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城市污泥及其堆肥施用对通菜中有机污染物的累积效应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Mo C  Cai Q  Wu Q  Wang B  Li G  Zhu X 《环境科学》2002,23(5):52-56
在水稻土上施用城市污泥及其堆肥盆栽通菜,应用GC/MS联机检测技术对植株中8类共44种有机污染物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通菜中检出28种有机化合物,主要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硝基苯类和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各类污染物均以个别或少数化合物为主,其它化合物的含量低得多或未检出。施用污泥的通菜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普遍较高,是空白对照的数倍至数10倍,而施用各种污泥堆肥的通菜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普遍较低,甚至低于空白对照,尤其是施用污泥加牛粪堆肥的通菜中仅检出1种化合物。因此,污泥直接施用可能导致作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吸收累积,需经适当的堆肥处理后施用才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2.
应用GC/MS联机检测技术对水稻土施用城市污泥盆栽通菜(Ipomoea aquatic)后土壤中6种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PAE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盆载通菜土壤中6种PAEs的总含量(∑PAEs)在7.667-40.025 mg/kg之间,平均为26.137 mg/kg,其高低次序为佛山污泥>广州污泥>佛山污泥加化肥>广州污泥+化肥>空白>化肥.与空白对照相比,施用污泥和污泥+化肥处理的土壤中∑PAEs含量显著提高,但单施化肥的土壤中∑PAEs含量降低.不同处理土壤中的PAEs化合物是以一种或两种化合物为主,主要是DnBP和/或DEHP,显示了不同的PAEs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参照文献报道的提取方法,利用GC和HPLC对南淝河不同河段沉积物中的四种浓度较高有机污染物(苯酚、氯代苯类、多环芳烃(PAHs)和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其浓度高低顺序为多环芳烃类>邻苯二甲酸酯类>氯代苯类>苯酚类.与世界各地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进行对比,分析了南淝河各河段沉积物的有...  相似文献   

4.
城市污泥土地利用多环芳烃(PAHs)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污泥中有机污染物的危害,指出中国污泥土地利用时有机污染物的风险评估程序缺失,可使用的资料不足。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文章选取了多环芳烃(PAHs)为典型污泥污染土地的有机污染物,给出城市污泥土地利用多环芳烃(PAHs)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和风险计算。通过对污泥中多环芳烃(PAHs)的毒性分析,对污泥土地利用时多环芳烃(PAHs)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为中国未来进行污泥土地使用有机物污染的风险评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农用肥料中有机污染物的初步检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利用GC/MS技术对21种农用肥料中8类43种USEPA优控有机污染物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肥料检出3类5种以上有机污染物,主要是邻苯二甲酸酯、硝基苯、氯代烯和多环芳烃;有26种有机污染物至少在1种肥料中被检出,其中有5种污染物,尤其是邻苯二甲酸酯在大部分甚至全部肥料中被检出,最高达9764.57μg/kg ;强致癌性化合物苯并(a)芘在2种肥料中被检出.包膜肥料、多功能复合肥料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明显较高,表明在肥料生产中应注意原料的有机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6.
于尚云  周岩梅 《环境科学》2015,36(8):2895-2899
主要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天然溶解性有机物(DOM)对单片膜被动采样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DOM的存在会影响膜吸附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当lg KOW为3~5时,DOM对膜吸附有机物的影响较小;当lg KOW5.5时,DOM会显著增强膜的吸附能力.同时,通过低密度聚乙烯膜(LDPE)被动采样技术对太子河流域3个表层沉积物的孔隙水进行多环芳烃类(PAHs)和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监测.结果表明,所选取的几种目标污染物在各监测点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最后,利用商值法对太子河流域的PAHs和PAEs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荧蒽超过水生生态基准值,其生态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7.
