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泽某铅锌矿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了解云南会泽某铅锌矿废周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及潜在的生态危害程度,利用野外采样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会泽某铅锌矿周边农田土壤(0-20 cm)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7种的重金属(Cd、As、Pb、Cr、Cu、Zn和Hg)含量,并采用风险评价代码法和Han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对重金属污染程度与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都存在超标或污染,其中Pb、As、Cd等的污染较为严重。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Pb、As、Hg、Zn、Cd来源相同,铅锌矿冶炼污染物的排放可能是导致研究区域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7种重金属化学形态也不尽相同:在重金属有效态中,Cd的水溶态和可提取态较高(平均值达到31.2%);Pb、Cu和Zn可还原态、可氧化态这两部分含量较高,两部分之和的平均值分别可达到27.9%、30%和27.2%;Hg、As和Cr的残渣态含量较高,平均值分别为90.4%、72.9%和76.8%。风险评价代码评价结果表明,54.4%的样点Cd为高生态风险,45.6%的样点Cd为中度生态风险;100%的样点Zn为中度生态风险;Cu有41.2%的点位属于低生态风险,58.8%的点位属于中度生态风险;As和Pb主要以低生态风险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92.6%和91.8%);Hg主要以无生态风险为主(所占97.1%)。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大小顺序为:Cd(331)〉Hg(127.5)〉Pb(43.6)〉As(14.9)〉Cu(9.3)〉Zn(2.3)〉Cr(2.1)。7种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的范围为58.2-1839.3。11%的采样点处于轻微生态风险程度,27.1%的采样点处于中等生态风险程度,46.3%的的采样点处于强生态风险程度,15.6%的采样点处于很强的生态风险程度。综上所述,该矿区周边农田土壤受到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由此引起的重金属生态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湘中某冶炼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野外采样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湘中某冶炼区稻田土壤(0—20 cm)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的Cd、Zn及Pb含量,评价其重金属污染程度与潜在生态风险.单因子污染评价结果表明,100%的土壤样点Cd处于重度污染;有96.0%的样点Zn处于重度污染,有99.5%的样点Pb处于重度污染,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为Cd>Pb>Zn.潜在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大多数样点Zn处于轻度生态风险;Pb每个生态风险级别的样点都有,其中处于强生态风险样点居多;100%的样点Cd处于极强生态风险水平.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表明,11.0%样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达到很强水平,89.0%样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处于极强水平.上述各项指标综合表明,湘中某冶炼区农田土壤受到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桂阳县某铅锌矿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省桂阳县市黄沙坪某铅锌矿周边的农田土壤进行了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重金属超标严重,特别是Cd、Zn、Pb在采样区土壤中发生了明显的积累,污染可能较重.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计算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的范围为123.5—2791.2,达到了中等及以上的风险程度的点位占78.5%,表明研究区域农田土壤存在很高的生态风险.相关分析结果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大部分重金属元素来源比较接近,可能主要来自于人为污染,即采矿作业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重庆某废弃电镀工业园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与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重庆市某废弃电镀工业园周边农田土壤(0—20 cm)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中Cr、Ni、Cu、Zn及Cd含量,评估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以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废弃电镀工业园周边农田土壤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中Cr、Ni、Cu、Zn、Cd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重庆土壤环境背景值的6.77、2.02、4.05、4.29、3.14倍,土壤总体表现为以Cr、Zn为主的多种重金属富集.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显示,该区域农田土壤5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依次为CrZnCuCdNi;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和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该区域整体呈现重度污染,轻度潜在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5.
