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践行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以下简称“ESG”)理念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措施手段之一。ESG是衔接微观企业绿色治理行为和宏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手段,能够推动宏观绿色发展转型要求在微观行业企业层面实施落地,为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和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政策选择。ESG通过信息披露、评价评级以及引导责任投资等方式,将资本市场关注的企业财务信息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2.
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是一种由资本市场发展形成的融合多利益相关方诉求的新理念,目的是推动企业提升社会责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ESG理念在中国发展,对国家扩大对外开放、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以及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通过综述2019年3月—2022年3月以来国内外以ESG为主题的文献,分析ESG实践特点和发展新动向。研究发现,ESG三要素在金融投资、企业或银行财务表现、企业价值、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会产生多样化影响。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ESG多利益相关方、第三方机构以及ESG代表性指南政策法规的运行体系框架,形象化地凝练了ESG的内涵和实践重点;结合理论研究,运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及响应(DPSIR)分析框架揭示了ESG理念在我国“双碳”目标下的发展方向。最后,建议从三方面推进ESG理念: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推动企业整体性开展ESG实践创新;推进A股企业扩大ESG实践示范试点,引领中小企业整体提升;引导投资者积极参与ESG投资,推进企业提升现代化环境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践行环境(E)、社会(S)和治理(G)理念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企业现代绿色治理的关键手段。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ESG政策的发展脉络,将ESG在我国的发展分为萌芽起步阶段、探索发展阶段和深化提升阶段三个阶段。通过深入剖析我国ESG体系现存的若干问题,提出加大推广和实践ESG理念的力度和深度、分批分阶段有序推进ESG信息披露标准制定、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评级标准、强化对ESG投资的指引和规范,以及加快建设健全的ESG监管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环境风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副产物,是市场外部性的表现,需要公共部门的参与解决.然而环境风险的应对并非没有代价,这种代价既包括规制的经济成本,也包括其带来的次生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到目前的阶段,政府和公众都非常关注环境风险,并出台了大量的规制性政策对其进行治理.如何在实现环境治理目标的同时,合理控制经济成本、尽量减少次生影响是提升环境治理效能的重要命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对规制的经济成本和次生影响等关键概念做了辨析,对规制的经济成本和次生影响在我国被忽略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对他国应对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开展了讨论.最后提出在我国针对重大环境规制性政策开展规制影响评估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更大发展,各级人民政府和环保部门必须研究采用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环保部门应当参与投资决策,确保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调查研究,选好选准基础设施项目,做好项目审批;采取各种措施和政策,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导,加强投资监管,加快建设进度。  相似文献   

6.
ESG投资作为基于企业社会价值投资的投资策略,已逐渐成为国际投资市场的焦点。国内ESG投资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律研究及监管机制建设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当前ESG投资实践发展进展及其创新,剖析了ESG投资基金相关政策进展、发展方向,以及ESG投资基金行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促进投资理念渗透、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加快投资方式创新等对策建议,并就探索统一估值体系、深化ESG货币化测量研究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数据有助于认识我国企业的环保行为,同时也有助于深化对近年来企业经济行为的理解。本文立足于坚持绿色发展的现实背景,实证研究了财务状况、系统性风险对我国电力上市公司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投资者与企业管理者对社会责任的忽视,电力企业系统性风险无法影响其ESG表现。研究还发现,较好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促进公司ESG表现,但良好的营运能力会使公司忽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本文将系统性风险与电力行业ESG研究相结合,为未来的扩展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并就加强信息披露监督、继续深化绿色市场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态技术扩散是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环节,也是企业履行环保责任的有效措施。