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蚯蚓在污水土地处理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蚯蚓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一方面为人类提供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另一方面作为分解者,可以用来治理或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污水土地处理具有低建设成本、低运行成本和管理方便等特点而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土地处理也存在占地面积比较大,氮、磷去除率不高,土壤堵塞和运行不稳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分析了蚯蚓在污染物去除、提高植物生物量和提高土壤渗透率等方面的作用,并分析了蚯蚓在解决污水土地处理中土壤堵塞、植物退化、水力负荷比较低和占地面积比较大等问题的可行性,提出将蚯蚓引入土地处理系统能提高土地处理的效率和运行的稳定性,加快污水土地处理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蚯蚓与污水土地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研究将蚯蚓--土壤床作为污水处理的一种试验装置。试验对蚯蚓的耐水能力,蚯蚓负荷、污水浓度以及渗滤速度等因素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间歇运行引养殖污水土地处理是可行的,系统的去除率随渗滤速度的增加而降低;蚯蚓的存在能提高土壤对氮的吸附能力,提高污水处理脱氧效果。  相似文献   

3.
蚯蚓土壤填料生态滤池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级蚯蚓土壤填料生态滤池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考察其对污水中各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连续运行90d,试验结果表明:滤池运行稳定,对COD、TP、NH3-N、TN和SS的去除效果良好,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7%、93.4%、74.9%、60.4%和87.5%,出水满足GB 189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标准。滤池二级串联结构设计系统稳定,改善了出水水质。蚯蚓在试验初期对滤池环境可较好较快的适应,维持了滤池的稳定运行。土壤生态处理技术工艺简单,兼具经济实用和规模灵活的优点,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4.
绿色生态滤池处理城镇污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由微生物和以蚯蚓为代表的微型动物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对城镇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降解处理。该系统由布水区、蚯蚓滤床和排水区 3部分组成 ,集物理过滤、吸附、好氧和厌氧生物处理以及污泥堆肥处理等功能。蚯蚓在滤床中起分解和利用污水和污泥中的有机物、清通滤床防止堵塞以及促进含氮有机物硝化 反硝化过程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中生态滤池对城镇污水的CODCr、BOD5、SS、氨氮等污染物均有较高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5.
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被誉为"生态型工程师"的蚯蚓在污水/污泥资源化处理与处置,以及土壤的生态修复中备受关注。蚯蚓通过掘洞、摄食、分泌黏液和排泄蚓粪等方式调控系统中微生物的数量、活性及群落结构,与微生物协同互作强化了生物系统中物质转化与能量流动关系。蚯蚓-微生物协同共生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此类技术展现低耗高效和生态友好特点的关键。通过综述经人工强化的蚯蚓-微生物互作生态系统中,蚯蚓对微生物的量、活性、群落结构以及食物网的影响,探讨了该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的特点,并展望了蚯蚓-微生物互作技术研究及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水稻盆栽实验和沈阳西部污水生态工程土地处理系统试验,应用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合成洗涤剂LAS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净化规律和沈阳西部污水生态工程土地处理系统不同生态结构类型的土壤-植物系统对LAS的净化效果。其结果是:(1)LAS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净化速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其半衰期为2S—30天,净化率达93—94%;(2)在目前沈阳西部原污水中LAS含量情况下,土壤—植物系统可使LAS浓度降低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7.
蚯蚓微生物生态滤池处理城镇生活污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蚯蚓微生物生态滤池(vermifiltration)是近年来法国和智利发展起来的一项针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这项技术是根据蚯蚓具有提高土壤通气透水性能和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转化等生态学功能而设计。将蚯蚓引入传统生物滤池不仅可以提高有机处理负荷、有效解决堵塞和环境卫生状况差的问题,而且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废水中污染物的营养物,充分发挥物质的生产潜力,实现对污水的生态化处理。项目CODCrBOD5NH4-NTPSS水质范围250~650125~38030~453~8200~400表1试验用城市污水水质mg/L进水→→沉砂池紫外线…  相似文献   

8.
蚯蚓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铅的富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蚯蚓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利用蚯蚓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生物技术。实验通过测定重金属污染土壤中不同铅浓度梯度下蚯蚓在培养期内对铅富集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蚯蚓对铅有较强的富集作用,且随铅浓度的增加,蚯蚓体内的富集量也增加;单住质量蚯蚓培养期内吸收铅量与铅浓度梯度表现出极显著性差异,说明蚯蚓可以作为检测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铅的重要生物指标,论证了在重金属污染土壤动物修复中引入蚯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绿色生态滤池处理城镇污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绿色生态滤池是一种利用由微生物和蚯蚓为代表的微型动物共同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对城镇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降解处理的新型环保技术。该生态滤池由布水区、蚯蚓滤床和排水区三部分组成,集物理过滤、吸附、好氧和厌氧生物处理以及污泥堆肥处理等诸多处理功能于一身。本研究中生态滤池处理城镇污水的CODcr去除率达83%~88%,BOD5去除率达91%~96%,SS去除率达85%~92%,氨氮去除率达55%~65%。具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污水的土地处理是指经过一定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或城市混合污水应用于土地上,使之灌溉农田、牧场、草地与荒原等。利用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来处理污水,在很早以前(约十六世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农垦系统工农业生产水资源紧张而水需求与污水排放量大和集中的特点,结合黑龙江垦区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与运营的客观实际,采用比较分析、归纳演绎、逻辑推理等方法,在论证垦区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基础上,剖析了垦区污水处理政策体系残缺不全的状况,并架构了一套同农垦系统污水处理回用项目建设需求相适应的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污泥的重金属含量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160,自引:9,他引:160  
对相关研究结果的系统统计表明,Zn是我国城市污泥中平均含量最高的重金属元素,其次是Cu,再次是Cr,而毒性较大的元素Hg、Cd、As含量往往较低,通常在几个到十几个mg/kg范围内;70%统计样本的As含量在20ms/kg以内,而Cd、Cr、Ca、Hg、Ni、Pb、Zn含量则分别在2.8、250、417、5、75、130、1701ms/kg以内.我国城市污泥中的重金属含量普遍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而且其中的重金属含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按照1984年颁布的《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Zn是我国城市污泥中超标问题最突出的重金属,其超标率为55%;但按照2002年新修订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报批稿)》,Zn的超标率仅为9%.一方面,我国的土壤和儿童普遍缺Zn,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的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对城市污泥中的Zn控制过于严格,而且也不尽合理,急需对其进一步完善,以合理解决城市污泥的处理处置途径,推动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  相似文献   

