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工艺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事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OSHA对事故调查基本要素的规定、事故调查程序和事故调查方法,另外,通过事故归因理论及事故原因的分析,旨在采用科学调查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事故原因,制定和落实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吸取事故教训。实现生产企业的本质安全。  相似文献   

2.
学习归因是当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主要从归因理论的内涵着手,对近十年来国内外有关学习归因的分类及研究方法等基础性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并从倾向性研究、差异性研究、相互关系研究及培养干预研究等层面对学习归因的应用性研究加以阐述,并提出未来学习归因研究的趋势: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研究对象年龄阶段均衡化、相关变量进行综合考量、建立一套完善的培养干预方案、根据不同的学业阶段的评价特点拓展学习归因的研究领域及进一步考察学习归因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3.
事故致因理论简介(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事故致因理论是安全原理的主要内容之一,用于揭于事故的成因、过程与结果,所以有时又叫事故机理或事故模型.  相似文献   

4.
在偶电层理论的基础上,对加油站静电起电原因和静电事故机理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以静电事故发生条件为基础,提出了有效控制加油站静电事故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廖琴  李勇  陶燕 《环境科学》2024,45(7):3893-3902
为评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甘肃省PM2.5相关健康影响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应用最新的全球暴露死亡模型(GEMM)估算了2013~2020年甘肃省归因于PM2.5的健康负担,并通过因素分解法进一步探讨了PM2.5归因死亡长期变化的主要原因. 结果表明,2013~2020年,甘肃省人口加权PM2.5浓度下降了34.57%,暴露于PM2.5年均浓度超过35 μg·m-3的人口比例从72.89%大幅下降至11.61%. 研究期间,甘肃省PM2.5归因死亡人数从12 826(95%CI:7 840~17 408)人下降至9 814(95%CI:6 407~13 036)人,下降了23.48%;其中,缺血性心脏病的归因死亡人数有所增加(12.11%),而中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和下呼吸道感染的归因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60岁及以上人群的归因死亡人数占80%以上;中东部地区的PM2.5归因死亡人数显著高于河西地区,且大部分地区呈下降趋势;人口规模、年龄结构、基线死亡率和PM2.5浓度在归因死亡人数变化中的贡献分别为-1.26%、16.16%、 -9.84%和-28.55%,人口老龄化和PM2.5浓度降低是PM2.5归因死亡增加和减少的主要因素. 甘肃省积极的清洁空气政策减轻了PM2.5污染造成的健康负担,但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趋势下,未来需要大幅降低PM2.5浓度才能避免更多的归因死亡.  相似文献   

6.
随着系统复杂程度和耦合程度的提高,基于还原论思想的因果失效律不足以解释复杂系统安全事故的致因,因此必须采用基于复杂性科学和系统科学的事故分析方法.本文在评述现有的事故致因理论及模型后,给出了复杂系统安全事故的五类致因因素及其因素间的关联关系,并构建了基于致因因子风险状态的风险熵函数,分析了风险熵的涌现过程,同时在构建复杂系统事故致因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形式化地描述了风险熵在事故致因网络上的动力学传播过程.该研究结果可为复杂系统安全事故分析及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安全生产事故理论研究中的"海恩法则"告诉我们: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和1000起事故隐患.国际石油石化行业通行的HSE管理体系,就是以控制和消除事故隐患为目的,以不间断的风险分析和评估活动为核心,保证事故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飞行事故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组合预测模型.该模型分别采用时间序列、BP神经网络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飞行事故率进行预测,通过对待测年份之前的飞行事故的预测误差分析,计算出相应的基本信任分配函数,并借助D-S证据理论对三种预测模型进行融合,将融合结果作为飞行事故率预测模型的权重,从而得出待测年份的飞行事故预测结果.以美国空军A类飞行事故数据对该组合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飞行事故率,且模型精度优于任何单一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9.
区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特性和危机管理理论,借鉴发达国家面向地区的政府、企业、社区的多元化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体系,针对我国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把社区纳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并从加强社区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等方面的危机管理建设、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公共参与有效性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US NAS健康风险评价理论,构建包括危害鉴别、剂量效应评价、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4部分内容的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健康风险评价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充分考虑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污染物对于人体健康“短时间、高剂量”的暴露特点,提出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污染物应急参考浓度的计算方法,以健康危害商值定性描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健康风险,并通过统计推断健康危害商值的概率分布定量描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健康风险,并实现风险分级.以松花江硝基苯水污染事故为例,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风险评价技术进行验证,计算获取的以保护成人和儿童的应急参考浓度分别为0.175,0.05mg/L,污染事故的健康风险值分别为29%和62%,分别隶属于中级和高级风险水平.实例表明应急健康风险评价技术体系能够有效表征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健康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旅游安全评价研究已经成为旅游安全研究的重要领域。为了解和掌握我国旅游安全评价研究的进展,从相关理论基础、评价对象、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系数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旅游安全评价总体发展迅速并逐年向好,初步形成了以事故致因为导向的理论框架,评价对象主要集中在旅游地系统和旅游生态方面,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初见成效,主观权重研究较多、客观权重研究少,评价方法研究简单应用多、改进创新少。最后,根据文献分析结果和我国旅游安全评价发展趋势,结合旅游科学和安全科学知识对旅游安全评价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事故因果连锁论的原理,从人、车、道路环境、管理这四个方面,建立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致因模型,对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因素进行了探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为探究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规律和提高高速公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交通事故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The paper describes a model f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resource efficiency parameters to be used in evaluation of options for improvement of product systems in a life cycle and system perspective. Four main preventive strategies for product system improvements are described and discussed in the paper. (1) Reformulating user needs and requirements to the system; (2) improvement of product system performance; (3) substitution of the whole product systems or system components on different levels; (4) optimization within and between system units and components. These main strategies are discussed with respect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 system (the domain theory), and with respect to efficiency in general. It is concluded that at present, it is not possible to make any definite rank of priorities between the different strategies, but that this should be evaluated when more systematic studies of cases are available.  相似文献   