风险评价代码法对农田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揭示矿区周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于2013年在云南省某铅锌矿周边的农田土壤共布设68个采样点,分析土壤中Cd、Hg、As、Pb、Cr、Cu和Zn的含量及污染程度,并采用改进的BCR法测定了各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风险评价代码法评价了重金属的潜在风险程度.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中超标最严重的是Cd和Zn,超标率分别达到92.6%和75%.7种重金属化学形态也不尽相同:在重金属有效态中,Cd的水溶态和可提取态较高(平均值达到31.2%);Pb、Cu和Zn可还原态、可氧化态这两部分含量较高,两部分之和的平均值分别可达到27.9%、30%和29.2%;Hg、As和Cr的残渣态含量较高,平均值分别为90.4%、72.9%和76.8%.风险评价代码评价结果表明,54.4%的样点Cd为高生态风险,45.6%的样点Cd为中度生态风险;100%的样点Zn为中度生态风险;Cu有41.2%的点位属于低生态风险,58.8%的点位属于中度生态风险;As和Pb主要以低生态风险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92.6%和91.8%);Hg主要以无生态风险为主(所占97.1%).综上,该矿区周边农田土壤受到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其中土壤中Cd的生态风险最高,同时,Zn和Cu的生态风险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典型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浙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人类活动对土壤环境扰动强烈。为系统了解浙江省典型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采集并分析了67个代表性农田土壤表层样品中的8种重金属元素(As、Cd、Cr、Cu、Mn、Ni、Pb和Zn),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来源解析,采用污染负荷指数(PLI)、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和生态风险预警指数(IER)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环境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浙江省典型农田土壤环境重金属为轻度污染状态,研究区域农田土壤中的Cr、Ni和As处于轻微污染水平;Pb、Hg、Cu和Zn处于轻度污染水平;Cd处于重度污染水平,应作为优先控制元素。研究区域农田土壤Cr、Cu、Zn和Ni的来源主要受自然因素控制,Cd和Hg主要来源于工农业生产等人为活动,Pb主要来源于交通源。浙江省的金华市义乌、绍兴市诸暨、绍兴市嵊州、丽水市缙云县岩沿村应作为浙江省典型农田土壤的优先控制区域。浙江省典型农田土壤重金属环境存在轻微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7.
某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基于对某陆地石油开采区表层土壤中6种重金属(Pb、Cd、Cu、Zn、Cr和Co)的采样测试及空间分布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别对土壤中6种重金属来源进行分析,并对其潜在生态风险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重金属来源主要包括交通源、工业源、农业源;在所有采样点位中,6号采样井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430.07,风险等级为"强",其余依次为5号>3号>2号>1号>4号;6个采样井中有4个井潜在生态风险等级达到了中等及以上,且6个采样井的平均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为中等及以上;研究区域内土壤中Cd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贡献最高,达到94.43%. 相似文献
8.
9.
《环境化学》2017,(7)
对赣南某钨矿区及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进行调查,分析了2个尾矿堆积区及17个农田采样区土壤中重金属Pb、Cr、Mn、Zn、Cu和Cd的总量和形态,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RAC风险评价法对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尾矿堆积区尾砂中6种重金属远远超过江西省土壤背景值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重金属浓度水平分布表现为尾矿堆积区尾矿附近农田土壤矿区周边农田土壤.形态分析结果显示矿区农田土壤中6种重金属主要以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存在,尾矿附近农田土壤重金属Pb、Mn、Zn和Cd酸溶态占比均大于10%,具有较强的生物有效性.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表明研究区域表层(0—20 cm)和中层(20—40 cm)土壤存在极强的重金属生态危害,Cd是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主要的贡献因子.RAC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尾矿附近农田0—40 cm土壤中Zn和Cd存在的生态风险较大,而矿区周边农田0—40 cm土壤中Cd和Mn存在的生态风险相对较大.综合基于重金属总量分析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基于重金属有效态的RAC评价结果,Cd、Zn和Mn的污染是研究区域土壤污染风险控制需要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沿海地区燃煤发电厂海水烟气脱硫系统长期、大量排放含有重金属的脱硫海水,可能会对排污口附近海域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然而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尚少。本研究连续3年跟踪监测了该排污口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As、Cd、Cr、Cu、Hg、Pb和Zn的含量,其平均浓度分别为3.54、0.36、26.22、18.04、0.04、24.37和47.21 mg·kg-1。为降低传统沉积物重金属风险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分别采用Monte Carlo模拟与沉积物质量基准(SQGs)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PERI)相结合的概率方法对其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SQGs结果显示,4次监测Cu、Pb和Cd分别以50%、65%和80%的概率处于低风险,其他4种重金属以90%以上的概率处于低风险。PERI结果显示,4次监测Hg分别以34.41%、79.72%、60.39%和85.91%的概率处于中等风险,其他6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均以100%的概率为轻微程度,7种重金属的综合生态危害以90%以上的概率为轻微程度。总体来讲,4次监测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均为轻微,表明燃煤电厂脱硫海水的长期排放并未造成... 相似文献
11.
