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污染物微塑料(microplastics, MPs)已对全球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构成潜在的威胁。本研究基于海南岛万泉河流域的10份表层水体样品和9份沉积物样品,分析了万泉河流域不同环境介质中微塑料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万泉河表层水体中微塑料丰度为0~1.7个/L,而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为0~14.8个/kg。万泉河微塑料丰度分布总体趋势是从上游到下游乃至河口地区逐步升高,在支流汇合处突然增高。水体中小粒径微塑料(0.005~0.5 mm)的占比要高于沉积物中的占比,水体中微塑料以绿色为主,而沉积物样品以蓝色为主。水体及沉积物微塑料形状均以纤维状占比最高。赛璐玢(cellophane)是水体和沉积物中鉴定出的微塑料样品的最主要塑料聚合物类型。另外,水体中检测出了少量聚丙烯腈(PAN)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塑料聚合物,而沉积物中检测出了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聚酰胺(PA)等塑料聚合物。研究表明,万泉河流域内的微塑料来源主要以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及渔业废弃物为主。万泉河的微塑料丰度相较于其他主要外河流水域总体偏低,但仍受到不同程度人类活动的影响。本研...  相似文献   

2.
微塑料作为水体中一种普遍存在的污染物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探究微塑料在淡水河流中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迁移规律,以长江支流香溪河为例,分别在2020年11月和2021年4月对香溪河表层水体、沉积物和消落带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香溪河表层水体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为(6.64±1.32)n·L-1(平水期)和(5.00±1.07)n·L-1(枯水期),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为(0.56±0.13)n·g-1(平水期)和(0.41±0.09)n·g-1(枯水期),消落带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为(0.53±0.15)n·g-1(平水期)和(0.68±0.18)n·g-1(枯水期),表层水体、沉积物和消落带中微塑料丰度分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在表层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粒径主要分布在0.1~0.5 mm,消落带中主要分布在1~5 mm;表层水体和消落带中微塑料颜色以透明为主,沉积物中以蓝色为主;香溪河流域微塑料的形态以纤维为主,材质主要是聚乙烯(PE)和...  相似文献   

3.
东江惠州段水质污染特征分析及其防治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质综合标识指数法对东江惠州段2011年全年水质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江干流惠州段各断面水质基本达标,支流西枝江以及淡水河污染严重;空间分布上东江干流惠州段水质从上游到下游呈下降趋势,时间分布上干流水质丰水期比枯水期污染严重,而支流在枯水期污染严重;NH4+-N是东江惠州段的主要特征污染物,点源是主要污染来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污染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淮河流域安徽段水体与沉积物微塑料赋存特征及生态风险级别,采用野外采样、体式显微镜、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风险指数(H)和污染负荷指数(PLI)模型等方法,分析了流域水体和沉积物微塑料现状,并进行了微塑料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流域各点位微塑料检测率为100%,表层水与沉积物微塑料平均丰度分别为(39800±3367) n ·m-3和(5078±447) n ·kg-1,下游微塑料平均丰度要高于上游和中游.水体和沉积物微塑料粒径以20~150 μm为主,占比分别为82.96%和80.77%.微塑料形状主要为纤维(水体76.05%、沉积物84.53%)、薄膜(水体21.83%、沉积物15.43%)和碎片(水体2.12%、沉积物0.04%).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主要以透明颜色为主,占比分别为63.31%和83.69%.水体和沉积物主要以聚乙烯(水体65.74%、沉积物80.62%)和聚丙烯(水体18.43%、沉积物9.71%)为主,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农业薄膜、废弃渔具渔网和港口人为废弃的塑料袋.微塑料风险指数(H)模型评估表明部分点位风险指数较高,淮河流域安徽段微塑料风险等级为Ⅱ级,污染负荷指数(PLI)模型评估表明流域地表水体和沉积物总体上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5.