典型电器工业区河涌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近  邓代永  许玫英  孙国萍 《环境科学》2013,34(3):1142-1149
为评估制造业对纳污水体有机物的污染影响,了解污染河道中有机物的种类、含量及赋存特性,采用极性和非极性逐步分离的方法对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内河涌沉积物中的有机物进行了综合的物理图谱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污染沉积物中共检出包括烷烃类、烯烃类、多环芳烃、苯系物、杂环类、邻苯二甲酸酯类、醛酮、极性化合物、含硅物质以及烷酸酯类等10大类有机污染物共171种.按检出污染物种类的数量分析,烷烃类>极性化合物>多环芳烃>醛酮类>杂环>苯系物、邻苯二甲酸酯类>烷酸酯类>含硅物质>烯烃.按照有机物相对丰度分析,烷烃类>极性化合物>烷酸酯类>烯烃类>多环芳烃>邻苯二甲酸酯类>含硅物质>醛酮>杂环类>苯系物.在相对含量最高的烷烃类有机污染物中,十九烷在同类物质中占比高达14.83%.毒害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的总有机物占比为2.33%,检测中还发现大量有机醇、酚等和涂料工业,邻苯二甲酸酯类等塑料工业以及和电子工业产业相关的有机硅类等物质.和同类研究相比,该区域检出51种、占总有机物55.5%丰度的烷烃类物质种类更丰富,含量更高.本研究对制造业纳污河涌沉积物的有机污染物分析研究,为同质污染河涌的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GC-MS技术分析了平顶山市石龙区土壤样品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的化学组成及分布特征,共鉴定出78种代表性化合物,包括11种US EPA优控PAHs.结果表明,总体上土壤样品中单体烃菲、荧蒽、芴、芘含量比较高.在不同功能区域芳烃含量差别较大,采矿区及焦化厂区土壤中芳烃含量明显高于污灌区和农业区,而煤矸石山附近土壤中芳烃含量最高.采矿区、焦化厂区和污灌区土壤中低环数PAHs的比例远大于高环数PAHs,农业区反之.通过对(ρ)MP/(ρ)P、MPI1、(ρ)P/(ρ)A、(ρ)FL/(ρ)PY等参数值的分析认为,煤尘、烟灰沉降是石龙区土壤中PAHs积累的主要影响因素.由单体烃与PAHs的相关性分析得知,苊和蒽可作为煤矿区域表层土壤中PAHs的标志性污染物.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污泥中邻苯二甲酸酯的研究   总被引:64,自引:2,他引:6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GC/MS对我国内地和香港共11个城市污泥中的6种U.S. EPA优控的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PAEs)进行了研究.各城市污泥中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的总含量(∑PAEs)在10.465~114.166mg/kg之间,多数在20mg/kg左右.分子量较低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正二丁酯(DnBP)和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在所有的城市污泥中均检测到,但多数含量较低(小于1.0mg/kg).邻苯二甲酸正二辛酯(DnOP)在少数城市污泥中未检测到,但在其他城市污泥中的含量都较高.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仅在个别城市污泥中检测到,且含量较低.各城市污泥中的邻苯二甲酸酯都是以个别化合物为主,显示出不同的分布特征.污泥中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与污水来源、污水处理方式、污泥类型、化合物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云龙湖4个代表性点位水样中23种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和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共计检测出15种有害污染物,其中包括10种多环芳烃(PAHs)、3种三氯苯和2种酞酸酯类.参考地表水环境质量要求[1],其污染物农度均在安全范围内.与其他地区湖库水质比较,云龙湖水体中PAHs污染处于较高水平,从PAHs污染物检出数量以及各组份间分配关系来看,该湖主要的污染途径为地表径流、雨水沉降以及人类活动等.  相似文献   

11.
