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湖沙岛景区旅游线路、方式和设施的环保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青俊  方华 《青海环境》2003,13(1):22-25
文章通过对正在开发建设的青海湖沙岛旅游景区的实地考察和调研,着重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探讨了景区旅游线路、方式、基础设施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以及在开发建设中影响自然环境和景观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有利于合理开发、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青海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建设对旅游发展中林业资源的利用提出了要求,《旅游法》的颁布实施为林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理念的传播、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新机遇,同时对林业旅游景区的严格管理、环境保护、市场经营及战略宣传有较大影响,将使林业资源的利用、经营、管理和宣传法制化。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并对旅游发展中林业资源的保护提出了健全规范林业资源利用的法律制度、充分发挥司法体系的保障作用、推动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谢强  罗孟华 《四川环境》1999,18(4):57-59,67
本文就成都平原经济圈旅游产业建设中所关注的环境保护问题作出分析和预测,强调在旅游开发的同时,还应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合理规划,并对旅游开发带来的污染和加强治理,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环境解说系统对于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潜移默化地对游客进行环境教育,规范游客的行为,保护景区的生态资源,保护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恶化,人们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各国政府也认识到要想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体公民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具备环境保护的基本技能并且变成公民的自觉行动,而环境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环境教育包括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两种,是一种全面的终身教育[1]。随着大众旅游的普及,旅游景区越来越成为  相似文献   

5.
三亚市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未来的共同发展战略。它将人类社会发展与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是当前最新的一种发展理念。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结合SWOT分析方法对三亚市旅游资源概况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三亚市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来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度假休闲旅游概念及其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对铜山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与周边景区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景区的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良好,周边的观光资源依托性强,因此景区开展度假休闲旅游的优势显著。在此基础上,铜山风景区必须突出其沙滩度假游的主题,多元化组合旅游活动,整体性把握全区的景观设计,并将景区划分为7个功能区,确定了每个功能区的具体规划设想,对景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并开展量化评价是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重要前提。海螺沟景区是我国西部的典型景区之一,探讨其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并为景区旅游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对我国西部山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对海螺沟景区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参数(连接度、通达度与紧密度)计算结果表明,海螺沟景区旅游资源的连接度β指数为1.0、平均回路数为9、γ指数为0.4,整体连接度较差;旅游资源的平均通达度指数为46.9,节点平均径路长为3.8,通达度较差;旅游资源的紧密度为0.72,整体为中等。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海螺沟景区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优化对策,可为海螺沟景区乃至我国西部其他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生态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是发展生态旅游的评价前提,对生态旅游规划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了实现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科学合理地确定其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以此对景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游客管理进行有效调控。采用实地调查法,以旅游资源空间数量、游道长度等作为衡量指标,利用面积法、线路法分别对对森林型生态旅游风景区——武陵源杨家界景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瞬时空间承载量、日空间承载量和不同季节空间承载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景区旅游空间承载力夏半年为15000人/d,冬半年为10240人/d,年均承载量为468.6万人次。以上结果可为杨家界景区生态旅游规划及景区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关于旅游环境保护规划的探讨:以新疆克拉玛依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旅游环境保护规划作为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发展要求旅游规划具备整和性与环境兼容性之功能的有效手段之一,有必要通过实践,尽快提高其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本文试图通过实例对旅游环境保护规划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旅游目的地居民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对当地发展旅游业的感知和态度直接影响着当地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及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运用社会交互理论和道科西旅游发展阶段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法,从四个维度研究了禾木景区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结果表明,当地居民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大都持乐观的支持态度,旅游发展使居民的生计方式、收入水平明显改善;对生活环境的影响较大,对生态环境和环保意识的影响较小;对居民的传统文化影响较弱,居民与游客的双向交流很少,旅游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当地居民的旅游感知目前还停留在经济层面,缺少对传统文化、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等感知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正可持续发展,是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来的,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依此定义,世界旅游组织提出的可持续旅游定义是:旅游资源和吸引物的开发、使用,不以牺牲我们子孙后代对其利用为代价,要求旅游设施的规划、开发和运营,都应以环境、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标准,在确保从旅游中获得收益的同时,旅游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结构不会由于游客的到来而受到破坏。因  相似文献   