许万璐  范一凡  钱新 《环境科学》2024,45(4):2142-2149
微塑料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一类新污染物.淡水系统沉积物作为微塑料重要的汇,能反映出当地微塑料的长期污染水平.为探究典型城市河网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时空分布特征,于2018年12月和2019年6月在望虞河西岸河网区分别采集了17个采样点的沉积物样品,使用体视显微镜和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微塑料进行形态观察以及成分鉴定.结果表明,微塑料的平均丰度(以dw计)为323.37 n·kg-1,形状主要为碎片和纤维,颜色以黑色和蓝色为主,粒径主要分布在50~500μm之间,成分以PET、PE、PVE、PS和PP为主.夏季微塑料的丰度低于冬季,河网区上游地区微塑料的丰度高于中游和下游地区,最高丰度出现在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口采样点,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与表层水中微塑料的丰度无显著相关性.应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解析微塑料的来源,发现微塑料的主要来源有农用塑料薄膜、生活废水、塑料垃圾以及工业生产.研究可为典型城市河网微塑料污染防控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连云港海州湾海域表层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近年来,微塑料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新型海洋污染物,海湾作为人类在海岸环境中的主要活动地区,一直是海洋污染物聚集地,但我国对近岸大部分中小型海湾环境中微塑料的分布状况仍鲜见报道.为了解我国近岸中小型海湾的微塑料污染特征,本研究以江苏省海州湾海域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采集的微塑料为样本,通过定性和定量方法研究了表层水和沉积物中微塑料主要类型和丰度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海州湾表层水体和沉积物中的微塑料丰度分别为(2.60±1.40)个·m~(-3)和(0.33±0.26)个·g~(-1),在国内近岸环境(表层水0.33~545.00个·m~(-3),沉积物0.07~2.58个·g~(-1))中,海州湾表层水中的微塑料丰度处于较低水平,但沉积物中的微塑料处于较高水平.塑料污染物的粒径大小在水体中分布范围为0.08~13.48 mm,其中,微塑料(粒径5 mm)占91.8%,塑料污染物在沉积物中粒径的分布范围为0.04~14.74 mm,微塑料占91.4%,水体和沉积物中60%以上的微塑料粒径小于2.00 mm.海州湾海域微塑料的形态以纤维状为主,占92%;颜色以蓝色和黑色为主,占70%;材质以人造纤维和PET为主,占79.4%.表层水中微塑料的分布与悬浮物浓度分布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分布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分布规律与表层水中微塑料的分布以及沉积物中粒径的分布都具有较大差异性.通过对微塑料的形态特征以及成分组成的分析表明,海州湾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海水养殖和沿岸陆源输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有关海洋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的研究不断增多,但对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海湾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研究仍少见报道。为了研究人类养殖活动和水动力对海湾微塑料污染特征和空间分布的影响,本文于2017年12月调查了规模化养殖活动结束后桑沟湾水体及沉积物中的微塑料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桑沟湾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类型主要为纤维类、碎片类、薄膜类、发泡类和颗粒类;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范围分别为1.8~31.2 N/L和31.2~1246.8 N/kg;微塑料的平均颗粒大小分别为0.51±0.2 mm和1.54±1.02 mm。从桑沟湾微塑料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其丰度高值区主要出现在近岸海域,并且微塑料的丰度由湾内向外海递减的趋势。桑沟湾微塑料丰度和空间分布的异质性主要受海水养殖、生活和航运等人类活动排放和水动力的影响。未来需要进行更加精细化的取样分析,以充分认识海湾生态系统中微塑料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鄱阳湖的微塑料环境污染日益受到关注.选取鄱阳湖白沙湖为研究区,采集白沙湖水体和沉积物以及其中的微塑料样品,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确定微塑料的聚合物类型为聚乙烯(PE)、聚酯纤维(PET)、聚丙烯(PP)和聚苯乙烯(PS).