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植被恢复模式与土壤因子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煤平朔矿区设置4种植被恢复模式的样地,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群落特征,并对样地内的土壤因子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植物物种组成与土壤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复垦初期相比,四种植被恢复模式物种丰富度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与未进行植被恢复前的原地貌土壤相比都有提高.土壤速效钾、有机质、全氮对沙枣、柠条种群特征的影响较大,影响程度依次为:有机质>速效钾>全氮.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黄土丘陵区大型露天煤矿采剥、排弃、复垦过程中地形时空的演变规律,本文以平朔安家岭露天煤矿为例,通过构建矿区2000—2016年五期DEM,提取地形演变因子参数,并对地形演变特征及其阶段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露天煤矿采、排、复地形演变过程中因子指标值呈现5种不同的变化趋势;根据累计贡献率达到93.94%以上,确定了地形演变相关的两个独立的新指标,即起伏因子、扭曲因子,并得到这两个因子的主成分值;将露天矿区地形演变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矿坑与外排土场形成时期、矿坑推进与内排土场形成时期、内排土场推进时期、内排土场稳定时期,研究了不同阶段地形指标变化的差异性和阶段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胜利一号露天矿为例,在主要噪声源强以及厂界和周边敏感目标的噪声级现状监测的基础上,对煤矿开发后声环境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验证性评价,结果表明:(1)煤矿四厂界环境噪声昼间和夜间均达到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噪声源中采掘场噪声较大,铁路装车站、铁路专用线以及破碎车间、机修车间、变电所、排水泵站、锅炉房等机修设备噪声源产生的噪声值相对较小。(2)随着煤矿开采量和开采面积的增加,露天煤矿采掘场噪声污染、厂界噪声和周边敏感点噪声会不断加大。而且,采掘场最大噪声级出现的方向也会随着开采方向的推进而变化。(3)验证性分析结果表明,胜利一号露天矿原环评结论较可靠,但预测结果相对偏低,偏低幅度昼间在5.2%-10.7%,夜间在2.4%-13.1%。(4)现状监测和回顾性分析表明,胜利一号露天矿噪声污染不太明显,目前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起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上受海冰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严重海冰灾害,造成重大损失。根据我国结冰海区海冰灾害风险的自然过程、社会经济状况和成灾机制,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分类、分布及脆弱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等因素,对海冰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不确定性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开展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的理论依据,同时给出了利用致灾因子指标体系对海冰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和区划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胜利一号露天矿为例,通过解译近40年来矿区周边的遥感影像图片,对矿区周边的景观类型和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回顾性评价,结果表明:(1)目前胜利一号露天矿周边景观以草原景观为主,75.41%的景观为草原景观,其中以克氏针茅草原所占面积最大,占整个评价区面积的60.22%,其次为羊草草原景观(占11.58%)。(2)胜利一号露天矿周边景观类型在近40年来发生了明显变化,草原景观不断减少,而人工景观类型却在不断增加2,000年以后人工景观增加幅度最大,2010年人工景观类型面积是2000年的3.54倍。(3)胜利一号露天矿周边土壤质地正逐步由低湿化向中生化和砾石质化转变,草原景观类型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与1973年相比2,010年克氏针茅草原面积增加了14.22%,而羊草草原面积却降低了53.6%。(4)人工景观的增加使得矿区周边整个景观更趋于多样化,景观分布也趋于均匀,而景观优势度指数降低,景观斑块密度逐渐增大,最大斑块指数、平均斑块周长面积比、最近邻体距离、蔓延度指数逐渐减小,景观斑块趋于小型化,使景观异质性增加,景观破碎化加大。(5)人工景观的增加使草原景观内部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正在遭受破坏;而且随着草原景观中克氏针茅草原面积的不断增加,草原景观的优势度指数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6.
露天矿区开发活动主要是在景观层次上进行,其直接导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Use/Cover Change,LUCC)。本文以黑岱沟大型露天煤矿1987年、1990年、2000年及2010年4期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以破碎度、分离度和优势度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类型脆弱度为指标,分析景观格局现状。研究显示:开发初期,耕地和草地虽有所减少,但所占面积保持在80%以上;生态恢复开始后,土地类型向林地和草地转移的面积逐渐增多。景观水平上分析显示,景观上破碎化程度加大,煤矿建设用地斑块面积逐年增大。从景观指数看,耕地、草地、未利用地的破碎度、分离度指数变化呈上升或不稳定状态,建设用地的破碎度和分离度指数有所减小;优势景观类型有所改变,建设用地对于区域景观的控制作用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7.
利用渭河典型支流千河流域千阳水文站控制区域20个气象站2006—2013年的小时降水以及同期水文站的流量和水位数据,基于泰森多边形法、三参数幂函数法、一元非线性回归模型以及概率分布模拟等方法确定了千河流域不同等级洪水发生时对应的面雨量阈值,同时也计算了不同重现期的致洪临界面雨量。研究表明:三参数幂函数模型对水位与流量的关系模拟精度较高,模型能够模拟典型年份发生的洪水;典型控制断面流量主要受前9 h累计降水影响;当汛期水位由901 m升高至超标准水位时,千阳水文站控制流域的致洪临界面雨量增加了将近50 mm,而相应的洪峰流量相差1418.51 m~3·s~(-1);对数皮尔逊Ⅲ型分布能够很好地模拟洪峰流量的概率分布;10—100年重现期下,控制断面水位增加高达2 m。  相似文献   

