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体系框架设计是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的基础。按照标准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实践,提出了由生态环境管理领域和技术内容类别二维构成的生态环境标准体系框架。体系框架中,领域维包括保护地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沙化与石漠化控制、开发建设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外来物种环境风险管理、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森林生态保护、草原生态保护、荒漠生态保护、湿地生态保护、内陆水域生态保护、海洋生态保护、流域(区域)生态保护和综合17个大类,技术维包括术语、分类与信息、区划、质量、保护与恢复、监测检测、评价和综合8个大类,并就每个大类的相关内容和标准作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2.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综合衡量区域人口与资源环境间的协调性、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性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全面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研究进展对于指导未来的研究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聚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理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方法选择、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理论研究较少,其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应用单一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选取过于庞统、缺乏定量依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缺少对于空间尺度多元性与地域开放性的关注。未来研究中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明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内涵与外延、本质特征、构成要素、承载机理与演进机制等基础理论内容,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定性与定量评价方法的结合使用,注重引入GIS地理空间技术方法;基于区域资源与环境的现实状况,设计针对性强、更加科学合理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动态监测平台,实时监控分析区域内与区域间的资源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3.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是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一项重要工作。已开展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多针对大尺度区域,而针对小尺度区域开展的研究相对较少。该研究在小尺度水平,以大鹏半岛为例,分别从区级和街道级两个层次构建了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了2014年大鹏半岛资源环境承载状况,对资源环境承载力整体-局部的分配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大鹏半岛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上处于轻警状态,3个街道的综合资源环境承载状况较为一致。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生态资源承载力、海洋环境承载力、大气环境承载水平均较高,表现为无警或轻警水平;但地表水环境承载力和固废、交通等基础设施承载力是其短板,特别是地表水环境承载力,大鹏半岛的承载指数为0.36,处于重警水平。3个街道在单要素承载力方面存在空间差异。其中,葵涌街道的土地资源和水环境承载状况最好,大鹏街道的土地资源、水环境、基础设施承载状况最差,南澳街道的水资源承载状况最佳。研究成果可为该区域资源环境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更精准的技术支撑,也可为其他地区的小尺度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体系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康康 《生态环境》2012,21(2):389-396
生态承载力研究是可持续发展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是判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分析手段,对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和评价方法的研究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科学的发展与完善。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中的生态承载力概念进行了总结,并深入探讨了不同学者对于生态承载力概念达成的共识及存在的分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承载力概念的内涵。依据生态承载力评价的思路,将国内外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分为3类,第1类是指标体系评价法,第2类是以能量、物质流为基础的产品周期评价,第3类是综合性评价。上述评价方法在处理复杂系统问题上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评价者根据评价目的采用互补的方式对方法进行集成,加强综合集成的方法在生态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最后,结合生态承载力研究的发展趋势,分析了目前生态承载力研究的不足,提出了生态承载力中主动因子与被动因子、生态承载力预测及其与区域规划的结合、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生态承载力方法改进等亟待开展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5.
