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2001年-2010年能源与环境不和谐图像及其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国内外10余个国家多年的统计结果表明能源弹性系数正常值在0.5左右,但我国“十五”期间能源弹性系数基本上均超过1,最高达1.73,说明我国“十五”期间能源与环境的发展模式不够和谐。结合2004年-2005年上报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审查的火电项目总装机容量3.77×108kW,多种方案预测了我国“十一五”期间能源、特别是火电的发展与大气污染物排放,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与环境的发展仍然很难和谐。为逐步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必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限制能耗总量增长过快趋势,使我国能源弹性系数逐步恢复到正常值。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煤基能源化工基地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指标体系,包括准入指标、行业生态化发展指标和园区生态效率指标,并对煤基能源化工基地生态化建设的方向提出了政策建议(基本原则:提高准入、总量控制、清洁生产、坚持“3R”原则),为国家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开展分类指导提供决策参考。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实用性有待进一步论证和优化。  相似文献   

3.
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分布式能源具有污染低、效率高等特点,是缓解当前能源和环保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引起了世界能源界的广泛关注。简要叙述了我国和世界分布式能源的发展状况、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对于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约占75%,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物超量排放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煤气将取代小煤炉成为居民和工矿企业生产的主要能源,但煤气厂存在建设投资高,运营成本高(而且规模越小运营成本越高)、净化设备复杂,污染严重等问题。近年来发展的“燃煤反烧制气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为我国城镇居民和工矿企业煤气化普及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被国家列为“九五”期间重点推广的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2030年CO2排放总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2005年和2010年CO2排放总量分别为55亿t和81.52亿t,“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0%和8.0%.中国2011-2015年、2016-2020年、2021-2025年和2026-2030年GDP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7%、6%、5%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对应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分别为0.5、0.5、0.4和0.3的能源发展模式,预测2030年燃煤、燃油和天然气CO2排放量及全国CO2排放总量.提出减少CO2排放总量对策,主要包括:调整能源结构,尽量减少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增加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的比例,提高CO2综合利用率,完善CO2管理政策与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6.
根据SO2减排控制指标体系中16个指标的概况和变化趋势,对中国2020年SO2排放量做了系统地分析和预测,得到了三组预测图像。中国SO2排放量与国民生产总值(GDP)及其年均增长率、总能耗量及其年均增长率、能源经济环境发展模式(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等12项指标成正相关,与SO2治理强度等4项指标成负相关,当各个指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时我国2020年SO2减排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提出了2020年实现SO2减排目标的10个约束条件,如果不满足约束条件时,我国2020年SO2削减目标是不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煤炭燃烧是目前我国获取能源最主要的途径,富煤、少油和少天然气的特殊能源结构以及火电厂所具有的投资少、建设周期短等优点,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不会有大的改变。大量煤炭燃烧,导致我国大气出现严重煤烟型污染,其中燃煤烟气排放的SO2对环境污染尤为严重,控制其排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期间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消费增长均超过规划目标的情况下,2010年全国SO2排放总量为2295万t,完成了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10%的规划目标。2010年全国实际SO2去除率为65%,比2005年提高23%。建议"十二五"期间将GDP年均增长率控制在7%以下,维持0.5~0.4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及0.7~0.6的电力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提高SO2去除率至73%以上;国家有关部门逐年公布GDP年均增长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电力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节能减排公报。  相似文献   

9.
目前,由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和国家发改委中国经贸导刊杂志社主办,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推广中心承办的“废旧塑料转化为可利用能源研讨会暨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我国“十二五”期间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应重视解决的5个问题。指出要优化利用能源.从源头治理污染,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深入落实《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和《“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发挥科技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支撑引领作用,全面推进2014-2015年节能减排科技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相似文献   

