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金秋时节,秋风送爽.但每到秋季,许多人就会感到身体不适,甚至有的人会出现口干舌燥、鼻咽燥涩、皮肤干枯、干咳少痰、烦躁不安等等,这就是祖国医学上所说的"秋燥症".如何克服"秋燥症",笔者介绍六种办法,读者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2.
安康 《安全与健康》2004,(21):55-55
一、宜早睡早起。仲秋之时天气已凉.风声劲疾,地气清肃.万物变色.人们宜早睡早起.使意志安逸宁静。肺气不受秋燥损害.就可保持肺的清肃功能。  相似文献   

3.
一、宜早睡早起.仲秋之时天气已凉,风声劲疾,地气清肃,万物变色,人们宜早睡早起,使意志安逸宁静.肺气不受秋燥损害,就可保持肺的清肃功能. 二、宜秋冻.秋天气候变化比较大,早晚气温相差悬殊.青壮年包括体质较好的老年人和小孩不可顿添厚衣,宜稍受寒冷,这样有利于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如抵抗能力较弱的老人和小孩,此时容易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应注意日常健康监督.  相似文献   

4.
唐生 《安全与健康》2009,(10):55-55
在很多人心里,秋天不冷不热,是个很惬意的季节。可俗话说“多事之秋”,其实秋天对于人体健康来说,是个值得警惕的疾病多发季节。尤其是秋燥症,它说病不是病,却又能让绝大多数人都“难逃罗网”、难受不已。  相似文献   

5.
在很多人心里,秋天不冷不热,是个很惬意的季节。可俗话说“多事之秋”,其实秋天对于人体健康来说,是个值得警惕的疾病多发季节。尤其是秋燥症,它说病不是病,却又能让绝大多数人都“难逃罗网”、难受不已。  相似文献   

6.
立秋后,尤其是进入中秋以后,天气多是“艳阳高照”,尽管气温并不高,但却让人感到燥热,许多人因此感冒咳嗽,老胃病也犯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秋燥症。  相似文献   

7.
<正>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此时人们往往有这种感觉:皮肤变得紧绷绷的,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燥而无光泽,头皮屑增多,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喉燥得冒火,大便干结,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专家介绍,"秋燥"是由于气候干燥造成的,处暑期间的"秋燥"属温燥,发展为病症多表现为咳嗽少痰、咽干不适、手脚心热等。此外,处暑期间某些疾病,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复发或加重。因此,处暑时节自我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预防"秋燥"。预防"秋燥"的最好方法便是增强身体素质。首先,要确保充足的睡眠及睡眠质量。睡眠可消除人体的疲劳,使人的大脑及肢体得到充分休息。睡眠还能使人体产生更多的抗原抗体,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其次,要加强晨练。  相似文献   

8.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30(3):48-48
一到春季 ,不少人会出现一种总是打呵欠、无精打采、昏沉欲睡的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被作“春困”。“春困”是安全生产的一个隐患 ,它能引起各种事故。如汽车司机出现“春困” ,在驾驶车辆时 ,就会因昏昏欲睡和头脑不清 ,造成判断失误而发生车祸 ;生产第一线的工人 ,如果出现“春困” ,再加上机器轰鸣声 ,会产生一种迷迷糊糊的感觉 ,其危险性会更大。克服“春困”现象的有效办法是坚持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 ,每天早晨起床后用冷水洗脸 ,然后做广播操 ,打打拳 ,跑跑步 ,或到野外散散步 ,呼吸些新鲜空气。因为野外空气中富含被称为“空气维生素”…  相似文献   

9.
入秋以后,空气干燥,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燥"。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宝宝身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秋燥病症。秋季大量上市的许多新鲜水果,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具有滋阴养肺、润燥生津之功效,是秋季养生保健的最佳辅助食品。  相似文献   

10.
连日来,射阳盐场紧紧围绕“安全夏展、国泰民安”的主题理念,深入开展秋季生产以防触电、防火灾、防设备伤害、防灾害性天时的“四防”知识教育,全力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秋季是盐场收盐的旺季,秋季生产是全年生产的重中之重,为此抓好安全十分必要,来不得半点马虎。为了把“四防”工作落到实处,该场一是强化宣传教育力度,通过班组会、广播会、板报、电视等多种形式宣传“四防”知识,同时及时编印《射盐小报》,使每位员工都能自觉投入学习之中。  相似文献   

