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食品垃圾好氧降解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婷  王新明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10):2575-2583
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了混合食品垃圾(FW)及以橙子、生菜、土豆和西红柿为代表的4种植物性易降解有机垃圾组分好氧降解过程中排放出来的117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量和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混合食品垃圾好氧降解过程中VOCs总排放量为951.80mg·kg-1,主要为有机硫、含氧化合物和萜烯,分别占VOCs总排放量的43.1%、53.3%和2.1%.橙子、生菜、土豆和西红柿4种植物性易降解有机垃圾好氧降解过程中VOCs的总排放量分别为12736.72、118.67、57.40和228.08mg·kg-1,主要成分均为含氧化合物和萜烯;含氧化合物分别占橙子、生菜、土豆和西红柿4种植物性易降解有机垃圾VOCs总排放量的13.5%、80.9%、85.9%和79.5%,萜烯分别占4种植物性易降解有机垃圾VOCs总排放量的86.5%、16.6%、8.2%和15.6%.  相似文献   

2.
北大园区室内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1997年3~5月,对北京大学校园区内多处师生住所及公共场所室内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房屋内总VOCs浓度在220~2000μg/m3范围内;通风条件、季节变化、人为活动对室内VOCs浓度水平起着重要影响。室外空气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室内VOCs浓度高低:室内多种芳香烃和烷烃主要来自于室外汽车尾气的排放,其贡献率为76%~92%。   相似文献   

3.
VOCs(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繁多、性质不一且排放形式多种多样,因此,防治起来较为困难,一旦把控、处理不当便会对所涉区域的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鉴于此,文章首先全面分析了工业VOCs污染的主要来源,然后分别从VOCs处理技术的工作原理、特点优势、适用性等方面,就工业VOCs回收处理技术、非回收处理技术以及组合处理技术予...  相似文献   

4.
大气中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是PM25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光化学氧化是其主要来源之一.从VOCs转化生成SOA的过程非常复杂,参数化方法是一种相对简化的估算方式,可以用于区分不同VOCs物种对SOA生成的贡献.本文介绍了基于二产物和基于挥发性分级两种常用的参数化估算方法,并总结分析文献报道的SOA估算结果.文章中也指出现在的参数化估算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准确量化VOCs向SOA的转化过程将是大气化学未来的重要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面临严重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问题.吸附法是研究与应用最为广泛的VOCs治理技术.主要介绍了吸附净化VOCs原理和几种常见的VOCs吸附材料,包括活性炭、新型多孔炭材料、沸石分子筛、黏土基吸附剂、金属有机框架和介孔硅.详述了各吸附材料的VOCs吸附能力和优缺点,判断了其应用价值,并指出了为提升大规模工...  相似文献   

6.
挥发性有机物(VOCs)为有机污染物,空气中存在较普遍,组成较为复杂,对人们身体健康有很大威胁。在酸雨、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复合型区域大气污染中,VOCs的污染尤为显著,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明显制约,其综合防治逐渐引得关注。本论文分析了VOCs的污染特征,并结合污染特性论述了VOCs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光照条件下氧化转化产生二次污染物,对环境、气候以及人类健康产生巨大影响.VOCs在液相中氧化生成非挥发性有机物被认为是SOA的重要形成途径,但目前对VOCs在高湿环境下的浓度变化研究甚少.为探究VOCs的浓度演变和在液相环境中的变化规律,本研究结合在线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PTR-ToF-MS)和碘离子化学电离飞行时间质谱(I--ToF-CIMS)在华北平原冬季的区域站点开展VOCs观测.结果表明,当地较强的一次人为源排放促使高浓度VOCs生成.在观测期间持续大雾天气的条件下,芳香烃类、萜类以及醇类化合物与CO的排放比受到较低的影响,而醛酮类化合物与有机酸(C1~C5)与CO的排放比显著降低.结合各VOCs物种的亨利常数值和化合物在液相反应能力的性质发现,芳香烃类、萜类化合物由于不溶于水的性质使得在高湿天气排放比不受影响.醇类虽然有着较高的亨利常数值,却因其在液相中不水解且氧化降解较少的性质导致排放比变化较小,而醛酮类和有机酸在高湿条件下的低排放比特征正是受较高的溶解度和反应能力所决定.本研究提供了不同VOCs种类在持续大雾天气下的排放比变化,以及VOCs...  相似文献   