14.
唐会  贾元华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7,14(2):101-104,116
针对石太客运专线自身的特点,借鉴国外高速铁路安全运行的经验,运用系统工程相关理论,阐述了石太客运专线安全保障体系的安全因素和基本框架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次声监测数据处理技术是我国履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必备技术之一。重点介绍逐次多通道互相关(PMCC)算法原理、处理流程以及与之相关的数据处理系统,并利用典型次声事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PMCC在处理次声监测数据方面具有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生态学理论对海岛土地及土地系统生态功能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并探讨了海岛土地系统生态设计的依据、原则和模式.设计中强调以土地系统生态保护性功能为主体,以海岛土地系统高层次调合发展作为海岛建设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7.
I/M制度作为一个系统存在着脆性源,如果该制度在运行过程中控制不好脆性源,则其有效实施将受到影响。利用系统脆性理论对该制度进行分析研究找出L/M制度系统的脆性源以及解决措施是其分析研究的目的。在系统子因子中从业人员素质、仪器设备是最大的脆性源,但是其均被维修企业和检测企业所包含。综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其在维修企业的脆性度比在检测企业的脆性度大,所以维修企业是该制度最重要的脆性源。用系统脆性理论分析方法分析I/M制度的脆性是一种科学、有效和实用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保障更好的运行I/M制度以有效的控制在用车的排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借助协调度理论,运用熵值法、回归分析法、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构建福建省ERE系统协调发展评价体系,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和模型,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对福建省14年来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现状进行定量衡量并探讨系统间的发展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年-2013年经济、环境子系统发展迅速,发展水平高,资源子系统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环境子系统,呈现不稳定的波动增长态势;②福建省ERE系统协调度发展是一个内部子系统协同交互、螺旋升降的自组织动态演化过程;③资源系统对经济系统的响应和反馈非常明显,资源掣肘成为制约福建省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提高资源系统发展水平,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是今后福建省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佛山市生活垃圾的灰色预测与构成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定量分析了影响佛山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主要因子是城市人口;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该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GM(1,1)预测模型。同时,在对佛山市生活垃圾进行分功能区采样、分类、称量研究的基础上,揭示了该市生活垃圾构成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系统工程理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黄土高原旱地农业自然生态系统的土地、光、热、自然降水等各主要因子的生产潜力进行了评价。从而为开发该地区旱地农业的自然生产力潜势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还通过对旱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控制因素与非可控制因素的分析,以及从人类经济再生产行为方式等角度,对旱地自然生产力蕴藏着巨大潜势和“越穷越垦、越垦越穷”这一历史事实构成的悖论作出了科学解释,否定了“十年九旱”是旱地农业增产的主要制约因素的传统观点,为开发旱地农业资源提供了一条现实的、可供选择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