城市地下水环境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法、水化学和因子分析法对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钠离子、钙离子、硫酸根和碳酸氢根相对含量较高,承压水水化学组分比潜水稳定.潜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是HCO3-Ca·Mg和SO4·Cl-Ca·Mg·Na,承压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是HCO3-Na和HCO3-Ca·Mg.两种评价方法均显示,研究区潜水以Ⅱ类和Ⅲ类水居多,模糊综合评价法显示研究区承压水大部分为Ⅰ类水,而综合评价法显示研究区多为Ⅱ类、Ⅲ类水.水岩作用是水化学组分的主要控制因素.相较于承压水而言,潜水水质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潜水污染的原因主要包括原生地质背景污染和人为污染两大类.该研究为研究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村镇建设生态安全评估与绿色生态建设模式研究"是国家重点研究计划"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测算系统开发"项目的课题4,研究内容包括不同区域/类型村镇建设主导生态功能辨识研究,村镇承载力测算体系和评价模型构建,区域生态安全对村镇建设的约束影响,生态安全约束下村镇发展的适宜产业与优化途径,美丽宜居村镇绿色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模式。该研究在全国尺度上探明了生态乡镇和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特征、集聚程度和主导生态功能,辨析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时空格局;基于5个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主导生态功能(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减灾防灾)以及黄山市新明乡、仁怀市茅台镇、重庆市武陵镇、敦煌市月牙泉镇和汶川县威州镇等典型村镇产业特点,通过"以点带面"和"以面束点"研究思路,探究了村镇建设生态安全约束下的产业适宜性评价方法,初步提出了茶产业模式、酒产业模式、特色农业模式、生态旅游模式和防灾减灾模式等针对不同类型美丽宜居村镇的生态建设模式。研究结果可以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撑乡村振兴的环境管理提供决策支撑,对重要生态功能区村镇承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一系列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是空间管控底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北京大兴区采育镇作为案例区进行村镇尺度承载力评价探索,建立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即DPSIR模型的承载力综合指标体系,分析镇内资源环境状况,得到各村承载力评价分级结果和基于承载力提升的空间规划方案评估结果。结果表明,采育镇内各村资源环境状态存在较大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各村人口密度、用地集约程度差异导致,也与各村用地结构、经济发展模式直接相关。该研究对未来小尺度承载力评价思路提出展望,同时为其他地区小尺度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从生态承载力角度研究区域资源-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生态学、地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领域之一。在调研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阐述了承载力的起源、演化与发展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对生态承载力的概念、研究方法、研究趋势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进行了评述。生态承载力内涵可以概括为“特定时间、特定生态系统自我维持、自我调节的能力,资源与环境子系统对人类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支持能力以及生态系统所能持续支撑的一定发展程度的社会经济规模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今后生态承载力研究的发展方向是:研究对象趋向多元化,研究领域呈现交叉综合趋势;生态脆弱带将继续成为研究的热点地区;研究重点将继续向动态模拟化方向发展;新方法、新技术手段将不断应用于生态承载力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目前环境保护的热点之一——全球和地区性生物多样性保护,对其中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即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进行了探索;从理论上对制定这一标准的必要性、可行性、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内涵、区域生物多样性中心标准的意义及标准制定的原则和依据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区域生物多样性中心标准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0.
典型城区山岳型风景区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表征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问题的主要标志,但是以往研究多从综合的角度来开展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单独针对特定类型旅游区的旅游承载力研究不多.以典型城区山岳型风景区-长沙市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为例,主要针对大气环境来开展旅游区的环境承载力研究.在确定影响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大气环境承载力发展变量和限制变量的基础上.运用对比研究方法、大气质量指数ORAQI指数模型以及环境承载力指数模型等研究方法,重点探讨了岳麓山大气环境承载力指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大气环境的发展变量SO2、NOx和TSP,限制变量为相应的一级质量浓度限值;1999-2001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ORAQI指数平均为83,属于"坏"的等级,这表明岳麓山的大气环境质量整体上有待进一步改善;3年来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指数平均为19.5,处于"较高"承载等级,这表明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目前仍有比较高的大气环境承载能力.结论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中提出的大气环境承载力计算思路和方法也为同类风景区环境承载力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序言     
环境基准是制定生态环境标准的科学依据,是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石和尺度.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由于人口增多、城市化进程加快、资源和能源消耗增长,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诉求日益增强.我国环境基准研究的长期滞后性已成为制约我国环境标准科学性瓶颈.面对"美丽中国"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需求,必须明确未来环境基准科...  相似文献   

12.