8.
污泥堆肥过程释放的恶臭气体已成为制约堆肥无害化生产的重要因素,其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臭味贡献中占了很大比重。VOCs主要包括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组分复杂且治理困难。影响VOCs排放的因素主要有通风策略、温度和pH值,其中通风策略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针对VOCs的治理,比较了几种常见的VOCs终端控制技术,最后推荐采用生物滤池-热氧化法组合工艺。  相似文献   

9.
电晕法处理易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李坚  马广大 《环境工程》1999,17(3):30-32
叙述了电晕法处理易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实验研究。从实验中得出VOCs去除率与电场强度和空管速度的关系。对比了有填料与无填料时线 管式反应器处理VOCs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半导体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工艺调查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半导体行业废气排放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种类和排放水平。结果表明,共检测出26种有机物,其中以异丙醇排放量最大。采用排放系数法估算了2004年上海市半导体行业VOCs的排放量和2010年的预期排放量,并提出了加强和完善排放标准及清洁生产等控制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寒  董艳春  周术元 《环境工程》2019,37(3):136-141
催化燃烧技术是目前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在用于催化燃烧VOCs的催化剂中,贵金属因其优异的催化活性而受到众多关注。从活性组分和载体两方面,对贵金属催化剂催化燃烧VOCs的最新报道进行综述。目前,催化剂活性组分的研究重点在于铂、钯、金等单组分贵金属的改性和双组分贵金属的设计合成;对载体的研究主要涉及酸性、孔结构以及载体与金属的强相互作用。未来还需进一步提高贵金属催化剂的抗中毒性能。  相似文献   

12.
漆包线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源头追踪”思路,结合生产工艺调查,现场采样及实验分析,研究了漆包线制造过程中挥发物有机物(VOCs)从原物料输入到产品输出(原物料输入、净化销毁、泄露、逸散、最终排放、产品残留)各环节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共检出41种VOCs,从原物料输入的VOCs,有81.1%得到了销毁,3.5%从涂料储槽,供漆系统等环节逸散,2.6%从炉膛出口及其他环节泄露,8.4%经管道有组织排放,只有极少部分残留在产品中.主要排放的VOCs成分是乙苯、甲酚、二甲酚、苯酚、二甲苯、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VOCs排放系数为(24.75±6.52)g VOCs/kg漆包线.采用排放系数法估算了2010年全国漆包线行业VOCs的排放量和2015年的预期排放量分别为2.62万t和3.19万t.  相似文献   

13.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我国室内VOCs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重点探讨了室内主要VOCs的污染特征,并提出了降低VOCs污染的控制技术与对策,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室内VOCs的治理。  相似文献   

14.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1):I0011-I0011
<正>以PM2.5为代表的细颗粒物和臭氧等空气污染物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很多人不知道,在PM2.5和臭氧形成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的前体物——VOCs(挥发性有机物)。挥发性有机物是指在20℃条件下蒸气压大于或等于10Pa,或者特定适用条件下具有相应挥发性的全部有机化合物(不包括甲烷),简称VOCs,是城市灰霾和光化学污染的重要来源。其在阳光照射下可与氮氧化物  相似文献   

15.
电子产品加工制造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崔如  马永亮 《环境科学》2013,34(12):4585-4591
根据美国EPA挥发性有机物标准检测法TO-11及TO-14/15,采用VOCs快速检测仪、Summa罐及DNPH吸附管,对我国某大型电子产品加工制造企业中不同工艺环节生产车间内部及生产线最终废气排放管道中VOCs含量水平及组分特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企业涉及VOCs排放工艺中压铸车间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浓度为0.1~0.5 mg·m-3、机加工车间TVOCs浓度为1.5~2.5 mg·m-3、喷涂车间中TVOCs浓度为20~200 mg·m-3,各车间VOCs组分主要包括烷类、烯炔类、芳香类、酮类、酯类和醚类,共20余种.其中涂装车间内苯系物及酮类物质为主要VOCs组分,各物质浓度分别为苯0.02~0.34 mg·m-3、甲苯0.24~3.35 mg·m-3、乙苯0.04~1.33 mg·m-3、对二甲苯0.13~0.96 mg·m-3、邻/间二甲苯0.02~1.18mg·m-3、丙酮0.29~15.77 mg·m-3、2-丁酮0.06~22.88 mg·m-3、环己酮0.02~25.79 mg·m-3、甲基异丁基甲酮0~21.29mg·m-3.根据该企业生产特征及工艺数据计算,其单条生产线VOCs年排放量为14 t,整个厂区年排放量约为840 t.结合生产流程及生产工艺分析,喷涂过程中的溶剂使用是电子产品加工制造企业的VOCs主要排放来源,废气排放口是重点排放点.  相似文献   

