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球系统工程与区域环境问题调控的原则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论述了地球系统科学和工程研究的发展历史、研究对象和方法,及其在解决全球性环境危机中的作用;阐述了提高共识、言行一致、保护全球公共资源、实现可持续性目标等地球系统工程的基本原则. 论述了区域性与地球系统环境问题间的关系,提出区域环境问题调控的4条基本原则:系统性调控、区际公平、多方合作、综合手段和共同约束. 指出应注重应用地球系统科学与工程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区域环境与生态问题;应深入探讨地球系统及区域环境与生态压力在中国现阶段的特征,统筹全局与长远调控区域环境问题;应开展长期连续观测和信息共享,创新调控全球与区域环境与生态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黄淼  方莉 《世界环境》2007,(4):72-74
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努力随着其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经历了从变革国内政治经济体制到改变世界秩序,诉诸国际合作与良政治理。而发展援助在全球环境治Noon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以发展援助视角分析全球环境问题治理,可以分三个层次:一是建立起全球公平合作关系,解决全球生态危机的国际制度安排理论与实践;二是区域成员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利用区域合作机制与政府间合作的援助框架;三是国家间进行的、针对环境问题所开展的发展援助。  相似文献   

3.
正区域合作是21世纪最重要的国际合作形式之一。区域合作的参与方大部分是周边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高度的利益关联性。我国参与区域环境合作历史不长,当前存在对区域环境合作机制的影响力较弱,合作方式较松散,合作的系统性、全局性较差,合作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由于亚太区域各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加上历史和地缘政治影响,各方利益诉求差别较大,合作难度较大。此外,中国疆域辽阔,与周边许多国家之间存在跨界环境风险和隐患。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来重视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通过倡导并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核心环境与生物多样性走廊计划"(CEP-BCI)项目的开发实施,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合作,不断推进与次区域各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中国积极推动该项目与合作机制化建设,并将云南省西双版纳和香格里拉德钦地区、广西靖西列为项目执行的重点区域。随着CEP-BCI项目一期的开展与顺利完成,目前二期项目(2014-2016)正在实施中。本文拟在初步总结我国参与GMS环保合作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果基础上,提出我国进一步开展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保护合作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东北亚环境合作模式的前景分析与推进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洁发展机制下的环境合作作为一种基于市场的、双赢的项目合作,不仅能有效地减排温室气体、降低温室效应,还能使合作双方均获经济和社会收益,这种双赢的环境合作模式将成为东北亚地区环境合作的深层次发展方向.受地区政治、权力和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东北亚环境合作面临一定的困境,需要通过中日韩环境合作的制度化来推动区域环境合作的发展、需要国际环境合作机制来带动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的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环境保护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早在1972年联合国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国际社会已达成这一共识。距离这次大会的召开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环境与发展仍然是全球和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挑战,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世界各国必须加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和区域环境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共同呵护地球家园。  相似文献   

7.
《环境》2004,(8):10-13
环境保护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为建立泛珠三角区域环境保护合作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区域环境问题,在7月13日召开的泛珠三角区域环境保护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上,“9 2”省区政府环保部门负责人就未来如何共同打造一个“绿色”的泛珠三角,畅谈各自的希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燕平 《环境保护》2006,(7B):27-31
2006年是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作为国家环保总局直属的综合研究、管理执行机构和实施国际环境技术合作、开展国际交流的窗口,十年来,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在中日两国政府、各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发展,在中国的环保事业及区域环境合作中发挥了重要而积极作用,已成为政府之间环境技术合作的典范。在7月2日的中心成立十周年庆典上,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高度肯定了中日中心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同时指出,继续加强中日环境合作,对于提高我国环境保护能力,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实现“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日本外务省金田副大臣、科技部靳晓明司长等中日官员也分别向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表示祝贺。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主任陈燕平在庆典仪式上全面回顾了中日中心成立的历史和十年来所进行的环境保护国际合作项目。本文为陈燕平主任讲话的摘编。[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使生态环境问题由个别地区小范围问题已发展成为普遍的跨行政区域问题,迫使各级政府部门必须联合行动应对,生态合作必将走向普遍化和常态化。目前,关于生态合作的概念和内涵既无相关研究给出明确界定,也无系统的生态合作研究框架可供参考,使区域生态合作面临重重困难,为此论文综述国内外生态合作的相关研究,梳理生态合作起源和发展演化历程,提出并阐释了生态合作的概念和内涵。以此概念为基础,构建出了包括生态合作组成、生态合作研究步骤、生态合作方式和生态合作监管与评价四部分的生态合作研究基本框架。其中,生态合作组成包含生态合作基础和目的、生态合作主体、生态合作方式和生态合作监管与评价体系;生态合作机制的构建包含10 个步骤,分别为诊断区域生态问题,确定生态合作的主体,确定生态合作对象,梳理合作主体间关系,拟定合作方案,意见征询,方案实施,实施监督,评价,对生态合作协议、实施方案和监督方案的改进;生态合作方式包括劳务合作、工程技术合作、产业发展合作、经济补偿合作、区域生态环境管理合作和教育人才合作等六大类;生态合作的监管与评价包括方案实施的监督与评价、合作方案的合理性评价、协调和监管能力评价、实施后的生态环境质量阶段性评价和终期评价。  相似文献   