并利用16S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水体、沉积物中和微塑料表面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微塑料表面细菌的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均低于周围水体和沉积物.NMDS分析结果表明,微塑料表面与周围沉积物、水体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水体和沉积物中的细菌群落组成与微塑料表面存在差异,门水平上沉积物与沉积物中微塑料表面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其在微塑料表面相对丰度高于沉积物;水体中微塑料表面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高于水体,而拟杆菌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的相对丰度明显低于水体.属水平上马赛菌属(Massilia)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是微塑料表面的优势菌属,相对丰度明显高于周围水体和沉积物.通过BugBase表型预测发现微塑料细菌群落可移动基因元件含量、生物膜形成、潜在致病性及胁迫耐受等表型相对丰度明显高于周围水体和沉积物.结果发现微塑料可能会促使致病菌在内的有害菌的传播,提高细菌群落的潜在致病性,且微塑料表面细菌群落具有更高的可移动基因元件含量表型.通过揭示微塑料污染对微观层面湿地生态的潜在危害,可为维护湿地生态稳定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园水体环境容量小,自净能力差,更容易受微塑料影响而造成水体微生态系统的失衡.以公园的功能特点(综合型、社区型和生态型)为基础,通过现场采样、显微观察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方法,调查了桂林市公园水体微塑料的分布特征,并采用微塑料风险指数(H)和负荷指数(PLI)评估了微塑料的污染风险.结果表明,公园表层水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范围分别为104.67~674.44 n·m-3和95.57~877.78 n·kg-1.微塑料形状主要包含碎片、纤维、薄膜和颗粒,且以小于1 mm的碎片和纤维为主.微塑料聚合物有聚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不同功能公园水体的微塑料丰度差异性显著,其中综合型公园的微塑料丰度最高.公园水体微塑料丰度与公园功能和入园人数密切相关.公园表层水的污染风险较低,而沉积物的污染风险相对较高.研究表明,旅游是桂林城市公园水体微塑料污染的重要来源,桂林市公园水体中微塑料污染风险总体属于轻度污染,但仍需关注其在城市小型淡水水域中的累积风险.  相似文献   

10.
微塑料污染是当前环境领域广泛关注的前沿问题,海洋环境介质微塑料污染广为报道,但深层沉积物中微塑料污染特征如何却鲜见报道.基于此,在典型养殖海域海州湾附近淤泥质海岸设置3个采样点,分析沉积物柱状样中微塑料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为(0.12 ± 0.07)n·g-1,处于中等污染水平.沉积物柱状样中微塑料总和是表层5 cm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的3.43~6.00倍.沉积物柱状样中微塑料丰度展现区域差异性,不同深度的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随深度增加呈指数减少.沉积物含水率、深度和微塑料之间的关系表明,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与沉积物物理性质有关.透明和黑色微塑料在各站位占比均最高,纤维是沉积物中最常见的微塑料形态,粒径小的微塑料占主体,微塑料材质的密度均不妨碍其出现在沉积物中.微塑料污染特征在不同深度沉积物中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1.
微塑料(粒径<5 mm)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收集污水处理厂尾水、污水处理厂在漓江支流桃花江的排口(S1)、桃花江和漓江干流的汇合处(S2)和支流汇合处的下游(S3)的表层水体、沉积物以及4种典型淡水生物样品,研究了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对淡水生物体内微塑料污染特征和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淡水生物中微塑料的检出率为94.2%.污水处理厂在漓江支流桃花江的排口S1(2.7 n ·ind-1)淡水生物中的微塑料平均丰度显著高于排放口下游的漓江干流桂林市区河段S3(1.9 n ·ind-1,P<0.05).S1和S3生物体中的微塑料粒径均以<0.10 mm为主,占比分别为46.0%和30.5%.生物体中的微塑料仅有纤维一种类型,S1中主要的聚合物类型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S3生物中主要的聚合物类型为聚丙烯.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淡水生物中微塑料累积.  相似文献   

12.
