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延庆城市建设不断扩大,有必要对延庆卫星城规划区域范围开展岩土特性与地震液化关系的研究,以减轻地震灾害对城市建设的威胁。本文通过对70份延庆县城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筛选分析,搜集整理延庆县的地震和水文资料,结合国内外有关震例阐述了地震液化的因素,对延庆县城地区的岩土分布特性与地震液化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得出了该地区大部分土层不会形成地震液化,只有局部地区存在发生地震液化的因素,应在城市建设中采取有效措施来保证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2.
场地地震液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砂土、地下水位和强烈地震动是场地液化的三个基本条件.本文基于场地液化的基本原理,在对比分析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日本部分地震中场地液化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地震烈度、地震震级、震中距等主要影响因素与场地液化的关系,并探讨了地形地貌对场地液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场地地震液化主要分布在地震烈度Ⅶ度及其以上地区,引发场地液化的地震震级一般在7级及其以上,严重地震灾害的场地液化点距震中的距离可达数百千米;地形地貌可以作为场地液化的判据之一,严重场地液化主要发生在沿河、沿海地域,凸显出地下水位线是发生场地液化的重要条件.另外,提出了场地地震“再液化”的概念,并且阐释了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指出若遇强地震动,“再液化”的可能性比较高,工程中需要引起重视.本研究可为实施有效的抗液化工程对策与减轻液化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道公司火灾爆炸指数法与重大危险源评价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法和我国的重大危险源评价法对某液化石油气罐区进行危险性评价,估算其爆炸的影响范围。对两种方法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进而分析各种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为保障嫩江干流堤防工程安全稳定运营,以标准贯入试验结果为基础,借鉴距离判别法的思想选取地下水位、砂层埋深、震中距以及标贯击数4项指标作为判别因子建立了相应的砂土液化判别模型,经样本数据验证有效后,对堤防工程地基土液化进行液化风险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其存在液化风险,可通过增加堤防工程地基土上覆非液化土层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有效防治砂土液化。该研究成果可为嫩江干流堤防工程砂土液化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砂土地震液化的影响因素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关系,而神经网络在处理非线性问题上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本文在探讨输人层模式的选择以及砂土液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贝叶斯正则化方法和"提前停止"算法建立了砂土地震液化预测模型,通过实例计算和模型评价,表明本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规范法、改进的Seed简化法以及基于传统BP网络算法的...  相似文献   

6.
地震液化引起地面侧向大变形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地震液化引起的地面侧向大变形国内外研究现状从试验研究与分析计算方法两方面进行评述,探讨了液化侧向变形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岩土震害是指由于岩土体在地震时产生的不稳定所导致的场地和地基破坏,岩土震害的研究对减轻震后工程结构破坏具有重要的意义。简要回顾了岩土震害的研究历史,重点介绍了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相关情况。分别介绍了砂土液化,软土震陷,砂土液化侧向位移,岩土震害引起的其他次生灾害这四个方面在形成机制、判别方法、防治措施、数值模拟、灾害预测等领域内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在论述研究进展的同时,对有关研究内容进行了评述和讨论,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工程地震与工程勘察专业教改的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围绕防灾科技学院地震工程技术系工程地震与工程勘察专业教学应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出发点,提出专业教育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应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并从改进办学模式、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引入绿色课堂教育理念、注重教学中的教育协调等方面,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对防灾科技学院地震工程技术系工程地震与工程勘察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方法是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的核心.首先对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方法的分类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从确定性分析和概率分析的角度出发,对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回顾,包括拟静力法、滑块分析法、数值分析法和试验法,并做了简要评述;最后指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对华东地区1970年以来5级以上地震的月相效应进行了分析,表明该区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月相效应;分别对华东、安徽地区1970年以来4.5级和4级以上地震的月相调制比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华东MS5.5级、安徽MS5.5级以上地震活动受月相调制作用显著,分别提出了华东地区MS≥5.5级及安徽地区MS≥5.0级地震发生前月相调制比的定量预测指标,它对这两个区域大震的发生具有中、短期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1976年唐山Ms7.8地震震害普查数据为基础,选取丰富的统计样本,采用地理信息软件建立地震死亡率、建筑物倒塌率分布图,揭示出唐山地震灾区高震亡率和高劁塌率呈线性集中沿唐山断裂带分布,在河道、古湖泊和砂土液化地区也存在震害高值区。基于丰富的统计样本,获得了唐山地震死亡率与建筑物倒塌率的非线性关系式。  相似文献   

