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类死亡原因的排行榜上,突发性的灾难死亡,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冲刺. 突发性灾难的第一个特点是时间的短促性.剧场大火,三五分钟内就可以使几百人窒息而死.汽车事故也多发生在一二秒钟里.球场搔乱时,一二分钟内人就已无路可走.第二个特点是伤害的严重性.几秒钟前还是个情绪欢快的人,立即就会发现自己的胸部已经变形,手臂已经压断.在各种突发伤害发生的时候,一切都是混乱不堪的,身边也没有任何自救工具.在灾难事故中死亡的人,立即死亡者不到1/3,而大部分的死亡者都属于"丧失生命机会"的人.由此可见,我们不能期望在未来的生活中不遇到突发事故,但我们却可以在灾难发生时设法避免"丧失生命机会".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死亡原因的排行表上,突发性的灾难死亡,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五名冲刺。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指出,长期以来,人们对在家中、路上或工作场所可能遇到危险的认识不足以形成公众舆论。 但是,漠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就要使我们付出痛苦的代价。损失无法估量,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如何在突发性灾难来临之际,尽量使自己活下来,重要的是谁能在突然灾害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谁就可能重持生命圣券。 首先要保持理智的清醒。许多劫后余生的人回忆说:“危机发生的最初几秒钟,人  相似文献   

3.
怎样逃生     
在人类死亡原因的排行表上,地震、飞机爆炸、车船翻沉等突发性灾难死亡,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五名冲刺。 如何在突发性灾难来临之际,尽量使自己活下来呢?重要的是,能在突然灾害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第一,要保持理智。许多劫后余生的人回忆说:“危机发生的最初几秒,人们只会随别人行动,而不能冷静地思考。能大难不死的人,首先要有几秒钟的时间,对危险的性质和对付方法作出正确的判断。”比如球场骚乱,人们毫无目的地随人群奔跑,而这种逃生举动,往往是挤死人的重要原因。正确的方法是尽快逃离人群,若已被卷入人群之中,应双手…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漫长的岁月中,突发性的火灾时有发生,它给人类带来的死伤和经济损失是惨重的,近几年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呈上升的趋势。 那么面对灾难中的人类,如何在突发性火灾来临之际,尽量使自己活下来呢?有关专家分析认为:最重要的是能在突然性火灾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具体是: 第一,要保持理智。许多死里逃生的人回忆说:“危机发生的最初几分钟,人们只会随别人行动而行动,无法冷静地思考,而能大难不死的人.首先有几秒钟的思考时间,对危险性质和应付的方法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如球场、影剧院人多的场合发生火灾,人们毫无目的地随…  相似文献   

5.
国威  过河 《安防科技》2013,(7):21-23
溺水,俗称淹溺,是指在游泳时或者失足落水时发生的严重意外伤害,溺水的进程很快,一般4-5分钟或6-7分钟就可因呼吸心跳停止而导致死亡。很多人在夏日喜欢在江、河、水塘内游泳,很容易发生溺水。  相似文献   

6.
据统计,全世界每3分钟就有1人死于工伤事故或职业病,每1秒钟内至少有4人在工作中受伤。劳动者痛失生命和健康的严酷现实引发人们对工伤赔偿的特别关注。工伤赔偿是对负工伤的劳动者进行事后赔偿的制度。即:由用人单位负责对在工作中负伤、生病、致残、死亡的劳动者进行必要的治疗,或者支付给劳动者及其家属一定数额的抚恤金。  相似文献   

7.
硫化氢中毒 1950年 11月21日凌 晨,墨西哥 一个叫做波 查·里加的 小城镇,人 们还沉浸在 香甜的睡梦 之中,谁也 没有想到, 一场严重的 灾难已经降 临到他们的 头上,就在 小镇附近不 远的地方, 一家化工厂 发生了硫化 氢泄漏事故,一股带着臭鸡蛋味的气体,迅速地向四周扩散,向熟睡的人们袭来,不久,许多人都出现了相同的病症:咳嗽、喉部发痒、胸部憋闷、全身无力、头痛、嗅觉失灵,还有人发生了肺水肿。这起事故,使得320多人被送进医院抢救,22人死亡。 众所周知,硫化氢气体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它还具有这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美国每天有数以千计的事故发生,人的疏忽、设备的故障、补给的中断、环境的变化引发大量事故。事故调查确定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利用事故调查所得到的信息,可以预防类似的和更大的灾难发生。事故调查的目的是预防,不是为了追究责任。事故是指导致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几乎不需要治疗的人员伤害属轻微事故;导致人员死亡或全部、部分能力的永久性、临时性丧失则为严重事故。同样。财产损失也分为轻微的和严重的。不管事故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程度如何,所有的事故都要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9.
唐锡鹏 《安全》2007,28(6):56-59
1 引言   我们国家已经把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和事故灾难四大类.钢铁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通常都是以企业个体为特征存在的,也就存在着这几类不同的突发灾难性事故.据全国大钢安全协作会统计,2004年1月~10月37家成员单位共发生伤亡事故1192起,其中:死亡55起、重伤69起、轻伤1068起;伤亡事故人数1236人,其中:死亡126人、轻伤1120人[1].……  相似文献   