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对城市工业企业生态技术扩散效率进行测算,分别从整体和区域异质性角度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对城市工业企业生态技术扩散效率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环境规制与生态技术扩散效率存在倒“U”形关系,环境规制对生态技术扩散效率还存在多重影响路径,外商直接投资和工业集聚在影响路径中分别起着中介作用,且外商直接投资和工业集聚的链式中介显著。在异质性分析中,发现环境规制、外商直接投资、工业集聚和生态技术扩散效率之间的关系因区域位置不同而存在差异性。为此,依据研究结论及环境规制实施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实现长江经济带经济永续绿色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如今,世界各地上市公司正将利润最大化这一短期目标转向环境、社会及管治(ESG)可持续发展这一长期目标,更加清楚地认识到ESG已经构成了企业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并可能影响公司的财务绩效。本文基于状态、压力、响应与层次分析(PSR-AHP)指标分类与权重配比方法构建中国大型发电上市公司ESG评级体系,并应用该评价体系对中国大型发电上市公司ESG绩效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其ESG综合得分波动性大,在研究期最后两年走势不甚理想,其中社会绩效得分及其趋势表现优于环境及管治绩效;在环境及社会绩效方面,响应性指标表现优于压力性指标,而状态性指标走势较为稳定。最后,本文从披露深度及质量、第三方介入、奖惩及强制性披露措施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亟需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和保护,测度以往政策工具对环境治理的效果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理措施。本文利用2004—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采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分析各省环境治理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并通过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异质性环境规制及产业发展对环境治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省环境治理效率存在显著差异,环境治理效率呈现波动。(2)异质性环境规制呈现不同的治理效率。命令型环境规制与环境治理效率正相关,推行环保法规有利于环境污染治理;市场型环境规制与环境治理效率负相关但不显著;自主型环境规制与环境治理效率正相关,公众积极参与有利于环境污染治理。(3)环境规制模式通过政府能力影响环境治理效率。通过中介效应,政府环保投入能力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作用,命令型环境规制和自主型环境规制通过政府环保投入能力提高了环境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11.
我国房地产消费中存在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前者表现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带动以房地产为中心的上下游产业发展,后者表现为以小区环境污染为主的环境负外部性和以房地产泡沫为主的市场负外部性。经济法规制房地产消费外部性问题,需要寻找多元化路径。首先,需要发挥政府规制房地产消费外部性方面的作用,如通过提供保障性住房、税收减免和实施消费限制政策的方式来规制房地产消费中存在的外部性。其次,需要重构房地产消费者的权利义务关系,通过负担房地产消费者环境义务和尊重社会公序良俗义务,以及赋予房地产消费者补偿权利来实现。再次,需要发挥社会中间层力量,通过宣传教育、规划设计、限制贷款和设置信用黑名单等方式来规制房地产消费中存在的外部性。最后,需要正视经济法中的软法属性,政府、社会中间层和市场三重主体都能运用软法规范来规制房地产消费的外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受关注度日益凸显。在经济新常态下,环境规制作为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逐步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从环境规制的概念、类型和度量,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交互关系、传导路径和生态效应等角度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针对现有研究需进一步优化之处,提出立足地方经济发展阶段和行业污染特征制定针对性环境规制政策,建立科学、客观、统一、可操作的产业结构优化测算方法,开展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动态协调研究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2000—2017年长兴县307份水污染治理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基于文本量化方法研究该县水污染治理政策工具的变迁特征。结果显示:(1)2000—2017年,长兴县政策文件数量呈现震荡增加趋势,政策类型以实施方案、管理办法及指导意见等为主,政策主题则突出水环境综合管理、工业污染防治等相关内容;(2)强制命令型、组织推进型、市场经济型、社会参与型和自愿行动型5类政策工具的参考点占比分别为50.63%、28.17%、9.79%、7.91%和3.50%,具体政策手段以工程项目、职责分工、监管制度、经费支持和河长制度等为主;(3)“十五”至“十三五”期间,不同治水时期的政策主题及其发布主体的政策工具使用特征变化差异较小,强制命令型和组织推进型使用较多,且区域重大的水污染应急事件和省级重要的水污染治理战略提出会促使县级政府部门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研究表明,县域尺度水污染治理政策工具结构有待优化,水污染治理市场主体作用有待加强,社会参与水污染治理政策引导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国内资讯     
《绿色视野》2013,(8):71-71
国合会2013年圆桌会议召开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国合会)2013年圆桌会议近日在贵阳举行。本次国合会圆桌会以"绿色发展中的区域平衡与社会和谐"为主题,分享国合会在区域平衡与绿色发展领域的政策研究成果,并围绕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可持续消费与绿色发展、投资与贸易的企业社会责任、绿色发展中的媒体与公众参与以及贵阳生态文明建设的挑战与应对等议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5.