16.
VOCs挥发性有机物具有成分复杂、不稳定性、危害大等特点,处理难度较大.文章分析了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现状,重点探讨了VOCs挥发性有机物回收、销毁和联合治理技术,以及不同技术应用原理,优势及不足,为实际选择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上海北郊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变化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露 《装备环境工程》2020,17(6):107-116
2019年1月1日到10月31日期间在上海北部郊区,采用在线气相色谱仪对58种VOCs定量检测,分析了大气VOCs组成、季节变化特征和日变化规律,并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估算了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应用因子分析法对VOCs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上海大气总VOCs体积浓度为25.79×10-9,其中烷烃占比63.2%,烯烃占比11.6%,芳香烃占比19.8%,炔烃占比5.4%。总VOCs体积浓度呈现夏季高,秋季低的季节变化特征。大气臭氧生成潜势为76.99×10-9,烷烃贡献率为22.1%,烯烃为37.5%,芳香烃为38.7%,炔烃为1.7%。VOCs特征物比值(V(TVOC)/V(NO_x)和T/B比值)法表明观测点为VOCs控制区,受周边工业区源和交通源影响。大气VOCs主要来源为机动车排放、工厂生产、燃料燃烧、工业溶剂挥发及天然源。  相似文献   

18.
上海中心城区夏季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源解析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25  
2006~2008年夏季在上海徐家汇地区对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连续3h采样(6:00~9:00),共取得72个有效样本.同时,应用PCA/APC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bsolute principal component scores)受体模型对大气中VOCs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夏季中心城区大气中VOCs主要有5个来源,分别为交通工具尾气排放、燃料挥发(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泄漏和汽油蒸发)、溶剂使用、工业生产和生物质/生物燃料燃烧+海洋源,其贡献率分别为34%、24%、16%、14%、12%.其中,芳香烃主要来自于溶剂使用、交通工具尾气排放、工业生产和燃料挥发,其分担率分别为35%、26%、22%、17%.烯烃主要来自于交通工具尾气排放和燃料挥发,其分担率为49%和40%.烷烃主要来自于交通工具尾气排放、燃料挥发和溶剂使用,其分担率分别为45%、32%、12%.模拟结果和已知源成分谱符合较好,说明PCA/APCS受体模型源解析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19.
上海某垃圾填埋场填埋量大,垃圾成分环境风险高,亟需对其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变化特征及相关控制方法进行深入研究。采用GC-MS测定不同季节填埋场释放的VOCs各组分浓度,对比喷洒除臭剂对VOCs的影响,并评估其环境及健康风险,以判断不同季节VOCs的首要控制污染物、臭氧生成关键污染物以及表征职业暴露风险,以期为后续有针对性地控制和去除VOCs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VOCs总浓度夏季最高,以烷烃类和醛酮类为主,其中异戊烷、丙酮是优势化合物;除臭剂对臭气、NH3、H2S有一定去除效果,但增加了填埋场VOCs的种类和浓度、臭氧生成潜势、非致癌风险与致癌风险,但都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对流层大气的关键化学组分,其中工业排放是VOCs的重要来源之一.于2021年夏初在中国珠江三角洲的典型工业地区中开展了74种VOCs的在线观测.在整个观测期间,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体积分数平均值为(81.9±45.4)×10-9.其中,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在TVOC中的占比最大,平均值为51.5%,并且其占比随TVOC体积分数的升高而逐渐增大.芳香烃在TVOC中的占比为19.4%.进一步分析发现,与工业活动相关的排放是工业区环境大气中芳香烃与OVOCs的主要来源.芳香烃和OVOCs对臭氧生成潜势(OFP)的贡献最为显著,在总OFP中的贡献率分别为56.4%和26.7%.此外,与烃类组分相比,OVOCs的大气化学活性同样较高,贡献了大气中总·OH反应活性的40.0%.二甲苯、甲苯、丙烯醛和乙酸乙酯对二次污染形成的贡献较大,在制定大气二次污染管控策略时应优先考虑.研究结果强调了工业地区中OVOCs对TVOC的重要贡献以及OVOCs在大气二次污染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