8.
根据洪水灾害形成机理,本文构建了一种快速评估区域洪水灾害风险的方法,即用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且辅以地形因子来反映区域洪水灾害风险,并以上海市为例,对该区域洪水灾害风险进行了快速评估:首先根据降雨数据对致灾因子进行分析;然后综合灾情损失与致灾因子获得承灾体脆弱性程度;再根据水位信息对地形因子(DEM)进行危险性划分;最后应用GIS图层叠加技术,实现了上海市洪水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上海市闵行区、市辖区洪水灾害风险最高;宝山区、浦东新区和崇明县等沿海地区洪水灾害风险较高;奉贤区和金山区洪水灾害风险较低;松江区、青浦区、嘉定区等内陆地区洪水灾害风险低,其中松江区洪水灾害风险最低。  相似文献   

9.
应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分析了黄土高原马莲河流域2000年和2007年的景观格局变化与水土流失。结果表明:马莲河流域的景观格局和水土流失方面近8 a发生了重要变化:①建设用地、水域、中高盖度草地以及林地面积增加,低盖度草地、耕地等面积减少,其中超过50%的低盖度草地补充为中高盖度草地;②斑块数量、斑块密度以及多样性指数在减小,说明斑块破碎化程度减小,生态系统趋于稳定化,生态功能逐渐增强;③土壤侵蚀总量减小12 506.76 t,水土流失明显减弱,其变化原因与当地植被恢复、人类活动、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增加等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世行项目和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0.
生态敏感因子和生态敏感区是评价经济发达地区生态系统发展的可持续性、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因素。笔者以宁波市北仑区为例进行分析,认为耕地资源危机、淡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涝、旱和台灾、酸雨及地面水污染是该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敏感因子;农田,水源地、河岸带、海岸带及城镇等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敏感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经济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黄土区大型露天矿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质量评价是土壤质量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之一。以平朔露天煤矿区为研究对象,在对矿区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由土壤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和侵蚀指标4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运用专家打分法确立了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数学模型将指标定量化,根据平朔矿区特点确定了指标分级标准,并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原地貌、采矿后、复垦初期和复垦8年后土壤质量分别为4级、6级、5级和4级。  相似文献   

12.
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专家系统的程序设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介绍了采用智能程序设计语言汉化TURBO PROLG2.0进行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专家系统中知识库、推理机、解释机制及知识获取与维护模块的具体程序设计及其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13.
黄土区露天矿排土场生态建设中水分调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朔露天煤矿位于半干旱的黄土高原区,经过15年的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已建成比原有生态系统结构更合理,功能更有效的人工生态系统,形成了一套以水分调控技术为核心的比较良好的生态建设技术体系,水分调控技术的提出,形成和发展是针对矿区生态建设的目标而产生的。本文从矿区可持续发展角度,依据露天矿生态建设中水分调控技术的作用和内容,将水分调控技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水环境安全调控阶段,二是水土保持阶段;三是水分的资源化利用阶段。水资源化利用是今后露天矿生态建设中水分调控技术发展的趋势,为此着重探讨了其技术内容。  相似文献   

14.
露天煤矿排土场地下水环境质量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阜新新邱露天煤矿排土场淋溶水对附近于家沟地区的地下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为确定污染区域,对研究区内的17眼水井分别采样,进行了水质分析,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每个监测点的水质进行了评价,确定出地下水环境质量等级,并将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相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但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概念更清楚,计算更方便,可操作性强,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以平朔露天矿区为例,根据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程的特点及其科学研究对数据科学管理的需求,采用Micmsoft SQLServer2000和VB6.0语言,构建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信息管理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设计、数据库设计和技术要点,实现数据的高效应用和共享,为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科学决策、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提供必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就柴达木盆地大煤沟煤矿在建设和开采过程中水土流失的主要环节、重点部位、水土流失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合理预测了煤矿建设和开采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提出采用点、线、面相结合,重点防治与全面预防相结合的办法,合理配置各项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最大限度控制露天煤矿建设与生产运行过程中所引发的新增水土流失,以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东滩煤矿水资源包括深井水和矿井水,根据水源水质特征,将深井水和矿井水处理后最终作为直饮水、井下生产用水、电厂循环冷却水、电厂化水车间用水。实现了水资源的梯级利用,节约了水资源,保护了矿区环境。文中介绍了直饮水处理、矿井水净化处理、矿井水深度处理、生活污水二级生化处理、生活污水深度处理的处理规模、进水和出水水质、工艺流程等内容,并给出了水资源梯级利用模式,供其他类似矿区借鉴。  相似文献   

18.
安太堡露天矿南排土场滑体植被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安太堡矿南排土场滑体整治模式,通过植被减少滑体侵蚀及水土流失,改善了滑体的生态景观,对滑体安全起到了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要求,实现建设富强矿区、和谐矿区、绿色矿区的奋斗目标,为解决大淑村矿的用水需求问题,通过调研分析和研究创新,实施了矿井水治理利用新举措,采用混凝、澄清、过滤、消毒工艺处理矿井水,出水综合利用作为矿区生产和生活用水。通过矿井水处理和综合利用的实施,解决了大淑村矿的缺水问题和过度开采地下水源井水带来的环境问题,实现了矿井“出水不排水”的环保生态目标,树立了企业良好的环保形象.促进了企业绿色矿山的顺利建设。  相似文献   

20.
刘衍  孟令洋  余秋瑢  周民 《环境工程》2014,32(3):109-112
以山东省邹城市的北宿煤矿和鲍店煤矿周围表层土壤为对象,采用野外定点连续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煤矿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Cr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煤矿区重金属Cr的含量虽然不同,但是同一煤矿区重金属Cr的含量随着采样点距煤矿区距离的变化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即重金属Cr的含量随着采样点距离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