12.
根据对云南曲靖—昭通断裂带北段的大毛滩断裂上多次野外地震地质调查和探槽揭露,发现有较多的古地震遗迹,如地震断层陡坎、崩塌体、地震沟槽、堰塞塘和断裂崩积楔等。主要分布于大毛滩断裂的纸厂坝、苏田坝、大毛滩和六马场地区和木杆河断裂的手扒岩、马家坪一带。 该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以前,曾发生过四次古地震事件,地震时间间隔为 4000—7000 年;距今5000--10000 年,发生过两次古地震,时间间隔为1500—2000 年,从5000 年至有历史记载的公元 1216马湖地震,古地震的时间间隔可能是 1000—1600年(不计田坝、丁木、李子湾事件);自公元 1216 年到现今的 782 年间,共发生了四次强烈地震,平均时间间隔为 195年,但从1844年以后,地震的时间间隔为 73—57年。可以看出自公元1216年以来,该区的地震时间间隔在大大地缩短。  相似文献   

13.
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参与作用。非政府组织参与防震减灾工作,将使防震减灾工作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分析了非政府组织在防震减灾领域的作用,根据我国政府组织发展的实践,提出了在防震减灾管理工作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造成城市地震灾害严重的多种因素,从搞好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加强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推动城市社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队和避难场所的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油母页岩干馏煤气脱硫工艺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页岩炼油厂生产工艺和二氧化硫的产生量,提出了煤气干法和湿法脱硫工艺,并对这两种工艺在原理和适用性方面进行了对比,认为湿法脱硫更适合于该厂的实际情况,经对湿法脱硫的投资费用进行的估算结果显示,该厂采用湿法脱硫技术将会带来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是确定一个城市或地区某一类建筑在确定强度或某一确定时期内的地震作用下,发生某种破坏程度的概率,其目的是分析建筑物在遭受不同地震烈度影响时可能产生的破坏。系统梳理了现今为止国内外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的学术研究现状,总结归纳了国内外传统的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方法和近二十年来国内对于传统震害预测方法的改进研究进展,以期为城市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随着地震台站数字化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对地震台数字化系统的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数字化观测系统前台机的正常与否是整个数字化的核心,前台机的安全和维护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数字资料的质量和产出。本文针对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地震台的实际情况,归纳和总结了一些方法和见解,提出一些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法,希望对兄弟台站测震数字化系统的维护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高层建筑可预期的灾变非至一端,这里仅探讨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问题。地震过程中楼体受到的是地震波和自身固有频率的共同作用,此时楼体是一个多维动态系统,其应力状态比传统方法所描述的力学模型要复杂行多。本文应用ANSYS三维仿真有限元软件,采用单点响应谱的方法,对楼体在纵向地震波作用下的应力状态和变形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楼体构件单元型式的选择、网格密度的确定、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等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后处理中,用列表和图形的方式显示了楼体的位移和应用状态。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改扩建项目环评中"以新带老"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结合医疗废物焚烧处置厂项目环评实例,说明如何利用实测数据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和解决"以新带老"问题,结果表明这两种方式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0.
随着地震台站数字化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对地震台数字化系统的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数字化观测系统前台机的正常与否是整个数字化的核心,前台机的安全和维护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数字资料的质量和产出。本文针对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地震台的实际情况,归纳和总结了一些方法和见解,提出一些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法,希望对兄弟台站测震数字化系统的维护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