长江口潮滩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分布及沉降特点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2  
朱晓桐  衣俊  强丽媛  程金平 《环境科学》2018,39(5):2067-2074
河口区域是污染物的源头与交汇的区域.为探索微塑料在长江口潮滩的污染现状,本文选取长江口6个采样点、4个季度的潮滩沉积物进行采样分析,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微塑料检测结果显示的平均丰度为(3.42±1.31)items·g~(-1),有纤维状和碎片状两种存在形式,其中纤维状占主要部分.微塑料在潮滩沉积物中的分布与沉降和长江口冲淤情况有着高度一致性,在沉积物冲刷地段位点微塑料丰度较低,在沉积物淤积位点微塑料丰度较高.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在1月达到最高值,且在1月和4月各位点差异较大,在7月和11月差异较小.再悬浮实验表明,微塑料主要在表层沉积物和水中积聚.本文结果表明,长江口潮滩沉积物受到一定程度的微塑料污染,微塑料在潮滩的积聚与长江口冲淤、降水和潮汐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的结果可以为长江口潮滩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微粒被称为微塑料,微塑料在环境中广泛存在且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选取鄱阳湖碟形湖湿地为研究区,以碟形湖湿地淹水和非淹水状态下沉积物中的微塑料为研究对象,采集沉积物、水体以及淹水和非淹水状态下沉积物中微塑料样品.利用16S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沉积物、水体和微塑料表面细菌群落结构分布特征.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环境中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与微塑料表面存在显著差异,淹水和非淹水状态下微塑料表面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均低于周围环境.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非淹水状态下微塑料表面细菌群落受沉积物影响较大,淹水状态下微塑料表面细菌群落受水体影响较大.微塑料表面细菌群落结构和周围环境亦表现出明显差异,与水体和沉积物样品相比,非淹水状态下微塑料表面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增加,而淹水状态下微塑料表面细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相对丰度增加.沉积物中细菌主要由大量丰度<1%的其他细菌属组成,而微塑料表面细菌群落有明显优势种.非淹水状态下微塑料表面细菌属水平主要由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马赛菌属(Massilia)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组成,淹水状态下微塑料表面细菌属水平中黄杆菌属相对丰度最高.假单胞菌属是未来塑料生物降解的重点研究对象.研究可进一步提高对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微塑料污染的认识,并为湖泊环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潘雄  林莉  张胜  翟文亮  陶晶祥  李丹文 《环境科学》2021,42(3):1372-1379
微塑料污染是当前环境科学关注的研究热点.为探究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丹江口水库中微塑料的赋存状况,以水库及其入库支流表层水体为对象,于2019年丰水期进行采样调查分析,研究该区域的微塑料丰度、形状和类型,并结合丹江口水库的水文水动力条件揭示其微塑料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水体中微塑料颜色各异,主要形状有颗粒、碎片、薄膜以及纤维类这4类,其中碎片类占比为84.2%,棕色和透明微塑料最为常见,而不同形状微塑料丰度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丰水期,水库库区微塑料平均丰度7248 n·m-3,丹库的微塑料含量显著高于汉库;库区与支流中微塑料粒径大小主要在75~4703 μm之间,微塑料丰度随粒径的增加而下降,其中73.4%的微塑料粒径在500 μm以下;就微塑料材质而言,尼龙在丹江口水库中最普遍,数量比例为36.4%;其次是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等.  相似文献   

15.
湟水河流域地表水体微塑料分布、风险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范梦苑  黄懿梅  张海鑫  李好好  黄倩 《环境科学》2022,43(10):4430-4439
为探究我国青藏高原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分布情况,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野外调查和影像数据分析等方法对青海省湟水河流域丰水期63个地表水样中微塑料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依据风险指数(H)和污染负荷(PLI)指数模型评估了微塑料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流域水体中微塑料丰度范围为665~8780 n ·m-3,湟源县水系平均丰度最高,达5414 n ·m-3,各支流丰度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增大.微塑料中薄膜类和颗粒类分别占36%和33%,透明和黑色分别占67%和17%,粒径在0.45~50 μm的占70%,聚乙烯(66%)和聚丙烯(12%)为主要的聚合物类型.微塑料丰度与耕地面积、降水量和紫外线强度正相关,与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和风速显著负相关,微塑料的分布受人类活动和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总体上湟水河流域地表水体中微塑料的潜在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6.
