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疏散通道"是指建筑物的走道、楼梯、连廊等;"安全出口"是指符合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要求的疏散楼梯或直通室外的门.它们是建筑物内人员在发生火灾、爆炸等灾害事故时紧急疏散、安全逃离灾难现场的通道和出口,是名副其实的生命通道,其状况的畅通、完好、够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安全门又称太平门,当前的一些管理规定或规范中称安全出口、疏散出口,是公众聚集场所发生意外情况时,迅速疏散人群专用的。国家的有关安全法规对安全门在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都有明确的硬性规定。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设计不得施工,已建成的建筑物不得验收使用。  相似文献   

3.
《安全与健康》2023,(12):54-55
<正>酒吧员工在全是可燃物的房间里抽烟、疏散通道的紧急逃生门被锁死、面料城长期存在重大火灾隐患……这是国务院安委会综合检查组第十一组5月7日至11日在上海开展明查暗访时发现的问题。一个个触目惊心的隐患,暴露出上海一些地方安全出口管理薄弱、部分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职不到位等深层次问题。对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存在的安全隐患视而不见、见而不改,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安全出口将变成“危险出口”,逃生通道无异于“死亡通道”。  相似文献   

4.
建,即被检查的所有建筑物和构筑物.包括其使用性质、耐火等级(含装修情况)、防火间距、防火分隔、防爆泄压、消防车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自然排烟窗口、疏散指示标志、直升机平台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针对人员习惯心理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安全疏散的影响问题,提出一种综合考虑习惯心理和恐慌、从众心理影响下的人员出口选择计算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得人员在熟悉环境中产生习惯心理的原因,采用Pathfinder软件模拟某高校学生食堂的安全疏散情况,得到习惯心理及恐慌、从众心理综合影响下安全疏散时间、出口使用效率以及人员个体疏散时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目的导向”是人员在熟悉环境中形成习惯心理的主要因素;在人员聚集程度大的方位设计宽度较大的出口,以及在人员习惯的行进方向设计建筑物的主要出口,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紧急疏散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人员疏散时间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由于大量火灾事故的不断发生,火灾防范和安全疏散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为了探讨人员疏散规律,笔者应用排队论知识及结合“社会力”模型,并综合考虑到建筑结构特征、人员密度及个体的作用和差异,建立了人员疏散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确定人员疏散时间,结合实例阐述了出口宽度等建筑结构特征、人员密度与疏散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模型得到的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通过对人员疏散规律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优化建筑物的内部结构,特别是门宽,疏散通道的个数,从而加快紧急情况时的疏散速度,减少人员的伤亡;还可以帮助人们设计出正确的管理措施,保证大规模的群众集会时的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以办公楼火灾事故为场景,着重对人员疏散运动时间进行优化,主要考虑缩短应急疏散过程中的人员反应时间及疏散运动时间,通过选择图论理论对疏散最短路径进行优选,对壅滞时间的优化则选用排队论理论,提出了防止人群排队壅滞的安全判据,构建了一个基于图论与排队论的疏散优化模型。以某办公楼建筑为例进行疏散模拟,研究了其在火灾场景下的出口宽度,疏散通道长度,分支入口数、宽度以及人员移动速度等对疏散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立的基于图论与排队论的疏散模型,对于合理设计疏散路线和优化建筑物的出口和通道结构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频频发生,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例如1993年的唐山市林西百货大楼火灾,72人死亡;深圳市致丽玩具厂火灾,84人死亡;1994年辽宁阜新市艺苑歌舞厅火灾,233人死亡;2002年北京市“蓝极速“网吧火灾,25人死亡……。其中,不正确的逃逸也是造成人员大量死亡的主因之一。因此,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疏散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一、消防安全疏散设施及其隐患消防安全疏散设施是建筑物安全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如室内外走道、疏散楼梯、电梯等;二是安全出口,如疏散…  相似文献   

9.
1.商场超市:安全出口不得当做库房 北京市商务出台的规范规定,商场、超市疏散通道的面积与购物车的数量应保证100平方米不超过10辆的比例,不得在安全出口两侧1米范围内没置人体模特、广告牌等,或将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变相当做库房.  相似文献   

10.
建筑物发生火灾以后,是否会造成人员伤亡主要看人员能否成功地疏散出危险区域。笔者主要讨论了一种常见的建筑物结构形式:L型房间结构单元。根据其不同阶段的疏散特点,提出了“距离控制疏散”和“瓶颈控制疏散”阶段人员疏散的不同方式。在“距离控制疏散”阶段,应用网格分析方法来研究人员疏散规律;在“瓶颈控制疏散”阶段,采用了群集疏散理论建立了人员疏散模型。应用建立的疏散模型及经验公式对特定建筑物人员疏散进行了模拟,其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模拟的结果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实际疏散情况。该研究成果对指导建筑物的疏散设计和建筑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杨志勇  陈伟红  崔晓虎 《安全》2007,28(5):17-20
服装厂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是重点防火单位.本文实地调查了香河雅洁制衣总厂的基础消防设施、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疏散标志和消防疏散设施的运行状况,针对该厂在消防管理和消防培训等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1、人员密集场所在营业、生产、工作期间或集体住宿的老人、幼儿、住院患者、学生、员工休息时间将疏散通道、疏散楼梯或安全出口锁闭、封堵或占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不畅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灯被遮挡、覆盖的,应该当场改正。当场不能改正的,限期改正。  相似文献   

