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国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废物的环境无害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炳炎  黄翔  王琪  黄国忠 《化工环保》2006,26(5):429-432
随着《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的生效,各国将逐步加强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问题的重视。POPs的环境无害化管理是履约的重要内容。介绍了相关国际公约和国际组织、部分国家有关POPs及其废物的环境无害化管理要求;分析了国外关于POPs废物的立法和管理状况、主要法律法规分类及其基本内容;总结了国外POPs废物管理的基本特点;指出了我国履行POPs公约需要不断完善POPs废物的环境无害化管理体系,并不断加强POPs废物的污染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2.
国内简讯     
消减POPs降低人类健康风险 2004年5月17日,又一项重大国际环境公约--《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正式生效。目前已有151个国家签署、59个国家批准了该公约。我国是公约首批签署国之一,目前国内公约核准程序尚未完成。  相似文献   

3.
《化工环保》2004,24(5):335-335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近日表示,在《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于2004年5月17日正式生效之后,全球将投人超过5亿美元用于清除这些有毒化学品。该公约将削减和淘汰9种危险杀虫剂以及二噁英、呋喃、多氯联苯等共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生产和使用。这是继《保护臭氧层公约》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之后,人  相似文献   

4.
氯苯类生产过程POPs污染风险点分析及环境管理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氯苯类生产过程中的二噁英类、五氯苯、六氯苯等非故意产生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环境具有潜在风险。对具有典型工艺特征的氯苯类生产过程中关键节点的二噁英类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在残渣、残液、废水和副产品(多氯苯混合物)中发现高浓度二噁英类,主要成分为多氯代二苯并呋喃,推测可能与原料中呋喃类杂质有关。为践行我国《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的履约责任和控制二噁英类排放造成的环境风险,结合国内外相关管理制度提出了法规制度、监督管理、工艺改进、产品质控和废物处置等方面的环境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环境保护部、外交部等11部委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新增列六溴环十二烷修正案》生效的公告。公告指出,自2016年12月26日起,禁止六溴环十二烷的生产、使用和进出口。但根据《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以下情形除  相似文献   

6.
<正>各有关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FECO)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合作开发了全球环境基金(GEF)"通过环境无害化管理减少电器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持久性有毒化学品(POPs/PTS)排放全额示范"项目。项目计划执行期为4年,总预算5 865万美元,其中GEF赠款1 165万美元。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电子废弃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尚未形成有效快速分析检测方法的问题,介绍了溶剂萃取、固相萃取、微波萃取和超临界流体萃取等POPs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总结了POPs的分析方法,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法、高分辨率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等化学分析方法,以及生物传感器测定法、表面胞质团共振检测法、酶联免疫检测法等生物分析方法。分析了各方法的优劣,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电力环境保护》2011,27(6):45-45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指具有高毒性,进入环境后难以降解,可生物积累,能通过空气、水和迁徒物种进行长距离越境迁移并沉积到远离其排放地点的地区,随后在那里的陆地生物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中积累起来,对当地环境和生物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物。  相似文献   

9.
田祎  徐克  王硕  赵虎  叶旌  伍思扬 《化工环保》2023,(1):132-136
《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已于2017年8月16日正式生效,其文本中对汞和汞化合物临时贮存环境无害化管理提出了要求,并针对汞和汞化合物专门制定了无害环境临时贮存指导准则。通过梳理我国对危险化学品贮存的管控要求及调研我国汞和汞化合物临时贮存现状,对比分析了我国管理要求与《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及指导准则的履约差距,并提出了推进汞和汞化合物临时贮存环境无害化管理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目前下发《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简称《规划》)提出,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水质大幅提高;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得到提升;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扭转;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明显增强,核与辐射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管体系得到健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