微塑料是环境中的新型污染物,随着人们对微塑料污染的认识,微塑料在河流和湖泊等淡水湿地环境中的迁移问题受到普遍关注.中国内陆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湿地受五河流域及其地表径流的影响,湿地水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为了解鄱阳湖各流域水体中微塑料的分布现状及水生植物对微塑料的吸附截留效应,选择鄱阳湖流域的赣江、信江、抚河、修水和饶河这五河水系入湖段为研究区,以各流域水体及其普遍存在的漂浮植物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为研究对象,分析鄱阳湖五河流域水葫芦对水体微塑料的吸附截留特征,探讨水生植物对水体环境中的微塑料是否具有吸附或截留效应,阐明水葫芦对微塑料的吸附与水体赋存微塑料的相关性,解析微塑料在湿地环境中的迁移特性,为鄱阳湖湿地环境中微塑料的管控及污染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依据.在鄱阳湖流域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水的五河水系入湖区和湖口出湖区共设置18个采样点,分别采集水表漂浮的水葫芦整株样品和水深约1 m处的水样,采用HNO3(65%)-H2 O2(30%)混合试剂消解水样后抽滤分离水体及水葫芦体表微塑料;采用显微鉴定方法观察微塑料的颜色、粒径和形态等特征,采用Nano Measurer 1.2软件统计各流域水体和水葫芦体表中分离出的微塑料丰度;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鉴定不同形态微塑料的聚合物成分.鄱阳湖流域各水体微塑料丰度处于中度偏高水平,丰度范围为65.5~353 n ·L-1,且以0~0.5 mm范围内的小粒径微塑料为主,占各流域水体中微塑料的80%以上;各流域水葫芦截留或吸附的微塑料丰度范围为36~204 n ·kg-1,且以0~1.5 mm范围内的小粒径微塑料为主,所占比例达80%以上;水葫芦吸附0~0.5 mm粒径范围内的微塑料丰度含量与水体中0~0.5 mm粒径范围内的微塑料丰度间呈显著相关,水葫芦对水体中占比较高的小粒径微塑料具有明显的吸附效应.鄱阳湖五河流域水体微塑料的聚合物成分以聚乙烯和聚苯乙烯为主体;各流域水体微塑料的丰度处于较高水平,以0~0.5 mm的小粒径微塑料为主,对水体生物及水环境易构成生态风险.各流域水葫芦对水体微塑料具有显著的吸附效应,且以吸附0~1.5 mm的小粒径微塑料为主;水葫芦吸附0~0.5 mm粒径范围内的微塑料丰度值与水体中0~0.5 mm粒径范围内的微塑料丰度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水葫芦对水体中的小粒径微塑料具有较强的吸附效应,可为水生植物吸附或截留水体环境中的微塑料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河套灌区排水干沟微塑料赋存特征及质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陆地径流中微塑料污染因其与人类联系更紧密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分析内蒙古河套灌区排水干沟和总排水干沟微塑料的赋存特征并对其质量进行估算,通过现场采样、密度悬浮法分离、显微镜观察、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和比例流量法等,鉴定了河套灌区排水干沟和总排水干沟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分布、形状、颜色、粒径和化学成分,并估算了总排水干沟日输送微塑料的质量.结果表明,河套灌区排水干沟和总排水干沟水体中微塑料丰度值范围为2880~11200 n ·m-3,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值范围为100~292 n ·kg-1;纤维状为最常见的微塑料形态,分别占据水体和沉积物的34.98%~70.39%和42.24%~58.56%;微塑料颜色以透明为主,分别占据水体和沉积物的46.43%~61.51%和40.41%~57.44%;微塑料粒径以<0.5 mm粒径最多,分别占据水体和沉积物微塑料的46.43%~61.51%和43.27%~54.79%;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得出聚乙烯是最常见的类型(43%),其次是聚苯乙烯(34%)和聚丙烯(16%);通过估算得出河套灌区总排水干沟每天可向乌梁素海排放的微塑料质量达到116.06 kg,并在乌梁素海积蓄后产生严重的微塑料污染效应.