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鉴于目前大多数国产商品仪器不具备背景校正装置,给分析结果带来较大误差,或虽已采用邻近非吸收线扣除背景,但适用的非共振线不太多,扣除效果也不很理想,因此有必要对无自动扣除装置仪器的背景校正问题进行探讨。 本文主要报导在单光束原子吸收光谱仪上,进行火焰原子吸收分析时,利用空心阴极氘灯扣除背景吸收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2.
在通常情况下,空心阴极灯应当正接才能进行样品中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但本文作者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铜空心阴极灯在反接的情况下,测定值仍具有相当高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并且还能极大地提高监测方法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3.
对铜的 3条谱线 (2 49.2 nm、2 61 .4nm,3 2 4.8nm ) ,铅的 2条谱线 (2 83 .3 nm、2 1 7.0 1 nm )以及锌的 2条谱线(3 0 7.6nm、2 1 3 .9nm ) ,共 7条谱线的灵敏度、检测限、线性范围进行了归纳性总结 ,并对多种共存元素可能存在的干扰情况进行了研究 ,认为利用元素不同分析谱线的分析灵敏度差异 ,根据被测元素在样品消解液中含量 ,选择合适的谱线进行分析 ,既降低工作强度 ,又能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4.
污染底泥粒径分析与铜、锌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通过对矿区选矿废水污染河流的底泥进行采样分析,探讨了底泥粒径与质量分数的关系及其铜、锌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底泥中各粒径质量分数在垂直方向上无明显区别,但粒径间有显著的区别,其质量分数可分为3种类型。铜、锌吸附量随着污染底泥粒径的变小而增加,呈负相关关系,且锌吸附量与粒径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性水平。底泥中铜、锌吸附贡献率具有相似的特性,两条贡献率曲线几乎是重合的,呈"双峰型",最大吸附贡献率出现在粒径中值0.375mm处,粒径中值0.605mm处有一低谷。特别要强调的是,河流底泥铜、锌污染严重,清理底泥使河流免遭二次污染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湖泊底泥中重金属含量的多寡对水产养殖业的影响以及其底泥能否作为农田肥料都至关重要。目前有关底泥中重金属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是较理想的一种方法。由于对底泥样品所用的前处理方法不同,有时会使测定结果有明显的差异。为此,今对常用的10种消解法[1-6]进行全面、系统的试验比较,供参考。1 试验1 1 主要仪器与试剂AA6800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岛津;铜、铅、镍、锌、镉、铬单元素空心阴极灯,上海电光器件公司;混合金属标准溶液:铜、铅、镍各为25 0mg/L,锌、铬各为10 0mg/L,镉2 50mg/L;所用试剂除过氧化氢为分析纯外,其余均为优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利用电热蒸发石墨炉分子吸收法(MAS)测定囟化物的优化条件,采用三阶段分步进样,钼涂层石墨管双原子分子吸收法,首次提出了Alx(x=F,Cl,Br)-MAS法测定地表水质中卤化物的技术要点;利用铂、铅、铁空心阴极灯作连续光源,以它们的次灵敏共振线做最大吸收波长进行(MAS)法测定;该方法在实际分析中达到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7.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在锌的次灵敏特征谱线测定锌的方法 ,并与火焰原子吸收法做比较。  相似文献   

8.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及底泥中多种元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粉末压片、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及底泥样品中铜、铅、铬、锌、镍等多种元素.优化了测量条件,采用理论α系数法校正基体效应,校准样品校正谱线重叠干扰,经标准样品及不同分析方法验证,该方法定量准确,分析速度快,精密度和准确度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9.
虽然波长2170人谱线比2833人谱线灵敏度高约一倍,但2833人谱线有较强的发射,分子干扰也较少,且革取法本身就是用革取剂对铅起富集作用,灵敏度比较高。革取法多用2833人吸收线,可保证分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原子吸收法测铅时不同波长的应用@高美华$云南个旧市环境监测站!661400~~  相似文献   

10.
镍、锌和铜在乙醇介质中能与1-(2-吡啶偶氮)-2-萘酚结合,形成红色络合物。当进行二阶导数光谱测定时,在545、557,595nm处出现三个独立的峰值。且峰列基线的距离分别与镍、锌和铜的浓度成正比,据此可同时测定水和废水中三种金属离子的浓度  相似文献   

11.
美国实验仪器公司IL Plasma 200 发射光谱仪,具有一独特的MULTIQUANT程序,程序建立了x+三个元素的近200条谱线,根据需要还可选用这些元素的其它分析谱线及各种工作参数,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该程序仅用Cu,Zn,Ba的四条谱线作其它元素的定标,从而大大加快了分析的速度。本文运用该程序,选定了适合的工作参数,对污水样品进行多元素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2.
注入一定浓度的生物必须的微量元素,是给水处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将热电站中排出的一定温度的水用于鱼类养殖,会明显感到锌铜离子的不足。 现介绍几种在水中添加微量元素的方式,在电极的电溶解过程中的水含有锌铜离子,对这种水中锌铜离子的浓度须进行仔细、经常地  相似文献   