12.
徽杭高速公路与黄山市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我国公路交通与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分析及黄山市旅游交通现状的评价,探讨了徽杭高速公路建设对黄山市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提出黄山市未来旅游业发展对徽杭高速公路的响应与对策:精心打造江浙沪"后花园",发展分时度假业;广开资金来源渠道,加大旅游业投入;加强区域合作,推出精品旅游线路;适应旅游者需求,不断调整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和加强旅游娱乐项目开发;加强旅游环境保护,走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变化形势下,低碳理念应运而生,旅游业走低碳发展的道路势在必行。旅游景区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载体,创建低碳景区是发展低碳旅游的关键和核心。创建低碳景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合理规划是创建低碳景区的重要前置条件。在旅游规划编制过程中,将低碳理念渗透和贯穿其中,可保证景区从初期就按照低碳景区的要求和标准来建设和发展。分析了景区规划内容体系与低碳景区构建的对应关系,从景区规划的理念、功能分区、景区设施、旅游产品和保障系统等方面提出了景区的低碳化规划要求,从而保证景区从前期开发到后期运营都朝着低碳目标迈进,促进低碳景区的有序创建。  相似文献   

14.
阜康市生态旅游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旅游规划是生态示范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天池风景区规划为例阐述生态旅游规划应突破以风景区为主单一的旅游景观格局,应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旅游地理学和旅游经济学理论,按照景观格局的梯度性变化为依据,以增长旅游线路、丰富景区类型、提高旅游收入为内容,以保护景区资源、开发景区资源为目标,开展基于发展“大旅游”思想的以沈域为单元的全面战略性规划,为实现阜康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区域经济实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科学评价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的经营绩效,根据其经营特点和特征属性,探索平衡计分卡在景区绩效评价中的应用,从财务、资源及环境保护、社会、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六个维度构建起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绩效评价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确定评价指标的相应权重,以期为全面系统地评价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绩效,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环巢湖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分析了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水环境、特色旅游项目、景区环境、经营管理等方面,从宏观调控、法规法律、资源调查和保护、地区联动和环境教育等角度,提出了环巢湖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7.
减少旅游景区内接待设施建设 重庆应科学地规划旅游景区的土地利用,区分风景名胜区与旅游接待区的功能,借鉴世界旅游组织为四川省等省编制的地方旅游发展规划,拆除一些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接待设施。在风景名胜区附近的县市驻地、乡镇驻地或村落,建设旅游接待中心。 发挥市县城区、乡镇等的旅游集散地功能.扩大旅游服务功能的辐射范围,依托已有的基础设施,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即使是与旅游风景区相隔离的服务接待地, 也应科学规划,建设风格应与景区一致。可以利用旅游景区内原有乡十民居,改造成为小型家庭旅舍和青年旅舍,室内现…  相似文献   

18.
打造国际一流的旅游品牌,取得一流的旅游效益,首先要有国际一流的规划。湖北省要按照“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突出品位、突出精品,形成整体开发、各展其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均沾的旅游发展格局的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大手笔,抓紧编制出国际一流的综合开发规划。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知名景区制定发展规划的经验,聘请国内外第一流的旅游规划专家参与规划的制定;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结构调整的良性互动。规划一经审定,就要认真按规划组织…  相似文献   

19.
张黎明 《绿叶》2011,(9):83-88
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是一对永恒矛盾。生态旅游是调和这对矛盾最好的杠杆,它能将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少到最弱、最小的程度,促进保护前提下的旅游经济发展。严格按照国际生态旅游原则来要求各地发展旅游,目前还有很多挑战。在严格规划与发展新的生态旅游景区的同时,逐渐规范和引导传统旅游老景区实施生态化改造,是切合实际而普世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条件。保护和管理好自然生态环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跨世纪绿色工程的重要战略。本文通过对秦皇岛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调查与思考得出结论:将秦皇岛建设成以旅游为龙头的生态城市是秦皇岛市建设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