刘婉玉  李珺  王森  袁琪 《环境科学研究》2022,35(11):2578-2587
城市污泥施用农田能够改善土壤性状及促进作物生长,但也会使农田存在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污染风险.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作为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被作物吸收、累积后经食物链传递,潜在威胁着人体健康. 为探究城市污泥施用农田后PCBs在土壤和作物(玉米和小麦)中的分布特征,解析玉米和小麦对土壤PCBs的吸收和传输规律与差异,以关中地区城市污泥施用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植物种属、污泥施用量和污泥类型的土壤盆栽培养试验. 结果表明:①城市污泥施用后造成土壤、玉米和小麦的PCBs污染,土壤、植物根和地上部分以低氯代PCBs〔一氯代PCBs(mono-PCBs)~五氯代PCBs(penta-PCBs)〕为主,且百分含量呈依次增加趋势. ②与种植前相比,种植植物后土壤中更低氯代的PCBs占主导;且土壤∑PCBs消减了20.00%~79.30%,各处理对∑PCBs的消减差异表现为玉米高于小麦、单倍污泥施用量高于双倍污泥施用量、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污泥施用处理∑PCBs的消减率最高. ③植物根可以吸收土壤PCBs并向地上部分传输,且吸收和传输能力与植物种属、污泥施用量和污泥类型有关,小麦对污染土壤∑PCBs及各PCBs同系物的吸收能力均强于玉米,而传输能力较弱;双倍污泥量施用下植物根对∑PCBs、一氯代PCBs(mono-PCBs)~四氯代PCBs(tetra-PCBs)和六氯代PCBs(hexa-PCBs)的吸收减弱;有机质含量最低的污泥施用下植物根对∑PCBs的吸收能力最强. 研究显示,城市污泥施用会引起土壤和作物PCBs污染,种植作物能消减污染土壤PCBs,而小麦和玉米对土壤∑PCBs及各PCBs同系物的消减和吸收传输存在种属差异.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气质联用分析,并应用自动识别与定量分析数据库(AIQS-DB)对黄河下游和长江下游水样中近1000种有机污染物进行了筛查.结果表明,黄河下游山东段和长江下游江苏段水样分别检出95种和121种化合物,主要包括正构烷烃、多环芳烃、酚类、硝基化合物、酞酸酯类、农药和药物等.其中,黄河和长江水样中正构烷烃平均浓度分别为1806ng/L和720ng/L;16种优控PAHs平均浓度分别为27ng/L和30ng/L;6种优控PAE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77ng/L和2166ng/L;黄河和长江水样分别检出9种和17种农药.黄河各采样点间污染物浓度差别较大,而长江采样点间浓度相差较小.研究表明,气质联用结合AIQS-DB可有效用于区域性污染物的筛查.  相似文献   

13.
地膜可保持土壤湿度,调节土壤温度及限制杂草生长从而促进农作物增产,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地膜主要成分聚乙烯(PE)性质稳定,难以降解,极易在农田土壤中残留并积累.此外,地膜在生产过程中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作为塑化剂,该类有机物极易在土壤和水体环境中积累和迁移,且生物毒性大,对生态环境、粮食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聚乙烯和邻苯二甲酸酯复合污染是土壤有机污染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农用地膜污染土壤修复是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亦是作物生产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保障.微生物降解的生物修复较物理化学技术具有效率高、无二次污染、成本低、环境扰动小等优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由此,本文综述农用地膜使用和土壤残留现状及其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地膜污染农田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基础信息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部分城市污泥PAHs质量分数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莉  朱伟 《环境科学研究》2010,23(9):1174-1179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对长江三角洲41家代表性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污泥中PAHs含量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污泥中普遍含有PAHs化合物,多数主要以3环,4环PAHs占优,而易挥发的2环和难降解的5环,6环PAHs相对较少. 污泥中w(PAHs)为8.543~55.807 μg/g,不同污泥样品间差异显著;不同城市间的w(PAHs)差异较大,平均值为浙江(34.117 μg/g)>江苏(19.487 μg/g)>上海(10.665 μg/g);不同污水处理类型的城市污泥w(PAHs)差异较小, 总体上为工业污水污泥(28.912 μg/g)>混排污泥(26.843 μg/g)>生活污水污泥(26.843 μg/g).   相似文献   

15.
