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渤海某油田硫化氢治理措施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渤海某油田上下游流程中存在的硫化氢问题,分析了硫化氢成因,展示了对上下游硫化氢治理采取的不同治理措施及效果。具体措施为:在上游.通过在注水井中加注生物抑菌剂,刺激地层中的NRB生长,与SRB争夺营养源,抑制SRB的繁殖.从而降低实验区块的硫化氢含量;下游处理厂在原油沉降罐、调储罐、气浮选罐各排气口设置活性炭脱硫塔,对尾气充分脱硫后再外排.使厂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针对渤海S油田原油处理厂污水处理系统排空气体硫化氢含量较高的情况,经过脱硫方法比选,确定采用活性炭精脱硫剂干法脱硫工艺。介绍了脱硫工艺设计、脱硫工艺流程,通过计算说明了工艺设计的依据。脱硫工艺投用后,调储罐脱硫塔和气浮选罐脱硫塔脱硫效率达100%,厂区周围空气中硫化氢含量为未检出,低于0.01 mg/m~3,达到GB 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3.
对陇东油田某联合站通过现场调研测试和数值模拟,结合高斯烟羽扩散模型,重点分析了场站内的油气扩散机理。结果表明,要注意VOCs在储罐后方背风侧的叠加,易引发油气聚集;同时,由于重力和涡流的作用,VOCs扩散呈现整体向下趋势,上风向的建筑和防火堤对VOCs扩散进行阻碍,而在罐间、三相分离区和防火堤之间VOCs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容易引起火灾爆炸。通过VOCs扩散模拟研究得出该站点需要加强密闭管理,原油储罐逸散的VOCs存在安全风险,需要采用油气集成回收系统进行收集处理。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一种针对油田采油系统由于井筒原生和地面集输系统次生造成硫化氢污染的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形成了集输系统次生硫化氢外源微生物抑制硫酸盐还原菌技术,实现对次生硫化氢的生物抑制。该技术能使油井硫化氢降至5mg/m3,集输系统次生硫化氢降至25mg/m3以下,改善了原油集输系统作业场所工作环境,消除了硫化氢气体对人体危害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5.
针对镇X区原油开发过程中硫化氢浓度较高的现状,通过室内实验,研发出硫化氢抑制剂LY-05。分析了LY-05的主剂、助剂的主要成分及性能,测定了其脱硫率、杀菌性能、与其他助剂的配伍性。实验表明:当LY-05的投加浓度≥800 mg/L时,脱硫率90%,杀菌率为100%,该硫化氢抑制剂与清蜡剂、破乳剂、杀菌剂、阻垢剂、缓蚀剂等助剂配伍性良好,不影响其他助剂的性能。在镇X区5口油井现场应用表明:该硫化氢抑制剂具有较好的硫化氢治理效果,投加后油井硫化氢浓度全部降至10 mg/m~3以下,脱硫率≥96.0%。  相似文献   

6.
针对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车89井区高含硫的问题,分别对硫化氢成因、转化机理及除硫方式进行研究,开展了化学除硫工艺技术、负压闪蒸除硫工艺技术以及催化曝气除硫工艺技术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负压闪蒸除硫工艺、催化曝气除硫工艺及化学除硫工艺(HCS-4除硫剂加药浓度约1×104 mg/L、作用80s)处理后,可将车89井区原油中硫化氢浓度降至安全阈限值15mg/m3以下。  相似文献   

7.
采用湿法除尘技术,对油田联合站、接转站使用的燃油加热炉吹灰时产生的烟尘,进行过滤、吸附、除尘。对9个联合站的加热炉进行监测,采用此技术后,烟尘浓度从1 000mg/m3以上降至200mg/m3以下。处理后的烟尘排放浓度达到GB 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Ⅱ时段排放标准要求,减轻了加热炉吹灰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动态配气法配置硫化氢恶臭气体,筛选出一种价廉易得、吸收氧化效果好的吸收液,考察了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漂白粉投加量、进气浓度、进气流量、温度、吸收时间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室温25℃、0~5391mg/m3硫化氢浓度范围、3h吸收时间的条件下,漂白粉对硫化氢去除率在92%以上。此法能在较长时间、较大浓度范围内保持较好的去除效果,适于工业化放大。  相似文献   

9.
长庆油田部分油井硫化氢浓度超过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要求的10 mg/m^3,存在安全环保隐患,因此开展了油溶性脱硫剂研究.优选了有机醇胺脱硫主剂、互溶剂、表面活性剂;研究了反应速率、反应温度;实验了管道混合器脱硫剂加注工艺.通过研究形成了油溶性脱硫剂配方:脱硫剂S1加量为1.2倍硫化氢物质的量浓度,互溶剂W3加量为13%~15%S1,表面活性剂Q2加量为0.4%~0.6% S1,该脱硫剂在长庆油田8口油井开展了原油脱硫现场实验,治理后硫化氢浓度均降为0.  相似文献   

