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可视化技术及其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视化是近年新发展起来的一个研究和开发十分活跃的技术领域,它是把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应用于计算科学。目前已在各个学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介绍了可视化技术的概念、发展概况、实现过程以及可视化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活性污泥技术为主体的好氧工艺是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方面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认识逐渐深化,大量用传统方法未检测到,但在活性污泥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微生物逐渐引起研究学者的重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以FISH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DGGE/TGGE技术、16SrRNA序列比较、T—RFLP技术、AFLP技术等为代表已成为研究微生物微观形态及种群结构特征的主要手段。文章就这些技术在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为进一步研究污水处理领域活性污泥的微生物菌群多样性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国内含油污泥泥质利用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含油污泥处理技术是近年来石油工业环境保护的研究重点。文章从含油污泥中泥质部分利用的角度对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技术进行了总结。含油污泥泥质可以用来生产调剖剂、建筑材料、燃料、吸附材料和橡胶填料剂,其中生产调剖剂技术已在许多油田得到应用。但各项技术仍不够理想,有待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4.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污水净化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湿地作为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廉价的替代方案,已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在本文中,笔者详细介绍了人工湿地的定义、分类、基本构造类型与工艺流程及其在污水净化中的应用领域和应用前景。同时还详细论述了人工湿地的污水净化机理,并对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可为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技术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层次分析法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超 《新疆环境保护》1994,16(3):36-39,44
层次分析法已在许多领域广泛采用,并取得了成功,在环境保护目标管理、环境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环境工程技术方案的选择等方面近年来也开展了层次分析法的尝试和应用的研究。本文通过电镀废水处理方案的选择,概略地介绍了层次分析法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物联网技术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国内外的仓储行业也有许多引入物联网管理的成功案例,物联网技术在航材管理中只有简单的应用,尚未形成体系。作为军队的航材保障部门也应当引入物联网技术来推动航材仓储信息化的发展,确保准确、高效、及时的完成航材保障任务,已适应打赢现代化信息化战争的需求。本文主要介绍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及发展现状,并思考物联网技术在航材仓储管理中的应用,从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智能技术和纳米技术四个方面深入思考,给出思考结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东北寒冷地区研究开发出的苯板、稻草板、稻草砖等节能材料已在农村节能住房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并不断规范化和完善,现已应用到双层建筑和不同框架结构的农村建筑中。目前,草砖节能住宅建筑技术已在黑龙江大庆市林甸县、  相似文献   

8.
振动控制点的特殊应用技术用于夹具动态特性的改善中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本文从理论分析、基本方法以及工程应用诸方面对该项技术作了具体的阐述.实践证明,该项技术具有较高的技术和经济效益,在工程应用中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海水淡化因成本较高,制约了我国海水淡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国内某公司在已建热法海水淡化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汽轮发电机组与热法海水淡化耦合、浓海水资源化利用、低品质余热资源利用、大型热法海水淡化装置加工制造等低成本海水淡化技术,并进行了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提高了我国海水淡化技术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绿色视野》2013,(9):31-32
由于地源热泵对地下热源没有特殊要求,不仅适用于普通民用住宅,也适用于宾馆、商场、办公楼、学校等公共建筑。目前埋管式地源热泵在欧美国家已得到普遍应用,10年前地源热泵技术也已在北京、沈阳等地大面积应用,已被充分证明是成熟可行的技术,在我国建设部和一些省市的建筑节能政策中明确提出要推广使用地源热泵。  相似文献   

11.
静电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静电水处理技术研究、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目前,静电水处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循环水的脱垢除垢、杀菌消毒、污泥脱水工艺。高压静电场可以改善活性污泥活性,经高压静电场处理的水可以提高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耗氧速率。  相似文献   