外来物种入侵是威胁国家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的重大安全问题。《生物安全法》的通过为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提供了综合性的制度规范。我国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法治实践长期以行政规制为主导,较少关注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众等法律主体在治理中的作用。行政规制治理中执法机构及其职能与管理手段的碎片化,亦无法回应高风险社会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需要。我国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法治建设应当坚持整体性治理理念,以整体安全观为指导,坚持风险预防、防治结合,明确综合管理程序及责任法律制度和一体化协同执法机制,健全防治外来物种入侵行政规制体系;引入公众参与,形成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众协同治理外来物种入侵,鼓励外来物种入侵公益诉讼等,完善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多元共治体系,共促国家生物安全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李燕 《绿叶》2012,(1):81-88
工业社会的形式理性及其法律制度本身是环境事故高发和风险规制匮乏的重要原因。事故经验本身推动着人类对自身的理性与制度结构做出反思。在"风险知识"的刺激下,风险规制中的预防原则获得法律上的确立,并极大冲击和重塑着现代环境法框架。我国环境法体系侧重后果防治及其责任配置,无法应对贝克指示的新风险,也无法吸纳预防原则要求的法律理性,因而需要根据新的风险知识和法律原则及时做出修改。在以"风险知识"为根据的全新法律框架之下,风险规制机构应强化建制,程序设计也应容纳技术因素之外的社会参与,形成"科学—民主"的宽域治理框架。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中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2011—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绿色创新和企业财务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环境规制负向抑制企业短期财务绩效,即环境规制在短期内会导致企业成本增加;(2)环境规制正向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表明增加的企业成本转移到创新投入方面,进而提升其绿色创新能力;(3)绿色创新在环境规制对企业长期财务绩效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证实了我国重污染行业存在"波特假说"。  相似文献   

18.
张宏  蔡淑琳 《中国环境管理》2022,14(2):112-119,88
“双碳”愿景下微观企业层面的环境责任受到更多关注。本文运用Python获取2014—2019年中国A股上市工业企业数据,分析了异质性企业环境责任对碳绩效的影响,探讨了媒体关注和环境规制在其中的联合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履行前瞻型环境责任和反应型环境责任均对企业碳绩效有显著的增进作用;媒体关注可以正向调节前瞻型企业环境责任和碳绩效的关系,但在反应型企业环境责任与碳绩效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与媒体关注在反应型企业环境责任和碳绩效间产生正向联合调节作用,而在前瞻型环境责任与碳绩效间的联合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支持了政府和媒体对企业环境责任的正式和非正式治理效果,进而提高了企业碳绩效的作用逻辑,拓展了对企业碳绩效影响因素以及异质性企业环境责任的理论研究,将环境治理他治和自治相结合,为多元环境治理主体协同联动推进“双碳”目标顺利实现提供新思路和参考证据。  相似文献   

19.
如何缩短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建设工期,尽快发挥其投资效益,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赵总理在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指出:“所有确定进行建设的项目,一律实行五定,即定建设规模,定投资总额,定建设工期,定投资效果,定外部协作条件,并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度”。这“五定”虽是指的国家能源、交通的重点建设,但对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也是适用的。去年以来,江苏省南通市就根据这“五定”精神,对全市的环保治理工程做了认真的分析研究,为缩短建设工期,采取了四点措施。第一,集中力量保重点,如,对1982年结转22个项目及1983年初下达的11个治理项目,逐个地调查摸底、排队筛选;最后确定14个作为重点治理项目,总投资779万元。所需资金一次落实,由市环保部门从排污收费中统一调度解决80%,不足部分由厂在更新改造资金中优先安排;对所需的占70%以上的三大材料,由市计委负责解决;  相似文献   

20.
《绿叶》2018,(12)
正应对气候变化、治理环境污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已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是现代化的一个主要目标。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投融资过程中,所实施项目对气候变化和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风险的评估和监管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这对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外投融资项目是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如何应对和规避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