10.
研制一种新型含油污泥处理剂——维生素D“协同”羟基磷酸钙诱导植物和动物纤维处理剂处理含油污泥.实验室评价及对某油田联合站原油储罐中含油污泥处理试验表明,该处理剂处理效果良好,堆放10 d后,能将污泥中96%以上的原油分解.  相似文献   

11.
The aim of this field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concentrations and emissions of ammonia and hydrogen sulfide in different types of pig buildings in Korea to allow objective comparison between pig housing types in Korea and other countries. Concentrations of ammonia and hydrogen sulfide in the pig buildings averaged 7.5ppm and 286.5ppb and ranged from 0.8 to 21.4ppm and from 45.8 to 1235ppb, respectively. The mean emissions of ammonia and hydrogen sulfide per pig (normalized to 75kg liveweight) and area (m2) from pig buildings were 250.2 and 37.8mg/h/pig and 336.3 and 50.9mg/h/m2, respectively. Ammonia and hydrogen sulfide concentrations and emissions were higher in the pig buildings managed with deep-pit manure systems with slats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an in other housing types.  相似文献   

12.
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炼厂浮选池出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设计的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炼厂浮选池出水,在每天进水容积负荷1.0 kg COD/m3,进水COD浓度600 mg/L,MLSS为900~5500 mg/L的条件下,无论活性污泥表现正常还是膨胀,过滤出水中COD均稳定地小于90 mg/L,处理效果好于目前炼油厂的合建式曝气池(容积负荷为0.5 kg COD/m3左右,出水COD100 mg/L左右)。试验运行期间,膜通量最高可达到42 L/m2·h。该工艺的技术关键是采用特殊流态来降低膜堵塞的膜生物反应器和优良质量的膜。  相似文献   

13.
低温捕集/热解吸气相色谱法分析废气中挥发性硫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低温捕集/热解吸/火焰光度检测填充柱气相色谱法可分析废气中挥发性硫化物。标准气浓度为2.80g/L~38.10g/L时,硫化氢、甲硫醇、乙硫醇、甲硫醚和二甲二硫的平均回收率及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2.1%~106.8%及0.5%~6.0%,采样体积为1.0L时,上述挥发性硫化物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8ng/L~0.65ng/L。该分析测定了炼油厂某些污染源和催化燃烧脱硫中试装置废气中挥发性硫化物组成,验证了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炼厂柴油碱渣废水中含有成分复杂的酚及硫化物,因而其浓度较高。大港石化公司运用高浓度废水处理技术进行生物前期处理,其装置试运及柴油碱渣标定应用表明该技术先进。在生物处理过程中,工艺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各项技术指标都达到或超过设计目标。其中,CODCr由处理前的34744mg/L降低到370mg/L,氨氮控制在50mg/L以下。高浓度废水处理技术流程简单,对周边环境无污染。  相似文献   

15.
稠油联合站污水辐流式沉降罐存在着技术问题,作者对沉降罐实施以下技术改造措施:油水隔板由2m延长到3m,油水分离室有效沉降容积由127m3扩大到190m3,油水分离沉降时间由2h延长到3.02h,增设水力集砂、冲砂、洗砂装置等。使罐的出口水含油率由改造前的1365mg/L降到改造后的245mg/L,并且有可能将罐内沉积的油砂及时收集,同时即刻排入罐外的洗砂池内。凡经洗砂池清洗过的油砂含油量均低于0.1%。罐内清砂周期也因此由6个月延长到24个月,大大降低了油、气、砂对清砂工人的危害,同时也改善了稠油油区的环境,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硫化物脱臭技术的现状,论述了生物脱臭技术及活性炭吸附技术的研究和进展。针对炼厂恶臭污染日益突出的特点,应用泥炭生物填料塔及活性炭吸附技术,对50μL/L以下的H2S脱除工艺进行了研究。生物脱臭法采用经过驯化后的泥炭生物填料塔,H2S脱除率可接近100%,负荷达到85gH2S-S/(m3干填料·h)以上;活性炭吸附法采用日本的两种活性炭(IVP和Centaur),吸附容量分别达到170g/L和80g/L以上。上述工艺均可应用于炼厂中低浓度硫化物恶臭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机场周边大气中非甲烷烃的污染情况,于2011年4月21日起连续5天对某机场起降点附近2个采样点以及对照点农田区的大气中NMHCs进行测定.结果表明,NMHCs的含量为飞机开始滑行点(3.22mg/m3)>降落点(2.92mg/m3)>农田区(2.91 mg/m3),均超出以色列的标准(2.0mg/m3).非甲烷总烃在一天中下午16点达到最小值.飞机的起降对周边大气NMHCs排放有一定的影响.而对照点农田排放可能是当地NMHCs排放的重要来源. 3个采样点中,排放的碳氢化合物以非甲烷烃为主,占总烃的63.4%.NMHCs和总烃的线性关系良好,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得到了研究区总烃和非甲烷烃的换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