个维度对10种事故致因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事故致因模型对事故影响对象的涵盖越来越全面;事故致因模型的组成日趋全面,且趋于对模型中各模块给出清晰定义以能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故发生的路径描述由链式向系统网状发展;根据充分性和效率的需求对模块化模型和非模块化的模型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分析船舶火灾事故风险因素及其后果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1991-2017年全球船舶火灾事故调查报告,从人员、管理、船舶设备、货物、环境5个方面对船舶火灾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研究;采用三脚架事故致因模型(Tripod-Beta model),构建考虑安全栅的船舶火灾事故情景演化模型,识别船舶火灾关键影响因素;并在样本量较少的情况下,采用信息扩散理论计算船舶火灾发生率;最后,利用布尔函数和风险矩阵,对船舶火灾事故风险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船员不安全行为和船舶设备表面过热、设备短路是船舶火灾事故的关键风险因素;事故后果链中安全栅遭到破坏时,船舶火灾风险处于不希望发生范围内。该方法能有效评估船舶火灾风险的等级,满足海事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需求。  相似文献   

9.
为完善事故致因建模的基础理论体系,从微观、中观与宏观3个层面归纳国内外现有的50余种事故致因模型,并以“点-线-面-体”为主线论述事故致因模型的立体网状结构体系。基于此,从方法学的视角论述事故致因建模的理论基础,并提炼相似比较法、概率统计法等5种一般建模方法。最后分析新形势下事故致因模型及其建模方法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系统的梳理与归纳了现有事故致因模型及其结构体系,完善了事故致因建模的方法论,可为事故致因建模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基础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事故致因模型对事故原因的定义和对事故分析结果的影响,选取4种事故致因模型,梳理模型中关于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根源原因方面的内容,并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宝马矿业有限责任公司“12.3”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为例,分别用4种事故致因模型进行原因分析,获得不同事故致因模型分析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事故致因模型在直接原因方面具有一定的重合,多米诺骨牌模型、瑞士奶酪模型和卓越安全管理模型由于信息缺失和模型中部分定义不明确,导致部分分析结果难以呈现,事故致因“2-4”模型对各部分事故原因的定义更为明确,可以使事故分析工作变得简单、有序,为事故分析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高层建筑火灾救援力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正不断地向高空发展,城市高层、超高层建筑的数量日益增多。然而,高层建筑在朝向现代化、大型化和多功能化发展的同时,也由于楼层高、功能复杂、设备繁多,在火灾发生时不能像一般建筑从外部灭火,给扑救工作和人员疏散带来了困难。本文作者对火灾进行了分类分级,建立了火灾蔓延模型,依据高层建筑火灾发生发展的一般特点和基层中队进行灭火救援的基本要求,针对不同过火面积等不同情况,提出了高层建筑火灾第一救援力量调派方案,建立了增援力量模型,有利于快速生成救援力量方案,为消防队有效调度和科学利用消防资源,以最小的代价、最大限度的减轻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和实现快速灭火提供了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12.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归类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原因,得出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和起火的重点部位;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判断特定事故,对顶上事件进行演绎分析,层层剖析其发生的基本原因和典型故障,预测引发高层建筑重大或特大火灾事故的可能事件。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层建筑火灾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并对易失控的初始事件进行量化,得出预防高层建筑火灾基本事件结构的重要度顺序。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两个方面绘制高层建筑火灾防控措施框图,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和建议,为提高高层建筑预防和控制火灾的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高层建筑火灾的严重危害,本文在具体分析阐述我国目前高层住宅建筑的户型设计现状后,以长沙市某高层塔式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利用人员疏散软件Building EXODUS(V4.06版)和烟气模拟软件CFAST对发生火灾后建筑物的人员疏散和烟气流动情况仿真模拟。研究表明,逃生楼梯的设计位置对高层塔式住宅的人员疏散效率影响较大;在发生紧急情况后,事前是否进行过疏散演习和事中的人工干预引导疏散对保障高层住宅建筑火灾居民的生命安全尤为重要;高层住宅建筑火灾,起火楼层越底,伤亡越大。  相似文献   