12.
“循环型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是让有限的资源和能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循环利用,其关键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日本正在通过大力开发各种高新技术达到这一目标。 在节能方面,日本把重点放在以下三个领域:耗能型企业和工厂、住宅和建筑物、汽车和家庭电器产品。修改过的《节能法》要求汽车燃料的燃烧效率要提高22.8%;8种家庭电器必须减少电力消耗,如电视机必须减少17%、录像机减少61%、住宅冷暖空调的耗能量要减少20%等;其它机器设备则要开发进一步节能化的产品,如高性能工业锅炉、应用发光二极管开发高效的照明器具等。 为了深入开展节能活动和开发节能技术,日本从美国引进了能源服务公司(ESCO)制度。专门的能源服务公司为企业提供节能设备设计、施工及售后服务等有关节能技术改造的支援,所需费用和报酬由企业从节能经济效益中分期(3—10年)支付。通产省为此设立了“ESCO研究会”,民间企业也组成了“ESCO推进协议会”。 在日本目前正在实施的“新阳光计划”中,节能技术占据着重要地位,方向是开发高效率的能源使用和转换技术、高效率的能源回收和储蓄技术以及应用网络技术的节能技术等。 为达到减少资源投入量的目的,日本采取了“双管齐下”的方式,一是开发新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成品率;二是对废弃物加以循环利用。 把生物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各种工艺流程和产品生产过程中,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收到减少资源和能源使用量的效果,因此正在成为日本开发新一代产业技术的主要手段之一。 材料工业(包括纤维、化学、水泥、金属冶炼)是耗能和耗费资源型产业的代表,今后的技术开发目标是实现资源和能源效率提高4倍。例如化学工业正在开发计算机化学、分子设计技术、纳米技术、生物与化学融合化技术、新一代催化剂的研究开发、超临界流体反应场技术、光和激光反应场技术、联合实时化学技术、合成机器人技术和in situ分析技术等。金属冶炼工业正在开发干式和湿式冶炼技术、高度循环利用技术和零排放技术。纤维产业的新技术有复合材料的分离分解技术、化纤的热循环、生物降解性纤维技术、超临界碳酸气体染色加工利用技术、无卤素工艺、应用生物技术的低能源和低环境负荷的纤维制造和加工技术、取代石油的化纤原料技术等。 在汽车制造业,以丰田公司的先驱牌为开端,使用电力和汽油的混合动力汽车已经由各个汽车制造厂家相继开发出来,并推向市场。用三升汽油行驶100公里的“三升车”成为各家开发竞争的焦点。 住宅建筑业将开发高气密性和高绝热性建材,普及住宅用一体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等节能技术。 与环境保护相关,资源的循环利用技术是各行各业都在大张旗鼓进行研究开发的热门课题,并且卓有成效。 (摘自《经济参考报》)  相似文献   

13.
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角度,以浙江省2010年电力发展规划及2020年展望的能源类规划环评为案例,对能源类规划环评的内容框架作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李俊峰,研究员,长期从事能源经济和能源环境理论研究。先后组织并主持了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的起草工作,参与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化纲要》的研究和起草工作,完成了中国第一个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组织与实施。  相似文献   

15.
刘兴利,北京现代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从事冶金工业(钢铁、有色金属)产业政策研究工作近30年。初期曾在太原钢铁公司从事调研工作,1976年调冶金工业部,先后任职秘书、政策研究室副主任。20世纪80年代初调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担任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兼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等职直至退休。在冶金战线从事产业政策研究工作期间,深入全国各地各种类型的钢铁、有色金属工厂、矿山进行专题调研,对资源能源利用水平。工人劳动环境,废水废渣排放状况以及工艺主体装备技术水平等均有所了解。改革开放后先后到过世界上16个国家的有色金属企业进行考察。从先进与落后的比较,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悬殊差距,生产环境清洁与污染对比等中得到启迪和震撼,成为他退休之后发起成立非盈利性循环经济研究机构的渊源和动力。近4年来,他以北京现代循环经济研究院为平台,以再生资源利用研究为主项,与冶金、有色、化工、航空、煤炭、包装、建材等行业50多位同仁一道,为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建言效力。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能源形势、能源政策以及电力发展状况,分析了国内外能源形势、政策与电力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在我国能源利用及电力发展方面应加大天然气发电以及IGCC发电力度、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工业用电效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加快核电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化工环保》2008,28(1):41
(一)关于中国环博会-IFATCHINA IFATCHINA是一个综合性专业博览会,在给排水和废水处理、废弃物处理和回收、环境技术和环境友好能源等领域提供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展会以清晰主题划分展示结构,并同期举行一系列专业的主题研讨会。2006年的IFATCHINA展会吸引了来自25个国家的284家参展商和来自66个国家的约10000名专业观众。第三届中国环博会(IFATCHINA2008)将于2008年9月23—25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SNIEC)举办。  相似文献   

18.
1前言从令人担心的地球变暖和化石能源紧张的观点出发,抑制CO2向大气的排放量并实现回收与资源化,将成为21世纪最为重要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之一。1992年6月在巴西召开的各国首脑参加的环境与开发国际会议上,缔结了气候变化框架条约,要求各国承担义务,采取政策与措施将2000年的CO2多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控制在1990年水平。同时,还对其状况、相应措施、资金保障等问题进行研究、追踪,把CO2问题作为发展化石燃料能源的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现然在化石燃料放出的CO2,换算成碳每年约为60亿吨。发达国家尚未颁布严格的规…  相似文献   

19.
我国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分布不协调,决定了我国必须要进行大规模的能源转运,输煤与输电是两种主要的方式.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是一项具有光明前景的低碳电力技术.充分考虑各种低碳要素和低碳电力技术,建立低碳效益模型,以实现对于不同能源传送方式的量化分析与灵敏度判别.算例分析部分,根据我国典型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依照现行发展趋势,对未来两者进行预测,并分析关键因素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20.
《电力环境保护》2006,22(2):14-14
温家宝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中国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给子孙后代留一片青山绿水。中国今后将在4个方面采取措施应对环境污染问题:(1)我们在制定发展目标当中,不要只看经济增长,而要看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2)要严格实行产业政策,特别是基础设施和企业的准入制度;(3)要加大对环境污染的专项整治;(4)严格执法,依法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