本研究可为内蒙古河套灌区微塑料的污染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微塑料污染对水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危害大,为探究微塑料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赋存特征,选择长江一级支流玛瑙河为研究区域,通过现场采样、显微镜观察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等,对玛瑙河表层水体、沉积物、河岸带土壤和底栖动物铜锈环棱螺中微塑料的丰度、粒径、形状、颜色和组成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玛瑙河表层水体的微塑料平均丰度为(5.9±0.26)n·L-1;上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以干重计)为(1.35±0.1)n·g-1,下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以干重计)为(0.93±0.12)n·g-1;近河岸带土壤中微塑料丰度(以干重计)为(0.68±0.16)n·g-1,远河岸带土壤中微塑料丰度(以干重计)为(0.69±0.14)n·g-1;铜锈环棱螺体内微塑料丰度为(2.06±0.25)n·g-1.分析发现,上层沉积物和下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呈正相关;铜锈环棱螺体内微塑料丰度分别与上、下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呈正相关;近、远河岸带土壤中微塑料丰度具有相关性.各环境介质和铜锈环棱螺体内微塑料粒径大多<0.1mm,主要形态为纤维状和碎片状,颜色以蓝色和黑色为主,成分主要是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研究发现,河岸带土壤中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农用塑料薄膜的破碎和分解.通过多环境介质调查和铜锈环棱螺体内微塑料的分析,探明了大型底栖动物体内微塑料的累积效应,可为全面了解微塑料潜在生态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深圳大鹏半岛入海河流、近岸表层海水与沉积物的微塑料丰度、形状和成分,结合研究区域的用地空间规划、海洋活动类型、微塑料空间分布特征等信息,探究了大鹏半岛周边陆地和海洋活动对近岸海域次生微塑料季节性分布的复合影响。夏季,大鹏半岛周边入海河流截断面的微塑料丰度为0.30~12.95个/L,平均值为2.53个/L;表层海水的微塑料丰度变化范围为0.02~1.30个/L,平均值为0.27个/L。秋季,入海河流截断面的微塑料丰度为0.10~0.75个/L,平均值为0.36个/L;近岸表层海水的微塑料丰度为0.02~5.24个/L,平均值为0.70个/L。结果表明,夏季,近岸海域微塑料分布主要受到丰水期陆地人类活动的影响,沿河岸的微塑料排放归因于居住用地、物流仓储和工业用地等来源。而在秋季枯水期,陆地和海洋活动的复合影响变得更加突出。值得注意的是,除陆地人类活动影响外,在近岸海域表层水体和沉积物中观察到的微塑料丰度升高还与渔业和航运活动的排放有关。此外,这些微塑料更有可能在近岸沉积物中积累。  相似文献   

20.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在全球水生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其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选取鄱阳湖南矶山湿地为研究区,湖泊湿地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为研究对象,采集水体和沉积物及其中不同类型微塑料样品(薄膜类、碎片类和纤维类),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环境中和微塑料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环境中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与微塑料表面均存在明显差异,沉积物中微塑料表面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低于周围沉积物.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微塑料表面不同,鄱阳湖南矶山湿地水体和沉积物中细菌群落主要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与沉积物相比,沉积物中微塑料表面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增加.真菌群落主要包括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与环境样品相比,微塑料表面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增加.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