14.
长廊型建筑前室缓冲区对排烟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采用加压防烟将会有大量的新鲜空气被送入着火层。这些新鲜空气稀释了烟气,从而降低了机械排烟效率。提出了高层建筑条形走廊前室缓冲区的设想,并通过高层建筑内烟气流动的数学模型,采用双方程三维紊流模型,对相同排烟量情况下前室缓冲区对排烟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条形走廊,前室缓冲区能够提高机械排烟效率近3.6%,同时在前室门附近走廊内形成一段相对安全的区域,有利于人员逃离着火层。  相似文献   

15.
FTA在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高层建筑在满足了人们生活和审美需要的同时具有一个先天的缺陷——怕火,高层建筑更容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灾害事故。影响高层建筑火灾发生的因素很多,如何确定影响安全的关键因素以及如何用最少的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高层建筑防火工作所追求的目标。故障树分析简称FTA,是演绎地表示故障事件发生原因及其逻辑关系的逻辑树图,是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是一种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分析方法,它能对各种系统的危险性进行辨识和评价,不仅能分析出事故的直接原因,而且能深入地找出事故的潜在原因。该篇论文运用FTA分析方法,结合实例,构建事故树,通过对最小径集、最小割集和结构重要度的求解,得到事故发生的各种可能途径和各种影响事件对事故的影响程度,从而制定相关措施来防止事故的发生。说明了故障树分析技术在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建筑高层化、大型化、多功能化的蓬勃发展,在高层建筑中由于火患引起的危害也大大增加.高层建筑功能复杂,着火源和可燃物较多,一旦发生火灾,将使火势迅速蔓延,极易造成较大的损失及伤亡事故.本文初步介绍了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分析了影响防排烟系统的主要因素,并对高层建筑防排烟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7.
高层建筑救火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我国目前高层建筑救火费用(救火消防车数和消防队员数)的基础上,提出运用优化数学的思路,建立高层建筑救火模型。首先,确定高层建筑救火费用的目标函数、约束条件、策略,将目标函数写成约束条件和策略的函数;然后,根据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提出建立模型的8个假设条件,从而建立一个高层建筑救火数学模型,运用高等数学微积分的有关知识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与分析,从而达到高层建筑救火费用最低的目的。最后,以实例论证了该数学模型在高层建筑救火中的应用效果,同时为高层建筑救火提供理论上、方法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及“11·15”特大火灾事故的具体情况,运用社会学视角,从技术和理性的局限、效益和安全的博弈、人因和制度的瓶颈三个方面透析由高层建筑火灾事故难以解决这一现状暴露出的社会学问题。并提出有利于从深层次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公共财产安全的三点建议:调整引发不安全因素的社会结构;提升有利于确保安全的技术能力;加强政府的社会控制功能。本文针对我国高层建筑火灾事故频发的现状,揭示了“11·15”特大火灾事故带来的警示和反思,就高层建筑火灾防范提出了改进方法,对建筑、消防等部门的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筑物是一个集人员与财产于一体的系统,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利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属性识别理论,建立了建筑物火灾危险性的层次-属性识别模型.聘请10位专家对建筑物火灾危险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的24项指标进行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以计算综合属性测度区间,应用置信度准则和评分准则对建筑物火灾危险性进行属性识别.并对某大学3#教学楼的火灾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得出火灾危险性等级为危险性较小,安全性较好,也说明了该建筑物需要进一步采取安全措施,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其安全程度,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基于Pathfinder和FDS的火场下人员疏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人员行为对疏散的影响,以上海静安区失火大楼为背景,运用试用版灾难逃生软件Pathfinder,对人员行为进行模拟.实验得到了人员在不同行为模式下逃生时所用的时间和楼梯间内拥挤情况,并探究家庭成员的行为对逃生的影响.利用Pathfinder进行SFPE模式和指导模式模拟以确定哪种模式中的行为属于安全的疏散行为.以《建筑防火规范》规定的允许疏散时间为标准计算出规定时间内的疏散的人数,从而确定处于危险状态下的人员数量和时间.建立了一个简化的高层建筑模型,采用FDS模拟软件对高层建筑火灾进行了火灾模拟,得出了烟气蔓延速度、温度、CO浓度以及能见度的变化规律,为高层建筑火灾烟气的有效控制、人员疏散、火灾扑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