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人体生物节律的运用已经深入到社会许多领域,我们要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充分的利用节律规律来调度工作,合理的安排工作和休息,这样,不仅工作效率会提高,事故也会减少。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发现,太阳决定着人体的生物节律。人体组织的各个器官都具有节律性。比如,肝脏最具活性的时候是从凌晨1点至3点,心脏活性最强的时候则是在中午11点至下午3点之间。人体的最高体温和最高血压出现在晚上6点左右,最高体重在晚上8点左右,血液中白血球量最多的时候出现在晚上12点左右。季生物节律是人类能明显感  相似文献   

3.
对人体生物节律理论,国内外都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开展这方面的讨论对正确运用人体生物节律理论指导安全管理大有俾益。本期选登的三篇文章有自己的见解,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用生物节律控制事故发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之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除采取安全教育和培训等措施外,还应用生物节律预测预报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临界日,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这方面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威尔赫姆·弗里斯博士(Wilhelm Fliess)、奥地利心理学专家赫曼·斯渥伯达博士(HermannSwoncda)和阿尔弗雷德·特切尔博士(Alfred Teltschet)经过长期研究和观察,发现人体内存在着三种节律(周期),以  相似文献   

5.
这些年来,福建省交通事故一直比较严重。为了降低事故发生率,省里有关部门采取了许多措施。作为这些措施的一部分,是福建省劳动局决定由安全监察处和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在福州运输公司货车二队开展的推广运用生物节律理论的试点。这个试点在该公司和车队的积极配合下,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为了推广这个理论的应用,笔者愿就试点工作的情况进行一些介绍,谈一些看法。 课题的提出 生物节律理论认为,按照统计上的充分依据,人类的生活按生理变化有节奏地进行,这些生理变化以一种重复的波形出现,这就是人类的生物节律。影响人体能…  相似文献   

6.
人体生物节律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人自出生至去世,要受到体力、情绪、智力三大节律周期的影响。体力节律周期为23天,情绪节律周期为28天,智力节律周期为33天,每个节律周期又可分为高潮期,临界期和低潮期。临界期是人体机能的转化阶段,处于不稳定状态,尤其是高潮期与低潮期的转化日——临界日。在临界日中,三个临界日均不重叠的称为单临界日,有两个重叠的称为双重临界日,三个重叠的称为三重临界日。由于临界日对人的体力、情绪、智力影响较大,因此确定和计算人体生物节律的临界日就显得非常重要而有意义。关于临界日及其确定,目前还没有一个  相似文献   

7.
根据生物节律的起源、定义及本质,将生物节律从人体三节律和频度两个角度分类,概述其参数变化规律,并阐明矿井生产环境中导致生物节律偏移的因素。简述生物节律的计算方法,提出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即excel表格的编程功能建立节律预测表,对职工进行安全评价。通过对矿井伤亡事故实例的计算与分析,探求生物节律和矿井生产事故之间的关联度。在充分考虑生物节律的基础下,提出现实可行的安全策略,降低矿井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有关学者经过长期研究表明,人体内的各种生物活动过程都有一定的周期。事实证明,有节律的活动是最合理、最经济的。但是应该注意的是:生物节律理论是叙述生命活动周期与人类体力、情绪及智力状态间的关系的理论。这种理论迄今仍未在科学方面得到证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由模糊——清晰——模糊——清晰而逐步深化的。对生物节律理论的认识过程也是如此。许多文章对生物节律的高潮期和低潮期的定义是一致的,它们的天数相等。但是,对临界期的说法却有差异。笔者认为:凡生物节律曲线由正(高潮期)向负(低潮期)  相似文献   