11.
钱伟 《安全与健康》2006,(10):55-56
立秋后,尤其是进入中秋以后,天气多是"艳阳高照",尽管气温并不高,但却让人感到燥热,许多人因此感冒咳嗽,老胃病也犯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秋燥症.  相似文献   

12.
许萧 《安全与健康》2007,(11):55-55
入秋以后,空气干燥,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燥".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秋燥病症,可通过吃水果达到缓解的目的.但同是养肺水果功能也会有差异,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有所偏重.  相似文献   

13.
《江苏劳动保护》2010,(9):46-46
秋燥是中医术语,它虽然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但它所造成的嘴唇千裂、皮肤干燥、咽喉疼痛、便秘等却会对孩子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有时还会影响听课与学习。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的饮食随季节变化而不同。进入秋季,蔬果丰收,虾蟹肥美,加之素有秋季进补的习惯,不少人在各类美食面前都放松了警惕。但俗话说,病从口入。不正确的饮食习惯、饮食方式会让身体健康受损。秋季饮食调养应遵循“养阴防燥”的原则,饮食宜养阴,滋润多汁。  相似文献   

15.
从初秋到深秋,人们应该如何度过秋天?衣食起居等方面有哪些是需要多加关照和防范的地方?尤其对于那些体弱多病的人,医生的忠告是不能当作耳旁风的。秋季养生贵在巧中秋气候干燥,容易疲乏。此时应多吃新鲜少油食品。其次,应多吃含维生素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如胡萝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以养血润燥,提高抗秋燥、抗病能力。晚秋季节,心肌梗塞发病率明显增高。专家指出,秋冬季节之交为心肌梗塞的高峰期。高血压病人,秋冬之交血压往往要较夏季的血压增高20毫米汞柱左右,因此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循环的障碍。此时日常饮食中注意多摄入含蛋…  相似文献   

16.
舒服过秋天     
当下,每年一次的“秋燥”又开始侵扰我们的身体。尤其一过中秋这个气候转换的分界点,天气明显转凉,早晚温差大,人体的新陈代谢开始变得缓慢。就像植物经历了“夏长”要进入“秋收”,不过对于人来说,这可是收敛的“收”。阳气慢慢退回我们的体内,阴气逐渐增长。以下7件事帮你健康、安稳地度过这个秋天。清晨要喝一碗粥。脾胃功能减弱是夏秋交替之季一个典型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秋天,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讲究秋令衣食住行的卫生,有利于预防疾病,保障身体健康。 衣服方面:初秋,气温逐渐下降,宜穿素装薄衣。俗话说:“春捂秋冻”,适当地“冻冻”,可增强皮肤的耐寒力,中秋以后,气温降低,宜及时增添衣服,被褥,以免受冻,感冒,胃病复发。 饮食方面:首先宜润。秋季以后,降雨少,空气干燥,易引起咽干、鼻燥、肤涩等“燥症”,故应多饮开水、淡茶、菜汤以及牛奶等饮料,还应多吃些萝卜、番茄、豆腐、  相似文献   

18.
秦医 《劳动保护》2011,(12):100-100
进入冬春季节,一些作业人员的手足皮肤极易干裂,较重者疼痛难忍,严重者还会引起感染、化脓及引发其他方面的病症。这种手足于裂症在医学上称为“皲裂”,或称为“龟裂”,是冬季和初春季节一种常见皮肤病。  相似文献   

19.
“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商品名为氧哮素,本来是一种人用平喘药。猪吃了这种药会加速生长,瘦肉率明显提高。“瘦肉精”进入动物体内以后主要分布于肝脏。肌肉中含量较肝脏低很多,人吃了含有“瘦肉精”的猪肉会有心慌、肌肉震颤、头痛以及脸部潮红、呕吐、腹泻、心跳过速和神经紊乱等症状,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20.
谭肸 《劳动保护》2006,(12):87-87
经历过中毒事故的人,常常会心有余悸,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的“余悸”却演变成心身症或心身性反应。2004年10月,某市一家玻璃厂发生了二硫化碳泄漏事故,年轻女工小陈急性中毒,当时她四肢抽搐、剧烈呕吐、不省人事。急送医院抢救,2个月后小陈痊愈出院了。但回厂上班后,她一进车间闻到二硫化碳气味就呕吐,持续几个月无法工作,只好调离玻璃生产车间。像小陈这样,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员工遭受重大中毒事故后,事故的阴影积聚心头,久久不散,严重时还会出现一系列症状,临床医学称为“心身症或心身性反应。”俗话说,一朝被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