13.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天然水中的挥发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水经过蒸馏后,直接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激发波长为275nm,最佳发射波长为298nm,可定量测定水中的挥发酚。该方法灵敏、准确、节省试剂、简便易行,方法最低检出限可达2μg/L  相似文献   

14.
海洋污染监测中,沉积物试样的分解一般采用酸溶法,这是由于容易作到选择性溶解,沾污少,可作到统一消化方法并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极谱法、分光光度法等)测定多种重金属元素。但是,在以往实践中,在测定前的试样消化方法不一致,导致监测数据缺乏可比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以沉积物中铜、铅、镉、锌及铬为对象对几种酸法消化试样的方法作了试验比较,从而选出了适应于各种分析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度好的酸化消化方法。 试样(已粉碎并通过200目)经消化后,用过滤与不过滤两种方式制成待测溶液。其中铜、铅、锌用催化极谱法测定,铬用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镉用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四种酸法消化方法的操作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外重金属监测技术的基础上对环境污染事故中重金属(铜、铅、锌、砷、汞、铬、镉)的两种主要快速监测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比色法可测试铜、铅、锌、镉、六价铬5种重金属,且精密度与准确度均较好;阳极溶出伏安法(ASV)可测试铜、铅、锌、镉、砷、汞6种重金属,但测定六价铬时偏差较大;除六价铬和铜外,阳极溶出伏安法的测试范围较比色法宽,且检出限较低;阳极溶出伏安法可同时测定镉、铅、铜3种金属,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用原子吸收法测定镉、铜、铅、锌时,每次配制一系列混合标准溶液均需一定的时间和试剂。为节约起见,对配制的镉、铜、铅、锌混合标准溶液系列进行稳定性试验,以考察其稳定时间。1 试验试验仪器、试剂和测定步骤均按文献[1]。吸取混合标准溶液各若干毫升,分别移入5个1000mL容量瓶中,用0 2mol/L硝酸定容,作放置试验,见表1。 表1 镉、铜、铅、锌系列混合标准溶液质量浓度 mg/L混合标准溶液V/mL5 0010 0030 0050 00100 00镉0 050 100 300 501 00铜0 250 501 502 505 00铅0 501 003 005 0010 0锌0 050 100 300 501 001 1 稳定性试验1 …  相似文献   

17.
水稻重金属含量与土壤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淮安市绿色食品基地调查以及相关研究”课题资料 ,分析了水稻中重金属含量与其土壤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重金属含量在水稻中的分布是 :根 >茎叶 >籽粒 ;水稻籽粒对重金属的吸收特点因其元素不同而差异较大 ,重金属元素被水稻糙米吸收的程度为 :砷 <镉 <汞 <铅 <锰 <铬 <铜 <锌 ;在糙米中检出的重金属铜和铬的含量与土壤中铜和铬的含量呈显著性相关关系 ,铅、锌、锰的含量与土壤中铅、锌、锰的含量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苏州开发区26种蔬菜中的铜、锌、铁、锰和镍的含量。蔬菜样品用硝酸高氯酸混合酸进行消解。4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差<5%,加标回收率在92%~107%之间。26种蔬菜中铜、锌、铁、锰、镍的含量基本均在世贸组织规定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习霞  明亮 《中国环境监测》2011,27(3):32-34,41
通过多壁碳纳米管-Nafion复合膜修饰电极,建立水样中痕量铅、镉、铜、锌同时测定的线性扫描溶出伏安分析法,优化支持电解质及pH值、修饰剂用量、富集电位及时间等测定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pH 4.0的NaAc-HAc缓冲液中,-1.20V富集5min后,在电位-1.04V、-0.72V、-0.45V及-0.16V附近分别产生锌、镉、铅、铜的灵敏溶出峰,测定各元素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4%。该法已成功应用于实际水样中痕量铅、镉、铜、锌的同时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3.3%~106.7%之间,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西南某省14种尾矿重金属浸出量及总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中国西南某省不同类型尾矿的重金属浸出量及总量,为尾矿的污染防范、环境管理和综合利用提供参考和建议。采集了14种类型共164个有代表性尾矿进行浸出毒性试验,并分析其中79个典型尾矿样品的9种重金属含量,以评估其污染风险和综合利用价值。结果表明,有5种类型共7个样品出现浸出毒性超标,分别为铅锌矿、镍矿、银矿、铁矿、锰矿,总体超标率为4.3%。超标元素分别为砷、镉、锌、铅、铜、镍等6种元素,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砷18.3倍、锌4.8倍、镉3.0倍、铅0.56倍、铜0.32倍、镍0.16倍;尾矿含有较多重金属,其中砷、锌、铅、铜含量较高,最高分别达到11.75%、2.60%、1.01%、0.29%,不同类型尾矿其重金属含量各有不同,铅锌矿尾矿的重金属总量最高。总体上,该省绝大多数尾矿为普通固废,少部分为危险废物,砷、镉、锌、铅、铜、镍等6种元素存在污染风险,其中砷元素是最主要污染物;尾矿由于重金属含量较高而有一定的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