菇渣和鼠李糖脂联合强化苜蓿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晶  林先贵  李烜桢  尹睿 《环境科学》2010,31(10):2431-2438
采用植物生物量、多环芳烃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等多个指标,通过菇渣、鼠李糖脂和植物的单独及联合作用的盆栽试验,评价了菇渣和鼠李糖脂联合强化苜蓿修复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的效果.结果表明,60d内,苜蓿单独修复(AL)的降解率仅为14.43%,菇渣、鼠李糖脂联合苜蓿修复(GZ+RH0.5+AL和GZ+RH1.0+AL)显著提高了PAHs降解率,达到了32.64%和36.95%,比AL处理提高了115.45%和156.06%.与AL相比,GZ+RH1.0+AL对植物生物量提高程度最大,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别达到了1.05g/盆和0.20g/盆.在修复过程,GZ+RH1.0+AL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分别达到了31.37×106CFU·g-1和5.86×106CFU·g-1,特别是多环芳烃降解菌数量达到了39.57×105MPN·g-1,分别是对照(CK)和植物单独处理(AL)的29倍和4倍.就土壤脱氢酶活性而言,菇渣和苜蓿联合作用(GZ+AL)处理的活性最高,GZ+RH0.5+AL和GZ+RH1.0+AL的活性次之,分别为90.57、67.56和21.02μg/(g·d).此外,与对照(CK)相比,菇渣、鼠李糖脂和苜蓿的联合作用(GZ+RH1.0+AL)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因此,菇渣和鼠李糖脂联合强化苜蓿修复PAHs污染土壤达到了比较理想效果,大面积田间试验有待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由于再生水中含有微量或者痕量的有机污染物,因此再生水利用过程中潜在的生态和健康风险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探明再生水中多环芳烃(PAHs)、邻苯二甲酸酯(PAEs)和农药等典型有机污染物的赋存情况以及其在再生水厂提标改造前后的去除情况,本文于2019年对北京市5座再生水厂出水进行了连续6个月的监测,并对检出的PAHs、PAEs和农药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5座再生水厂出水中检出率为100%的污染物为PAHs中萘(NaP)、芴(Flu)、菲(Phe)、蒽(Ant)、荧蒽(Flua)、芘(Pyr)、苯并[a]蒽(BaA)、(Chr)、苯并[a]芘(BaP),PAEs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NBP)、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和农药中敌敌畏、阿特拉津.在各类污染物的组分分布上,总PAHs含量中以2、3环的PAHs为主,主要包括Phe、NaP、Flu、Ant和Ace,共占PAHs总量的55%以上;PAEs中以DEHP、DMP、DIBP和DNBP为主,共占总PAEs含量的80%以上;农药中以敌敌畏和阿特拉津为主.5座再生水厂出水中总PAHs的月平均浓度为53.6~65.9 ng·L-1;总PAEs的月平均浓度为4881.3~7050.2 ng·L-1;总农药的月平均浓度为77.7~97.2 ng·L-1.与污水处理厂改造前相比,出水中PAHs和PAEs的总浓度明显下降,其中PAHs总浓度下降约一个数量级;农药中有机氯农药在改造前文献报道有检出,而改造后我们的样品中均为未检出;通过对检出目标化合物的生态风险评价,所有PAHs,PAEs中DMP、DEHP、DEP,农药中阿特拉津和百菌清在各水厂出水中均为低风险污染物,但是PAEs中DIBP和DNBP在各水厂出水中均为中、高风险污染物;农药敌敌畏和毒死蜱在个别月份样品中表现出了中风险.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一些城市污泥中多环芳烃(PAHs)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应用GC/MS对我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共11个城市污泥中的17种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进行了研究,各城市污泥中∑PAHs的含量在2.271-143.804mg/lg之间,依次为兰州污泥>珠海污泥>北京污泥>广州污泥>佛山污泥>无锡污泥>沙田污泥(香港)>元朗污泥(香港)>大埔污泥(香港)>西安污染>深圳污泥,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主要是蒽、荧蒽、苯并(a)蒽和屈等,珠海污泥和北京污泥的苯并(a)芘含量超过我国城市污泥农用标准,各化合物的最高含量分别分布在兰州污泥、珠海污泥、北京污泥和广州污泥中,各城市污泥中的PAHs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均以少数化合物为主,主要是3和4个苯环的化合物,2、5和6个苯环的化合物含量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18.
发酵牛粪和造纸干粉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菌根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添加发酵牛粪和造纸干粉对菌根化紫花苜蓿修复多环芳烃(PAHs)污染农田土壤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0.5%~2.0%发酵牛粪对紫花苜蓿根系丛枝菌根(AM)真菌侵染率无明显影响,但均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的植株生物量(p<0.05),其中,添加1.0%和2.0%发酵牛粪处理的土壤PAHs含量较对照略有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