13.
慢速渗滤土地处理法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的效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不同水质、不同水量、不同作物对慢速渗滤系统中污染物去除效率进行了探讨.通过该法与其它土地处理法和人工常规二级、三级污水处理技术对污染物去除率的比较,表明慢速渗滤土地处理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贾敏 《内蒙古环境科学》2011,(5):99-100,126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以及当前全国城市污水厂普遍应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在选择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时应考虑资金及土地资源方面的问题,通过开发新型高效污水处理工艺提高污水净化率和污水处理量。同时通过建立和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制度,提高城市居民环保意识,污水处理走向市场化,实现社会与政府的共赢。  相似文献   

15.
潘建通  余诚  王凯军  刘芳  杨平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12):5633-5642
为论证存量市政污水处理厂同时提标和扩容的可行性,以北京市某低C/N的生活污水处理中心提标扩容改造项目为依托,采用基于BioDopp工艺的IFAS-微氧AO技术构建了中试系统,考察了该工艺对有机物和氮磷营养物的去除效能及其微生物菌群特征,并核算了其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实际污水污染物浓度较低,通过逐渐提高处理水量以提高负荷的启动策略是可行的.中试装置启动8d后,系统稳定运行,出水COD、NH3-N、TN和TP浓度分别为18.9,0.4,8.3和0.7mg/L.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该工艺强化了对功能菌,尤其是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其总相对丰度7.6%,达接种活性污泥的23.6倍.该系统HRT 16.6h,仅为该污水处理中心原工艺(27.2h)的61.0%,节地优势显著;生物除磷效率高,节省药剂投加成本;且微氧控制和空气提推回流大幅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曝气和回流能耗,由此可见,BioDopp工艺可用于紧凑型污水处理厂建设,是污水处理厂高效节能减碳利器.  相似文献   

16.
贾敏 《内蒙古环境科学》2011,(4):99-100,126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以及当前全国城市污水厂普遍应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在选择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时应考虑资金及土地资源方面的问题,通过开发新型高效污水处理工艺提高污水净化率和污水处理量.同时通过建立和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制度,提高城市居民环保意识,污水处理走向市场化,实现社会与政府的共赢.  相似文献   

17.
土壤渗滤处理三格化粪池粪液的可行性论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粪便污水的出路问题,是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我国南方农村已较普遍使用“三格化粪池”厕所,该文以滤坑式土壤渗滤进行就地处理,并对其可行性作了卫生学论证,结果表明,渗坑式土壤渗滤就地处理法,对粪水中的大肠菌群,氨氮及化学耗氧量等指标,均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其处理对土壤浅层地下水污染的卫生防护,以10m为蹁可认为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刘春  谭利敏  尹国勋  范俊玲 《环境科技》2006,19(Z2):124-126
通过对研究区河流、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分析调查,并对污灌区土柱的淋溶和静溶试验,分析了土柱溶液的产生过程,同时分析了污水灌溉与该区地下水中氯离子浓度升高的关系,得出污水灌溉是造成污灌区地下水无机氯化物污染的重要原因,并由此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全球面临巨大能源、水污染及资源危机,传统污水处理技术已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实现能源自给、污水再生及资源回收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是未来水厂重要实施路径.污水处理厂实现能源自给的关键一是"开源",即高效回收污水中有机物化学能、低品位热能,并利用外源有机物厌氧共消化、太阳能、风能等技术开发能源;二是"节流",即利用高效设备、精细化运行系统及厌氧氨氧化技术等举措节能降耗.基于可饮用用途,MBR+RO法是实现污水再生的主要途径,但膜污染严重、电耗高的问题仍有待解决.通过污泥水解技术获得富含VFA的优质碳源或合成PHAs的主要原料是有机物资源化的重要方向;利用污泥焚烧磷回收,可获得90%以上的磷回收率,并可解决污泥处置的困境.系统总结了国内外面向未来污水处理新技术应用研究现状,介绍了典型国家对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的实践,提出我国面向未来污水处理厂面临的阻碍及可能的出路,为我国未来污水处理厂的发展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