10.
地震是指地球表面发生快速震动的一种现象。地震突发性强,波及范围大,极具破坏性。地震的发生常导致桥梁断落、房屋坍塌、水坝开裂,严重的更会造成人员伤亡。地震还会致使一些次生灾害的发生,如滑坡、泥石流等。地震目前还是人类尚无法避免或控制的自然灾害,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能使伤害降到最低。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们应该沉着冷静,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相似文献   

11.
鞍钢"二二〇"喷爆重大事故已经发生了两周,事故造成了13人死亡、17人受伤(6人重伤)。截止记者发稿前,事故详情仍在进一步调查之中。与此同时,铸造业相关人士都在翘首等待最终的调查结果。一位重机企业铸造车间的老工人心情沉重地向记者说:"这个灾难,不仅是鞍钢工人的灾难,  相似文献   

12.
<正>现状国际劳工组织估计,全球每15秒钟就有1名工人死于职业事故或职业病,每15秒钟就有160名工人发生职业事故,每年有234万工人因工死亡(其中202万人死于职业病,32.1万人死于职业事故),每天约6 300名工人死于职业事故和职业病,其中工作相关疾病导致的死亡约有5 500例,并且这些数  相似文献   

13.
正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数据显示,每15秒钟,全球就有151名工人遭受职业事故;每年有32.1万人因职业事故死亡。虽各地早已实施安全法规,但职业伤亡仍然是棘手的全球性问题。非致命伤害也会对员工健康产生毁灭性影响。于雇主而言,最苦恼的就是员工因职业事故伤害,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导致经济损失。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基金会(CDC Foundation)的研究,仅美国一个国家,企业每年因职业伤病支出2.2亿美元。令人欣喜的是,物联网领域的技术发展迅速,互联工人也越来越多。在可穿戴设备、传感器等互联  相似文献   

14.
据统计,全世界每3分钟就有1人死于工伤事故或职业病,每1秒钟内至少有4人在工作中受伤.劳动者痛失生命和健康的严酷现实引发人们对工伤赔偿的特别关注.工伤赔偿是对负工伤的劳动者进行事后赔偿的制度.即:由用人单位负责对在工作中负伤、生病、致残、死亡的劳动者进行必要的治疗,或者支付给劳动者及其家属一定数额的抚恤金.工伤赔偿的特征是无过错原则和定额赔偿(赔偿支付的内容依据法律定型化).通过提高工伤的赔偿标准来遏制恶性安全事故频发势头也是立法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15.
鞍钢“二二O”喷爆重大事故已经发生了两周,事故造成了13人死亡、17人受伤(6人重伤)。截止记者发稿前,事故详情仍在进一步调查之中。与此同时,铸造业相关人士都在翘首等待最终的调查结果。一位重机企业铸造车间的老工人心情沉重地向记者说:“这个灾难,不仅是鞍钢工人的灾难,  相似文献   

16.
沉着是金     
意外事件对人造成的伤害性死亡,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伤害导致即刻死亡,但更多的人只是处在伤势危及生命的状态,而无自救或他救条件而最终遭致死亡;或者是尚未遭受伤害,由于再次遭受严重伤害而致死亡.  相似文献   

17.
6月5日,四川成都一辆9路公交车因人为故意纵火发生燃烧,短短几分钟内,造成27人死亡、70余人受伤的特大事故,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都“6.5”公交车火灾事故发生后,全国各大城市纷纷绷紧了公交安全这根弦,采取了增加逃生锤、改造空调车窗等措施。然而,关键时刻,逃生锤怎么用?怎样从公交车内逃生?怎样打开车门……这些,显然不是简单地添加几只逃生锤,改造一下车窗就能解决的。  相似文献   

18.
灾难解密     
陆译 《劳动保护》2005,(8):72-74
在现代人眼中,飞机是一种最先进的交通工具,但是一旦发生危险,灾难就很难避免。有时候,一个很小的疏漏也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9.
一段时间,几起相继发生的灾难事故无法不让人心情沉重。2008年9月20日,黑龙江鹤岗市富华煤矿发生火灾事故,已有19名矿工遇难,12名矿工下落不明:同日,深圳市舞王俱乐部发生火灾,死亡44人。21日,河南登封市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37人遇难。  相似文献   

20.
陆译 《劳动保护》2004,(8):62-64
在一个万籁俱寂的星期六的凌晨,一场空前的核灾难降临到了这个世界。1986年4月26日,发生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这场核泄露事故,给前苏联的大部分地区带来了恐慌和痛苦。灾难发生后,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数为31人。但据西方国家的有关人士估计,在未来的10到20年间,还将会有几千人死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