12.
湖南某植烟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了湖南某植烟区表层土壤样品112份,测定了土壤中6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植烟区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分别为36.25(Cu)、69.78(Zn)、37.66(Pb)、0.36(Cd)、12.71(As)、0.27(Hg)mg·kg-1.6个元素的变异系数在32.57%—59.03%之间,属于中等变异,元素分布不均.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植烟区土壤重金属Cu、Zn、Pb、As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平均值小于1,其污染较轻.而重金属Cd和Hg的超标率为54.46%和58.04%,土壤受到Cd和Hg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植烟区土壤重金属属于轻度污染.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u、Zn、Pb和Cd之间呈显著相关性,As和Hg相关性显著,说明其同源性较高.来源分析表明,研究区Cu、Zn、Pb和Cd污染来源东北部主要为矿区污染,西南部主要是人为源,As主要来源为成土母质和生活源,Hg主要为大气污染源. 相似文献
13.
用200 m×200 m网格布点法采集开封市城乡交错区表层土壤样品259个.采用ICP-MS测定了土壤重金属(Cd、Pb、Cu、Ni、Zn和Cr)含量,原子荧光法测定了土壤中Hg和As含量.分别采用污染负荷指数(PLI)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应用IDW空间插值法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并对重金属的来源进行讨论.结果表明:(1)开封市城乡交错区表层土壤8种重金属元素Cd、Hg、Pb、As、Cu、Ni、Zn和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3、0.37、40.77、7.13、33.92、25.28、180.23、49.00 mg·kg~(-1).(2)各样点8种元素平均PLI为1.93,总体上属于轻度污染.其中Cd和Hg为重度污染,Zn、Pb和Cu为轻度污染,Ni、Cr和As处于无污染状态.各样点8种元素平均RI为765.50,属于很强生态风险.其中Cd和Hg处于极强和很强风险,其余元素为轻微风险.(3)PLI的分布与RI的分布有些相似,高值区位于炼锌厂、化肥厂和化肥河(HF河)临近区域,低值区位于研究区东北部包括开封火电厂周边,总体呈由东北向西南递增的趋势.(4)Cd和Hg既是主要的污染因子又是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其来源主要与炼锌厂和化肥厂的废水排放与污水灌溉、烟尘沉降、交通污染以及农业等人类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某铀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1,37(5)
为探究某铀矿区附近农田土壤的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以该铀矿采矿区、冶炼厂和尾矿坝附近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并采用经改良后的BCR四步提取法对土壤重金属Pb、Cd、Cr、Cu和U生物有效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偏酸性;不同区位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尾矿坝、冶炼厂和采矿区;重金属赋存形态主要为残渣态;重金属元素Pb、Cd、Cr和Cu生物有效态含量分别占其总含量的27%~42%,放射性核素U生物有效态含量为U总含量的43%~45%;不同区位农作物对重金属Cr、Cd、Cu和Pb富集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采矿区、冶炼厂和尾矿坝;各区位农作物对U的富集效果均最强。综上,研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受pH值、有机质含量及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含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越强,其引起的生态风险越大;不同区位农田土壤中重金属Cr、Cd、Cu和Pb生物有效性由大到小依次为采矿区、冶炼厂和尾矿坝;不同区位农田土壤重金属中U的生物有效性均最强;由于受提炼铀矿石的影响,冶炼厂相较于其他研究区域具有更强的U生物有效性;虽然尾矿坝农田农作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效果较差,但考虑到该区位土壤重金属含量较大,其带来的生态风险仍值得关注。研究结果可为今后该矿区重金属污染的科学生物防治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晋南某钢铁厂及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学报》2015,(9)
以晋南某钢铁厂土壤及周边农田表层土壤(0~20 cm)为对象,共设置49个采样点,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Cd、Cr、Mn、Ni、Pb和Zn的质量分数,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钢铁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进行判源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不同程度高于山西省土壤背景值,土壤Pb积累最为明显,存在偏中至中等污染。6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E)大小顺序为:Cd(53.16)Pb(21.17)Ni(3.14)Cr(3.38)Mn(1.04)Zn(1.1)。6种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为87.54,总体上属中等生态风险。Cd对RI的平均贡献率为60.05%,是主要的致险因子。炼铁厂区土壤污染比较严重,存在较强的潜在生态风险;厂区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较轻,为轻微风险等级。钢铁厂周边农田土壤中的Mn和Ni属于自然源重金属,Cr和Cd属于混合源重金属,Zn和Pb属于工业源重金属。