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自然保护区数量的增加,如何有效管理自然保护区,使之真正发挥资源和环境保护的作用,成为摆在各国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综述国际上主要的保护区分类体系以及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分类与管理现状,探讨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结合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原则,提出建立自然保护区综合分类体系、分类体系与管理模式的关联化、管理机构的明确化和管理模式的多样化等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湿地综合分类研究:Ⅰ.分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前湿地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湿地分类标准不一,不同学科间的湿地分类系统缺乏可比性,且缺乏类别界定的定量指标。本文在总结吸收湿地分类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比较了已有方法的优劣,提出了一种动力与成因相结合的综合分类法,并讨论了各个分类等级上分类因子的定量描述方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湿地分类的通用性和定量性。这一综合分类方法的提出有助于用数学模型对湿地动态变化进行定量描述①。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的解读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2007年8月,我国新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首次作为国家标准颁布,标志我国土地利用研究的深入和土地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促进其更好地实施应用,论文对该标准进行了全面解读。在介绍《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将新的分类标准与原有的《土地分类(试行)》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新的分类在土地利用类型的归并、调整等方面的改进之处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旧分类系统过渡和衔接的建议,为下一步国家制订新标准的实施细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总结国内外有关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实际状况,提出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的基本原则。并据此原则,研究制定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的标准。该标准将中国自然保护区定义和划分为3个类别9个类型。即:1.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包括森林、草原与草甸、荒漠、内陆湿地和水域、海洋与海岸等5个生态系统类型;2。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包括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两个类型;3.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包括地质遗迹和古生物遗迹两个类型。同时,还对其分类体系结构、自然保护区范畴以及本标准的可行性等有关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王羽  陆雍森 《城市环境》2002,16(1):41-43
探讨了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即垃圾的价值与分类垃圾收集量,讨论了居民行为与拾荒问题,全面分析了我国目前条件下各种影响因素驱动分类收集推行的机制,提出分类收集应作为集成式垃圾管理的一部分进行规划管理。  相似文献   

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和目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类确定中存在的问题,参考国际上环境评价分类规定,提出我国建设项目新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方法和规范化管理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表明垃圾分类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垃圾分类有助于在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量,是破解“垃圾围城”难题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河源居民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河源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现状,分析垃圾分类实施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回归分析构建影响因素影响模型,从数据层面上分析各影响因素的影响情况,进而提出相关建议,为促进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与现实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矿业固体废物分类分级管理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业固体废物是工业固体废物的主要来源,仅尾矿产生量就占到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的30%左右。当前,我国矿业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存在着分类模糊、分级不清晰等问题,导致潜在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研究了俄罗斯、欧盟在矿业固体废物分类分级方面的经验,提出了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以物质属性分级的矿业固体废物分类分级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分类与价值分类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和价值进行分类,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包括生物生产、调节物质循环、土壤的形成与保持,调节气象气候及气体组成,净化环境,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传粉播种,防灾减灾和社会文化源泉,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但在我国目前像西方国家居民那样自觉、自愿地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暂不可行,雇人分类是唯一选择。其关键是要建立一个新职业,即垃圾分类监督员,其主要职责是一方面监督城市居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另一方面也承担垃圾分类回收职责。这个新职业不仅将彻底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难题,还将为下岗人员及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大量新的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难题。本文结合江苏省南通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尾端处理处置设施和垃圾分类居民参与程度,回收全产业链等进行了分析,从企业角度针进行了分析,并对加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的一体化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荆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绕荆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问题展开了社会调查。结果表明,居民主要通过电视和报纸了解垃圾分类政策,中等收入人群更关注垃圾分类,市民的环境意识非常强,超过70%的市民有垃圾分类的习惯并支持垃圾分类收集,大部分市民能接受的分类方式是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方式,有近28%的居民对垃圾减量化认识不够,65.2%的居民能理解个人承担部分垃圾处理费用的必要性。论文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和解决办法,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在全国的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存在的分类体系,阐述了我国化学品分类现状,评估了我国现行危险化学品名录的分类标准与GHS要求上的差异,通过研究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目录编制情况,指出目录的编制对我国实施GHS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本团队首先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汇总对广州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处理体系现状作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系统,以便为广州市及其他省市居民小区进行第一个垃圾分类收集环节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及实际应用。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垃圾分类意识的提高,基于物联网的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系统可以从发达的家庭小区推广到各城镇家庭社区,最后覆盖农村各家庭,从而加快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当前国际化学危险品的各种分类体系,对比了GHS与TDG、EU_CLP、DOT、WHMIS等对化学危险品的具体分类。有助于GHS的理解与掌握,全面推进GHS在我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浅析危险化学品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危险化学品分类的意义,介绍了国内外主要化学品分类的标准和一般程序,以及危险化学品分类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河湖水系连通分类体系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河湖水系连通是保障国家水安全的治水新方略,科学的分类体系是开展河湖水系连通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必然要求。论文结合河湖水系连通特点和内涵,提出五项分类原则:科学性、系统性、主导性、区域性和可操作性。综合考虑河湖水系连通的自然属性和经济社会属性,遵循五项分类原则,从连通性质、连通功能、连通区域、连通尺度、连通对象、连通时效、空间格局和连通方向等方面进行分类,初步构建了河湖水系连通分类体系,并对国内典型案例进行了归类;选择基于连通性质的分类、基于连通功能的分类和基于地区水资源特征的分类等三个主要分类展开分析,探讨了三种类型的连通特性、连通目标等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围绕我国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标准建设概况,探讨了我国GHS体系框架下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标准体系进程的建设策略,为我国完善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体系建设,全面推行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针对塑料类、纸类和金属类等典型包装废物,采用3种包装废物分类收集模式,并在3个居民小区进行示范. 3种分类收集模式为:①自然状态;②在小区进行分类收集的宣传教育;③在宣传教育的同时由专业人员对小区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采用物质流分析的跟踪观察法,通过问卷调查、现场采样和入户采访,对不同模式下各类包装废物的产生量、回收量与回收率等废物流数据进行统计,得到包装废物从产生、回收到再利用和最终处置的物流分析图. 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包装废物也有一定的回收率,即我国现有的回收体系对包装废物的分类收集有一定的效果;不同类型包装废物的主要回收环节不同,纸类和金属类包装废物在家庭的回收率较高,而塑料类包装废物的回收主要依赖社会人员分拣;辅以宣传教育等方式,回收价值低、分类收集难度大的包装废物也能得到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20.
该文采用以系统分析、全过程控制为核心的“三环一点”的思路,设计了厦门市鼓浪屿区的垃圾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