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垃圾填埋场是温室气体甲烷的重要人为排放源之一,垃圾分解产生的甲烷会发生垂向和侧向迁移,并被氧化固定在垃圾填埋场中。研究显示与硫酸盐还原作用耦合的甲烷厌氧氧化(AOM)作用在垃圾填埋场内及其渗滤液羽状体中均可发生,形成自生碳酸盐和硫化物等沉积。因此,AOM作用是垃圾填埋场甲烷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只运用气体地球化学方法与技术难以确定填埋场AOM作用的特征,而填埋场内自生碳酸盐可能保存了AOM作用的信息,但其矿物学、地球化学等特征很少有报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甲烷排放估算及控制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和经济化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日益增多,废弃物处理不仅是大气中甲烷的一个重要排放源,而且已成为限制城市化进展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固体废弃物填埋处理甲烷的排放量的估算,对准确评估未来气候变化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了填埋场甲烷产生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估算了2005年-2010年杭州市填埋场甲烷排放量,提出了填埋场甲烷排放控制的对策建议,为杭州市温室气体减排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作业台阶甲烷排放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作业期间的甲烷排放情况,采用DM(Default Methodology)模型、LandGEM(Landfill Gas Emission Model)模型与静态箱法模拟和测试计算了杭州市天子岭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作业台阶1h的甲烷排放量,结果分别为3.65×103m3、1.52×103m3和1.11×103m3;与DM模型相比,LandGEM模型的模拟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更接近.生活垃圾填埋场在填埋作业台阶运行期间(约2年)产生的甲烷量约占理论产生总量的50%,而填埋气体主动收集系统收集率仅为43%,即在此期间未被收集利用而排放的甲烷量约占理论产生总量的29%.因此,调控填埋作业期间的甲烷排放是我国控制生活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总量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4.
甲烷是一种强效温室气体和短寿命气候污染物,减少甲烷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内容。我国是甲烷排放大国,甲烷人为排放主要来自能源、农业和废弃物处理三大领域。目前,我国甲烷减排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但仍然存在甲烷排放监管制度工具较少,监测、报告和核查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为实现“双碳”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应尽快制定甲烷国家行动计划和应对气候变化法,明确甲烷排放控制部门职责并构建多元治理协同机制,充实甲烷排放监管制度工具,完善甲烷排放技术标准和控制措施,优化监测、报告和核查制度,健全甲烷排放控制的法律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5.
研究和估算固体废弃物填埋处理甲烷的排放,对准确评估未来气候变化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分析了填埋场甲烷产生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2005-2010年杭州市填埋场甲烷排放情况进行了估算,针对性地提出了杭州市填埋场甲烷排放控制的对策建议,为杭州市碳减排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填埋场终场覆盖层甲烷氧化行为实验室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和强化填埋场终场覆盖层土壤的甲烷氧化能力是控制填埋场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经济和有效的手段.以杭州天子岭填埋场终场覆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柱实验方法对填埋场终场覆盖层的甲烷氧化行为进行模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模拟柱整体甲烷氧化速率由实验初始的3.33 mol·m-2·d-1增至8.33mol·m-2·d-1,表征了甲烷氧化菌群的生长与增殖;覆土层氧气的空间分布与其中的甲烷氧化活动有显著的交互影响,甲烷氧化活动在10~20 cm深度最为强烈;整个实验过程中,甲烷氧化后转化为二氧化碳的比例为51%,其余的碳被微生物所固定.  相似文献   

7.
温室气体的大量释放导致全球温室效应日趋加剧。垃圾填埋场作为人类活动最大的甲烷(CH4)释放源,其甲烷排放和控制技术的基础研究对缓解温室效应意义重大。从甲烷氧化研究进展、垃圾处理现状和垃圾填埋场甲烷释放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甲烷好氧氧化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研究体系,而硫酸盐还原型(SAMO)及反硝化型甲烷厌氧氧化(DAMO)原理亟待研究。垃圾填埋场甲烷的产生受垃圾组分、含水率、温度以及pH等因素影响。控制影响因素,综合利用经济可行的减排策略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准确、一致、可比、透明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吸收数据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履约和国内“双碳”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温室气体监测是获取相关数据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系统梳理了国际履约对温室气体监测的要求和国在温室气体监测方面的实践,分析总结出我国温室气体监测需求,并提出制修订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以及监测技术规范,强化煤炭、油气等重点排放源试点监测,探索开展甲烷以及含氟气体等排放监管监测,整合国内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监测网络,开展浓度反演技术和模型的研究和应用等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污泥填埋场气体产量的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有效利用污泥填埋场内产生的沼气,以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为例,对污泥填埋场中气体产生率及产生量进行了预测.应用元素的归一化摩尔化方法得到该污水处理厂污泥有机物的近似分子式为C28H52O16N4.用化学计量法和IPCC模型预测的甲烷气体产生潜能分别为60.6,61.7kg/t(以干重计).用动力学模型和IPCC模型预测的甲烷气体产生率分别为13.3,11.1kg/(t×a)(以干重计),2种方法计算的甲烷气体产生率的差别主要在于参数的取值不同,化学计量法和动力学模型法预测的气体产生量和产生率更能反映污泥填埋场实际的气体产生情况,应用IPCC模型更适合于从宏观角度估算一个地区或整个国家的填埋场产气量.  相似文献   

10.
刘俊  刘添添  李振山 《环境工程》2016,34(11):94-98
为减少臭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北京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于2008年开始推行膜覆盖工艺。目前对于膜覆盖工艺甲烷减排效果尚缺乏综合评估。选择北京市安定生活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测量与模型估算分析评估了2014年填埋场膜覆盖工艺与传统黏土覆盖工艺甲烷排放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填埋场膜覆盖工艺和传统黏土覆盖工艺的甲烷年总排放量分别为3.43×10~6m~3和5.56×10~6m~3,膜覆盖工艺甲烷年减排量为2.13×10~6m~3,减排率达到38.3%,甲烷减排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