12.
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应用及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是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它可一步完成取样,萃取和浓缩,简化了传统前处理方法的繁琐步骤,而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SPME技术在短短几年内已广泛运用于各个研究领域。本文对SPME技术的原理作了简要介绍,对目前的应用研究情况作了初步的总结,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3.
石油炼化企业烟气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油炼化企业由于烟气特点、排放特征和减排设施的差别,导致了各炼化企业所采用的烟气脱硫技术的差别较大,尚无成熟、有效、经济的烟气脱硫技术,各炼化企业需要采用的二氧化硫减排技术差别也较大,选用适合炼化企业烟气脱硫的可行工艺技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综合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已工业化应用的主要烟气脱硫工艺、原理、技术的优缺点以及石油炼化企业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趋势,为石油炼化企业烟气脱硫技术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依据,并对石油炼化企业未来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和选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臭氧氧化湿法脱硝技术因其脱硝效率高、无二次污染、对现役机组改动和影响非常小等优势,已在工业锅炉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但在煅烧炉烟气的治理方面尚未见报道。文章以臭氧氧化脱硝技术在山东某炭素厂应用为例,分析了臭氧氧化湿法脱硝技术、系统组成及摩尔比、温度、反应时间、吸收液性质等关键因素对脱硝效率的影响,为类似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张奎  舒波  张爽  陈文清 《四川环境》2010,29(2):134-138
介绍了超滤技术及其优点,其在制浆废液、漂白废水、纸机白水的处理中的研究应用进展;分析了超滤技术处理造纸废水中的膜污染;指出了影响超滤技术处理造纸废水应用的因素,最后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微波技术在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丽  韩永忠  陈金龙  张全兴 《四川环境》2005,24(3):56-59,57
对微波辐射技术在污染物治理领域的应用和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微波加热的原理,以及微波技术在吸附剂再生、去除挥发性有机物与土壤净化、加速油水分离与污油回收、诱导催化技术应用于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微波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燃煤二氧化硫控制技术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燃煤引起的二氧化硫污染已成为大气环境中最主要的污染因子。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国结合国外的技术成果,进行了各种脱硫技术的研究。介绍了各种治理技术应用情况,并结合实际经验对其中应注意的问题给予评述。  相似文献   

18.
胜利油田采油废水污染现状及达标处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油田采油外排污水的污染现状,并对油田主要的采油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与评价。调研结果表明:油田采油污水的外排量较大,处理达标率很低,环境污染严重;目前采用的大部分采油外排污水处理技术已不能适应油田生产的需求,必须研究开发新的采油外排污水处理技术。利用氧化塘技术处理桩西联采油废水和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孤岛采油废水的工程实验获得成功,废水最终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水体底泥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一个环境问题。掩蔽修复是一种修复效果明显,且工程造价较低的水体底泥修复技术,而掩蔽技术的关键在于掩蔽材料的选择。本文主要介绍了水泥、粉煤灰、沸石、方解石、铝盐等研究较为成熟的且具有应用前景的掩蔽材料,分析其各自的原理及优缺点。同时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掩蔽剂——净水厂改性污泥,对其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就掩蔽材料的选择的技术要求以及原则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膜覆盖和残留污染特点与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技术已成为我国农业应用最为广泛的农艺技术之一,但同时地膜残留污染也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系统分析梳理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地膜残留污染的特点及防控技术对于该技术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我国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应用情况、地膜残留污染特点和防治技术。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地膜用量及覆盖面积一直呈大幅度上升态势,年增长率在8%左右,1991—2011年20年间,地膜使用强度增加了3~10倍,但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总体上,北方省区的地膜使用强度大,增长幅度快。地膜覆盖应用作物也从经济作物扩大到粮食作物,应用面积最大作物依次为玉米、蔬菜、棉花、烟草和花生等。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产生了巨大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污染危害。长期覆膜农田土壤中都存在程度不同的残膜污染,残留量一般在71.9-259.1kg·hm-2。西北地区是残膜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土壤中残膜量远远高于华北和西南地区。残留地膜大小和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片状、蜷缩圆筒状和球状等,在土壤中呈水平、垂直和倾斜状分布。目前,我国地膜残留污染防治技术滞后,人工回收是普遍和主要的回收形式,其他防治技术如机械回收、节约型地膜应用、生物降解地膜尚未较大规模应用。当前,为防止地膜残留污染进一步加剧,急需修订完善地膜标准和加强质量监管,提高可回收性;推广节约型地膜使用技术和残膜回收技术;开展地膜覆盖技术适应性研究,促进技术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