基于RS和GIS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明德  李静  彭静  钮键  曹露 《生态环境》2010,19(8):1809-1814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可以认识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识别生态环境问题,为制定科学的生态保护对策提供依据,对提高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由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建立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运用RS和GIS技术及统计学分析法,形成程序化、系统化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技术方法体系,并以高平市为案例,运用定量的方法对其生态系统健康进行综合评价及分级研究,通过对压力、状态、响应评价结果及健康综合评价结果的分析,结合高平市生态系统健康的自然条件状况与人类活动影响,探讨了影响区域健康的因素,为高平市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该技术对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村镇建设生态承载力:内涵、对象测算和提升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镇建设与区域主导生态功能、生产-生活-生态(简称"三生")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密不可分,开展村镇建设生态承载力研究与承载对象测算,有助于提高村镇建设生态安全水平和衔接脱贫攻坚成果。该文辨析了区域、聚落、村镇和乡村相关概念,界定了村镇建设生态承载力的内涵和复合生态系统的属性,在划分村镇类型和明确建设要求的基础上,构建了村镇建设复合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进而明确了生态安全约束下村镇建设承载对象测算思路,包括人口数量、主导生态功能和产业规模。最后,初步探析了村镇建设生态承载力提升路径,包括减轻村镇建设的生态压力、提高村镇建设的生态弹性力、增强村镇复合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研究结果对重要生态功能区村镇生态承载力提升方案的制定和生态环保扶贫政策的优化具有一定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坝上地区生态资源综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态资源承载力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对坝上地区进行生态资源综合评估。考虑坝上生态条件特点,有重点地选择相应指标,以客观准确反映该区域的特点;同时参考国际及国内的有关标准,构筑了表现生态资源综合评估的指标及分值标准,确定表达式及评价分值,并结合具体区域进行试用和检验。为深入综合探讨坝上生态资源特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坝上地区生态资源综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态资源承载力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对坝上地区进行生态资源综合评估。考虑坝上生态条件特点,有重点地选择相应指标,以客观准确反映该区域的特点;同时参考国际及国内的有关标准,构筑了表现生态资源综合评估的指标及分值标准,确定表达式及评价分值,并结合具体区域进行试用和检验。为深入综合探讨坝上生态资源特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基于河流环境与生物指标,构建了适用于以农田和城镇等土地利用格局为主的平原地区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指数(River health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index,RHCAI),该指数主要由河流水文、河流形态、河岸带状况、水体理化参数以及水生生物5大类指标构成.考虑到生物因子对河流干扰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利用层次分析法适当提高了生物指标的权重.以辽北地区辽河、浑河及其支流为例,利用RHCAI对其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河流的健康状态处于"一般"到"亚健康"水平,在被评价河流中,卧龙湖入湖河流的得分最高,接近"健康"水平,而北沙河、蒲河、柳河与东马莲河的健康状态相对较差.河流是淡水资源的重要载体,对其健康状态的科学评价可以为河流的生态修复、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环境标准是实施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我国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已不能满足土壤环境管理的实际需求,研究提出我国适宜的土壤环境标准值体系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结合国家关于"严格控制新增土壤污染"、"确定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域"、"强化被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控制"和"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土壤环境政策,分析了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重点任务及对土壤环境标准值的迫切需求,调研综述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土壤环境法规及标准值体系现状和经验,初步提出了包括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风险管控标准和针对特定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复标准的标准值体系,提出了针对"老污染"和"新污染"土壤分别建立不同的土壤环境监管制度,该研究可望为完善和建立我国土壤环境标准值框架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经济效益、资源产出力、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为目标,在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下,引入产业结构综合评价坐标系统(CECS,comprehensive evaluating coordinate system),对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产业结构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描述分析,在分析产业结构构成时综合运用统计学方法和威孚-托马斯逼...  相似文献   

19.
精确评价乡村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并识别其空间分异特征是合理制定国土综合整治规划和精准施策、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该研究针对效率模型权重分配影响评价结果的精确性问题,引入灾害脆弱性理论的压力冲击因果链分析框架,界定乡村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内涵和形成机理,构建社会-经济-环境-压力-状态-响应(SEE-PSR)模型的致脆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3种效率评价模型对2018年上海市青浦区184个行政村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并将研究结果运用于国土综合整治时空配置实践。结果表明,乡村社会-生态系统在环境、社会、经济等压力变化下所表现出的承脆体状态和综合应对能力过程符合"输入-产出"的系统致脆效率;采用熵权对抗交叉数据包络分析模型(EW-ACE-DEA)对乡村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更具可信度和精确性;2018年该区行政村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均值为0.595,全区值域范围为[0.404,0.787],且空间上呈现由东向西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采用乡村脆弱性等级-脆弱性空间集聚类型的综合配置法,可合理安排该区国土综合整治时序,上海市青浦区国土综合整治时空配置类型可划分为5类。该研究丰富了乡村地理学理论,可为乡村区域治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研究水资源承载力对促进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以水资源利用率、降水量、人均占有水量和生态用水量作为评价因素,首次对黄土高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大尺度综合评价,并建立灰色拓扑预测模型对其动态变化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四省水资源承载力在1994-2004年间总体上呈缓慢上升趋势,水资源开发潜力呈微弱增大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黄土高原水资源开发已有一定规模,其水环境仍十分脆弱,需要进一步作好节水和水资源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