10.
全球跨界水合作的时空结构:领域变迁与尺度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全球性淡水危机加剧、水冲突频发的背景下,跨界水合作成为化解水危机,实现国家间和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利用跨界水条约数据,基于网络视角,从全球尺度、区域尺度与国家尺度对跨界水合作的时空结构进行研究。结论如下:(1)1820—2017年全球跨界水合作持续增多,覆盖范围明显扩大,合作领域从边界与水量向联合管理与水质保护转变,合作目的由以规管性为主导向规管性、程序性和原生性并进转变。多边合作与跨界地下水合作是当前全球跨界水合作的发展趋势。(2)同一时期五大洲跨界水合作发展进程与侧重领域存在较大差异;尽管全球跨界水合作网络涵盖的流域与国家日益增多,但其流域覆盖率仍较低。(3)1820—2017年全球跨界水合作网络大致经历了“网络形成—网络扩张—网络分化”三个阶段;欧洲国家间的跨界水合作联系相对较强,亚洲国家在跨界水合作网络中也愈发活跃,区域性与全球性并存是当前跨界水合作网络的重要特征。伴随着亚洲国家日益增长的跨界水合作需求,中国应充分发挥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作用,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跨界水合作,不断提升自身在全球跨界水资源合作领域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开展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的重要性,探讨了开展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的几个主要问题:区域环境风险水平的表征方法;区域环境风险的识别方法;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模式方法;以及区域环境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开展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的目的是降低区域环境风险水平,减少人为事故带来的环境灾害与经济损失。给区域环境生态和公众健康一个较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实施,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使全球环境问题开始备受关注.一些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问题已用来解释合作与非合作情况下的全球决策行为.在全球化进程中,贸易与环境以及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的关系也日益密切,并对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也在逐步增加.而对危险化学品的反应活性研究又是评价化学品危险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安全科学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
《环境》2011,(5):41-41
3月31日下午,泰王国驻广州总领事林培森先生约见省环保基金会副理事长袁征,双方就当前所关注的区域环境问题进行了友好交谈,进一步探讨泰粤在生态环保领域加强合作和交流等事宜。  相似文献   

14.
黄慧诚  陈彦鸿 《环境》2010,(10):35-35
9月2日,粤澳台餐厨废弃物处理研讨会在珠海召开。与会三方表示,希望在解决区域环境问题上粤港澳台共同联手,加强合作,加强沟通,技术互补,共同面对和解决区域环境中的突出问题,为区域环境的改善和海峡两岸人民的福祉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最重大的环境与发展挑战,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而且直接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和生效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新动力,在新时代中国要更好地参与、贡献和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这需要我们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生态文明思想、经济思想和外交思想,准确分析全球气候治理新形势和新特征,为共同合作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故事,彰显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风物长宜放眼量--"长三角"区域环境合作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问题无地界,而履行环境管理职能的政府却有辖区之分,这就引发了政府解决保护环境的失灵问题。环境外部性引发的市场失灵,在政府层面同样会发生不同政府竞相使用环境资源的“公共用地的悲剧”。因此,加强政府间的环境合作,特别是区域环境合作对于有效保护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上海合作组织(SCO)经贸合作将对各成员国和全球的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影响。如何在SCO经贸合作中充分运用贸易手段保护我国生态环境,促进绿色贸易发展,已成为倍受关注的问题之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拓展国际环境合作 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祝光耀.根据当前国际环境合作的新形势与特点撰写了本文。在文中.他提出坚持在国际合作中共同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加强现有国际环境机构间的组织与协调.提高国际环境合作的效率和水平;环境合作与发展合作相结合.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等一系列具有实践性的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全球环境基金(GEF)是以改善全球环境为目标的国际金融组织,主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赠款,帮助其开展有益于全球环境的活动.本文以全球环境基金(GEF)在节能减排领域同我国的合作为出发点,介绍了全球环境基金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全球环境基金在节能减排领域的最新动向和我国与全球环境基金在节能减排领域的合作前景.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一体化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高度关注环境问题,尤其是农村环境的污染以及治理.农村环境一直饱受争议,也是我国诸多环境问题中的短板,农村环境问题不仅会影响到我国的自然环境,更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若不及时解决还可能带来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对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