9.
人人都有生物钟 生物节律理论是一门既老又新的学问。远在古代就有人研究:雄鸡为什么能报晓,病人的出生年月与病情发展有什么关系。但是,直到20世纪初,科学家才揭开了生物节律的秘密,证明一切生物,包括人,都有生物钟,它存在于神经节(核)或神经细胞中。 乍听起来,生物节律理论似乎很深奥、很神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细心观察,我们每个人都能体验出,在一段时间里精神好,浑身是劲,头脑灵活,工作效率高,而在另一段时间,则感到精神不振,四肢无力,头昏脑胀,心情烦躁,容易动怒。原因是什么?这一方面有思想意识、身体健康状况和心理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从出生之日起直至生命终止,存在着以23天、28天、33天为周期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变化规律,可以用正弦曲线表示。若体力、情绪和智力三节律曲线正好处在向低潮期转化的同一天,那么这一天叫做“三重临界日”。处于三重临界日的人,比较而言容易发生事故,需要特别警惕或者调休。为了搞好安全生产,我厂在安全管理中应用了人体生物节律。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根据资料介绍,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曲线板测绘方法。该方法只要准确报出某人的出生年、月、日,经过3分钟的计算和测绘,即可给出此人一年中每一天的生物节律曲线所处的位置。此方法简便、快速、易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在用或正准备用生物节律理论来指导伤亡事故的预防,且大有方兴未艾之势。本人认为盲目相信生物节律理论,会把安全工作引入岐途。一、生物节律理论简介生物节律论者认为:每个人从他出生那  相似文献   

12.
生物节律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诞生于本世纪初,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该理论认为,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状况存在着明显的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律。运用这一理论,对于研究人的健康、情绪、思维、记忆等生理的与心理的活动变化,从而预测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倾向性,服务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可以避免不良后果。 八十年代初,该理论在我国引起兴趣,交通、运输、工矿企业受其控制事故效果的鼓舞而纷纷自发应用。几年间,已普及到全国各行各业的一些企业。 现今,对生物节律产生了浓厚兴趣的,不仅有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大企业的管理人员,还涉及工…  相似文献   

13.
应用人体生物节律理论于安全生产,目前越来越普及。但是若一般地运用手工绘制生物节律图,却是一项很烦琐的工作,而且难免不准确。这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湖南省水电厅和湘江氮肥厂为了突破这一难题,于去年4月采用Basic语言编制了人体生物节律的计算机程序,将所编程序输入 Ap  相似文献   

14.
影响生物节律的两个因素即环境因素和受遗传密码控制的内源性时间结构。文章中就内源性时间结构和环境因素影响PSI节律展开讨论。最后,对今后研究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7月中旬的一天,河南省林县钢铁厂侯启发、侯福堂和贾秉书三同志来到编辑部办公室,要为在座的同志绘制生物节律图。三位编辑同志欣然接受了他们的请求,一人说出了自己的农历生日,二人说出了各自的公历生日。不过十分钟,三位同志1985年的生物节律图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侯启发等同  相似文献   

16.
通过预测人体的内在规律达到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目的,能有效降低事故率。事实证实了人体生物节律在预防钻井事故有神奇的作用,应该推广使用。节律的高潮日、低潮日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由于驾驶员工作的特殊性,对自己的工作和休息也没有一定的固定时间,但也应尽量根据自己的生物节律来安排好工作和休息,这样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同时也有利于行车安全.从人体二十四小时生物节律的情况看,初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身体活动与休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有关生物节律应用于企业安全管理和预防工伤事故的报道日渐增多,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兴趣和关注。但是由于生物节律理论是在“生物钟学说”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生命科学中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迄今,人类还远远没有揭示生命现象的全部奥秘。因此,应用生物节律于安全生产,不论国内外都曾一度有争论。争论的焦点无外乎生物节律理论的科学性如何?它的  相似文献   

19.
人体生物节律,作为一种指导安全生产的方法,正在我国各行各业逐步推广使用。人们一般采用BASIC语言绘制正弦曲线的方式来表示人体生物节律,有的把体力特性、情绪特性、智力特性分别画成正弦曲线,有的则把三条曲线画在同一坐标轴上,使人看起来不习惯,用起来不方便。为此,笔者用C—dBASE一Ⅱ数据库管理系统编制程序,输出了人体生物节律卡历(见下列图表),用于本厂汽车驾驶员等工种的生产调度及工伤事故的分析,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确定事故风险度的几种因素,在这些因素中,主要是人体的生物节律。由于人体24小时生物节律的波动,人的反应能力和工作状况也有连续24小时的起伏现象。一般来说,人的智力和体力都是白天比夜晚高,凌晨最低。事实上,通过实验也观察到,在凌晨,人发生失误的频率最高。同样,几个现场所记录的一天的事故率也是凌晨最高。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因素与生物节律是无关的。如疲倦、失眠、激动和健康状态。但是,这些因素也能影响人的行为和一天的事故波动情况。况且,在大多数生产条件下,工厂的生产性质和环境情况均能改变24小时的事故风险度。这些因素中的某些因素与班前的睡眠状况,交接班的时间、交接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