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水平不断被推向新的深度。本文将根据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自身的特点,综合论述此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应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存在的环境问题分析,结合《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提出该类型环境评价的方法,对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首要环节,自(86)国环字第00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颁布后,开始在全国的评价工作中普遍实行。到1988年,我区所有建设项目的评价工作都能报批评价大纲,使这项工作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走上了轨道。两年多来,在评价单位和各级环保部门的努力下,评价大纲的编制水平逐渐提高,开始显示了在评价工作中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国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规定和指南,致使各单位所编写的评价大纲无论内容上,深度上,格式上都有很大差异,这就不可避免地给管理工作带来困难,也影响了评价工作质量的提高。为此,笔者通过工作实践对我区评价大纲编制存在的问题,和如何编制评价大纲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7.
8.
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方法体系和管理机制在逐渐完善并得以发展。文章简要阐述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现有评价基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特点及其在建设项目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预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论述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内涵以及建设项目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的必要性,探讨了环境风险评价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并举出工程实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0.
综合性医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性医院的医疗废水要分一般废水和特殊废水,在坚持全过程控制原则、减量化原则、就地处理等原则的同时,根据需要进行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按要求将医疗垃圾分类、包装、存放、处理;对水处理污泥应按危险废物进行处理。建设项目的水环境影响评价应进行详细的预测评价、一般专项评价或一般性分析;在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医疗废物焚烧应作为评价重点,做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相似文献
11.
Large-scale public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have featured in China’s modernization course since the early 1980s.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of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public attention focused o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 of high-profile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we have seen a shift in public concern toward the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effects of such projects, and today governments are required to provide valid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s prior to allowing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The official requirement for the monitoring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has led to an increased
number of debates in recent years regard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s (EIAs) and Governmental
Environmental Audits (GEAs) as environmental safeguards in instances of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Although EIA and GEA are
conducted by different institutions and have different goals and enforcement potential, these two practices can be closely
related in terms of methodology. This article cit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as an instance in which
EIA and GEA offer complementary approaches to environmental impact management. This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GEA approach
can serve as an effective follow-up to the EIA and establishes that the EIA lays a base for conducting future GEAs. The relationship
that emerges through a study of the Railway’s construction calls for more deliberat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and cooperation
if the two practices are to be used in concert to optimal effect.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作为预防和控制环境影响、创新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制度,实施以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出现了工作边界和内容范围交叉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环境污染焦虑引发社会风险事件的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导致两者的\"天然联系\"愈发紧密,工作存在模糊地带的问题愈发凸显,致使建设项目行政审批繁复、执行力差。在梳理环评、稳评的发展历程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环评和稳评的法律地位、适用范围、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实施主体和程序上的异同,剖析了两者在制度设计和内容衔接方面的关系,并从理清工作边界职责、环境社会风险评估结果共享、强化稳评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环评和稳评政策衔接的建议,为政府有效实施建设项目环境、社会监管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环境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我国的环境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结合采掘行业的特点,分别从法律层面、设计层面和环境影响评价层面等三个方向进行分析,结合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力求从不同的角度完善相关制度和技术要求。从而使采掘行业的环境管理能全面涵盖采掘行业开发过程,最大程度地减少采掘行业开发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完善采掘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我国采掘行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及环境影响评价法制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黑河机场路建设为例,分析、评价了公路建设在施工期和运行期造成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壤和农业生产破坏、湿地功能受损等生态环境影响,提出了防治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彭立颖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2)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重要手段,将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进一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对策,以确保实现西部大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耿世刚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1):60-62
最近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使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法制化的轨道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就原《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与新条例作出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8.
生态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通过对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理论、方法的探讨,开发出了针对生态市建设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框架,并以淮南市为例,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分析了淮南生态市建设SEIA的主要内容:土地利用规划、产业政策结构调整以及各项战略的环境影响评价,为生态市建设SEIA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应着力回归环评本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环评倍受关注,主要因为其作为环保部门的最大权力,不仅没有起到预防污染发生的作用,反而成了一些不正当利益输送的通道。本文从回顾环评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剖析环保部门、建设单位或规划编制机关、环评机构在环评中的相互关系入手,试图回答“作为环保部门最大权力为什么预防不住环境污染”的问题。研究认为,应以促进环评回归其本质作为环评制度改革的目标,按“环评脱钩→环评审批→环境违法严惩→维护公众环境权益”优先顺序,全面推进环评制度改革;环评脱钩是环评制度改革的切入点或起点;环评制度改革须抓住“如何防止环评及干预环评的任性权力”这一关键点,即环评制度改革的“牛鼻子”应是环评审批;以信息公开、社会监督确保事中有效监督,确保公众环境权益、强化污染者的损害担责,倒逼环评回归其本质;以法治和社会监督防止环评及干预环评的权力任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