本研究可为本区土壤重金属环境污染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提供更多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农田土壤中滴滴涕的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和蔬菜中滴滴涕(DDTs)的残留水平和空间分布特征,评估了DDTs对土壤生态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农田土壤中DDTs含量范围为0.2~3 520 ng·g-1,平均63.8 ng·g-1,主要残留在土壤耕作层(0~30 cm)。土壤中DDTs及其代谢产物残留量较低,98.5%的点位土壤符合《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15%的蔬菜样品中检出DDTs,其浓度为相应土壤DDTs浓度的9%~18%,土壤残留的DDTs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导致的健康风险很小。低残留DDTs对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0.25R0.25,0.307P0.979)。应用美国环保署(USEPA)方法评估了土壤中DDTs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其中致癌风险级别为非常低,对儿童和成人具有非致癌风险的样品比例分别为1.1%和0.7%。因此,长三角地区大多数点位农田土壤DDTs残留量较低,不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8.
《环境化学》2019,(12)
选取戈壁荒漠景观生态环境脆弱区典型铜矿区为研究区,采集308个表层土壤样品,对Cu、Ni、Cd、Cr、Pb、Zn、Hg、As等8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测试分析,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等多元统计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矿区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评价了重金属累积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危害程度,并对重金属的可能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重金属中Cu、Ni累积程度相对较高,超背景值比例分别为17.53%、14.94%.重金属地质累积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CuZnCrNiHgPbAsCd;0.65%的土壤样品中Pb属重度污染水平,2.92%土壤样品中Cu属重度污染水平.98.38%的土壤样品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危害较轻,重金属迁移影响范围有限.重金属Cu、Ni为主要特征污染物,来源于成土母岩风化和矿业活动共同作用;As、Hg、Cd元素污染程度较低,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Pb元素污染呈点状分布,来源主要为矿区交通运输. 相似文献
19.
黄淮平原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和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淮平原224个农田表层土壤样品中7种重金属(As、Cd、Cr、Hg、Ni、Pb和Zn)浓度进行了调查,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并用相关性、逐步回归和主成分分析对重金属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农田土壤中7种重金属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1.8、0.17、79.0、0.04、35.3、25.3和73.8 mg·kg-1.与黄淮平原的土壤背景值相比,调查区域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处于低污染水平,这与重金属污染指数评价的结果一致.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显示,除Cd和Hg的污染存在中等潜在生态危害风险外,其他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轻微.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黄淮平原的农田土壤中Cr、Ni和Zn主要来自于工业烟尘沉降和化石燃料燃烧排放,As、Cd和Pb主要来自于污水灌溉,磷肥和有机肥的大量施用,而Hg可能来自于母质淋溶. 相似文献
20.
小清河污灌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小清河污灌区农田为研究区域,采集31个表层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重金属(Cd、Cr、Cu、Zn、Ni、As和Pb)含量,采用改进的BCR顺序提取法对土壤重金属的形态进行分析,并基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风险编码法(RAC)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小清河污灌区土壤中Cd、Cr、Cu、Zn、Ni、As、Pb平均含量分别是0.37、51.61、32.62、68.49、34.12、40.77、32.26 mg·kg~(-1).土壤中Cr、Zn、Ni、As以残渣态占绝对优势,Cu以残渣态和可氧化态为主,Pb则以可还原态为主,而Cd表现出了形态多样的分布特征;重金属生物活性大小排序为:Cd Pb Cu Zn As Ni Cr;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表明,Cd处于中度-很强风险水平,As处于轻微-中度风险水平,其他重金属为轻微风险水平.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值在51.23—199.33,处于轻微-中等风险水平,Cd、As是土壤重金属的主要风险源,其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贡献率分别为57%、31%;RAC评价结果表明,土壤Cd处于中度-高风险水平,Zn处于低-中度风险水平,其他重金属为低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