13.
出口条件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及其分析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宋卫国  于彦飞  陈涛 《火灾科学》2003,12(2):100-104
采用社会力模型对紧急情况下(如火灾发生时)的人员疏散现象进行了模拟,重现了实际疏散中出现的典型现象,着重研究了出口宽度、出口厚度等建筑结构特征以及期望速度等人群特征与疏散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上述建筑结构特征对疏散时间的影响存在一个渐近关系;随着人群期望速度的变化,疏散时间存在一个最佳值。这些结果可望指导建筑物的疏散设计和建筑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14.
地铁站的应急疏散能力是地下铁道安全运营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对于维持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利用BP神经网络计算方法和MATLAB软件,选取可能影响地铁站疏散能力的相关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应急疏散指标体系,并以北京北三环区域周边地铁站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北京市地铁站应急疏散能力进行了仿真评估,提出了增加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等数量,以提高地铁站应急疏散能力等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充分保障大规模人群疏散安全目标的实现,进行Revit二次开发,构建建筑物节点状态数据智能提取系统,自动生成建筑物节点初始状态数据库,利用自适应蚁群算法,以全体待疏散人群完成安全疏散时间最短为优化目标,开发人群应急疏散路径优化及智能诱导模型。通过对有无疏散诱导情况下某医院火灾中人员完成疏散所需时间及各出口人员滞留情况的对比,结果表明,基于Revit的数据智能提取系统,改善了医院火灾人员疏散路径优化算法初始状态和边界条件的处理方案,显著提高了疏散优化算法的运行效率,在保障医患人员安全疏散的同时,有效避免了从众现象造成的个别出口拥堵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为客观评估复杂多层建筑物的人员疏散效率,以一个3层地铁站为例,用City Flow流微观人员疏散模型模拟不同疏散场景,量化分析人员分布情况、电梯操作方式、人员寻路行为3方面的场景设置变数对疏散结果的影响,提出楼层疏散效率概念,探讨多楼层建筑结构人员疏散过程中如何摆脱疏散场景设置的变数,客观评价建筑结构自身的疏散效率。结果表明:增加手扶电梯E3使疏散时间减少9.8%,让大多数人选择楼梯S2可减少16.9%的疏散时间;距离安全出口越远的区域受疏散场景调整的影响越大,整体疏散效率的提高取决于所有疏散通道之间的相互平衡和配合;楼层疏散效率能反映各楼层自身属性,是客观有效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广东视窗     
深圳:光明区开展联合排查执法行动保全区安全形势稳定2月26日,光明区应急管理局组织开展了元宵节“夜查”及烟花爆竹“打非”联合排查执法行动。检查组重点检查了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控制室值班、巡查人员是否在岗在位,消防安全制度是否落实,每日巡查记录是否完整,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灯、灭火器配置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制定节日期间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员工是否具备消防安全“四个能力”;“三小场所”是否违规住人、是否存在电动车违规充电、是否违规使用明火做饭等。  相似文献   

18.
为精确计算隧道人员疏散时间并为疏散通道合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综合人员疏散距离、运动速度、隧道宽度、出口流量以及交通量等参数对人员疏散时间的影响,提出一种新型公路隧道人员疏散时间计算经验模型,全面考虑出口处发生交通堵塞的临界条件、堵塞开始时间及堵塞持续时间;基于该模型,以某水下隧道为例,分析隧道设置不同横向/竖向疏散通道时,隧道人员荷载密度、人员运动速度对人员疏散时间和出口堵塞状况的影响,提出横/竖向通道等效设置间距基本关系。结果表明:在隧道横/竖向通道不同疏散方式下,人员疏散时间受行走速度影响程度不同,而与人员荷载密度关系极大;同等条件下隧道横通道疏散能力明显大于竖向疏散通道。  相似文献   

19.
沙军 《安防科技》2004,(9):40-40
在建筑的安全疏散设计方面主要根据建筑物的类别、使用性质、耐火等级、人员数量而确定。高层民用建筑由于人员密集、垂直疏散距离长、功能复杂,发生火灾时。烟、火蔓延速度快等原因更应当认真考虑。除了按照规范计算疏散走道、楼梯宽度、疏散距离、安全出口数量外根据本人工作实践还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一到公共场所,首先要留意安全出口位置,方便及时逃生;在家里要注意排查消防隐患,如楼梯疏散通道不能有杂物,家里用电不能多接插板不乱拉电线,要做到‘三查三清四关’……”2月22日是中小学的开学日,天河区昌乐小学近千名师生正在认真聆听“开学安全教育第一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