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世宪 《绿叶》2011,(4):65-69
中国现在大力发展核电,主要面临三个问题:认识问题、安全问题与经济问题;目前,世界核电技术市场的现状是合作远大于竞争,我们已经融入到了世界的主流;从国家整体的规划角度来看,安全、经济的技术路线正是核电发展的战略起点。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行为问题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目前大学生问题行为具体表现为:大学生整体状况良好;恋爱与性烦恼成为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男生的问题行为高于女生。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家庭因素和自身因素。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充分了解大学生问题行为的现状与特点,重点分析成因,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你会吃吗     
<正>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但这个天大的事情现在成了国人天大的心病。无论是电视上、报纸杂志上还是网络上,无论是党媒官媒还是自媒,只有食品安全的话题是有共鸣的。人们天天讨论的问题是"打了什么样的农药"、"打了多少农药"、"哪种农药会致呆傻"、"哪种农药会致癌"……当下,房子是大问题,车子是大问题,孩子教育是大问题,升职升官是大问题,但都没有这个问题大:我会吃吗?  相似文献   

4.
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案)突破陈旧的立法理念,为环保实践提供有效保障——生态文明理念首次进入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环境问题的预防、监管制度的细化;明确生态补偿问题在法律中的地位等。在解读新《环境保护法》的过程中,笔者通过分析结合社会现实问题的实证主义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了修订案的理论意义及其中具体制度在当前环境保护中所应起到的作用;对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定位、法律逻辑结构、制度设计等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海东地区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鸿莉 《青海环境》2010,20(3):125-128
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环境形势严峻,一些地区由于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一些地区农田污水灌溉、过量施用农药、化肥,导致农作物品质下降、减产甚至绝收,影响农民增收;文章通过分析存在的农村污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评估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鹏生  姚建  李毅  蓝洋 《四川环境》2015,(1):96-100
对我国2000年以来大气污染防治政策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评估了政策的实施成效和存在问题。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我国颁布实施的有关大气污染防治政策近20部,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大气污染的到了一定的控制,主要表现为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节能工作取得重要成效;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同时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也存在明显的单一化权威体质的特性;对违法行为处罚轻;政策执行力度不够;监督和保障体系不完善;环境政策与经济政策脱节;公众参与度不足等问题。论文针对这些问题从法律制定、管理机制、违法处罚、政绩考核、经济调控和公众参与方面提出了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教育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要发挥学生在环境教育中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并且,环境教育可以采取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方式进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问题成为当下制约我国乃至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势必会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及生存质量,面对日益增多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教育势在必行[1]。  相似文献   

8.
2003年的“非典”都是在大城市爆发的,包括香港、广州、台北、北京。这些城市的生态系统已经退化了。一个是自然退化,包括环境污染、系统退化、资源枯竭、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环境越来越不适宜人类生存;另外还有就是人类生态退化,现在的人越来越懒(包括小学生都靠计算机),越来越胖,越来越贪,越来越不适应自然环境。这些问题大家都清楚,见多不怪。究其生态原因,我觉得有三个方面:一个是物,即资源代谢问题;一个是事,即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问题;还有一个是人,即人的行为和信息反馈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当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重视不够、站位不高,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内容表层化,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脱节和一体化生态文明教育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系统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以温室大棚为代表的设施农业,打破传统农业按季节生产惯例,提高了土地的总产出率,是人类以人工措施下预气候、创造非常态下作物生长条件的有益发明。但是,随着大棚使用年限的增加,生产环境劣化问题酲益凸显。土壤盐渍化、酸化,有机质匮乏;病害泛滥,农药残留、地下水污染;从业者频发“大棚病”等,这些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化肥投施超量、连作生产和封闭的生产环境。治理失灵的根源是农民高产高效的愿望;大市场、大流通与小农经济的矛盾;病菌空气传播的不可控性;农家肥源严重不足,等等。以环境健康理念,因地制宜,改良温室内土壤;改进温室建设工艺;实行清洁生产,是解决设施农业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1.
<正>通过学生的实践式、参与式、体验式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用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引导学生合作解决大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探究能力。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秦皇岛市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出现了水资源匮乏、大气污染加剧、固体废弃物逐年增加等问题,其他环境安全问题也随之不断凸显。因此,提出秦皇岛市城镇化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加强水源保护;加强PM10和PM25的源头控制;加大投入,做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坚持生态学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对世界各国产生日益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2007年4月联合国安理会首次把气候变化作为安全问题进行辩论;6月份召开的G8+5峰会第一重要议题也是气候变化;今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把气候变化列为全世界应该关注的首要问题。国际社会之所以关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就在于气候变化已经由科学问题演变为经济和政治、外交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法律制度、利益相关者压力、竞争压力、公司声誉、环境问题对企业发展的威胁以及公司管理层的视角,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决定因素进行规范性研究。企业必须遵守相关法律制度才能生存下来;利益相关者决策时越来越关注公司的社会环境责任及其信息披露;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将为企业创新提供许多机会,更新公司创造竞争优势的能力;公司社会与环境信息披露更多的是作为企业形象管理的工具来减少公司由于社会和政治压力面临的曝光;环境问题对公司的发展产生影响;管理层如果也有社会责任的认识和了解,将促进更多的社会环境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福建省海湾自然环境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开发规划;分析了"十一五"期间福建省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和变化趋势;针对海洋经济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了福建省加强海湾资源保护、促进海洋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环境权初探     
一、环境权的提出我国著名法学家韩德培教授在《环境法》创刊词中指出:“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环境问题在我国的突出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破坏;二是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超出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环境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它涉及到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涉及到经济发展的前景,甚至涉及子孙后代的利益,以至于人类的生存发展。由此可见,如何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广大法学工作者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7.
<正>自然资源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和气候变暖问题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如何应对这些重大问题?国际社会普遍使用了"可持续发展"范式并被我国所接受,我国则首先提出并推广了"生态文明"范式并逐渐被国际社会所认可。这两种范式的精神实质是共同的,但话语体系是不同的。实际上,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文化早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基因之中,探寻先哲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基于家庭和学校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关系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家校协同的生态文明教育机制,通过制定行动方案、建立信息平台、开展主题活动等家校协同的实施路径,将有助于培养孩子对环保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排污权的初始配置是排污权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排污初始配置中存在着理论依据缺乏、法律制度缺位、分配机制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实践中可通过确定排污权的性质,寻找排污权正当性依据;建立健全排污权分配的相关法律制度;多标准确定排污权人;建立以有偿分配为主、无偿分配为辅,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因地制宜的排污权分配方式来解决排污权初始分配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将工业"4.0"的理念融入到油气田钻修井HSE监督体系建设中,借助现代化电子信息手段,如通过施工现场的电子监控设备,进行远程实时监控;通过软件、程序和网络,将检查标准、发现问题进行上传,便于监督人员对标检查、受检单位第一时间了解存在的隐患问题,并安排隐患整改;同时按专业、工序及工况将问题自动分析统计,找出重复问题,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监督和管理。最终实现全方位、实时监督,使员工行为、生产的每个环节等全面受控,实现零事故、零伤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